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围绕客户的定制化需求,通过技术研发、方案设计、关键部件研制、软件二次开发与优化、系统集成、安装调试、售后技术支持等,提供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
经营范围:数控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数控卧式镗铣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智能专用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及技术服务;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6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
多次荣获中国机床工具行业30强企业、经济效益十佳和产品质量十佳企业。
公司建立了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获得多项自主发明专利,产品曾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首台(套),承担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重点项目、省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化项目等,并参与国家04专项。
2020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中国金属切削机床科创板第一家上市企业,股票代码688558。
公司有四大生产基地,共计占地28万平方米,包括大型数控机床生产基地、中小型数控机床装配制造基地、钣焊件生产基地及铸件生产基地。
配备了日本大隈、意大利法利图、德国德玛吉、瑞士斯图特等先进加工母机,及德国蔡司、海克斯康、雷尼绍等精密检测设备。
拥有200余名十年以上金牌员工,4万余台机床制造经验,以及与世界一流制造企业合作的丰富经历,积累了成熟的工艺、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积淀。
公司沿着机床产业链形成了数控机床、智能自动化生产线、装备部件三大板块业务,主营产品为中高档数控机床,涵盖了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卧式镗铣床、数控车床、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精密模具、机械设备、新能源、民用航空、半导体、工程机械、工业阀门、船舶海工等领域,满足用户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下的金属切削一体化解决方案需求。
持续为比亚迪、永创智能、三一重工、苏州迈为、杭可科技等国内优秀制造企业提供智能生产装备和服务,并向全球领先智能制造装备企业配套供应精密钣焊件及铸件。
公司不断加强全自动头、镗杆、转台、电主轴等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的研发,逐步实现关键核心功能部件自主可控,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
2025年上半年,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复杂态势,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依然突出。
国内稳经济政策多措并举,中国经济在外部压力下展现出一定韧性。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公司围绕整体发展目标,积极应对拥抱变化,勇于破局创变,通过专业化聚焦细分市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员推动成本管理,提升生产运营效率,上半年实现经营业绩量质双升。
报告期内主要工作回顾如下:1、多维度拓展市场,提升市场“专业化”能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加强销售团队建设,通过业务端“专业化”能力赋能市场,提升公司产品销售力。
海外市场布局初见成效,建立和完善海外客户服务体系。
业务策略支持和核心经销商区域优势发挥并举,深入空白区域经销商的开发,提升市场占有率。
直销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存量客户维护举措有效推进,增量市场客户层级提升。
2、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技术创新。
巩固优势行业,聚焦细分市场,以高速、高切削率、高效、高精密产品为导向,重视行业客制化产品,围绕客户需求定制开发。
产品结构重构,以成本分层产品、效率升级产品为主线,提升客户覆盖度。
高端产品系列化,上半年高端五轴机、卧镗等产品增量明显。
持续加大并加快对核心功能部件的研发,对五轴转台、五轴摆头等系列化研发试制和量产应用和验证,实现进口替代,提升五轴产品市场竞争力。
3、成本管理,构筑持续竞争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根据全年降本行动计划,通过设计优化、供应链优化、生态合作、质量提升、效率提升、工艺改进、服务提升、库存优化、细节完善、信用成本控制、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成本管理升维,推行全员成本管理和全过程成本管理,全集团降本增效初见成效。
2025年上半年公司产品毛利率同比提升2.88个百分点。
4、优化产线布局,提升生产运营效率。
2025年上半年,公司有序推进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缩短交付周期,提升产品品质,提升生产运营效率。
进一步优化产线布局,持续推进数控机床智能化生产基地各项目建设和实施,第三生产基地智能物流项目建设逐步实施;第一生产基地绿色智能化升级改扩建正式启动;第二生产基地机加工车间、生产过程流程化数字化推进及物流升级改造项目也有序启动。
公司通过产线优化调整、工艺改进、制造流程优化,合理降低生产工时,提升了生产效率。
5、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提升治理水平。
加强风险管控和防范,持续优化内控体系,完善内控制度,提升经营质量,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规范公司运作,推动公司稳健、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0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204.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0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699.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48%;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1.78亿元,较期初上升1.4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6.40亿元,较期初上升0.34%。
(二)研发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3,270.4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06%,研发投入占比提升0.06个百分点。
公司新获知识产权1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5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商标1项,CE认证1项。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知识产权336项,其中发明专利73项,实用新型专利160项,外观设计专利73项,软件著作权11项,商标17项,CE认证2项。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巩固高端模具市场地位,针对日用品模具的高效率加工需求,开发了GMB2216L高速桥式龙门和GMB2216LX高速五轴桥式龙门。
对现有模具行业优势产品进行升级,将面向大型模具粗加工/半精加工的GMB3525RH高速桥式五轴龙门(3+2)升级为GMB4030RH,扭距提高15%;将面向大型模具精加工的GMB2520LX高速桥式五轴龙门(五轴联动)提升至GMB2822LX,加工效率提升20%。
深度拓展民用航空市场,针对航空铝板材高去除率加工需求,开发了GMS3020L/5020L高速动柱龙门。
针对复杂航空结构件的低成本加工需求,开发了CMF4028LX五轴龙门加工中心。
针对航空叶片高效率加工,开发了DHM50X高速卧式五轴叶片机。
公司核心功能部件的研发和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五轴龙门用单摆头、双摆头、偏置式摆头批量交付用户,经验证达到同类型进口部件性能水平,有效保证加工中心产品质量性能并降低成本,提高了五轴加工中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镗床全齿轮镗杆完成全系列产品开发,满足大切削量平稳加工、大孔径高精度产品的加工要求,促进镗床产品性能提升。
随着核心部件产品型号的丰富,批量生产能力的提高,公司将努力实现核心功能部件完全进口替代。
提升产品性能和竞争力,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1999年8月8日,自然人潘卫国、卫培田与南通国盛精密钣金厂召开股东会,决议成立南通国盛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其中潘卫国出资81.36万元人民币,占比67.80%,南通国盛精密钣金厂出资32.64万元人民币,占比27.20%,卫培田出资6.00万元人民币,占比5.00%。
1999年8月8日,发起人向江苏省南通行政工商管理局递交《公司设立申请书》,申请设立南通国盛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1999年8月10日,南通工商行政管理局作出《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南通)名称预核〔99〕第894号),核准公司名称为南通国盛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1999年8月25日,南通市港闸审计事务所出具通港闸审所字〔99〕第58号《验资报告》,对国盛工业设立时的出资进行验证。
1999年8月31日,国盛工业在江苏省南通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取了注册号为3206002101781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发行人系由南通国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
2016年6月,国盛机电召开股东会,会议决议由有限公司原股东潘卫国和卫小虎作为发起人,将南通国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2016年5月20日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天衡审字〔2016〕01748号《审计报告》,以国盛智科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经审计净资产209,603,753.98元为基准,其中2,574,196.26元进入公司专项储备后,按3.2450:1的比例折为63,800,000股,每股面值1.00元,剩余143,229,557.72元计入公司资本公积。
2016年7月28日,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天衡验字〔2016〕00154号《验资报告》,对上述变更情况进行了验证。
2016年8月2日,发行人在南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工商登记手续,并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60071496854X3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