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皓元医药 - 688131.SH

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1-06-08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Haoyuan Chemexpress Co., Ltd.
成立日期
2006-09-30
注册地
上海
所在行业
研究和试验发展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皓元医药
股票代码
688131.SH
上市日期
2021-06-08
大股东
上海安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32.17 %
董秘
沈卫红
董秘电话
021-58338205
所在行业
研究和试验发展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王艳;叶伟伟;徐唯唯
律师事务所
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10000794467963L
组织形式
港澳台企业
注册地
上海
成立日期
2006-09-30
法定代表人
郑保富
董事长
郑保富
企业电话
021-58338205
企业传真
021-58955996
邮编
201203
企业邮箱
hy@chemexpress.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衡路1999弄3幢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小分子及新分子类型药物发现领域的生命科学试剂的研发,小分子及新分子类型药物原料药、中间体的工艺开发和生产技术改进,以及制剂的药学研发、注册及生产

经营范围:化学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化工原料及产品(除危险化学品、监控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易制毒化学品)批发,从事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131)成立于2006年,专注于为全球制药和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专业高效的小分子及新分子类型药物的CRO&CDMO服务,致力于在药物分子砌块、工具化合物、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的研究、开发和生产领域,打造药物研发及生产“起始物料-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加速赋能全球合作伙伴实现从临床前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让药物研发更高效,更快上市,更早惠及人类健康。

历经十七年的发展,公司已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多个地区的知名医药企业、科研院所、CRO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承载着来自全球8,900多家合作伙伴的研发创新项目,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等,荣登“2023上海硬核科技企业TOP100榜单”,荣获“中国医药研发50强”“中国医药CDMO企业20强”“2022年新经济500强”、中国科促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第三届药物创新济世奖“年度十大药物创新服务机构”等多项荣誉称号。

未来公司将持续围绕“产业化、全球化、品牌化”发展战略,坚持“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源于创新”的服务宗旨,深耕小分子及新分子类型药物研发服务与产业化应用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的医药研发和生产服务企业,推动研发创新以改善全球病患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

商业规划

2025年是公司的“共创之年”,上半年,公司秉持长期主义理念,始终紧扣“产业化、全球化、品牌化”核心战略,以客户价值为导向,聚焦主业,积极创新,逐步完善治理体系,不断吸纳人才,通过深化“前端+后端”一体化协同,全面推进提质增效,实现全年战略目标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094.28万元,同比增长24.20%,其中境外业务收入56,102.67万元,同比增长39.7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176.15万元,同比增长115.5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057.11万元,同比增长111.40%。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584,254.59万元,较期初增长6.13%;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302,310.91万元,较期初增长5.05%。

1、三大引擎协同驱动,释放业务增长势能报告期内,公司前端生命科学试剂业务营业收入90,417.72万元,同比增长29.2%,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约69.4%;实现毛利率63.0%,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订单数量51.7万个。

营收、盈利向好主要系公司一方面凭借技术迭代与关键研发能力的协同效应,持续推进新管线研发驱动产品矩阵扩容,同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备库策略,为业务稳健经营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在实现核心业务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优化国内外市场策略,持续加强市场开拓力度,通过海外商务仓储物流中心和国内前置仓协同,以及“直销+经销”的模式构建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提高客户粘性,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1)工具化合物和生化试剂:新研管线稳步推进,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公司工具化合物和生化试剂业务处于优势地位并具备较强的国际影响力,是公司业绩增长的第一引擎,也是公司现阶段的利润和现金流中心,持续保持了较高的收入和利润增速,竞争优势稳固。

报告期内,工具化合物和生化试剂业务收入为64,635.84万元,同比增长31.4%。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同时深度整合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突破与新药研发的最新趋势,以技术创新持续赋能创新产品管线建设,不断丰富产品品类,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不断加速生化试剂等研发管线的开发进程,先后拓展生物素标记、抗体高效表达等技术,依托重组蛋白设计与开发平台,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重组抗体(如单抗、双特异性抗体、片段抗体等)、重组蛋白工程设计和表达解决方案,包括蛋白质纯化、功能鉴定等服务,推动公司核心业务构架持续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约700个蛋白设计、小试、表达、纯化、鉴定和质控,启动新重组蛋白研发项目1,400余个,并完成超130个抗体的设计、小试、表达、纯化、鉴定和质控,900余个抗体检测项。

