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芯片产品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经营范围:一般经营项目是:电子产品、软件与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销售及技术咨询,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以上均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许可经营项目是: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用品与设备的生产。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595)成立于2003年9月,是一家集感知、计算、控制、电源、连接及AI技术平台为一体的集成电路科技企业。
公司从客户需求出发,提供芯片、算法、应用方案、AIoT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智能终端、智能家居、计算机、ICT(信息通信)、汽车电子、工业、储能领域的应用创新,帮助客户为更多人提供美好生活。
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在合肥、西安、上海、成都建立子公司,设立北京办事处,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九次获得国家工信部“中国芯”奖项,获得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及科技进步奖,并被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物联网芯片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并实施了符合汽车电子ISO26262功能安全管理体系等八大国际标准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充分构建和发挥“模拟+MCU”双平台技术优势,以“小芯片”推动“大市场”,通过集成电路设计、应用解决方案、AI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高可靠、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
截止2024年上半年,芯海科技拥有专利数量在科创板芯片设计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同时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并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芯海科技秉承“成为受人尊敬的集成电路科技企业”的愿景,始终坚持“客户至上、奋斗为本、创新卓越、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并且以“通过集成电路设计、应用解决方案、AI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高可靠、智能化的产品及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让人们生活更美好!”为使命,集感知、计算、控制、连接于一体的全信号链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测量算法以及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研发与设计。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消费电子需求平稳,电子信息产业景气向好。
公司紧抓机遇,优化产品结构,依托性能与客户资源优势,积极拓展AIoT终端、汽车电子、计算与通信、BMS、工业控制等核心市场,并成功开拓新战略客户。
同时,公司持续深化管理变革、提升运营效率与产品竞争力,推动上半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实现显著好转。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390.8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82.8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1,799.36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963.4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2,120.73万元;具体情况如下:一、持续高质量研发投入,保持技术创新与技术领先在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的集成电路行业,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动能。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研发团队建设与过程管理,坚持高质量的研发投入以支撑战略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加强了核心技术能力:在信号链、工业电子、汽车电子、AI技术等关键领域成功引入多位资深专家,夯实了技术根基。
产品层面,公司坚持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紧密贴合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成果斐然:人工智能(AI)技术是公司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
我们将加大AI领域投入,深度融合公司在模拟信号链和MCU领域的双平台技术优势,重点围绕通信与计算机、机器人、工业高精度测量以及汽车电子等方向进行突破。
公司正积极配合AI技术的端侧落地,致力于构建创新的“‘云边端’协同”架构,并与下游生态伙伴深度绑定。
公司的目标是打造并提供“芯片+算法+场景+App+AI”的全栈式解决方案,以在垂直应用领域抢占技术制高点,驱动公司实现新一轮的加速发展,持续贡献新质生产力。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2,017.30万元,约占营业收入32.14%,剔除股份支付的影响后,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72%。
公司在建立技术优势,战略转型,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并取得良好市场回报的同时,高度关注技术壁垒的建立。
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51项,获得发明专利批准18项;新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4项,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批准23项;新申请软件著作权1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批准10项。
报告期内,公司专利“漏电保护电路、集成电路、电子设备以及方法”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公司将持续通过专利布局建立深厚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为技术创新构筑知识产权护城河。
二、提升芯片质量效率、构建中长期产品竞争力,致力于打造一流研发平台与技术底座报告期内,公司为保障业务连续性、提升芯片设计质量效率并构建中长期竞争力,致力于打造一流研发平台与技术底座。
推动从“技术供应商”向“产业创新引擎”升级。
公司聚焦智能化、绿色化市场趋势,持续完善汽车、工业MCU、高性能MCU、电源驱动及信号链技术平台,拓展产品线与应用场景。
针对工业、汽车市场,开发高可靠、高性能产品(通用+定制),优化产品与工艺路标。
深化与头部晶圆厂合作,加速工艺创新,巩固技术领先优势。
作为“MCU+模拟”双轮驱动的IC设计公司,我们协同产业联盟、高校突破关键技术,并与EDA/IP厂商合作探索系统设计方法学和关键技术预研,构建技术纵深。
同时,积极推进测试平台数字化与标准化升级,将显著提升验证精度、测试效率与覆盖率,降低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强化市场竞争力。
