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聚赛龙 - 301131.SZ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2-03-14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英文名
Super-Dragon Engineering Plastics Co., Ltd
成立日期
1998-01-21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聚赛龙
股票代码
301131.SZ
上市日期
2022-03-14
大股东
郝源增
持股比例
24.2459 %
董秘
吴若思
董秘电话
020-87886338
所在行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昝丽涛;江海锋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锦天城(深圳)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0184231297884C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1998-01-21
法定代表人
郝源增
董事长
郝源增
企业电话
020-87886338
企业传真
020-87886446
邮编
510945
企业邮箱
zhengquan@gzselon.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广州市从化鳌头镇龙潭聚宝工业区(村)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技术进出口;日用塑料制品制造;塑料粒料制造;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不含汽车发动机制造);塑料零件制造;塑料制品批发。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聚赛龙")成立于1998年,是专业从事新材料领域改性通用塑料、改性工程塑料、改性特种工程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2年3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聚赛龙,股票代码:301131。

聚赛龙总部位于广州从化,在华东、华南建有两大生产基地。

公司拥有通用改性塑料、改性工程塑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塑料合金等产品系列,核心产品通过了美国UL认证、CQC认证。

聚赛龙产品覆盖汽车、家电、电子电气、卫浴、5G通讯、医疗等国家支柱性产业领域,一直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家电、汽车制造商开展深入合作,以创新模式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公司行业地位:聚赛龙秉持着"重视顾客需求,赢得客户信赖,提供高科技产品,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经过多年的持续耕耘,已经成为我国改性塑料领域的先进企业之一,能够在技术、质量、服务、供应等方面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价值的改性材料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长期担任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副会长单位、改性材料合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塑料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并且为全国塑料标准技术委员会工程塑料分技术委员会和改性塑料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能够提供涵盖配方研发、材料选型、工艺改良、稳定供应和技术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市场份额逐年增长未来发展空间大。

目前,公司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工业、医护用品、电子通信等领域,客户包括美的集团、海信集团、苏泊尔、格兰仕集团、东风集团、丰田集团等下游领域龙头企业,公司品牌在市场内具备良好的声誉。

公司科技成果情况: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56项,国外发明专利1项;获得国家、省、市重点新产品15项、国家火炬计划4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84项、广东省名优产品4项,广州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2项,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80余项,参与起草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16项。

2008年起,公司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十一年,荣获"广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2012年,被认定为"广州市创新型企业""广州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企业""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13年,被评为"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改性聚丙烯产品被认定为"广东省名牌产品";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创新试点型企业";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公司商标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2015年,被评为"广州市清洁生产优秀企业";2016年,被评为"广州市清洁生产优秀企业";2017年,公司被认定为"广州市制造业骨干企业";2019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成长中小企业";2020年,被认定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被认定为"新材料先进企业""广州市民营领军企业",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研发实力:公司拥有一批由多名教授级高工、博硕组成的具有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研发团队。

公司研发中心每年从应届毕业的博士、硕士和大学毕业生中招聘,不断充实研究队伍。

公司研发团队涵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科化学、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等多学科专业背景,在项目管理、产品研发、市场开发、制流工艺开发、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形成较强的团队优势,团队人才先后获得广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广东省质监局产品质量鉴定专家、广州市优秀专家、广州市标准化专家、广州市新材料产业专家、珠江新星、广州市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从化市突出贡献专家,从化市科技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从化区杰出人才、从化区优秀人才等荣誉奖励。

公司建立了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及一系列的专业实验室,2005年被认定为"广州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12年,成立了"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聚赛龙公共技术研发平台"。

2013年,成立"广东省工程塑料高性能化(聚赛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4年,成立"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基地""广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广州市热塑性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2015年,工作室被认定为"广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并成立"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聚赛龙激光成型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公共研发平台"。

2016年,工作室被认定为"广东省示范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年,研发中心下属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CNAS)认证实验室"。

商业规划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业从事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各类改性通用塑料、改性工程塑料、改性特种工程塑料等。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始终专注于高分子新材料领域,一直致力于从技术、质量、供应、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改性塑料的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经过多年不懈的投入,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

