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浙江华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是科技 - 301218.SZ

浙江华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2-03-07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英文名
Zhejiang Whyis Technology Co.,Ltd.
成立日期
1998-06-02
注册地
浙江
所在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华是科技
股票代码
301218.SZ
上市日期
2022-03-07
大股东
俞永方
持股比例
17.35 %
董秘
叶海珍
董秘电话
0571-87356421
所在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胡燕华;易莎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浙江华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300007042039575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浙江
成立日期
1998-06-02
法定代表人
俞永方
董事长
俞永方
企业电话
0571-87356421
企业传真
0571-87356419
邮编
311122
企业邮箱
hskj@zjwhyis.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杭州市余杭区闲林都市产业园嘉企路16号华是科技园A座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为智慧城市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

经营范围: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设计、开发、安装和服务,软件开发、服务,建筑智能化工程、安全防范工程、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工程、电子工程、工业自动化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装饰装修工程、防雷工程、消防工程、音响工程、港航设备安装工程、公路交通工程、环保工程、电力工程、信息安全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开发及技术咨询服务,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仪器仪表、安全工器具、办公用品、建筑材料、机电设备、电子设备、照明设备的销售,电子产品的生产、研发和销售,房屋租赁,从事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浙江华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原为“浙江浙大华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智慧城市综合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专注于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建筑等智慧城市细分领域,依托其在计算机软件、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构建高效的智慧世界。

公司现拥有9家子公司,设有9家分公司,自有占地40亩办公园区。

目前,建有浙江省物联网应用研究院,围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能化、物联感知和应用集成等领域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工作。

近年来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研发创新团队,承担过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发有三维激光哨兵、基于三维实景的变电站作业AI安全预警系统、磁芯缺陷智能检测系统、水上智能卡口系统等产品,参与地方标准编制3项,共取得39项专利、232项软件著作权。

自主研发的"自动跟踪激光热成像系统"曾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优秀产品奖","航道智能截面管理系统"荣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公司资质完备,在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拥有电子与智能化专业承包壹级、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资信等级壹级、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音视频集成工程企业资质壹级等资质,智慧港航领域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占有率居浙江省前列。

公司曾荣获国家工商总局“守合同重信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中国安防百强工程(集成)商、全国电子信息行业优秀企业、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浙江省“发现双创之星”、浙江省创新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于2022年成功登陆创业板,标志着公司发展迈向新台阶。

“兴我中华、求是创新”,华是科技将秉持“和气、责任、开拓”的核心价值观,践行“为科技之发展推广,为社会之高效有序,有缘一起,尽力承担一份责任”的发展使命,立世为一家受人尊敬的有竞争力的企业,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尽一份责任!

商业规划

(一)公司所处行业现状华是科技是一家致力于为智慧城市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依托其在计算机软件、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构建高效的智慧世界。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I6531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1、智慧城市行业概述及特征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端形态,智慧城市是具有高度复杂性且不断演化的综合巨系统。

当前智慧城市逐渐步入向高质量转型的新发展阶段,新兴数字科技成为该发展阶段的重要驱动力。

在这个大背景下,技术渗透、生态赋能和服务主导正成为中国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近年来,中央接连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其中均强调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数字政府的建设。

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重要应用场景,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数据量的爆发增长和数据价值化的普及应用将推动数字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2、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在“十四五”及数字政府相关政策的驱动下,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CAGR)为12%。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升级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更替所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地方政府需采取创新性的策略,以增强智慧城市的韧性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规划与管理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

这些前沿技术显著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通过跨部门的高效合作与深入的数据分析,中国正致力于构建一个愈发高效、安全且绿色的城市生态系统。

科技创新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城市面貌。

这一系列变革提升的不仅是智慧城市的宜居度,更为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明显呈现出从大中城市向各中小城市和区县蔓延的态势。

省级层面,经济发达省份智慧城市产业基础好,数字化意识强,顶层设计理念领跑全国,浙江、上海、广东等地陆续出台数字化发展相关政策,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国内先进地区的新共识;市级层面,尤其浙江将“数字经济”列为省委省政府三个一号工程之一,各地市结合自身城市建设需求及本土智慧城市企业实力等要素,智慧城市建设将各显特色。