三、数字化与智能化正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与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引擎报告期内,公司为支撑业务规模持续扩张并同步提升经营效率,全面加强体系化管理建设。
依托SAP系统的全面建设与深度应用,全流程打通大客户销售、供应链、市场洞察、产品线、项目、人力资源及战略规划等核心管理体系,奠定规模化精细化运营基础,有效释放管理红利,强化跨部门协同与资源整合,提升产品开发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
报告期内,公司全业务场景AI能力覆盖加速,在业务部门推出AI智能体应用,各平台赋能显成效。
特别是在信息安全工作上,通过上线数据安全及网终安全智能体,全面提升网络风险及敏感行为的识别能力,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水平,确保公司数据安全。
四、全面深化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德才兼备、善带队伍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报告期内,公司系统构建了“VST干部能力三维模型”,将其确立为干部选拔、培养、评价和激励的核心标准体系,旨在系统性打造一支“德(V)才(S)兼备、善带队伍(T)”的高素质干部梯队。
通过VST三维模型的牵引与落地实践,公司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与领导力,显著增强组织执行力与目标达成率,有效驱动业务可持续增长,并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与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提供坚实的人才与组织保障。
五、构建薪酬经营加强联动,激活组织创造价值报告期内,为深度激活组织效能,公司推动薪酬激励体系由目标奖金制向获取分享制转型。
核心举措包括:建立薪酬总包(含工资、奖金)与公司整体经营成果强联动机制;基于新组织结构,明确各责任中心权责,将总包管理逻辑下沉落实;强化“管人”与“管钱”协同,细化管理维度并与经营弹性动态挂钩;实现资源投入过程可视化、弹性管控与灵活调节,精准指导投入方向与节奏;同步将激励设计与大研发体系下的重团矩阵式运作逻辑全面拉通,确保管理一致性。
此举旨在构建更具活力、更紧密绑定价值创造的激励生态。
六、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进产业进步和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化建设,持续巩固技术引领地位:主导起草《电池管理芯片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为行业提供关键芯片技术准则;作为高级会员单位参与《融合快速充电》团体标准制定,强化快充领域优势;积极参与《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工作;在车规芯片领域,推动《车规SBC芯片标准》筹备制定,并参与编制《国家汽车控制芯片战略规划》,助力提升汽车核心芯片自主可控能力,护航产业链安全稳定发展。
此举显著提升了公司在关键领域的技术话语权与行业影响。
七、积极保障投资者权益,加强风险管理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并结合公司自身发展情况,公司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管理,推行内部审计。
通过公司流程、系统建设以及线上线下培训不断提升公司管理及内控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严格按照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要求,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重视信息披露工作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重视治理和规范运作,同时,积极与投资者通过投资者专线、E互动、邮件、业绩说明会等举措强化和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在注重生产经营的同时,极力帮助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和解答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芯海有限于2003年9月27日由卢国建和邹春平出资设立,注册资本100万元。
其中,卢国建认缴出资90万元,邹春平认缴出资10万元,二人均以货币形式出资。
2003年9月27日,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签发芯海有限注册成立时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4403012123552)。
2003年9月22日,深圳嘉信达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验资报告》(深嘉验资字[2003]第129号),确认截至2003年9月22日,芯海有限已收到全体股东的认缴出资合计100万元。
2015年10月30日,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审计报告》(中兴财光华审会字〔2015〕第07877号),确认截至2015年9月30日,芯海有限经审计净资产为4,555.43万元;2015年11月2日,沃克森出具《资产评估报告》沃克森评报字【2015】第0423号,确认截至2015年9月30日,芯海有限经评估净资产为4,745.91万元。
2015年11月5日,芯海有限召开201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议,同意由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以2015年9月30日作为基准日将芯海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5日,芯海有限全体股东作为股份公司发起人共同签署了《发起人协议》,以芯海有限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经审计净资产按照1:0.7903的比例折合为股份公司总股本3,600万股,每股面值为1.00元,剩余净资产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2015年11月19日,芯海科技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会议决议通过上述芯海有限整体变更及折股方案。
2015年11月19日,中兴财光华出具《验资报告》(中兴财光华审验字〔2015〕第07323号),确认截至2015年11月19日,各发起人对芯海科技的出资均已全部到位。
2015年11月23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芯海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754288784A)。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乔爱国 | 2025-08-29 | -10000 | 41 元 | 0 | 核心技术人员 |
齐凡 | 2025-08-25 | 15000 | 16.6 元 | 27600 | 董事 |
郭争永 | 2025-08-25 | 25000 | 16.6 元 | 53560 | 高级管理人员 |
谭兰兰 | 2025-08-25 | 15000 | 16.6 元 | 48600 | 董事 |
柯春磊 | 2025-08-25 | 16000 | 16.6 元 | 47500 | 董事 |
杨丽宁 | 2025-08-25 | 30000 | 16.6 元 | 126000 | 董事 |
张娟苓 | 2025-08-25 | 12500 | 16.6 元 | 15800 | 高级管理人员 |
卢国建 | 2025-08-25 | 30000 | 16.6 元 | 39884510 | 董事 |
乔爱国 | 2025-08-25 | 10000 | 16.6 元 | 10000 | 核心技术人员 |
万巍 | 2025-08-25 | 15000 | 16.6 元 | 15000 | 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