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及信号链芯片在内的模拟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集成电路销售;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电子产品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希荻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荻微”或“公司”)成立于2012年,2022年1月21日于科创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88173.SH,是国内领先的电源管理及信号链芯片供应商之一。
公司主营业务为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及信号链芯片在内的模拟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公司拥有具备国际化背景的行业高端研发及管理团队,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等良好性能的芯片产品。
公司以DC/DC芯片、超级快充芯片等为代表的主要产品,具备了与国内外龙头厂商相竞争的性能,获得了海内外众多知名头部客户的认可。
在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产品取得了高通(Qualcomm)、联发科(MTK)等国际主芯片平台厂商参考设计,已广泛应用于三星、小米、荣耀、OPPO、vivo、传音、谷歌、罗技等品牌客户的消费电子设备中,覆盖包括中高端旗舰机型在内的多款移动智能终端设备。
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也持续发力:自主研发的车规级电源管理芯片产品达到了AEC-Q100标准,且其DC/DC芯片已进入Qualcomm的全球汽车级平台参考设计,实现了向Joynext、YuraTech等汽车前装厂商的出货,并最终应用于奥迪、现代、起亚、小鹏、红旗、问界、长安等中欧日韩多个品牌汽车中。
公司的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均具有深厚的产业背景,能够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捕捉产品设计要点、统筹供应链资源,适时推出与市场环境高度契合的高性能产品。
公司近三年的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为60%左右,梯队架构合理。
借助人才优势,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形成的主要核心技术,构建了电源管理芯片及信号链芯片等模拟集成电路领域的创新性技术体系,积累了多项发明专利。
自2012年成立以来,希荻微一直秉持着“绿色能源,美好生活”的使命,形成以客户、产品、人才、创新、品牌为着力点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成为模拟芯片领域中细分赛道的国际领先企业,提供业界领先的模拟和电源管理芯片和方案,使能全球高能效智能系统应用。
随着多芯片集成、快速充电和先进电源效率管理的兴起,电源管理芯片的复杂性和规格也不断提升,其单位价值亦随之不断提升,推动了智能手机尤其是旗舰手机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持续增长。
智能手机轻薄化发展趋势也要求高性能芯片产品进一步降低功耗和缩小器件体积。
此外,深度受益于国产替代和光学升级,自动对焦芯片和光学防抖芯片产品已成为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对焦和防抖功能的关键元件,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摄像头。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智能手机前摄自动对焦功能渗透率提升和可变光圈等新应用的拓展推动了自动对焦芯片渗透率的提升,后置主摄和长焦镜头的升级拉动光学防抖芯片逐步从旗舰机型向中低端机型下沉。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如下:1.人才队伍和知识产权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源管理芯片及信号链芯片供应商之一,致力于高性能模拟芯片和数模混合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可以为客户提供业界领先的模拟和电源管理芯片和方案。
公司拥有具备国际化背景的行业高端研发及管理团队,开发出了以DC/DC芯片、超级快充芯片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等良好性能的芯片产品。
优秀的产业人才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培养研发实力、奠定行业地位的关键。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有员工344人,较上年同期增加60人;研发人员208人,占员工总数量的60.47%,较上年同期增加19人;研发人员中博士和硕士合计76人,占研发人员总数量的36.54%。
公司校园招聘与社会招聘并重,通过将绩效薪酬与股权激励有效结合,实现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紧密绑定,以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的积极性。
作为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创新性企业,公司高度重视自身研发和技术的积累和创新,持续进行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从而带动了各类产品的性能提升与新功能集成,促进了产品的演进与迭代,提高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为13,365.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1.1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4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14项。
2.市场情况与产品销售受边缘AI整合至智能手机、新型市场设备升级浪潮以及高端化趋势推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显露复苏迹象。