3、智慧城市市场规模智慧城市的出现和建设发展顺应了国内政策、社会、技术和实践背景。

2024年,中国智慧城市ICT市场投资规模为9,397.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及物联设备投入达到5,456.2亿元,占总体投入的58.1%;软件投入为2,316.5亿元,占总体投入的24.7%;ICT服务投入为1624.4亿元,占总体投入的17.3%。

IDC预计,到2028年,中国智慧城市ICT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12,325.4亿元,2023–202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7.1%。

与2023年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相比,2024年市场规模预测数和增速均有下调,主要原因与整体的经济下行带来的客户预算缩紧,投资放缓有关。

图表:IDC对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的预测(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情况1、公司的行业地位公司坚持客户需求与产品研发相互融合的研发模式、提供新兴技术与传统设备融合的产品及服务内容,与传统的软件企业与系统集成企业存在显著的差异。

公司针对智慧城市行业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建筑等各个细分领域客户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需求,将自主研发的图像识别和抓拍技术、预警和智能控制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软件设计等与传统弱电智能化系统集成建设相结合,满足客户对安防系统定制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建设和改造要求,与同行业竞争对手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化竞争。

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智慧城市信息化集成提供商之一。

公司始终重视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获得了政府部门等行业内优质客户的认可。

公司还是行业内多项标准的制定者,近几年公司先后参与制订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和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主编的《绿色建筑增量造价指标》、国家标准《住宅性能评定标准》,浙江省地方标准《港口及航道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系列标准,杭州市地方标准《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系列标准,团体标准《磁胶电感磁芯外观缺陷检测规范》《变电站现场作业安全自动预警系统通用规范》等多项。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修订的地方标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第7部分:燃油供储场所》正式发布实施,另外由公司参与起草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内河水上交通巡查技术规范》及《民用机场泊位引导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通过专家评审,持续推进智慧城市行业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行业地位。

2、公司的技术水平及特点目前智慧城市行业不断向信息化、智能化、定制化方向发展,客户需求呈现多样、复杂的特点,对信息系统功能与项目安装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

公司通过持续的创新投入和技术积累,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应用软件设计等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公司在智慧城市领域具备规划、设计、实施、系统集成和产品研发应用优势和能力,团队和技术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深耕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核心技术的研发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为依据。

在港航、监所等细分领域,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核心技术,并将拓展应用至智慧城市的其他领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例如公司的基于AI的船名牌识别和船舶抓拍技术,公司根据港航的客户需求研发该技术后,将其优势特色功能模块衍生使用至其他智慧城市细分领域,开发了带有自动识别、报警等功能的智慧监所系统、工业自动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有效提升了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针对各细分行业特性开发了各类预警、监测、智能管理系统平台,凭借兼容性、可拓展性强的特点获得了各细分领域客户的广泛认可。

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国内优秀的具有竞争力的智慧城市信息化集成提供商之一。

公司资质齐全,重视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型上市公司等行业内优质客户的认可。

公司还是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持续推进智慧城市行业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一)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智慧城市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建筑等智慧城市细分领域客户提供项目设计、信息系统开发、软硬件采购、系统集成及运维服务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

(二)主要产品服务及用途公司的主营业务属于智慧城市范畴,系统集成业务是公司核心业务,具体产品服务如下:1、智慧港航公司智慧港航管理系统的主要客户为海事、港航、港口、航道等主管部门。

公司通过为客户搭建电子航道图系统、航道截面管理系统、船名自动核查抓拍系统、数据支撑系统等主要核心系统,实时智能感知航道全息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及追溯分析,实现7×24小时全天候智能识别抓拍、船名船型识别、衡量航段流量统计、评估关键通航点状态、跟踪重点船舶动向、超载违规数据自动分析预警等功能。

在智慧港航服务中,公司自主研发水上智能卡口系统、船名自动核查抓拍系统、航道截面管理系统、电子航道图系统,内河航运数字化服务平台、桥梁防撞系统、全息航道平台、船舶管理AR等软件平台系统,全面提升管理部门对航道、船舶的智能化监管水平,提高航道整体运行效率,成为水上相关管理部门非现场执法和区域核查的重要手段,开启了港航管理部门智能感知、非现场执法、事故追溯、违章协查的新局面。

