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长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华集团 - 605018.SH

长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0-09-29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Chang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成立日期
1993-11-11
注册地
浙江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长华集团
股票代码
605018.SH
上市日期
2020-09-29
大股东
王长土
持股比例
48.13 %
董秘
章培嘉
董秘电话
0574-63333233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张建新;赵飞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长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30282144780309G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浙江
成立日期
1993-11-11
法定代表人
王长土
董事长
王长土
企业电话
0574-63323168,0574-63300000,0574-63333233
企业传真
0574-63304889-8018
邮编
315324
企业邮箱
ir@zjchanghua.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环城北路707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汽车金属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控股公司服务;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部件研发;模具制造;模具销售;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制造;机床功能部件及附件制造;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电镀加工;淬火加工;电泳加工;有色金属铸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企业总部管理;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企业管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分支机构经营场所设在:浙江省慈溪市慈溪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政通北路588号)

长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长华股份”,股票代码“605018”)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东海之滨的慈溪。

长华股份成立于1993年,下辖10家子公司,其中全资子公司9家,合营公司1家,在汽车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主要从事汽车金属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

公司深耕汽车金属零部件领域数十载,在汽车紧固件、冲焊件、铸铝件领域沉淀了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以紧固件、冲焊件、铸铝冲焊总成件为核心的产品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底盘、动力总成系统及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各部位。

公司秉承“长华品质、追求卓越;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凭借过硬的研发实力和可靠的产品质量,能满足客户各类型乘用车的定制化需求,作为一级供应商向整车厂提供数千种优质的汽车金属零部件产品,与东风本田、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大众、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天津一汽丰田、东风日产、日产中国、长安福特、广汽三菱等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和汽车新势力整车制造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6大生产制造基地,分别位于长三角、中部、东北、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保证产品交付的及时性。

公司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先进的设备、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

目前,公司拥有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验室通过ISO/IEC17025:2017认证,技术中心通过省企业技术中心和省企业研究院认定。

曾主导起草2项紧固件国家标准和1项中国金属学会团体标准。

公司先后通过了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等第三方认证,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能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

公司还获得浙江省汽车工业百强企业、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突出贡献企业、宁波市制造业纳税50强企业等多项荣誉。

秉承“诚信、感恩、创新、卓越”的精神,公司将持续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继续保持在业内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加大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引进力度,提升自主开发、技术研发和同步开发的能力;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水平,推进智能制造;充分发挥公司在市场开发、成本控制和专业细分市场规模及配套服务经验等方面形成的竞争优势;加快产能建设,完善生产制造基地布局;把公司建设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商业规划

2025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在技术革新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汽车产业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其中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持续拉动产业转型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紧密围绕年度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坚定不移深耕主业,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一方面持续夯实巩固业务基本盘,提升市场渗透率;另一方面不断丰富产品矩阵,着力构建第二增长曲线,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1-6月,受日系客户销售下滑等原因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970.9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7.7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335.8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6.14%。

1、深挖市场潜力蓄能,新能源业务增长动能持续释放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总量攀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鲜明特征,其中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重首次突破44%,标志着中国车市向电动化转型迈入全新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超2亿元,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共用产品的销售收入超3亿元。

新能源业务作为公司战略布局的重要发展方向,多年来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挖掘现有客户的潜在需求,重点加强与头部车企的深度合作,实现存量业务稳步增长。

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开拓力度,积极拓宽客户合作范围,参与客户同步开发工作,夯实新能源业务基本盘,在合作维度与技术深度上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突破。

2、深研丝杠核心技术,拓宽产品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领域之一,正在进入发展上升期,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

公司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在充分调研行业情况后,公司较为看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公司在精密金属结构件加工制造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与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在技术开发方面有同源性,以及在螺纹、热处理等生产工艺有相通性。

公司经过多次技术摸索和工艺验证,已于2024年底生产出行星滚柱丝杠样品,2025年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在该领域的投资力度,持续加强了研发人员团队的建设,积极推进设备投资,其中内螺纹加工新设备已于5月初到位,经过安装调试,在7月中旬已成功生产出新的迭代样品,同时已送样检测,并与相关单位组织了沟通交流。

此外,在紧固件领域,公司也已研发生产出机器人专用紧固件产品并向国内知名机器人企业送样及报价,后续工作将持续推进。

公司将加强该领域的研发、投资和市场开拓力度,朝着成本优化、效率提升和规模量产等方向不断进阶。

3、布局“低空经济”领域,开辟业务发展新蓝海“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自2024年起,“低空经济”已经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展现出其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公司紧抓行业发展机遇,积极开辟“低空经济”蓝海市场,目前已两次公告了收到国内某知名飞行汽车公司的项目定点开发通知书,总体订单累计超两亿元,定点产品主要为关键结构件。

公司研发团队同客户紧密联系,参与开发。

目前公司正在与其他多家飞行器公司进行业务洽谈与对接,积极拓展该领域的业务规模,将有利于公司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将为业务增量带来较大增长点。