通过多年积累,公司重组蛋白产品种类丰富,涵盖细胞因子、病毒蛋白、免疫检查点蛋白、CAR-T蛋白、CD抗原、受体蛋白、生物素标记蛋白、GMP级蛋白、酶等多种分类,可用于多物种不同研究领域的生物学研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有重组蛋白、抗体等各类生化试剂超2.1万种,持续为全球的药品研发企业和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提供高质量的生物科研试剂产品和高水平的技术服务。

同时,公司通过多维度、全链路的市场动态捕捉,整合公司数据库资源,助力快速定位潜在研究方向,为产品线拓展提供数据支撑,致力于实现与市场需求的高效对接。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强关键技术开发力度,战略性地推进XDC、PROTAC、多肽、小核酸药物、诊断试剂原料、细胞治疗领域等各类新分子和新工具的服务能力提升,布局类器官药物筛选等热门领域的研究。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储备约14.7万种生命科学试剂,其中工具化合物和生化试剂超5.2万种,构建了220多种集成化化合物库,为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的客户提供了品类丰富的高质量研究工具,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在拓展产品品类的同时,公司与国际标准深度接轨,不断强化质量体系建设,对各个研发生产环节进行严格质控,在蛋白活性测试方面,拓展包括理化性质检测、酶学功能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病毒学检测、细胞功能检测、免疫学检测、蛋白互作检测、荧光标记检测、蛋白晶体结构解析等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测试技术,报告期内,还新增蛋白序列测定和肽段解析,多角度多层次质控重组蛋白质量和活性指标,新增活性蛋白测试体系超140个。

公司持续深化质量与服务的协同,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务透明度与便捷性,通过技术专家赋能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定制化解决方案,通过位于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等地的商务中心网络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共同将产品品质优势转化为客户体验价值,持续强化品牌在全球市场的认可度与影响力。

截至报告期末,使用公司生命科学试剂产品的科研客户在包括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在内的学术刊物中,累计发表的文章约60,000篇,公司品牌知名度不断攀升。

(2)分子砌块:夯实发展内功,实现收入快速增长,打造第二引擎公司深耕分子砌块业务多年,已建立起高壁垒、种类丰富、结构多样的产品体系,并具备较强的定制研发能力,通过打造全球化商务团队和借鉴工具化合物积累的成功经验、管理模式及市场策略,目前已经形成明显的品牌效应,是公司培育打造的业绩增长“第二引擎”。

报告期内,分子砌块业务收入25,781.88万元,同比增长24.1%。

依托在分子砌块领域多年的技术积淀与产品开发经验,公司建立了客户需求快速响应机制和定制开发能力,通过产品差异化优势、技术增值服务与长期合作粘性构建竞争壁垒,形成了PROTAC、催化剂和配体等一系列明星产品线,同时精准对接前沿研究需求,持续扩充如氘代试剂、多肽、寡核苷酸等新颖分子砌块,形成规模化技术和产品储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储备分子砌块约9.5万种。

凭借技术实力与产品口碑,品牌认知度不断提升,品牌网站注册用户数快速攀升。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进行市场策略优化与渠道深耕,注重产品价值与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推动客户规模与合作深度双向提升,助力国内外市场开拓。

在国际市场,重点布局美国、欧盟、日韩等区域,通过工具化合物建立的渠道优势,实现本地化商务团队对接,逐步突破区域市场壁垒;在国内市场,深耕高校、科研院所等核心科研领域,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落地,联合开展尖端催化剂&配体、合成试剂、分子砌块等产品,既拓展客户群体,又为研发端积累应用场景数据;报告期内,客户数量和订单数量实现明显提升。

为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全球供应链建设,一方面,完善供应链管理移动端功能,实现客户订单实时追踪、库存查询、售后反馈的便捷操作,通过数据可视化界面掌握全程物流状态。

另一方面,新建合肥仓库并进行升级,实现仓储容量与产品种类双重提升,同时采用智能化仓储系统,对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控和精准控制。

截至目前,公司在国内形成了上海、武汉、成都、深圳、合肥、廊坊等仓储物流网络,支持跨区域灵活调配,能够及时高效的满足全国不同地区新药研发需求。

同时,公司持续优化海外销售渠道和仓储建设,提高客户粘性,通过优化调整产品结构、严密监控库存和升级交付体系等,全面提升全球服务响应能力。

(3)特色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高壁垒工艺迭代突破,创新药CDMO业务链条持续延伸公司后端业务主要聚焦于特色仿制药原料药及其相关中间体和创新药CDMO。

