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机器人物料搬运成套系统及周边配套设备的集成、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
经营范围: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开发、设计、制造、销售;包装设备、灌装设备、输送设备、化工设备的制造及销售;机械零部件的制造、加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常州创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
荣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江苏省瞪羚企业”“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荣誉。
公司专注于“智能包装、仓储物流、新能源以及智能智造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从方案咨询、整厂规划、生产制造、项目实施及售后保障等全方位业务服务。
服务行业涵盖锂电、新能源、医药、粮油、乳品等多个行业。
目前已成功服务于Henkel、Kailin、LANXESS、益海嘉里、中粮、妙可蓝多、华润等国内外企业,并列入全球采购供应商名录。
创盛坚持以创新为基础,科技为生产力,产品和服务为导向,持续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结合物联网+智慧工厂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和更好的体验。
(一)经营计划一、报告期内经营实现情况报告期内,营业收入55,621,796.24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4,891.14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994,190.99元。
1、公司财务状况公司资产总额为42,281,175.63元,较上年末增加20,606,761.49元,主要原因是:(1)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预付款项较上年末合计增加13,946,704.81元;(2)货币资金余额增加3,169,017.12元;(3)采购研发用机器设备等,导致固定资产增加1,932,680.21元。
公司负债总额为23,950,680.53元,较上年末增加6,551,870.35元,主要原因是:(1)因采购量增加,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较上年末增加7,996,794.70元;(2)短期借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3,000,000.00元;(3)本期偿还关联方借款本金及利息2,565,769.37元导致其他应付款余额有所降低。
公司净资产总额为18,330,495.10元,较上年末增加14,054,891.14元,主要原因是:本年度公司因定向发行无限售人民币普通股收到投资款12,980,000.00元。
2、公司经营成果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55,621,796.24元,较上年增加18,361,895.86元,净利润1,074,891.14元,较上年增加2,150,189.72元,公司所处的机器人行业不断发展,在既有客户采购量增长的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大新客户开发,本期新增了益海嘉里、中盐云虹、国衡机电等客户,收入规模相应增加,本年度毛利较上年增加4,929,856.47元。
由于研发投入加大、职工薪酬调整、市场开发等导致期间费用较上年增加3,245,301.21元。
二、为了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在技术研发、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具体如下:1、加强市场开拓公司整合机器人码垛搬运系统和自动装车系统,为客户提供产品后道包装、搬运、装车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形成针对目标行业具有业内领先的智能制造改造,提升传统生产线的服务能力。
2、加大新品研发力度公司不断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并探索与各大科研院所的合作,以提高公司整体的研发实力,争取尽早完成研发项目的成果转化。
目前公司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各类已授权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计20项,在受理状态的有9项。
3、深化信息化管理公司不断完善ERP、CRM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公司整体运营效率不断提高。
4、加强外部合作公司今年新成立二家全资子公司,其中常州创博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为创盛智能做外协配套加工,有效控制外协采购成本,创盛(上海)实业有限公司是本年度末刚成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将以区域化优势辐射华东市场的销售。
同时公司还在与多家机构进行洽谈交流业务合作的机会,寻求以引进技术和产品为目的技术合作机会。
(二)行业情况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兴起,智能制造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变革的主要方向与争夺的制高点。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不断融合过程中,我国制造业的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及产业形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浪潮中不断被淘洗、冲刷。
这些制造企业通过创新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对企业生产环节进行合理改造,最终成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优秀典型企业。
传统制造业发展现状复杂多样,发展水平不一,各自的短板也大不相同。
针对这些特点,公司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有效手段对“症”下药,帮助众多制造企业摆脱困境,步入智能制造发展的快车道。
首先,公司致力于工业机器人码垛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拥有多项技术专利,是目前国内拥有整套生产线核心技术的生产企业之一。
尽管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制约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突出矛盾仍然存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呈现总体零散、缺乏系统性,且难以形成协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以创新为依托,从制造企业智能制造产业的顶层设计,到基础生产车间,全面构建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体系,建立智能制造技术转化平台,汇集生产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典型应用商等企业资源,共享低价的创新创业办公基础设施,提供从技术到产品、再到产业化的技术转化全流程服务;联合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资源,开发智能制造领域标准、知识产权、先进技术与产品数据库,建设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产品开放实验室,以降低企业研发与实验检测成本,以加快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步伐。
公司前身为常州创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系由自然人肖永华先生、杨天海先生共同出资人民币200万元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9月2日,常州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名称预先核准号[2010]第09020036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预先核准“常州创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名称。
2010年9月6日,肖永华先生、杨天海先生共同签署《常州创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章程》。
章程规定: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00万元,其中,肖永华先生货币出资190.00万元,占95.00%,杨天海先生货币出资10.00万元,占5.00%;公司经营范围为包装设备、灌装设备、输送设备、化工设备的制造及销售,机械零部件的制造、加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服务;公司设执行董事及一名监事;营业期限为10年。
2010年9月7日,常州华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常华会验(2010)第0205号”《关于常州创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实收资本的验资报告书》验证:截至2010年9月7日,创盛有限已收到股东出资200.00万元,其中,股东肖永华先生出资190.00万元,股东杨天海先生出资10.00万元,出资方式均为货币出资。
2010年9月7日,创盛有限于常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新北分局领取了注册号为320407000145785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5年1月5日,创盛有限召开股东会,同意股东肖永华先生、张永枫先生、沈春敏先生、龚金枝女士分别将其持有的公司43.50%、17.85%、17.85%、14.00%的股权以87.00万元、35.70万元、35.70万元、2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仁和投资;同意股东杨天海先生、黄如鹄先生分别将其持有的公司3.40%、3.40%的股权以6.80万元、6.8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泰盈投资。
2015年1月5日,肖永华先生、张永枫先生、沈春敏先生、龚金枝女士分别与仁和投资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2015年1月5日,杨天海先生、黄如鹄先生分别与泰盈投资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
2015年1月5日,公司股东通过了《常州创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章程》,就本次股权转让事项修正公司章程相关条款。
2015年1月14日,公司于常州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区(新北)分局办理变更登记。
2015年4月14日,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发“名称变更预留[2015]第04140001号”《企业名称变更预留通知书》,同意预先核准公司名称为“常州创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保留期至2015年10月13日。
2015年4月2日,创盛有限全体股东签署《发起人协议》,同日,创盛有限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创盛有限以发起设立方式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以2015年1月31日为审计基准日审计的净资产折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股份。
2015年4月17日,天衡会计师对创盛智能变更后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了“天衡验字(2015)00031号”《验资报告》。
确认截止至2015年4月17日,创盛智能已收到全体出资者所拥有的截至2015年1月31日止创盛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人民币6,152,558.41元。
其中折合股本人民币6,000,000.00元,溢价部分152,558.41元计入创盛智能的资本公积。
2015年4月29日,创盛智能取得江苏省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资本为600.00万元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20407000145785,法定代表人肖永华,经营期限为长期,住所为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安家振兴路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