CounterpointResearch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0%,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创下第二季度历史最高纪录。
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整体增长依然温和,但旗舰机型出货占比不断提升,推动高端市场价值进一步增长,而国家补贴政策的出台也进一步刺激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的成长。
在可穿戴腕带设备领域,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出货量有望达2.23亿台,同比增长15.5%。
中国及新兴市场的强劲需求成为主要增长动力,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需求总体平稳。
在智能眼镜领域,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148.7万台,同比增长82.3%;其中中国市场出货量49.4万台,同比大增116.1%。
IDC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达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
在汽车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预计将达到3,200万辆,同比增长3.2%。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年新能源汽车含出口的销量预计达到1,650万辆,同比增长28.2%,内需有望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预计超过55%。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持续优化营业收入产品结构和强化供应链管理,并贯彻落实一系列管理举措以实现降本增效。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6,644.93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02.73%;实现毛利润13,713.74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1.5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4,468.84万元,亏损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7,285.09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4,651.73万元,亏损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7,903.79万元。
2025年上半年,按照产品结构划分,公司电源管理芯片实现营业收入18,235.43万元,自动对焦及光学防抖芯片实现营业收入14,193.99万元,端口保护及信号切换芯片实现营业收入4,660.80万元,传感器芯片及其他实现营业收入9,554.71万元。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77.00万元,环比增长62.52%;实现毛利润8,381.32万元,环比增长57.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1,742.36万元,亏损金额环比减少984.12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1,826.52万元,亏损金额环比减少998.69万元。
在AI手机领域,CounterpointResearch发布的《全球手机机型销量追踪报告》显示,2025年5月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平均电池容量达到5,418mAh,同比增长11%。
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始终维持着较高的平均电池容量。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模拟芯片厂商,率先围绕硅负极电池(包含硅碳电池)应用场景推出了定制化的DC/DC芯片产品,凭借其宽电压范围、高效能和智能限流方案等独特优势,能够显著延长设备使用时间,改善终端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2025年以来,上述产品已成为AI手机等终端智能电子设备提升续航性能的优选方案之一,公司已实现向小米、OPPO、vivo、传音等全球知名品牌客户出货,并将产品的应用场景延展至AI眼镜等前沿领域。
在AI眼镜、AR眼镜等智能设备领域,公司已通过ODM厂商及代理商销售实现了向雷鸟、亿镜、Meta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出货。
在机器人领域,公司部分高性能芯片产品已通过代理商实现向卡诺普等智能工业机器人领先企业销售,应用于工业机械手臂等终端领域。
在AI算力领域,公司研发的大电流POL(负载点电源)产品和E-Fuses负载开关芯片产品已经在客户端进行量产前的试制和测试,可以为PC算力卡和服务器核心处理器供电以及保护系统免受输入瞬变、短路和电压尖峰等危害,优化电力传输,提升系统可靠性。
在智能汽车电子领域,公司持续发力新品研发,推出契合市场需求的新品,包括车规级单通道30mΩ和50mΩ低边开关芯片、双通道高边开关芯片、8通道750mΩ高边/低边开关芯片等高性能芯片产品,进一步丰富各产品线矩阵。
在AI影像领域,摄像头模组内的音圈马达驱动芯片等核心器件实现国产替代已是大势所趋。
公司通过与韩国动运签署《技术许可协议》,获得了其自动对焦(AF)和光学影像防抖(OIS)相关专利及技术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占使用权,并有权基于标的技术进行技术改进及新产品研发,已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客户采购音圈马达驱动芯片的首选供应商之一。
2025年以来,公司全力推动该业务从贸易模式向自产模式转换,使得该业务自产比例逐季度提升。
公司也在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下一代产品的预研,持续丰富该业务的产品种类。