报告期内,公司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业务营业收入39,934.27万元,同比增长13.6%,毛利率17.8%。

截至报告期末,仿制药项目数共419个,其中商业化项目83个;创新药累计承接了966个项目,主要布局在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市场,有超130个项目已进入临床Ⅱ期、临床Ⅲ期及商业化阶段,有力助推了全球创新药研发产业的进程,公司CDMO业务未来的发展潜力较大。

在ADC领域这一创新药高壁垒、扩展性强的优质赛道中,公司作为国内ADCPayload-Linker研究的先行者,具有丰富的毒素-连接子的合成、质量研究和高活操作经验,成功构建了XDCPayload-LinkerCMC一体化服务平台,可提供分子设计、定制合成、工艺优化、质量研究、non-GMP/GMP生产及注册申报等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承接ADC项目数超70个,截至报告期末,共有14个与ADC药物相关的小分子产品完成了美国FDAsec-DMF备案,参与5个BLA申报,服务能力与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

为快速补齐ADC大分子的研发生产能力,公司搭建了多元的偶联技术及检测平台,并通过上海、马鞍山、重庆“三位一体”战略布局,构建了覆盖Payload-Linker开发、抗体发现、偶联工艺优化至商业化生产的全链条闭环服务体系,可提供快速项目申报服务,并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多种类型的抗体,加速客户从载荷-连接子开发、生物偶联工艺优化到临床及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转化。

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动国际化进程,携手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致力于整合前沿定点偶联技术与全方位ADC研发实力,加速推进具有差异化临床优势的创新ADC管线开发,为客户提供创新高效的解决方案。

2025年3月,重庆皓元抗体偶联CDMO基地已顺利投入运营,并于6月顺利通过欧盟质量受权人(QP)审计,该基地将与上海总部创新中心技术平台、安徽马鞍山研发中心ADC高活产线形成高效联动,加速赋能全球合作伙伴实现从临床前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公司在ADC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驱动全球化竞争力提升。

2025上半年,公司围绕工艺路线优化、国际市场拓展、质量体系建设、效率提升等持续突破,不断强化后端特色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业务全周期赋能能力。

公司聚焦重点项目、优势产品精细化管理,以“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效率”为目标,通过加强工艺开发与优化力度,持续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对重点产品及技术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专利布局,截至报告期末已申请PCT专利21项。

此外,公司持续加速“出海”进程,聚焦海外市场拓展与本地化运营深耕,一方面不断加强商务团队专业能力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精准化营销策略、拓展多元销售渠道等举措,高效对接国内外客户需求,构建紧密的合作关系,提高客户响应效率,提升全球竞争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业务在手订单金额超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1%,同时公司的行业地位也持续得到权威认可,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医药CDMO企业20强”,更成功入选Frost&Sullivan《2025中国医药CDMO行业发展洞察蓝皮书》代表企业,充分彰显了市场对公司产品与服务的高度认可。

在业务规模与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同时,公司始终坚持构建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市场为导向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建设与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到各项目建设中,推行GMP常态化管理,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满足日益严格的国际监管要求和客户需求的同时,提升海外高端产品订单的承接能力。

报告期内,各产业化基地通过客户审计38场,第三方审计4场,官方审计3场,获得客户及药监部门的高度认可。

2、拓展绿色技术应用场景,可持续发展持续升级公司坚持研发创新驱动,构建了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多地的研发创新网络,各研发中心充分发挥技术专长,协同推动公司整体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随着全球市场对绿色制造解决方案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司持续加大在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交叉领域的研发投入,重点研发高通量筛选技术、流体化学技术、生物催化技术、光化学技术等一系列绿色低碳技术,并深化其在制药及其他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场景,强化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壁垒,为客户提供更环保、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整合研发资源构建跨平台研发体系,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依托高通量筛选技术完成了约300个项目的筛选工作,助力小分子药物发现及原料药工艺研发到放大生产全过程,其中某项目路线的关键步骤通过筛选使用当量的其他酸性溶剂,替代原高温、强酸的反应条件,在保证反应效率的同时,将收率提升至85%左右;公司流体化学技术已可应用到公斤级到吨级以上的生产项目,报告期内共完成项目约90个,并对臭氧连续反应器进行升级,极大提高了原料处理能力,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公司运用生物催化技术在报告期内共完成了约30步酶库筛选,涵盖克级验证、百克级、公斤级生产,相较传统化学方式,不仅缩短反应路径,更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充分体现了绿色技术的优势。

