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信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州信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信邦智能
- 企业英文名: United Faith Auto-Engineering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余希平,姜宏,李罡
- 上市代码: 301112.SZ
- 注册资本: 11026.6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6-29
- 大股东: 广东信邦自动化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32.29%
- 董秘: 陈雷
- 董秘电话: 020-88581808
-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莫威威、任家慧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君合(广州)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广州市花都区汽车城车城大道北侧
- 概念板块: 专用设备 广东板块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机构重仓 QFII重仓 新型工业化 智能机器 机器人概念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5-07-1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1017756647694
- 法定代表人: 李罡
- 董事长: 李罡
- 电话: 020-88581808
- 传真: 020-88581861
- 企业官网: www.uf.com.cn
- 企业邮箱: IR@uf.com.cn
- 办公地址: 广州市花都区汽车城车城大道北侧
- 邮编: 510800
- 主营业务: 从事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及成套装备等的设计、研发、制造、装配和销售
- 经营范围: 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物料搬运装备制造;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喷枪及类似器具制造;风动和电动工具制造;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模具制造;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模具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伺服控制机构制造;涂装设备制造;通用设备修理;电气设备修理;工业机器人安装、维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机械设备研发;民用航空材料销售;机械设备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伺服控制机构销售;智能物料搬运装备销售;液气密元件及系统销售;涂装设备销售;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风动和电动工具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电气机械设备销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包装专用设备销售;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照明器具生产专用设备销售;特种设备销售;货物进出口。
- 企业简介: 广州信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于2005年7月,其前身为广州信邦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是一家以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与综合集成服务商,主营业务是从事汽车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及成套装备等的设计、研发、制造、装配和销售。自设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提供汽车焊装、总装两大高技术含量工艺领域的全覆盖、个性化解决方案,在汽车焊装、总装领域打造形成了突出地位和独特竞争优势。公司以“提供高质量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为‘中国制造’产品添砖加瓦”为使命,通过国内、日本两大生产制造基地形成国际化布局,利用多年积累的各类丰富项目经验、较强的技术实力、突出的国际资源整合能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在汽车及其零部件、其他高端制造领域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成套装备领域内建立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以专业能力、工匠精神赢得客户的信赖。公司主要向中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南北美国家等地区的客户提供产品及服务,成为了日本丰田、日本五十铃、E.Magna、东风日产、广汽集团、广汽丰田、广汽本田、汉腾汽车等众多知名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商,并保持长期合作。
- 商业规划: 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装备或解决方案的1、公司主要业务情况(1)汽车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制造、装配、集成及维护服务在汽车装备行业,公司主要是根据汽车厂商的产能需求、场地条件以及生产工艺,基于机器人及专用装备的用途、精度、节拍等特征进行生产线的方案规划及集成设计,为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拼焊、装配、质量检测等方面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在焊装领域,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焊装生产线的整体方案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以及对现有焊装生产线的自动化升级与改造,具体包括白车身总拼线、地板焊装生产线、侧围焊装生产线等业务。在总装领域,公司提供的汽车总装生产成套设备为汽车总装自动化生产线整线中的组成部分,由若干个专用设备有机组合而成,具备特定工序的独立的生产功能,可在螺纹联接、零部件装配、涂胶等工序实现自动化。在检测领域,公司可在汽车不解体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利用各种现代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为客户设计并交付具备判断汽车整车是否达标、以及查明故障部位和原因等关键功能的检测线体。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除上述可用于新能源车的通用制造技术外,公司布局新能源领域的专门技术应用。一方面,公司持续为包括新能源汽车厂商在内汽车厂商提供焊装、总装以及检测领域的自动化生产线集成设计、制造、装配、集成及维护服务,助力汽车厂商发力新能源市场的同时,逐步提升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份额及业务占比;另一方面,公司充分利用多年技术沉淀及产业优势,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带来的增量市场,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线建设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2)航空航天检测装备公司主要以柔性自动装配技术、视觉检测技术为依托,基于运动机构编程化、固定工装模块化、动作功能可拓展等手段,对发动机叶片、外壳等物件进行缺陷检测,满足航天航空生产领域在小批量、多型号、快速切换方面的装配需求,包括航空发动机毛坯件视觉检测技术、航空发动机叶片在机测量技术、飞行员头盔视觉测量技术、导弹挂架在线测量技术、二维轨迹跟踪测量技术、推力杆自动检测技术、转向器总成柔性测量技术等。(3)环保装备公司通过结合高速循环流化床、燃气锅炉系统、氮气控温和先进的DCS分散控制系统,为客户提供自动化的生物质环保装备。在自动化生物质环保装备的应用过程中,对给料、进风、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实时监控,实现自动检测、集中监视、远程控制、自动调节、顺序控制、安全联锁、过程报警、过程统计、历史趋势及分析等功能,将果木及林木枝条等生物质燃料进行处理,达到高效气化、除尘、脱硫脱硝、热能回收、安全保障、减少人工与工作强度等效果。2、主要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主要为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自动化生产线和成套装备的设计、制造、装配、集成及维护服务,以满足客户稳定高效地进行生产制造的需求。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对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公司开展方案设计、加工制造、组装集成等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成套装备及相关配件,并通过各个细分业务切入客户需求,获得整体持续业务机会。以工业自动化集成项目业务为主,以智能化生产装置及配件为补充,互相促进、提升客户关系,形成良好的业务循环,以此获取营业收入。此外,公司的业务天然具有较高持续性,一旦客户存在车型、系统及设备更新、维护需求,或迎来大的技术升级周期,公司将更加具备先发优势,能够持续围绕客户挖掘业务需求获取营业收入。