公司依托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建立了较为全面的产品线,覆盖改性PP、ABS、PC、PC/ABS、PBT、PET、HIPS、PPO、PPS等各类高分子材料,包括导电、导磁、抗静电、导热、抗菌、阻燃、免喷涂等功能化改性高分子材料。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工业、电子通信、医护用品等领域,主要客户包括美的集团、苏泊尔、海信集团、格力集团、海尔集团、格兰仕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广汽集团、丰田集团、奇瑞汽车、延锋汽车、马瑞利、富诚集团、富强集团、普联技术等知名企业。

(一)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报告期内,公司的产品主要为改性PP、改性PC/ABS、改性PA、改性PBT、改性ABS产品系列,具体情况如下:(二)主要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建立了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及采购流程管理制度等一套严格、完整的采购管理流程,对供应商的经营能力、资金能力、生产资质、产品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经过小批量试用采购且合格后,将其列入公司合格供应商体系中,按订单需求向合格供应商采购。

公司长期专注于改性塑料领域,对上下游市场均较为熟悉,并持续关注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

公司采购部门在仓储、制造等部门提交的采购申请基础上,同时结合原材料市场的价格走势设定一定的安全库存,统一对外进行采购,以确保公司生产、运营有序健康的进行。

(2)销售模式公司采用直接面对客户的业务模式,以便深入了解市场动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在开发客户方面,公司主要通过主动开发和产业推广的方式进行客户开拓。

一方面,公司依靠长期业务积累形成的客户关系和信息网络,针对家电、汽车、电子通信等目标市场,筛选优质潜在客户进行重点攻关,通过客户拜访、提供试验料等方式与客户建立联系,挖掘潜在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公司经过持续的市场开拓,已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知名度,同时公司现有在家电、汽车等领域的领先客户也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其上下游配套企业或同行业企业与公司建立业务联系。

此外,公司亦积极参与各类技术交流、研讨会及专业展会,推广公司改性塑料产品,扩大公司影响力。

(3)生产模式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下游客户的订单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同时对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规格型号产品,公司会适当进行备货,以便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

公司下设制造中心,由制造中心根据生产指令,统一对各个生产车间进行排产及组织生产。

同时,公司会结合客户的需求预测,根据自身产能进行适当成品安全库存,以提高交货以及保障车间运转效率。

公司主要通过对PP、PA、PBT、PC等基础材料进行改性,生产各类高性能改性塑料,各类产品的生产流程较为相近,一般可分为配料、混合、混炼挤出、冷却、切粒、筛分、均化和包装入库等环节,具体情况如下:(三)业绩驱动因素1、产业政策支持“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

终端产业正在向高端制造、绿色环保、数字经济等方向跃迁,系列变革对改性塑料性能的需求从“功能适配”升级为“性能突破”,不断牵引改性塑料研发方向的系统性重构,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改性塑料开辟了新的增量空间。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路线的竞争,催生了对改性塑料在精准热管理适配性、高强度结构支撑、复杂环境耐受性、可靠绝缘性能及轻量化等维度的更高要求;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材料需直面轻量化、极端环境耐候性与抗冲击性提升的多重挑战;此外,3D打印、精密成型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普及,要求材料具备精准可控的熔融流动性与卓越的成型稳定性;机器人领域的精密传动需求则聚焦于材料的自润滑性、电磁兼容性及仿生柔性等关键性能的突破与优化。

新兴产业的快速更新对改性材料的性能、成本、适配性提出短周期、高响应的要求,但改性材料的研发存在周期长、高投入等特性,技术路线的竞争激烈且动态变化,对改性塑料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改性塑料行业也面临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需要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实现转型升级。

2、下游行业景气度家电和汽车行业是改性塑料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公司的改性塑料产品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类家电产品的罩盖、壳体、内部结构件、外饰等配件及汽车内饰、外饰、电子电气和动力总成中的各种架构件、功能件。

2025年,受益于家电、汽车行业以旧换新及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下游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各类促消费政策有效拉动了终端消费市场的活跃度。

在此背景下,公司凭借长期积累的稳定客户资源,与国内外主流家电品牌及汽车制造商保持着深度合作关系,在传统家电和汽车领域持续推进材料创新与产品迭代,业务规模实现稳健增长。