此外,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引领与客户需求导向,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构建开放合作的技术生态体系,积极与全球创新资源对接,与科技公司强强联合聚焦绿色合成创新应用。

公司持续优化合成效率、工艺路线与安全性,加速研发进程并降低生产成本,以更高效、更环保的技术赋能客户,加速药物上市进程,推动创新疗法更早惠及人类健康。

3、人工智能赋能创新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公司始终积极布局和关注AI制药相关业务发展,依托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产业化经验,融合自有的高价值海量数据,深度探索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与药物研发生产融合路径,以“小分子药物研发+AI技术”为核心,突破药物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壁垒,致力于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的AI制药平台。

公司整合多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和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AIDD)算法,打造了一站式药物筛选平台,平台聚焦药物发现早期,综合使用分子对接、AI深度学习、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通过先进的算法和计算能力,快速识别潜在的药物候选分子,灵活支撑新药研发及新适应症探索应用场景,大幅提升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平台已经构建了包含MegaUni虚拟类药多样库、活性化合物库、类药多样性库在内的数百种化合物库,并通过AI算法提供化合物库定制化服务;基于种类丰富的高质量化合物库,可提供虚拟筛选、靶点筛选、DNA编码化合物库(DEL)合成与筛选等多种筛选技术和先导化合物优化服务,为全球科研客户及新药研发团队提供一站式的药物发现与研究服务。

同时,公司不断拓展AI研发应用并前瞻性布局应用方向,围绕“AI+类器官+药物研发”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致力于建设“AI算法+类器官模型+超大规模化合物库”三位一体的智能筛选系统,突破传统药物研发效率瓶颈,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的全链条体系。

基于在药物发现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积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开展智能数据分析平台研发,通过数据整合和算法优化,致力于显著提升自动化分析能力,为研发决策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支持,助力研发项目效率提升。

同时,公司还通过多模态AI实现已有软件系统互操作+认知决策+自主执行,致力于构建具备自我进化能力的数字神经中枢,深度赋能职能部门业务流程和公司管理体系,推进管理智能化升级,从而提升运营效率。

未来,公司将基于强大的化合物库资源,积极梳理并完善数据积累库,搭建“AI+药物研发”复合型人才梯队,与合作伙伴共同深耕新药研发领域,持续完善平台建设、完善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机制,提升化合物筛选的质量和效率,构建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模型,为药物研发注入动力。

4、激活创新生态,助力经营质效提升公司紧密围绕行业变化和经营发展战略需求,持续通过精益运营、文化建设、技术创新和制度优化等,提升组织效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公司与员工、合作伙伴及社会各方深度绑定,为公司的长期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实现“共创、共赢、共享”。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员工3,826人,其中技术人员2,092人,技术团队中硕士和博士比例为25.0%。

公司注重构建高效协同机制,打通部门壁垒,推动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提升整体运作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强化跨部门协同与流程优化,提升运营效率;同时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化工具,强化信息系统的支撑能力,推动数据驱动决策,增强响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与精准度。

人才培养方面,公司打造了“皓航、皓英、皓鹏”等系列培训项目矩阵,并结合“皓元云课堂”线上学习平台,构建了覆盖员工全职业周期的培养体系。

报告期内,该平台上线200余门课程,全员学习总时长突破9,000小时,有效促进了员工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

2025年,公司持续创新,启动“文化能量站”“学习社区”等特色项目,通过沉浸式深度参与实践项目、反馈学习心声等方式,助力员工深化企业文化认同,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激励机制建设方面,公司搭建了包括技术创新专项奖励、年度股权激励计划等在内的多层次激励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与公司战略目标深度绑定,充分激发研发团队的创新活力。

2025年3月,公司实施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旨在与优秀人才们携手共进、共享成果、共创未来,进一步强化创新生态凝聚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公司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变革,以长远眼光谋划未来,致力于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体系,确保稳健运营与长期价值的实现。