公司处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客户对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差异较大、性能要求高、实施要求严格。因此,依托客户、技术、经验、人才等方面的行业门槛和竞争壁垒,公司的产品及服务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有利于形成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2)研发设计模式公司的研发设计主要体现于业务开展过程中,输出新的解决方案、响应新需求,以及相关技术的标准化、模块化。公司建立了一套技术研发应用所要遵循的规范,主要包括立项、规格制定、设计、验证和试产等环节。(3)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及“订单式制造”的业务模式。公司通过参与招标、邀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根据业务需求,形成项目整体方案,经客户确认方案后进行设计、制造、装配、集成并交付项目,或提供客户所需自动化装置及配件等服务。(4)生产制造模式因不同客户订单在工艺实现方案、技术要求等方面存在个性化差异,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管理模式,即在获得客户订单及确定设计方案后组织生产,并针对客户的每个项目订单实施项目管理。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单个产品制造流程可能包含设计、制造、装配与集成、发运与试运行中单个或多个阶段。3、业绩驱动因素(1)政策驱动作为国家制造业升级的核心战略领域,高端装备及其细分产业持续获得顶层政策支撑。顶层设计层面,《“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与《“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战略协同,配套出台的《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专项文件构建了涵盖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的全周期政策体系。在产业政策持续深化与发力的背景下,高端装备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度,行业内企业也将步入新的发展机遇期,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前景。(2)需求驱动随着国内制造成本的不断上升,我国制造业已逐渐从过去依赖人力、资源和能源的要素驱动式的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愈发需要依托高端装备的技术支持,保障其高精密度、高安全性和高稳定度的生产需求。在传统的工业体系正在朝向自动化、智能化工业体系转型,高端装备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下游覆盖领域不断增加,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3)技术驱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未来技术变革的重要趋势,将极大改变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流通、使用的方式。在此背景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推动智能传感技术、移动嵌入式系统、工业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与传统制造行业快速融合发展,为高端制造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创新驱动力。特别是随着协作机器人、AMR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广泛融合和深度渗透,高端装备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公司从事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或本体相关业务的,本季度公司产品整体市场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变动30%以上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装备或解决方案业务的,本季度核心零部件采购价格较去年同期变动30%以上的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555.42万元,同比增加33.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5.07万元,同比下降88.33%。主要原因如下:1、公司于2023年增资收购景胜科技51%的股权。景胜科技未能如期实现规模化量产,在报告期内建设经营不达预期;基于谨慎原则,公司对收购景胜科技形成的商誉全额计提减值准备624.78万元。2、公司为拓展海外新能源客户,相关项目采用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受客户调整工程内容、试生产计划影响,相关项目执行周期相对延长,项目实施成本有所增加,项目毛利率有所下降。3、境内个别客户放缓生产、投资计划,公司汽车装备订单有所下降,收入及净利润有所减少。具体而言,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1)在汽车装备领域,深化协作机器人技术应用作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创新方向,协作机器人凭借安全协作、灵活部署等特性,正成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载体。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厂商对柔性化生产与工艺升级的需求持续提升,协作机器人逐步融入汽车制造的核心环节。在汽车装备领域,公司依托多年的行业深耕经验,已构建起涵盖核心工艺设备、系统集成与场景落地的完整服务能力。通过与全球知名拧紧设备供应商的长期战略合作,公司在高精度装配工艺领域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将成熟的工艺数据与协作机器人系统深度结合。同时,通过与头部协作机器人厂商的联合创新,持续优化人机协作模式,使设备更适配汽车产线对安全性、轻量化及快速调试的要求。(2)深化航空航天装备领域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航空航天装备领域作为公司技术拓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产业协作机制、加快市场开拓步伐。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聚焦自动化检测装备、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以及协作机器人应用等,通过专项研发持续优化流程,强化技术团队建设,夯实精密检测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在产业合作方面,公司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共享和资源整合等方式,多角度保持技术创新优势,探索高层次的综合性技术合作机制。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紧密跟踪航空航天装备领域市场需求与行业趋势,动态把握技术发展动向,积极拓展客户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为业务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3)拓延技术应用领域,构建环保领域增长新动能在全球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环保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市场对高效、低排放环保装备的需求不断增长。公司依托科技创新与高端装备技术积累等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在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下建立“国环信邦环保智能装备研究中心”,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聚焦生物质能高效转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落地。公司整合自动化控制、智能传感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以技术复用与模式创新,构建环保领域增长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以“国环信邦环保智能装备研究中心”为枢纽,研发生物质高速循环流化床气化系统,研讨通过精准控制气化温度实现生物质燃气的高效制备;以山东文登项目为首个战略项目,建立数据储备并优化设备经济性,形成可复制的项目解决方案,着力构建“技术研发-试点示范-规模化发展”的拓展模式。(4)投资尼普敦,发力智能物流领域智能物流作为公司拓展高端装备领域专门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公司持续评估智能物流等技术进程及商业落地场景,持续强化研发创新能力,优化提升解决方案和服务输出能力,响应加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借助与尼普敦机器人的股权投资合作关系,整合其在工业级叉式AMR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公司自身在智能物流行业的研究和经验,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渠道建设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合作,探索适用工业制造场景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