与此同时,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亦较为显著。

为应对市场价格竞争压力,公司研发团队持续优化改性材料配方,并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自动化水平,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技术降本与工艺优化的双重举措,公司在维持产品技术优势的同时,逐步提升产品毛利,增强了价格竞争力。

在产品结构方面,公司积极响应产业升级趋势,加大在新能源、低空经济、机器人、循环再生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投入。

然而,新材料研发从实验室样品到商业化应用的长周期特性,以及下游新兴行业定制化需求较高的特点,导致公司部分新兴领域产品的市场推广进度不及预期。

而公司当前改性塑料产品的下游应用仍高度集中于家电和汽车行业,若上述行业因宏观经济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出现景气度下滑,可能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为降低业务结构风险,公司正加速聚焦“环保化、功能化、轻量化”技术方向,通过完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品测试与认证”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加速推进轻质高强材料、环保再生塑料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

公司将继续依托技术研发与客户资源优势,在巩固传统家电、汽车市场份额的同时,稳步推进新兴领域的市场开拓,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将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与技术布局,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与盈利水平。

3、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公司始终秉持“技术立企”的发展理念,专注于高性能改性塑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公司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及下游产业升级需求,构建“市场需求分析-配方技术研发-工艺优化改进”的垂直研发体系,在环保低碳、功能化改性、高性能化等方向努力形成技术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授权专利1件,截至本报告报出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专利83件(发明专利72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

公司在产品认证方面亦取得重要进展,报告期内开展PCR(消费后回收塑料)认证产品8个,涵盖PP、PC/ABS、HIPS、PA等主要塑料种类;1款高性能无卤阻燃材料通过美国UL的F1认证;3类产品获得CQC认证。

这些资质认证助力公司产品拓展家电、汽车、电子电气等领域的潜在市场,并有利于实现向北美、东南亚等国外市场的规模出口。

在核心技术研究方面,公司通过创新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与功能助剂复配技术,有多项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有:(1)公司开发了低散发PCR聚丙烯复合材料,使用30%以上PCR聚丙烯原材料,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抽提技术,使最终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具备低气味、低VOC特性,可满足汽车内饰零部件低气味、低VOC的要求。

(2)公司开发出具有激光穿透性高、激光吸收能量强的系列增强无卤阻燃改性尼龙材料,该系列材料面向新能源汽车、医疗、储能及精密电子等领域,满足轻量化、密封性与可靠性需求。

(3)公司开发了可以用于消费电子和电器设备的无PFAS阻燃PC/ABS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成型性和刚韧平衡性,能够满足UL94V0和S2针焰测试要求。

该材料为终端应用市场提供了更安全和环境更优化的选择,因为它避免了PFAS可能带来的健康和环境风险。

(4)公司开发了可用于电容器、开关和电控盒等电气部件的增强阻燃PBT材料,该材料具有流动性高,适合薄壁制件成型;灼热丝起燃温度(GWIT)高,满足严苛电气环境要求;镭雕效果好,可以采用紫外和红外镭雕设备实现快速清晰标记。

(5)公司开发了可用于低频段电磁屏蔽的PPS复合材料。

该材料具备优异的低频电磁波屏蔽效能,可有效防止低频电磁波对信号系统的干扰,可优化电动车辆、家用电器的电磁环境,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6)公司开发了一种先进的表面分析系统。

该系统致力于分析材料表面难以定量化的缺陷(如微小瑕疵、流痕等)及玻纤分布状态,旨在赋能对材料表面质量有极高要求的新产品开发工作,提升产品外观一致性、性能可靠性以及感官体验。

在全球新材料产业变革浪潮中,聚赛龙深刻把握新能源革命、低空经济崛起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带来的机遇,以“技术场景化、生态协同化”为战略核心,持续深耕特种工程塑料与先进复合材料领域。

依托在改性PEEK、液晶聚合物(LCP)、高温尼龙等高性能材料的技术积淀,公司正加速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向产业创新生态引领者转型。

公司将持续完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的创新体系,重点推进三大技术方向:环保化:开发生物质改性材料与可循环再生技术;功能化:实现材料的多性能协同与场景定制;轻量化:突破强度-重量-成本的综合优化瓶颈。

通过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聚赛龙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中国制造业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核心材料保障。

