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全球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提供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涵盖化学药研发和生产、生物学研究、临床前测试和临床试验研究等领域。
经营范围:开发研究及报批新药,医药中间体和精细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的研发;医药科技、生物技术、组合化学、有机化学、医疗科技、检测技术、计算机科技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一类医疗器械、药品的批发,机械设备及零配件的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企业管理咨询、医药信息咨询、健康咨询(不含诊疗活动、心理咨询);房屋租赁;会议及展览服务;利用自有资金对外投资。(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259.SH/2359.HK)是全球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和重要贡献者,致力于通过提供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推动全球医药健康创新。
公司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均设有运营基地,依托独特的“CRDMO”业务模式,不断降低研发门槛,助力客户提升研发效率,为患者带来突破性的治疗方案。
目前,公司的赋能平台正承载着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约6,000家合作伙伴的研发创新项目,致力于将更多新药、好药带给全球病患,早日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的愿景。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随着产能不断提升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人民币566.9亿元,同比增长37.2%。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经营收入人民币204.1亿元,其中来自美国客户收入人民币140.3亿元,同比增长38.4%;来自欧洲客户收入人民币23.3亿元,同比增长9.2%;来自中国客户收入人民币31.5亿元,同比下降5.2%;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人民币9.0亿元,同比增长7.6%。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发挥全球布局、全产业链覆盖的优势,各个地区联动,并抓住新的业务机遇,持续为客户赋能。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08.0亿元,同比增长20.6%,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2%,其中:(1)化学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163.0亿元,同比增长33.5%。
报告期内:-小分子药物发现(“R”,Research)业务为下游持续引流。
公司在过去十二个月里为客户成功合成并交付超过44万个新化合物。
同时,2025年上半年R到D转化分子158个。
公司贯彻“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战略,与全球客户建立了值得信赖的合作关系,为公司CRDMO业务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D”和“M”,DevelopmentandManufacturing)业务保持强劲增长。
小分子CDMO管线持续扩张。
小分子D&M业务收入人民币86.8亿元,同比增长17.5%。
2025年上半年,小分子D&M管线累计新增412个分子。
截至2025年6月末,小分子D&M管线总数达到3,409个,包括76个商业化项目,84个临床III期项目,368个临床II期项目,2,881个临床前和临床I期项目。
商业化和临床III期阶段在2025年上半年合计增加8个项目。
公司持续推进小分子产能建设,2025年3月,常州及泰兴原料药基地均以零缺陷成功通过FDA现场检查。
预计2025年底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将超4,000kL。
-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去年新增产能逐季度爬坡,TIDES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50.3亿元,同比增长141.6%。
截至2025年6月末,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8%。
TIDESD&M服务客户数同比提升12%,服务分子数量同比提升16%。
公司持续推进泰兴多肽产能建设,预计2025年底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将提升至超100,000L。
(2)测试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26.9亿元。
报告期内:-实验室分析与测试业务收入人民币18.9亿元,同比增长0.4%。
其中,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2%,持续保持亚太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积极助力客户开展全球授权许可合作,新分子业务持续发力,在核酸类、偶联类、mRNA类、多特异性抗体类、多肽类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苏州设施连续4次顺利通过FDA现场检查。
-临床CRO及SMO业务收入人民币8.0亿元,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同比下降4.7%。
其中,S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保持中国行业领先地位。
2025年上半年临床CRO业务助力客户获得12项临床试验批件和2项上市申请。
SMO业务赋能61个产品获批上市,近十年累计赋能317个新产品获批上市,在内分泌、皮肤、肺癌、心血管内科等多个领域持续保持显著优势。
(3)生物学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12.5亿元,同比增长7.1%。
报告期内:-生物学业务秉持科学驱动理念,持续强化药物发现热点能力建设与前瞻性布局,为公司CRDMO业务模式高效引流,持续为公司带来超过20%的新客户。
-体外综合筛选平台技术与体内药理学能力加速突破,收入同比继续快速增长。
非肿瘤业务竞争优势持续提升,为全年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新分子类型药物发现服务延续良好表现,所贡献收入占生物学业务总收入超30%。
公司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增速从10-15%上调至13-17%。
公司预计全年整体收入从人民币415-430亿元上调至人民币425-435亿元。
公司将聚焦CRDMO核心业务,持续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上述提及的2025年全年经营业绩展望以公司目前在手订单情况为基础预测,并以全球医药行业发展平稳、国际贸易环境和主要运营所在地国家监管环境稳定等为前提基础,并不代表公司管理层对2025年度全年经营业绩的盈利预测,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能否实现取决于内外部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毛利人民币924,515.77万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36.22%,毛利率44.45%,较去年同期上升5.1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生产工艺持续优化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
(1)化学业务实现毛利人民币799,844.71万元,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5.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生产工艺持续优化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
