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聚醚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经营范围:特种聚醚、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除外)的购销,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长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临港码头的江苏省张家港市扬子江化工园区,公司成立于2010年,占地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
自成立伊始,公司以国际领先的技术、高端的技术人才和DCS控制系统为依托,始终秉承“推动低碳经济,引领科技化工”的企业使命,专注于聚醚多元醇系列产品的生产与研发,生产的各类聚醚多元醇和聚合物多元醇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居、汽车等行业,为各下游合作伙伴提供各种聚氨酯产品和系统的解决方案。
公司遵循“为客户的成功进行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始终致力于通过提升产品技术性能、生产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并不断研发新工艺、新技术,制造更优质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持续的技术创新使得公司产品具备低气味、低VOC、低醛含量(甲醛、乙醛和丙烯醛)和低苯系物含量等技术特征,受到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在汽车、软体家具和鞋服领域,公司与多家知名品牌达成长期合作关系。
同时,公司是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环氧丙烷聚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聚氨酯工业》期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
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互联网标杆企业”、“江苏省绿色工厂”、“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江苏省星级上云五星级企业”、“江苏省高知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长华化学致力于创造聚醚多元醇新应用,并将企业的成功、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通过科研和创新,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满足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主要产品公司为国内专业的聚醚多元醇(简称“聚醚”)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企业,主营业务为聚醚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聚醚行业属于C制造业-2614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标准,公司产品属于新材料行业,具体分类为3.3.2.0聚氨酯材料及原料制造,公司主要产品聚醚多元醇被列为该分类下重点产品。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产业政策,公司所属行业不属于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全资子公司在建项目二氧化碳聚醚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的鼓励类。
聚醚是分子末端(侧枝)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分子主链由醚键(-R-O-R`-)组成的低聚物,通常由起始剂(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与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开环均聚或共聚而成。
人们为了增加聚氨酯软泡的硬度,开发了以聚醚多元醇为基础聚醚,以苯乙烯、丙烯腈等乙烯基单体,进行原位自由基聚合而得到有机聚合物粒子填充的多元醇,属于聚合物改性聚醚多元醇,或叫接枝聚醚。
聚醚的技术指标包括羟值、酸值、水分、pH值、粘度、含量、不饱和度、官能度、分子量等。
根据其产品性质,聚醚可分为硬泡用聚醚、软泡用聚醚、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
公司产品涵盖软泡用聚醚、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软泡用聚醚为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POP和软泡用PPG产品,其中,高活性POP和高回弹PPG产品是公司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是公司重点开发的产品。
图:聚醚多元醇产品分类(注:虚线区域为公司产品,其中蓝色填充部分为公司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公司客户类型以终端客户为主,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以汽车行业与软体家居行业为主。
在汽车行业领域,公司主要与汽车配套材料厂商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应用于众多知名品牌,例如:一汽大众、一汽奥迪、广汽本田、广汽丰田、沃尔沃、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就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态势,公司汽车行业客户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广泛配套包括比亚迪、理想、小米、华为、蔚来等新能源造车势力。
在软体家居领域,公司与众多知名家居品牌的供货商长期稳定合作,例如顾家家居、芝华仕、慕思、宜家家居、喜临门等知名家居品牌。
在鞋服领域,公司向知名鞋服品牌的供货商供应产品,例如“NIKE”“adidas”“维多利亚的秘密”等鞋服品牌。