2、智慧监所公司智慧监所管理系统主要面向监狱、看守所等特殊监管场所。

公司通过为客户搭建智能安防系统、集成视频监控系统、指挥协调系统等主要系统及广播、监听、报警、出入口控制、安检、电子巡查、目标跟踪、智能押解等子系统,形成安防高度智能、数据充分融合、各子系统相互集成联动的完整体系,实现管理部门业务管理全流程管理,满足其日常管理需求,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在智慧监所系统服务中,运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三维激光哨兵产品,产品基于自主研发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多传感器融合的立体区域警戒安防技术,对重点安全防范区域进行警戒布防,能自动采集并识别入侵目标的具体方位、物体大小、形态和动态,做到准确预警及实时跟踪,实现立体化安防。

基于上述优异特性,公司三维激光哨兵产品除用于智慧监所服务之外,还可以用于机场、军事基地、博物馆、发电厂、厂区、医院、学校、港口、油库油田等重要场所的周界防范区域。

3、智慧公检法公司智慧公检法管理系统主要面向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通过为客户搭建视频综合应用平台、人像大数据应用平台、文本大数据应用平台等业务支撑体系,有效解决各级公安/司法机关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问题,实现警用、司法信息自动分类、自动摘要、自动提取、自动聚类等智能化分析处理功能。

4、智慧电力公司智慧电力系统服务主要应用于智能电网、智慧供电所、零碳园区,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传感测量、无人机、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建设涵盖输电线路、变电站、供电所、零碳园区等众多场景的全方位、立体化、云边协同的数字电网运维服务系统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

5、智慧医疗公司致力于为医院客户提供智慧医疗综合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医院各类基础设施资源,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与创新,帮助医院建设实现临床管理一体化、院内院外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辅助决策智能化的一体化临床信息系统,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院管理的智慧化。

在智慧医疗服务中,公司自主研发的以患者为核心的一体化临床信息系统,整合了医疗机构信息资源、覆盖了各项业务系统,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创新发展,有效提高医疗数据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为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智能发展奠定基础。

6、智慧建筑公司智慧建筑解决方案面向办公楼、商业综合楼、学校、体育场馆、工业建筑等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围绕建筑物的智能化建设,通过为客户搭建综合安防集成管理系统、智慧办公应用系统、楼宇设备控制系统等主要系统,实现建筑智能化、信息化、智慧化,提升建筑的管理效率、交互体验及运行效率。

7、智慧城市系统运维服务公司系统运维服务主要是面向港航、电力、公检法系统等领域客户的运维需求,为其提供高清监控、数据服务等设备的定期巡检及维护服务。

8、公司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方面的自有产品公司充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高效率、高精度的独特优势与特点,成功应用于周界安防、内河船舶监管、机场及变电站安全防范等场景中,并形成了自有的技术创新成果,如水上智能卡口系统、桥梁安全预警系统、三维激光哨兵系统、电力现场作业安全预警系统、航空器泊位引导系统、铁路隧道口异物监测系统等。

水上智能卡口系统是根据船舶监管难点而开发的智慧型产品。

该系统通过在通航水域关键节点部署多种智能感知设备,结合各种现有交通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有效解决了通航水域关键断面船舶识别、船舶抓拍、船舶尺度丈量、流量统计、违章取证等需求痛点和管理问题,开启智能感知、非现执法、事故追溯、违章协查等管理新局面。

目前已在海事管理、航道管理、渔政监督、船闸管理、海关缉私等多个管理部门中得到广泛应用。

内河监管应用水上智能卡口系统桥梁安全预警系统主要基于三维激光扫测、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分析等技术的高效融合应用,对通过桥区船舶全程监管,对船舶超高、偏航情况及时预警,并通过声光等多种方式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有效防止船舶与桥梁碰撞事故的发生,同时利用监管平台,对桥区水域实时监控,记录过桥船舶名单,有利于事故追溯,并能对桥区水域进行风险分析与防控警示,提高监管效率,让桥梁防护更实用,更精准,更安全。

内河监管应用桥梁安全预警系统传统周界安防系统普遍存在误报/漏报率高、精准性差、易受环境干扰、无法精确获取入侵目标的具体位置和物体类型等关键信息。

华是通过多年自主研发推出新一代高精度智能安防产品—三维激光哨兵系统。

三维激光哨兵系统创新性地融合了三维激光扫描和多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对立体区域的警戒安防。

