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奥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12-02-2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1900590133320P
  • 法定代表人: 刘昊
  • 董事长: 刘昊
  • 电话: 0769-86975555
  • 传真: 0769-86975555
  • 企业官网: www.aohai.com
  • 企业邮箱: ir@aohai.com
  • 办公地址: 东莞市塘厦镇蛟乙塘银园街2号
  • 邮编: 523723
  • 主营业务: 从事充电器等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制造;移动终端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网络设备制造;移动通信设备制造;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智能家庭网关制造;其他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物联网设备销售;移动终端设备销售;通信设备销售;网络设备销售;移动通信设备销售;智能家庭消费设备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充电桩销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东莞市奥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993)是一家致力于能源高效应用的全球企业。奥海科技成立于2004年,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在全球成立16家分支机构,拥有7000多名员工。奥海科技通过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化提供新的路径。业务布局涵盖智能终端充储电、新能源汽车电控、数字能源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处于领先位置。其中,手机充电器2023年全球市占率近17%,稳居全球第一。在“让能源更高效,让世界更美好”的使命指引下,奥海将持续引领和探索绿色能效科技,让人与地球共享美好。
  • 发展进程: 2012年2月21日,刘昊和刘旭分别以货币资金180.00万元和20.00万元投资设立奥海有限,注册资本为200.00万元。上述出资额已于2011年12月7日缴足,业经东莞市德正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验并于2011年12月30日出具“德正验字(2011)第A73038号”《验资报告》。2012年2月21日,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了公司成立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441900001256586)。 2013年5月6日,奥海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刘昊分别将其持有奥海有限70%的股权(140.00万元出资额)以14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深圳奥海、将其持有奥海有限20%的股权(40.00万元出资额)以4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刘蕾。同日,刘昊分别与深圳奥海、刘蕾签订了上述股权转让的《股权转让协议》。2013年5月8日,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了工商信息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441900001256586)。 2017年5月15日,开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开元评报字[2017]255号《东莞市奥海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拟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之公司净资产价值评估报告》,为发行人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进行整体资产评估。本次评估基准日为2017年2月28日,主要评估方法采用资产基础法(成本法),评估结果为: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1,066.06万元,评估价值为39,245.81万元,评估增值额为8,179.75万元,增值率为26.33%。2017年6月10日,奥海有限股东会同意,奥海有限以截至2017年2月28日经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瑞华审字【2017】48300008号《审计报告》审计的净资产310,660,610.69元为基数折股,其中135,600,000.00元折合为股本,每股面值1元,其余175,060,610.69元计入资本公积。本次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纳税义务人均已依据税法的相关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并取得了完税凭证。本次整体变更折股业经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于2017年6月5日出具了“瑞华验字【2017】48300001号”《验资报告》。2017年6月16日,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了股份公司设立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900590133320P)。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公司创立于2004年,经过20年的发展,建立了5大研发中心、6大智造基地的全球版图,成为充储电领域的领航品牌。