公司在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的新产品开发及市场销售方面持续提升,不断积累胶粘剂、涂料、切削液、工业润滑液、弹性体、生物基、光固化、密封剂等行业的客户,持续丰富公司产品结构与客户结构,为公司带来了较好的利润增长点。
2025年,公司将“创造绿色化学,碳塑美好未来”确立为全新企业使命,将“实现可持续盈利业绩;围绕全面客户体验开展创新;成为绿色低碳化学领域最具创新能力的全球化合作伙伴”确立为全新企业战略方向。
面对传统产品牌号的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公司凭借较强的研发创新实力,持续巩固并拓展独特的竞争优势。
公司按产品特性将重点技术开发与市场拓展的产品分为carnol®系列聚醚多元醇(即二氧化碳聚醚多元醇)、生物基聚醚多元醇、Hiclaim®系列聚醚多元醇、超洁净材料系列聚醚多元醇。
carnol®系列聚醚多元醇及生物基聚醚多元醇均是一种兼具高性能及绿色低碳特性的聚醚产品,在行业内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
carnol®系列聚醚多元醇是环氧丙烷与二氧化碳的共聚产物,不仅具有聚醚多元醇低温柔顺性好、耐水解性等优点,而且兼具聚碳酸酯的力学强度、耐磨性、耐热性等特点,由其制备的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耐磨、耐化学品、耐水解等性能;除此之外,二氧化碳聚醚分子链上含有碳酸亚丙酯键,更容易被降解再生,因此由其制备的聚氨酯制品更容易实现可持续循环再生。
生物基聚醚多元醇是利用生物基原料替代部分石油基原料制备的聚醚产品,反应活性与现有高活性聚醚相当,主要应用于汽车内饰,高回弹家具产品。
Hiclaim®系列聚醚多元醇用于制备高舒适性座椅泡沫,致力于汽车座椅轻量化、低气味以及高舒适性的发展。
超洁净材料系列聚醚多元醇通过超净化处理工艺及新型环保型引发剂,有效脱除聚醚多元醇和聚合物多元醇中的有机挥发物,制得基本无味且TVOC含量极低的超洁净材料。
(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及行业发展情况公司是国内聚醚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是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聚氨酯工业》期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
作为行业内的代表企业,公司参与制定了《聚合物多元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1062-2014)、《塑料-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醛酮含量的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7196-2018)等国家标准。
2025年3月,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的《负碳材料二氧化碳化学固定制多元醇技术要求》(T/CIET1085-2025)团体标准发布并实施。
同时,公司作为第二起草单位的《塑料聚氨酯生产用聚醚多元醇第7部分:碱性物质含量的测定》(GB/T12008.7-2025)国家标准发布并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
公司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互联网标杆企业”“江苏省绿色工厂”“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江苏省星级上云五星级企业”“江苏省高知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公司凭借扎实的体系建设与技术创新实力,在行业内树立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不仅通过QES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及合规管理、知识产权管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更以持续的技术突破,使产品具备低气味、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低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及低苯系物含量等核心特性。
凭借这些优势,公司不仅通过了携手可持续发展组织(TfS)的合格供应商评审,更在汽车、软体家具、鞋服等领域与多家知名品牌达成深度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赢得了下游市场的广泛认可。
聚醚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下游客户数量及类型繁杂,不同细分产品领域的竞争焦点与需求痛点存在一定差异。
近年来,随着聚醚多元醇产能持续扩张,作为原料导向型产品,其行业发展格局不断演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经营业绩与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应对机制、细分产品与客户结构、产品转型升级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卓创资讯出具的《2025中国软泡聚醚行业半年度深度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聚醚多元醇产能CR3(前三名企业集中度)达38.66%,CR5(前五名企业集中度)达46.61%,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显著。
受2024年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影响,2025年上半年业内多数企业挺价意愿强烈,头部企业凭借产能与市场份额优势,在市场中保持较高议价能力,且能在面对市场波动时迅速采取行动,引导整体市场价格走向。
此外,虽近年全球聚醚产能持续扩张,但高端产品占比不高。
头部企业依托较强技术实力,正通过装置柔性化改造、产品高端化升级等方式重塑盈利模式。
2025年7月,科思创(CovestroAG)因不可抗力事件关闭了德国多尔马根化工园区的聚醚多元醇产能,欧洲聚醚市场出现供应缺口,预计可为亚洲聚醚企业带来一定商机。