通过对重点安全防范区域高精度激光扫描、点云智能分析、高清视频联动,能够实现对入侵目标的精准探测识别、定位跟踪和报警,防止非法入侵、滞留和各种破坏性行为的发生。

具有无误报、无漏报,强力威慑防入侵,防区自定义设置、分级预警管理、移动式快速布防等特点,实现真正的精准监控,重新定义安防科技。

周界安防应用三维激光哨兵系统变电站作业安全管理一直是电力现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违章作业、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电力作业安全管理人员。

一旦安全事故发生,直接威胁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甚至导致整个变电站的运行瘫痪,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基于三维实景的变电站作业AI安全预警系统根据变电站现场作业工作票要求,将变电站作业监管区域、设备、作业行为等全息数据化,建立实景三维模型。

利用远距离激光三维扫描感知设备采集作业区人员、工具、登高车辆、部件等空间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经人工智能分析判断,实时识别预警作业区域内人员准入备案、安全帽佩戴、工作服规范穿着、跨越安全围栏、梯子搬运、工完场清、登高人员使用安全带等作业违章和不规范行为。

基于三维实景的变电站作业AI安全预警系统航空器泊位引导系统利用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点云处理算法,实现精准的飞机泊位定位和跟踪,通过显示屏提供精确的引导指示,使飞机停泊到指定位置。

与现有国外产品相比,使用新一代的激光检测技术和算法,飞机识别和引导距离更远、更精确,功能更贴合国内使用习惯和现有业务模式,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航空器泊位引导系统铁路隧道口异物监测系统针对铁路隧道口受连续或突然降雨等自然灾害影响,会有突破多重防护措施的落石、树木、泥土等异物洒落到隧道口,对高速行驶的列车造成严重安全隐患而研发,基于三维激光雷达技术可对隧道口最小体积为10cm的异物进行有效检测,同时可连续在线运行,不受风、雪、雨、雾气象影响,大大提升了高铁运行的安全性。

铁路隧道口异物监测系统(三)主要经营模式公司主要经营模式为:通过市场开拓,了解业主单位的项目需求,根据业主对特定系统建设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初步方案设计,参与招标或商务谈判,中标或谈判后与客户签订合同。

对于通用型设备制定采购计划,采购相应设备进行检验;对于软件系统和定制化硬件设备,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后进行研究开发,组织相应研发规划、研发测试、开发项目验收等内部流程,最终公司完成软硬件设备集成安装及系统测试后,通过试运行并竣工验收,同时为客户提供系统运行维护、产品升级等服务;此外还包括少量智慧城市行业相关软硬件商品销售。

(四)市场地位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国内优秀的具有竞争力的智慧城市信息化集成提供商之一。

公司资质齐全,重视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型上市公司等行业内优质客户的认可。

公司还是行业内多项标准的制定者,近几年公司先后参与制订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和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主编的《绿色建筑增量造价指标》、国家标准《住宅性能评定标准》,浙江省地方标准《港口及航道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系列标准,杭州市地方标准《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系列标准,团体标准《磁胶电感磁芯外观缺陷检测规范》、《变电站现场作业安全自动预警系统通用规范》等多项。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修订的地方标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第7部分:燃油供储场所》正式发布实施,另外由公司参与起草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内河水上交通巡查技术规范》及《民用机场泊位引导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通过专家评审,持续推进智慧城市行业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行业地位。

(五)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技术研发优势公司拥有浙江省物联网应用省级企业研究院,始终重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与大型项目经验积累,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应用软件设计等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85项专利,352项软件著作权。

2、资质认证齐全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取得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音视频集成工程企业资质壹级、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资信壹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贰级、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等资质证书,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认证、CMMI能力成熟度五级认证,达到国际通用的生产过程标准和软件企业成熟度等级认证的最高标准。

3、项目质量控制公司始终重视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多次获得政府部门等行业内优质客户的认可。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定了《项目管理制度》对详细的业务流程进行规定,不断强化对工程项目设计、软件开发、硬件采购、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保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科学、先进、规范、有序,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和客户需求。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系浙江华是自动化有限公司。

1998年6月,浙江广发广告装饰有限责任公司、俞永方、叶建标共同出资设立浙江华是自动化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广发广告出资17.50万元,俞永方出资16.50万元,叶建标出资16.00万元。