在其他领域,如运动相机、笔记本电脑、物联网、医疗、汽车电子、安防、工业等市场,用户对清晰图像的需求也越发强烈,上述技术有望在相关领域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3.并购重组与无机生长2024年11月,公司发布了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诚芯微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以下简称“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相关公告,2025年5月13日,公司已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审核问询函。
截至本报告披露之日,上述收购项目尚未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及中国证监会注册同意,公司正在积极、有序推进本次收购。
标的公司诚芯微是一家专注于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诚芯微主要产品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电机类芯片、MOSFET和电池管理芯片等多种集成电路产品,已成功导入立讯精密、BYD、CE-LINK、联想、吉利、长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供应链,并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如本次交易顺利完成,公司预计将“白牌市场”等大众消费市场纳入整体业务发展战略中,与公司在现有的手机、PC及可穿戴设备市场积累的优势形成合力,巩固公司在消费电子市场的行业地位。
除此之外,公司将发挥诚芯微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手机、电动工具、小功率储能等领域的优势,深度调研市场需求,将双方现有车规及工规芯片产品进行组合,为客户提供更为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
2012年8月27日,希荻有限全体股东签署公司章程,希荻有限注册资本1,000万元,股东以货币出资。
2012年9月5日,广东新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出具《验资报告》(粤新佛验字[2012]第659号),验证截至2012年9月5日,希荻有限(筹)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首期出资,合计200万元,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20%,其中戴祖渝缴纳114万元、何世珍缴纳60万元,范俊缴纳4万元,郝跃国缴纳4万元,唐虹缴纳2万元,叶芳丽缴纳4万元,唐娅缴纳6万元,王珏缴纳6万元,均以货币出资。
2012年9月11日,希荻有限完成设立的工商登记手续。
发行人系由希荻有限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设立情况如下:2020年11月15日,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验资复核报告》(中审亚太验字(2020)010792-01号),对发行人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前的注册资本到位情况进行复核确认。
2020年11月28日,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审计报告》(中审亚太审字(2020)010718号),确认截至审计基准日2020年10月31日,希荻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为452,297,305.09元。
2020年11月28日,中联国际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出具《评估报告》(中联国际评字(2020)第XHMPB0772号),希荻有限截至2020年10月31日的净资产评估值为462,197,894.11元。
2020年11月29日,希荻有限作出股东会决议,同意以2020年10月31日为审计基准日和评估基准日,以发起设立的方式,将公司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公司名称为“广东希荻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同意以公司截至2020年10月31日经审计的全部净资产452,297,305.09元作为折股依据,其中人民币360,000,000.00元计入股份公司股本,其余92,297,305.09元计入股份公司(筹)的资本公积。
各发起人分别以其各自占公司净资产的份额认购股份公司(筹)的股本。
2020年11月29日,希荻有限全体股东共同签署的《广东希荻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筹)发起人协议书》,希荻有限按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确定了股份公司的名称和住所、宗旨和经营范围、组织形式、注册资本、股份总额、发起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重要事项。
2020年12月15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设立股份公司的决议及适用的公司章程。
2020年12月15日,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验资报告》(中审亚太验字(2020)010792-02号),验证截至2020年12月15日止,公司(筹)已收到全体发起人缴纳的出资452,297,305.09元,其中股本360,000,000.00元,资本公积92,297,305.09元。
2020年12月22日,公司办理了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17年12月18日,希荻有限作出股东会决议,同意佛山博瑞沣将其持有的希荻有限5.3319万元的出资(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0.40%)以5.3319万元的价格转让给闵艳玲。
2017年12月18日,闵艳玲与佛山博瑞沣就上述股权转让事项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
本次股权转让系佛山博瑞沣的唯一股东闵艳玲由间接持股转为直接持股,转让作价为1元/注册资本。
2018年1月11日,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了上述变更。