总体而言,国内聚醚行业仍将呈现“总量过剩、结构优化”的格局,企业需聚焦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同时通过全球化布局分散风险,方能在激烈竞争中实现突围。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聚醚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在生物基聚醚及二氧化碳聚醚领域取得实质性技术突破;公司持续全面推行降本增效经营策略,同时根据市场变动优化客户结构,加大产品差异化推广力度,经营业绩显著提升,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2.85万元,同比增长62.71%。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深化降本增效,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建设,力争“早投产早见效”;同时,在差异化竞争路径上,将根据市场动态适时调整产销策略与研发创新方向,以持续巩固并扩大市场竞争优势。
(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1、业务模式公司基于“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产定采、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直销”的销售模式、“独立研发”的研发模式,建立了从签订销售订单到原材料采购再到产品交付的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具体情况如下:①销售模式公司设置营销部,下设交通工具材料事业部、消费品材料事业部和特种化学品事业部,全面负责公司日常销售业务。
同时,为了强化区域覆盖能力和服务效率,针对消费品材料事业部,公司将全国划分成华东、华南等五大区域和海外销售区域,另外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长华上海公司,形成点多面广、营运高效、服务优良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便于为客户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售前和售后服务。
公司结算方式包括电汇和银行承兑汇票,以电汇为主。
按定价周期的不同,公司的客户可分为订单客户与合约客户。
报告期内,公司以订单客户为主。
订单客户定价为每单一谈;合约客户定价为每月度、季度一谈,合约客户主要包括规模较大的汽车行业客户及知名家居企业等。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模式。
针对客户是否直接使用公司产品生产终端产品,公司的客户类型分为终端厂商和贸易商两类,其中,终端厂商客户是公司的主要销售群体。
终端厂商包括汽车配套厂商、家居企业、海绵生产企业、鞋服制造企业等客户。
贸易商系主要从事化工产品贸易业务的公司,公司与贸易商之间系经双方协商一致形成的直接销售关系,不存在委托代销等情形,与终端厂商客户采用统一的定价方式和结算手段,亦未与贸易商就其销售区域、对外销售价格等进行管理。
②生产模式公司在保证一定安全库存的基础上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营销部提前与客户沟通需求量,结合市场变化,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次月的销量,同时考虑在手订单情况、库存情况,确定次月的发货计划。
生产部根据营销部的发货计划,结合产成品库存情况,制定次月的生产计划。
为保证产品交付的及时性、销售生产计划的准确性,营销部、生产部、采购部每周召开生产平衡会,确定本周发货、生产计划。
在此基础上,生产部编制每日生产计划,保证产线连续生产,充分利用现有产能。
品管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③采购模式公司实行“以产定采、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下设供应链管理部负责供应商开发、维护并全面规划、安排公司的各项采购工作,对所有供应商进行产品质量、供货能力及HSE评价后,形成合格供应商名单。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环氧丙烷、苯乙烯、丙烯腈和环氧乙烷,辅料主要包括起始剂、催化剂、吸附剂、抗氧化剂等。
采购方式分为合约采购和订单采购。
合约采购模式下,公司与供应商签订年度框架协议,定期将采购计划报给供应商,供应商按照采购计划,提供持续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订单采购模式下,公司根据原材料市场行情,按需分次向供应商灵活采购。
报告期内,为保障主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公司原材料采购以合约采购模式为主、订单采购模式为辅。
针对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供应链管理部每月根据生产部提供的生产计划和原材料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报表。
生产辅料的采购每次视库存情况,按需采购。
供应商按合同约定发货,到货后品管部负责原材料的检验,生产部负责原材料入库及库存管理,财务部根据采购合同的约定支付采购款项,HSE部门负责供应商的运输、装卸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2、研发模式公司通过QES体系流程,制定研发项目管理规定,明确了研发类项目开发流程及技术支持类项目开发流程,通过对项目开发流程及过程的管控,使项目开发更加规范化、高效化,提高了项目研发的效率。
研发内容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①生产工艺改进以及产品质量提升需求:针对产品质量提升的需求,对原有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来达到提升生产装置效率以及产品质量的主动研发;②行业内技术及市场的前瞻需求:根据市场营销人员或技术人员开展外部市场调研,以及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信息结合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和生产装置的工艺条件,确认市场及行业的热点产品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专题会议确定立项后启动研发工作;③下游客户提出的需求:下游客户根据自有产品的技术提升而提出的针对聚醚多元醇原料结构设计及改性的研发。
根据项目研发的时间以及项目的工作量等因素,研发项目分为研发类项目以及技术支持类项目,并根据《研究院研发项目管理规定》制定了研发类项目与技术支持类项目的开发流程,来为研发活动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推动公司研发活动高效、有序地开展。