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应用端能源交换、高效充储、集中供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全球智能制造平台,为智能物联时代提供能源高效应用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充电器(有线和无线)、电源适配器、动力工具电源、储能、服务器电源、电机控制器(MCU)、电池管理系统(BMS)、整车控制器(VCU)、域控制器(动力域控PDCU、整车域控VDC&区域域控ZCU)、双逆变砖、充电桩(直流和交流)、OBC、DC-DC、PDU、车载电源模块、充电模块、随车充、光伏/储能逆变器等。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AI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流媒体设备、智能摄像头、智能音箱、智能小家电、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XR等)、个人护理电器、医疗器械、网络通信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安防摄像头、动力工具、算力设施(通用服务器、AI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智能汽车、柴油发电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充电基础设施、光伏/储能等领域。公司可为客户提供办公能源解决方案、数据中心能源解决方案、智能家居能源解决方案、户外能源解决方案等。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并积极推进全球化产能布局,目前已拥有5大研发中心(深圳、东莞、上海、武汉、吉安)和6大智造基地(东莞奥海、武汉智新、吉安奥海、印度希海、印尼奥海、越南奥海)。公司通过技术迭代与产能优化持续提升手机充电器和适配器等传统优势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充分利用现有业务与技术积极开拓无线充电器、PC适配器、网络通信设备适配器、安防摄像头适配器、机器人适配器、IoT智能终端电源、动力工具电源、服务器电源、新能源汽车电控与电源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光伏/储能等领域业务,不断丰富公司能源应用业务,将领先的充储电综合集成技术、差异化产品矩阵、智能制造能力转化为盈利能力。1、智能物联网设备充储电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充储电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依托"研发-制造-交付"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势,持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持续完善的全球化“研产供销”运营体系,推动公司在智能物联网设备充储电领域持续领跑。公司开发完成65W恒功率超薄充电器(厚度仅为11mm,常规28mm)、65W超薄英规充电器(翻盖式隐藏插脚)、65W超薄欧规充电器(按压弹出式插脚)、AC/DC核心元器件模组、AI充电器、大功率无线充电器(650W)等行业领先新品,大功率充电器已广泛用于高中低端手机中。至此,公司在主流快充功率段已完成符合国内外产品规范的各型号充电器标准品布局,进一步强化标配充电器开发的主导性,同时可为品牌客户提供更多定制选择。公司适配器重点聚焦笔记本电脑、IoT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和安防设备、个人护理电器、机器人等,已形成定制型适配器、桌面型适配器、网络通信通用适配器、笔电PD适配器(45W/65W/100W/140W/240W)、大功率适配器(240W/280W/330W)、多口兼容PD充电适配器、氮化镓充电适配器等技术方案和量产产品系列,能效等级最高达7级,已在安防、笔电、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机器人、无人机等应用领域与国内外众多一流品牌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作为全球无线充电技术革新的核心推动者,公司自2011年起持续深耕电磁感应领域,构建起覆盖“材料-模组-系统”的全栈研发能力,依托13年技术积淀形成的40多项核心专利矩阵,已打造出消费电子、智能穿戴、个人护理及机器人四大领域的全场景无线供电解决方案: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于2023年成为全球首批通过WPCQi2.0MPP磁功率协议认证的企业,其超薄磁吸模组持续引领行业创新;智能穿戴领域,于2022年推出获两家头部品牌商认证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器并达成战略合作;个人护理领域,完成无线充电器全品类布局,累计获得十余项技术专利;机器人领域,完成大功率产品开发,最高已达到650W,现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基于“三横三纵”技术生态框架,公司纵向深化磁感应技术优势并启动无人机及车载大功率无线快充原型开发,横向拓展空间充电技术多场景应用,持续构建多维技术矩阵。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和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电动工具行业正加速向无绳化、锂电化、智能化方向迭代升级。公司紧抓产业变革机遇,依托在智能充储电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底蕴,战略性切入电动工具电源系统赛道。通过自主研发智能BMS管理系统及模块,公司已成功导入全球头部专业级电动工具制造商及国际知名家用工具品牌客户,产品性能获得国际权威认证体系认可。公司在B端业务的基础上,孵化品牌,并进行预研产品推广。品牌端向上聚焦于“极客发烧友”,AOHI依托星舰充电宝、140W氮化镓快充、玩转线等创新产品,海外众筹实现突破。同时搭建品牌数据中台:实现用户数据实时分析、库存实时监控、清晰单品ROI、精准优化营销策略,为合作伙伴提供“需求—研发—营销”端到端的增值服务解决方案。在大数据中精准了解消费者需求,为个性化定制产品提供信息基础和可实现性,最终实现F2C的全新商业模式。2、新能源汽车公司控股子公司智新控制依托10余年沉淀的汽车电子研发、客户积累,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控与电源综合战略,以新能源汽车电控与电源平台技术为基础,商用车及特种设备(工程机械、港口设备等)电动化产品为外延,提供涵盖电控系统、电源系统与充电设备的全面解决方案,形成"电动化动力总成+场景化定制"技术壁垒。