(2)测试业务实现毛利人民币66,439.04万元,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2.1个百分点,主要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
(3)生物学业务实现毛利人民币43,859.63万元,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主要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
2000年8月24日及11月20日,无锡市马山区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分别出具《关于中外合资“无锡药明康德组合化学有限公司”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锡马外资[2000]4号)和《关于中外合资“无锡药明康德组合化学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锡马外资[2000]11号),同意太湖水集团、ChinaTechs、JohnJ.Baldwin三方合资建办组合化学。
2000年11月20日,无锡市马山区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出具《关于“无锡药明康德组合化学有限公司”合同、章程的批复》(锡马外资[2000]12号),批准组合化学的合资合同、章程。
2000年11月2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向组合化学核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外经贸苏府资字[2000]34328号)。
2000年12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向组合化学颁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企合苏锡总字第004793号)。
2000年12月11日,无锡市马山区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出具《关于同意“无锡药明康德组合化学有限公司”更名、修改合同、章程的批复》(锡马外资[2000]13号),批准组合化学更名为药明有限。
2000年12月13日,药明有限取得国家工商总局换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企合苏锡总字第004793号)。
2003年12月23日,太湖水集团与ChinaTechs签署《股权转让合同》,将其所持84万美元出资额(占注册资本的15%)转让给ChinaTechs。
2003年12月29日,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出具《关于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批复》(锡太旅管[2003]109号),批准太湖水集团将其所持84万美元出资额转让给ChinaTechs。
江苏省人民政府向药明有限换发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苏府资字〔2000〕34328号)。
2004年3月5日,无锡市工商局向药明有限换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企合苏锡总字第004793号)。
2007年11月20日,药明有限董事会作出决议,同意药明有限增加注册资本1,100万美元,由股东WXPTBVI以货币出资。
本次增资完成后,药明有限注册资本增至2,000万美元。
2007年11月20日,药明有限签署《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第四次章程修正案》。
2007年11月23日,无锡市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出具《关于同意“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增加投资总额、注册资本的批复》(锡外管委审三(2007)198号),同意上述增资事项及章程修改。
2007年11月2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向药明有限换发了变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苏府资字[2000]34328号)。
2008年3月5日,无锡市工商局向药明有限换发了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20200400008830)。
2016年2月23日,药明有限作出决议,同意药明有限注册资本币种由美元变更为人民币,截至2016年1月31日,发行人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按药明有限及其前身组合化学之股东原实缴出资的历次历史汇率,折合人民币155,029,234.82元,累积未分配利润为人民币1,528,507,239.48元,同意药明有限以未分配利润人民币744,970,765.18元转增注册资本,转增完成后,药明有限注册资本为人民币900,000,000元,同意相应修改公司章程。
2016年3月2日,无锡市商务局向药明有限核发了《关于同意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增加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及变更投资币种的批复》(锡商资审[2016]3号),同意上述增资事项。
江苏省人民政府换发了变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苏府资字[2000]34328号)。
2016年3月7日,无锡市工商局向药明有限换发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200724183068U)。
2016年12月8日,药明康德作出董事会决议,同意G&CV、G&CVII、上海厚燊、上海厚玥、上海厚辕、上海厚雍、上海厚溱、上海厚尧、上海厚嵩、上海厚菱分别与FertileHarvest、BrilliantRich、EasternStarAsia、LCH、宁波弘祺、宁波沄泷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并同意相应修改公司章程。
据此,各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2017年1月24日,药明有限取得无锡市商务局出具的《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回执》(锡商资备201700007号)。
2017年1月24日,无锡市工商局就上述股权转让办理完成变更登记手续并换发新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200724183068U)。
2017年2月16日,药明有限作出董事会决议,审议通过药明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的相关议案。
2017年2月16日,德勤出具《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截至2017年1月31日止专项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德师报(审)字(17)第S00021号),经审验,截至2017年1月31日止,药明有限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为人民币3,249,774,976.95元。
2017年2月17日,东洲评估出具《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拟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的净资产价值评估报告》(沪东洲资评报字[2017]第0035号),截至2017年1月31日止,按照资产基础法评估,在基准日市场状况下,药明有限净资产的账面价值3,249,774,976.95元,评估价值6,122,860,898.69元,评估价值不低于账面净资产值。
2017年2月16日,42名发起人签署了《关于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协议书》。
2017年2月17日,药明康德召开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药明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的相关议案。
2017年3月1日,无锡市工商局向药明康德换发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200724183068U)。
2017年3月14日,无锡市商务局出具《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回执》(锡商资备201700080),完成此次整体变更事项的商委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