2019年5月20日,希荻有限作出股东会决议,戴祖渝分别将其所持希荻有限9.9989万元、40万元、40万元出资(分别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0.75%、3.00%、3.00%)以15.9762万元、63.9118万元、63.9118万元转让给佛山迅禾、范俊、郝跃国;同意何世珍将其所持希荻有限270.0566万元、29.9434万元出资(分别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20.28%、2.25%)分别以零对价、47.8435万元转让给唐娅、佛山迅禾。
2019年5月20日,上述股东及原股东就上述股权转让事项分别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
戴祖渝、何世珍向佛山迅禾转让股权的作价为1.60元/注册资本,系计划将佛山迅禾作为员工持股平台,参考2019年4月末希荻有限净资产确定转让价格。
戴祖渝向员工范俊、郝跃国转让股权系为进行员工股权激励,实际转让对价为零。
何世珍向唐娅零对价转让股权系母女间家庭财产的分配。
2019年5月23日,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了上述变更。
2019年6月23日,希荻有限作出股东会决议,同意戴祖渝将其所持希荻有限26.6282万元、5.3256万元出资(分别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2.00%、0.40%)分别以1,000万元、200万元转让给西藏青杉、西藏骏恒;同意西藏精彩将其所持希荻有限181.8182万元出资(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13.66%)以6,828万元转让给重庆唯纯。
2019年6月23日,上述转让和受让各方分别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
本次股权转让作价为37.55元/注册资本,系由转让和受让各方协商确定。
2019年6月28日,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了上述变更。
2019年12月12日,希荻有限作出股东会决议,同意希荻有限注册资本由1,331.4133万元增至1,531.1253万元,新增注册资本199.7120万元由宁波泓璟以1.5亿元认缴。
2019年12月12日,希荻有限、戴祖渝、TAOHAI(陶海)、唐娅、范俊、郝跃国、宁波泓璟共同签订《增资协议》,约定希荻有限将注册资本由1,331.4133万元增至1,531.1253万元,新增注册资本由宁波泓璟认缴。
上述股东取得希荻有限新增注册资本的价格为75.11元/注册资本,该价格系综合考虑当时宏观经济环境、发行人所处行业、发行人销售收入、成长性等综合因素由交易各方协议确定发行人投后估值11.5亿元。
2019年12月17日,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了上述变更。
2020年10月19日,希荻有限作出股东会决议,同意唐娅将其所持希荻有限7.7434万元的出资(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0.47%)零对价转让给曹廷;唐娅将其所持希荻有限1.0643万元的出资(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0.06%)零对价转让给曾坤;唐娅将其所持希荻有限4.8483万元的出资(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0.29%)零对价转让给韩新宽;唐娅将其所持希荻有限1.6056万元的出资(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0.10%)零对价转让给刘英;唐娅将其所持希荻有限3.0623万元的出资(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0.19%)零对价转让给牟争;唐娅将其所持希荻有限0.3989万元的出资(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0.02%)零对价转让给唐嘉泳;唐娅将其所持希荻有限6.2122万元的出资(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0.38%)零对价转让给唐袁华;唐娅将其所持希荻有限2.9994万元的出资(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0.18%)零对价转让给严志辉;唐娅将其所持希荻有限1.0643万元的出资(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0.06%)零对价转让给张庚;唐娅将其所持希荻有限0.3989万元的出资(占希荻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0.02%)零对价转让给周国滦。
本次股权转让系希荻有限实际控制人之一唐娅向员工零对价转让希荻有限股权以进行员工股权激励。
2020年10月21日,上述转让和受让各方分别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签署了《股权转让合同》。
2020年10月29日,希荻有限完成了本次变更的工商登记手续。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范俊 | 2025-10-14 | -206470 | 17.37 元 | 10549225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 |
范俊 | 2025-10-09 | -760520 | 17.11 元 | 10755695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 |
范俊 | 2025-09-30 | -399947 | 17.05 元 | 11516215 | 董事 |
范俊 | 2025-09-16 | -20000 | 17 元 | 11916162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 |
范俊 | 2025-09-15 | -1113063 | 16.68 元 | 11936162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 |
杨松楠 | 2024-01-18 | 241529 | 3.45 元 | 499500 | 董事 |
LIU RUI | 2024-01-18 | 302989 | 1.73 元 | 922989 | 核心技术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