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全域电动化加速演进的关键窗口期,充分发挥"三电控制技术平台化专家"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起覆盖新能源整车全域控制需求与电源系统的技术矩阵,公司形成了"1+3+N"核心技术体系:以动力域控架构为基础,深度布局电机控制(MCU)、电池管理(BMS)、整车控制(VCU)三大核心领域,并通过模块化技术平台结合电源系统(OBC、DC-DC、PDU、车载电源模块)向多元电动化场景延伸。公司具备纯电/增程/混动全技术路线适配能力,已开发完成从分布式电控到中央域控的完整产品谱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配套150万套电控与电源系统,服务30余家主机厂客户,适配车型超100款,其中混动双电控产品市场占有率跻身行业前十,配套高端MPV车型连续登顶细分市场销量榜首;完成800VSiC高压平台产品商业化落地,中央域控与区域控制器(ZCU)完成功能样机开发,动力域控PDCU完成两代产品迭代。报告期内,智新控制实现三大战略升级。体系认证升级:通过ASPICEL2认证,建立功能安全(ISO26262)与信息安全(ISO/SAE21434)双体系架构;平台化开发突破:推出第三代全栈自研BMS平台,其中低压BMS产品量产突破30万套;开发具备OTA升级能力的第五代VCU平台,支持SOA架构迭代;产品向高端升级迭代:800V碳化硅电控产品平台完成开发并获知名整车客户定点;动力域控PDCU产品完成冬季极寒环境标定验证。智新控制积极构建"汽车电子+"产业生态:纵向深化新能源汽车业务,动力域控PDCU2.0与合资车企达成意向合作;横向拓展立体出行生态,在eVTOL领域积极探索,布局特种电动化场景,在矿用机械、电动船舶领域寻找电控增长点,持续扩大市场份额。3、光伏/储能、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器电源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户储需求爆发式增长的产业机遇下,公司加速构建"光储充一体化"产品矩阵,围绕户用及工商业场景打造全栈式能源解决方案。依托电力电子核心技术平台,形成覆盖离网/并网混合逆变器、储能电池系统、储能一体机、智能充电设备的立体化产品体系,核心产品通过欧盟CE、德国GS等多项国际认证;智能充放电设备形成国标/欧标双平台开发能力,一体式充放电枪量产良率达99.5%。数字能源创新突破,瞄准数据中心能源管理升级需求,构建服务器及算力电源全场景解决方案。产品体系升级:公司产品出货及在研功率范围覆盖550-8000W;技术制高点突破:2000W服务器背板电源通过80PLUS钛金认证,整机效率突破96%;开发支持N+M冗余的智能PDB配电系统;AI算力配套布局:大功率电源模块成功导入头部AI服务器厂商,单机柜供电能力突破30kW。战略协同发展,构建"双轮驱动"技术生态:纵向深化"储能+"战略,混合逆变器与储能电池系统形成技术联动,开发智能能源调度算法;横向拓展数字能源版图,服务器电源产品线已覆盖传统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边缘计算三大场景。报告期内数字能源业务实现三大跨越:国际认证数量同比增长120%,逆变器产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头部客户突破;数字能源产品进入头部互联网企业供应链;逆变器单月产能突破50MWh,充电设备海外订单同比显著增长。1、概述公司深耕充储电等能源应用行业二十载,是能源高效应用领导者;通过持续丰富产品线,公司陆续进入手机、IoT、PC、动力工具、机器人、算力基础设施、消费品牌、新能源汽车以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的电控及电源零部件、光伏/储能等市场。公司聚焦智能物联网设备充储电、新能源汽车电控与电源、数字能源光储充三大千亿级市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业务空间。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建立了完善的新品研发、技术储备及市场推广机制,确保持续满足客户需求,产品具备市场领先竞争力。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市场与国际客户,新客户和新项目不断增加,尤其是智能物联网设备业务呈现稳健增长态势。通过加强运营管理和成本管控,公司紧抓全球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以及智能物联网设备、新能源汽车品牌走向全球的历史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制造、海外市场和海外业务,推动各业务板块稳健发展,实现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2,316.34万元,同比增长24.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486.43万元,同比增长5.43%。全年研发费用大幅提升至3.52亿元,同比增长14.14%。国际化业务加速拓展,外销收入提升至200,565.41万元,同比提升15.03%。高毛利率产品的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板块毛利率提升3.52%。新能源汽车电控与电源系统解决方案、储能及其他产品的营业收入由2023年的12.15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14.91亿元,同比增长22.73%。(一)公司经营情况(1)技术立企,持续推动研发创新公司秉承“技术立企”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以满足能源应用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及应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下对能源日益提升的发展机遇。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费用达到3.52亿元,同比增长14.14%,占营业收入的5.48%。