(四)行业地位秉持着“重视顾客需求,赢得客户信赖,提供高科技产品,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经过多年的持续耕耘,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改性塑料领域的先进企业之一,能够在技术、质量、服务、供应等方面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价值的改性材料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现担任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理事单位、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理事会副会长单位,并且为全国塑料标准技术委员会工程塑料分技术委员会和改性塑料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公司多次获得省级、市级科技进步奖及国家、省、市重点新产品奖项,并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公司自2008年起连续多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012年,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014年,公司研发中心下属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新材料产业)重点实验室”;2015年,公司获授“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公司被认定为“广州市制造业骨干企业”;2018年,公司研发中心下属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CNAS)认证实验室”;2019年,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成长中小企业”;2021年,公司被认定为“新材料先进企业”“广州市民营领军企业”。

2020年,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7月,公司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3年,公司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认定为“2023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2024年,通过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

报告期内,公司“快速成型增强阻燃PET材料”被评选为2024年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省、市重点新产品15项、国家火炬计划4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79项、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9项,广州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4项,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80余项,参与起草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21项。

发展进程

发行人前身为聚赛龙有限,由龙潭电器、龙潭经发以货币资金出资设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龙潭电器出资40.00万元,龙潭经发出资10.00万元。

1998年1月20日,从化市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从会内验字(98)第7号”《验资报告》,确认公司设立的注册资本已缴足。

1998年1月21日,聚赛龙有限取得了广州市工商局从化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6年1月26日,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中汇会审[2016]0196号《审计报告》,确认截至2015年12月31日,聚赛龙有限经审计净资产为12,912.89万元。

2016年1月27日,福建联合中和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出具闽联合中和评报字(2016)第3002号《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拟以净资产折股设立股份公司项目资产评估报告》,确认截至2015年12月31日,聚赛龙有限的净资产账面值为12,912.89万元,评估值为15,390.82万元,增值额为2,477.93万元,增值率为19.19%。

2016年1月29日,聚赛龙有限通过股东会决议,同意以2015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以整体变更方式进行改制,将组织形式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中汇会验[2016]0197号”《验资报告》,聚赛龙有限以截至2015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12,912.8876万元为基础,按5.0233︰1的比例折成2,570.5792万股,每股面值1元,折股后剩余10,342.3084万元计入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

2016年2月15日,聚赛龙召开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股份公司筹建情况、筹建费用、章程、选举董事、监事、聘请审计机构以及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议事规则等各项议案。

2016年3月8日,聚赛龙取得广州市工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

2017年9月8日,聚赛龙召开2017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股东任萍将其持有的公司32.38万股股份转让给罗伙明,将其持有的公司100.00万股股份转让给横琴恒裕;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2,681.97万元增加至3,308.85万元,新增注册资本626.88万元,其中粤科泓润认购138.76万股、粤科新鹤认购138.76万股、舟山向日葵认购92.51万股、人才基金认购61.79万股、景琰琰认购12.21万股、横琴聚合盈认购127.34万股、陈文胜认购55.50万股。

2018年2月28日,公司召开201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3,308.85万元增加至3,416.27万元,新增注册资本107.42万元全部由横琴聚合盈认缴。

2018年6月9日,公司召开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3,416.27万元增加至3,582.78万元,新增注册资本1,66.51万元全部由同益股份认缴。

2019年12月20日,任萍与罗伙明签署协议,任萍按照395.00万元的价格受让罗伙明持有的公司32.38万股股份,价格为每股12.20元。

2020年3月6日,聚赛龙召开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原股东罗伙明将其持有的公司32.38万股股份转让给任萍。

2020年3月12日,聚赛龙依法在广州市市监局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郝源增 2025-07-31 -62300 41 元 11587600 董事、高管
郝建鑫 2025-07-31 -77900 41 元 2042300 董事、高管
任萍 2025-07-31 -90600 41 元 7629300 董事
郝源增 2025-07-24 -80000 42 元 11650000 董事、高管
郝建鑫 2025-07-18 -70900 42 元 2120300 董事、高管
郝建鑫 2025-07-16 -108800 41 元 2191200 董事、高管
吴若思 2025-07-16 -164100 41 元 493000 董秘、高管
任萍 2025-07-16 -200000 41 元 7720000 董事
任萍 2025-07-14 -50000 42 元 7920000 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