同时,公司于2025年7月公告了已收到国内碳陶刹车盘制造企业的产品购销合同,公司主要提供碳陶盘关键金属结构件,其产品终端应用于国内某知名飞行汽车公司,预计生命周期总销售金额超人民币1亿元。

公司是业内率先批量生产碳陶刹车系统金属零部件套装的供应商,此次订单获取标志着公司在“低空经济”产业链的配套能力得到进一步延伸与验证,也为公司在该领域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4、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产能释放有序推进为保证向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近地化配套服务,公司已在宁波、广东、武汉、吉林建立多个生产制造基地,产业布局覆盖国内汽车核心群。

随着公司IPO募投项目及部分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已陆续结项并投产,公司整体产能布局不断优化,新增产能开始逐步释放,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整体交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宁波焌升竞得宁波前湾新区面积为64,390平方米的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开展行星滚柱丝杠、碳陶刹车系统金属件套装及其他相关新业务等,是公司强化高端精密制造领域、完善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举措。

目前该项目根据规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均按既定节点有序开展。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集团统筹能力,扎实推进同各子公司的协同合作,在充分发挥各生产基地协同联动优势的基础上,推动集团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也将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导向,加速推进新客户开发与新业务拓展的双向突破,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锚定核心技术攻坚,强化人才驱动引领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建设工作,已在广州、武汉、宁波三地分别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同步开发能力。

多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成立专项技术攻坚小组,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向高难度、高精度、高附加值及国产替代等方向重点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共计5,005.81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5.27%,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27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9项。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人才驱动赋能核心技术攻坚,将人才培养与公司战略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梯队。

围绕主营业务、人形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和其他高端精密制造领域的技术需求,构建“靶向育才+精准引才”的双轮驱动模式,加速研发团队专业能力提升,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公司将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聚焦技术攻关需求,深化内部专业能力建设,确保人才成长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6、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建设,积极分红提振市场信心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认真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真实、准确、完整的向投资者积极传递公司信息。

公司依托股东大会、上证e互动、投资者电话、投资者邮箱、投资者调研、业绩说明会、线下路演及反路演、参加策略会等方式,积极建立公开、公正、透明、多维度的投资者关系,使投资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现状、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建立并维护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公司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在保证主营业务稳健发展的前提下,自上市以来每年持续分红,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增强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实施方案,以扣除回购专用账户股份后的股份总数463,936,193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0元,合计拟派发69,590,428.95元(含税),全体股东共同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长华有限(成立时的名称为“慈溪市长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11月11日,由王定孝、王建华共同出资30万元设立,其中,王定孝认缴出资24万元,实际出资24万元,认缴比例为80%;王建华认缴出资6万元,实际出资6万元,认缴比例为20%。

1993年10月16日,慈溪会计师事务所对上述出资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编号为107的《验资报告书》,审验确认截至1993年10月16日,长华有限已收到全体股东实缴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3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00%。

其中股东王定孝实缴出资24万元,王建华实缴出资6万元。

2001年9月5日,长华有限召开股东会,决议变更名称为“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2001年9月13日,长华有限于主管工商部门完成上述名称变更事项。

2018年1月15日,长华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以长华有限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的截至2017年11月30日的净资产880,098,462.89元为基础,以2.4447:1的比例折合为36,000万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余额计入资本公积。

2019年5月30日,天津中联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中联评报字【2019】D-0063号《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股份制改制涉及的净资产价值追溯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评估确认长华有限截至2017年11月30日净资产评估值为112,181.74万元,增值率为27.46%。

2018年4月26日,立信出具信会师报字【2018】第ZF50005号《验资报告》,审验确认截至2018年4月26日止,各发起人已按规定将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人民币880,098,462.89元,按2.4447:1的比例折合股份总额36,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共计股本人民币36,000万元,余额520,098,462.89元计入资本公积。

2018年4月26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2018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筹办情况的报告》等议案。

2018年5月,公司完成本次整体变更的工商变更登记,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30282144780309G的营业执照。

2022年8月18日,公司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及公司章程的备案,并取得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公司名称由“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长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证券简称自2022年9月9日起由“长华股份”变更为“长华集团”。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殷丽 2025-09-30 -100000 8.22 元 135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李增光 2025-09-30 -60000 8.22 元 81000 董事
卢文军 2025-09-30 -48000 8.22 元 28900 高级管理人员
于春雷 2025-09-30 -8000 8.22 元 4800 高级管理人员
章培嘉 2025-09-30 -60000 8.22 元 81000 高级管理人员
章培嘉 2024-10-15 -9000 8.07 元 141000 高级管理人员
沈洪 2024-10-15 -7000 7.74 元 3000 监事
殷丽 2024-10-15 -15000 8.07 元 235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李增光 2024-10-15 -9000 8.07 元 141000 董事
卢文军 2024-10-15 -7200 8.07 元 76900 高级管理人员
于春雷 2024-10-15 -1200 8.07 元 12800 高级管理人员
吴伯凡 2024-04-16 12000 8.36 元 23900
吴伯凡 2024-04-15 11900 8.37 元 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