通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积累,公司已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全球授权专利730项(其中国内外发明专利98项,实用新型专利375项),2024年新增92项(其中国内外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53项)。此外,公司还拥有44项软件著作权、10项作品著作权、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并参与制定了30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14项,美国能源部DOE&IEEE标准2项)。2024年,公司已加入国际IEEE组织(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并深度参与了国际标准IEEEP1937.18《无人机系统用充电器技术规范》制定;在国家标准方面,公司参与了2025年最新版中国电源能效标准《交流-直流和交流-交流电源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943-2025)的起草工作。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称号,并入选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第96位、DESIGNSORI颁布的K-DESIGN大奖。控股子公司智新控制荣获2024年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评选活动年度创新企业、2024年度第四批武汉市五星级高新技术企业、武汉市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先锋企业。在研发设施方面,公司已拥有深圳、东莞、上海、武汉、吉安五大研发中心和两大CNAS实验室。东莞实验室已获得Intertek、TÜV、UL等国际权威实验室目击实验室资质授权,以及CVC威凯能力认证和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CHEARI)能力认证,奥海实验室已达行业国际领先水平。(2)精益生产融合全球智造,优化制造成本公司国际化布局持续深化,已构建起东莞奥海、武汉智新、吉安奥海、印度希海、印尼奥海和越南奥海全球六大智造基地网络,同时推动本地化采购与营销体系持续建设。报告期内,公司越南智造基地已正式投产。公司积极引进精益生产模式,结合生产内容和环境进行针对性设计,形成了符合公司生产特点的精益管理机制。同时,公司在各分子公司建设智能制造样板产线,逐步完善涵盖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目视化看板管理、数据分析管理、大数据防错/追溯制造以及企业管理系统整合集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并逐步向各产线推广。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精益样板线体的IT化,运用精益看板系统识别节拍异常、设备异常、品质异常,推动及时改善。通过精益生产融合智能制造,公司成功降低了制造综合成本。具体而言,产线DT减低20%,单位人时产能提高25%;智能工厂标杆线体建设强化了ESOP电子作业指导系统、ESD防静电管理系统和可视化大数据中控台功能,上岗培训时间降低30%,换线时间节省25%,消除了ESD电性不良问题,提升了智造能力与客户认可度。此外,设备物联网和大数据预警等智造技术也得到更广泛应用。(3)严控品质,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公司一直秉持“精心制造、精益求精;精诚服务,赢得客户”的质量方针,严控产品品质。公司搭建了涵盖供应商品质管理、材料认证及管理、进料品质管控、生产流程质量管理、出货检验管控、可靠性验证等环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公司自建获得CNAS等认证的测试实验室,具备电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的性能测试、电磁兼容、材料分析和检测、可靠性试验及环境测试和失效分析等能力,可及时响应研发验证和测试需求,缩短产品开发和量产周期。在管理体系认证领域,公司已成功取得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QC080000:2017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ANSI/ESDSD20.20:2021静电放电控制体系、IATF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SO27001:202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管理体系认证。此外,公司还荣获了ISO14064-1:2018温室气体排放核查证书、责任商业联盟(RBA)的VAP审核证书以及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公司旗下的智新控制公司全面引入了日产ASES、PESES、GK等先进管理体系。在报告所述期间,公司进一步通过了IS0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IS0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ISO37001:2016反贿赂管理体系以及GRS全球回收标准的认证,展现了公司在多个管理领域的卓越能力和持续改进的决心。为满足公司产品销售的需求,公司还通过了中国CCC、欧盟CE、美国UL/ETL、FCC、德国GS、印度BIS、日本PSE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认证,以及CTIA、QC、USBIF、WPCQi、MFi等行业协会终端的产品认证。截至报告期末,因新兴业务逆变器、充电桩等增量,公司在全球市场准入方面获得超5000个产品认证证书报告(涉及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出口覆盖全球市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产品品质稳定可靠,赢得了客户和行业的广泛认可。报告期内,荣获多家行业头部客户质量创新奖、优秀质量奖、最佳交付奖、最佳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等荣誉。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