研发类项目开发流程如下:技术支持类项目开发流程如下:另外,为了鼓励研发人员努力钻研业务,推动技术及产品创新,公司在《研究院研发项目管理规定》中明确,在项目结题报告中,项目负责人需要提出创新奖金激励建议;还会按照《知识产权奖惩管理规定》的内容,对专利发明人进行奖励;此外,公司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和成长,会通过聘任各类技术人才及安排专业培训学习等途径,帮助技术研发人员成长,更好地助力公司进行科研创新以及提升产品质量。
(四)公司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公司聚醚产品主要为POP、软泡用PPG、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其生产过程、反应原理基本相同。
生产过程主要为:将起始剂、催化剂投入反应釜,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与环氧化物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精制处理,即可制得聚醚多元醇。
公司制造工艺有间歇工艺和连续工艺两种。
由于起始剂不同、品种不同、分子量不同、环氧化合物品种不同以及环氧化合物之间聚合方式不同等,公司软泡用PPG、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产品的生产存在不同的物料组合,因而其基本合成化学反应式较多。
(1)软泡用PPG、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反应流程软泡用PPG、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系列产品制造工艺有间歇工艺和连续工艺两种,两种工艺公司均使用。
间歇法反应流程如图所示:连续法反应流程如图所示:(2)POP反应流程POP系列产品制造工艺有间歇工艺和连续工艺两种,公司采用连续法工艺。
将软泡用PPG、催化剂、乙烯基单体投入反应釜,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进行接枝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精制处理,即可制得POP。
POP的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2010年10月14日,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核准使用“江苏长华聚氨酯有限公司”作为企业名称。
2010年10月21日,长华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选举顾仁发为执行董事,选举张秀芬为监事,通过《江苏长华聚氨酯有限公司公司章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00万元。
2010年10月26日,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了注册号为“320592000050164”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股份公司系由长华有限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5月20日,立信会计师出具“信会师报字[2017]第ZA15339号”《审计报告》,以2017年3月31日为基准日对长华有限进行审计。
经审计,长华有限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账面净资产值为111,453,469.25元。
2017年5月20日,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银信评报字[2017]沪第0520号”《江苏长华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股份制改制所涉及的江苏长华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评估报告》,以2017年3月31日为基准日对长华有限进行评估。
经评估,长华有限以2017年3月31日为基准日的净资产评估值为16,506.01万元。
2017年5月20日,长华有限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将长华有限截至2017年3月31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111,453,469.25元,折为股份公司股份10,000.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0.00万元,其余11,453,469.25元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金。
同日,长华有限全体股东签署了《发起人协议书》。
2017年6月5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201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并作出决议,审议通过了《长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2017年6月5日,立信会计师出具“信会师报字[2017]第ZA15465号”《验资报告》,对本次整体变更的出资情况进行了审验。
经审验,截至2017年6月5日,长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筹)已按规定进行了折股,共计折合股本10,00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
2017年6月8日,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公司核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592564267296D”的《营业执照》,公司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顾倩 | 2024-03-08 | 3100 | 16.95 元 | 29900 | 董秘、高管 |
顾倩 | 2024-03-05 | 3000 | 16.6 元 | 26800 | 董秘、高管 |
顾倩 | 2024-02-28 | 12000 | 16.77 元 | 23800 | 董秘、高管 |
陈凤秋 | 2024-02-28 | 8000 | 16.59 元 | 28000 | 董事、高管 |
顾倩 | 2024-02-26 | 5600 | 17.7 元 | 11800 | 董秘、高管 |
顾倩 | 2024-02-21 | 6200 | 15.95 元 | 6200 | 董秘、高管 |
陈凤秋 | 2024-02-20 | 20000 | 14.96 元 | 20000 | 董事、高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