发展进程

2006年9月10日,皓元化学召开股东会会议,股东一致同意设立上海皓元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同意通过公司章程;同意选举郑保富为第一届执行董事,史杰清为第一届监事。

2006年9月15日,上海华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验资报告》[沪华会验字(2006)第1694号],截至2006年9月15日,皓元有限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150万元,均为货币出资。

2006年9月30日,公司取得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奉贤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3102262062509;注册资本:150万元;法定代表人:郑保富。

2015年12月8日,皓元化学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作出决议,皓元化学整体变更为“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全体股东一致同意有限公司按照截至2015年9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27,072,916.03元折合为股本2,000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剩余7,072,916.03元计入资本公积,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变更后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

均为普通股,各股东以净资产折股方式认缴各自股份,持股比例不变。

2015年12月8日,皓元化学股东上海安戌、上海真金、上海景嘉、余道乾、杨世先作为股份公司发起人,签署了《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

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于2015年12月6日出具了会审字[2015]4122号《审计报告》,经审计,截至2015年9月30日,皓元化学经审计的净资产27,072,916.03元。

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于2015年12月8日出具了银信评报字(2015)沪第1524号《上海皓元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拟股份改制所涉及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评估报告》,在评估基准日2015年9月30日,上海皓元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经审计后的总资产价值5,038.92万元,总负债2,331.63万元,净资产2,707.29万元。

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后的总资产价值5,166.99万元,总负债2,331.63万元,净资产2,835.37万元,增减值128.08万元,增值率4.73%。

2015年12月23日,皓元医药召开创立大会暨2015年第一次股东大会。

审议通过了《关于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报告》、《关于设立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关于〈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起草说明》、《关于发起人以上海皓元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账面净资产折股情况的报告》、《关于制定〈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的议案》、《关于制定〈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的议案》、《关于制定〈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议事规则〉的议案》、《关于制定〈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决策制度〉的议案》、《关于制定〈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的议案》、《关于制定〈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议案》、《关于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费用的报告》、《关于聘请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审计机构的议案》、《关于授权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理与股份公司设立相关事宜的议案》、《关于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及纳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的议案》、《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全权办理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相关事宜的议案》、《关于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进行公开转让时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议案》、《关于制定<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的议案》、《关于制定<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的议案》。

2015年12月23日,公司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董事长的议案》、《关于聘请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的议案》、《关于聘请财务负责人的议案》、《关于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的议案》、《关于制定总经理工作细则的议案》、《关于制定董事会秘书工作细则的议案》、《关于制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议案》、《关于指定封其飞办理变更设立股份公司工商登记的议案》、对公司治理机制执行情况进行讨论评估。

2015年12月23日,公司召开第一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了监事会主席。

2015年12月23日,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会验字[2015]4681号《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筹)验资报告》,经审验,截至2015年12月23日止,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筹)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贰仟万元整,出资方式为净资产。

2015年12月28日,皓元医药经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成立,取得《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000794467963L)。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周治国 2025-08-22 -6480 59.15 元 0 核心技术人员
周治国 2025-08-21 -6400 57.4 元 6480 核心技术人员
梅魁 2025-08-19 -6530 58 元 0 核心技术人员
梅魁 2025-08-06 -6000 56 元 6530 核心技术人员
梅魁 2025-07-31 12530 22.56 元 12530 核心技术人员
徐影 2025-07-31 9450 22.56 元 24443 董事
周治国 2025-07-31 12880 22.56 元 12880 核心技术人员
徐影 2025-06-30 8693 39.4 元 14993 董事
周治国 2024-10-21 -12880 34.9 元 0 核心技术人员
周治国 2024-10-18 8200 34.97 元 8200 核心技术人员
梅魁 2024-10-14 -12530 32.28 元 0 核心技术人员
梅魁 2024-10-08 12530 22.57 元 12530 核心技术人员
周治国 2024-10-08 12880 22.75 元 12880 核心技术人员
高强 2024-06-26 12000 0 元 42000 董事
金飞敏 2024-06-26 10800 0 元 37800 董事
郑保富 2024-06-26 12000 0 元 42000 董事
沈卫红 2024-06-26 10600 0 元 37100 高级管理人员
李硕梁 2024-06-26 12000 0 元 42000 董事
李敏 2024-06-26 10600 0 元 37100 高级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