1998年5月25日,浙江法信审计事务所就华是有限的出资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浙法审验字[1998]第58号《验资报告》。

根据该报告,截至1998年5月25日,华是有限已收到其股东投入的资本人民币合计50.00万元,各股东均以货币出资。

1998年6月2日,华是有限取得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注册号为3300001001594号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6年2月14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审计报告》(信会师报字(2016)第650014号),确认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华是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为人民币75,122,674.27元,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2016年2月15日,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浙江华是科技有限公司股份制改制净资产价值评估项目评估报告》(银信评报字(2016)沪第0188号),确认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华是有限的净资产评估值为人民币76,063,000.00元。

2016年2月16日,经华是有限股东会决议,华是有限同意以审计后的公司净资产75,122,674.27元,按3.0049:1的比例折合为股份公司总股本25,000,000.00股,每股面值1.00元,净资产中溢价部分的人民币50,122,674.27元计入资本公积,华是有限全体股东作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持股比例不变。

同日,华是有限全体股东俞永方、叶建标、章忠灿、温志伟作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签订了《发起人协议》。

2016年3月18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首次股东大会,决议将华是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3月23日,公司就上述事项办妥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

2016年3月31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信会师报字[2016]第650020号《验资报告》,对华是有限净资产折合股本情况进行了审验。

2016年7月14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出具《关于同意浙江华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函》(股转系统函〔2016〕5114号),同意公司股票在股转系统挂牌,转让方式为协议转让,股票代码为838119.OC。

2017年5月3日,公司召开2016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2016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公司以现有总股本3,7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4股,权益分派实施完成后,公司股本总额将为5,180万股。

2017年6月8日,公司就上述事项办妥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20年11月4日,天健会计师出具天健验[2020]547号《验资报告》,确认截至2017年5月31日,公司已将未分配利润1,480.00万元转增实收股本,累计实收股本5,180.00万元。

2017年12月21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出具《关于同意浙江华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函》(股转系统函〔2017〕7173号),同意公司股票自2017年12月26日起在股转系统终止挂牌。

公司自2017年12月26日起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公司在挂牌期间未受到过股转系统的相关处罚或自律监管措施。

2018年2月8日,公司股东中是投资将其持有的公司0.81%、0.38%、0.27%、4.37%股权分别转让给叶建标、李军、陈剑南和丁宏伟;公司股东天是投资将其持有的公司4.64%、1.77%、0.59%、0.83%、0.64%、0.43%、0.27%股权分别转让给温志伟、陈江海、俞永方、陈碧玲、叶海珍、王黎洲和章忠灿。

上述股权转让价格均为2.18元/股。

通过本次股份转让,上述股东均已将其通过中是投资、天是投资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转为直接持有。

同日,公司召开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同意修改公司章程。

2018年2月8日,公司就上述事项办妥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18年4月9日,公司召开2018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股东朱亚珍将所持华是科技全部14.00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比例0.27%)以2.81元/股的价格作价39.34万元转让给成华。

2018年4月27日,公司就上述事项办妥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20年8月12日,公司股东召开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同意公司股东天是投资将其持有的公司161,800股占公司0.28%股权转让给何文平;同意修改公司章程。

上述股权转让价格为5.80元/股的价格。

通过本次股份转让,何文平已将其通过天是投资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转为直接持有。

2020年8月27日,公司就上述事项办妥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陈碧玲 2025-02-10 -42800 23.69 元 481600 董事、高管
陈江海 2025-02-10 -90800 23.69 元 1032000 高管
温志伟 2025-02-10 -256700 23.69 元 2914800 董事、高管
叶海珍 2025-02-10 -32600 23.69 元 372500 董秘、高管
陈碧玲 2025-02-07 -37500 23.02 元 524400 董事、高管
陈江海 2025-02-07 -81200 23.02 元 1122800 高管
温志伟 2025-02-07 -229100 23.02 元 3171500 董事、高管
叶海珍 2025-02-07 -29500 23.02 元 405100 董秘、高管
陈碧玲 2025-02-06 -80200 22.66 元 561900 董事、高管
陈江海 2025-02-06 -171900 22.66 元 1204000 高管
温志伟 2025-02-06 -485800 22.66 元 3400600 董事、高管
叶海珍 2025-02-06 -62000 22.66 元 434600 董秘、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