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测股份 - 688556.SH

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0-08-07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英文名
Qingdao Gaoce Technology Co., Ltd.
成立日期
2006-10-20
注册地
山东
所在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高测股份
股票代码
688556.SH
上市日期
2020-08-07
大股东
张顼
持股比例
24.42 %
董秘
王目亚
董秘电话
0532-87903188-7013
所在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张毅强;杨晶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702007940138810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山东
成立日期
2006-10-20
法定代表人
张顼
董事长
张顼
企业电话
0532-87903188,0532-87903188-7013
企业传真
0532-87903189
邮编
266114
企业邮箱
zq@gaoce.cc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崇盛路66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和切割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机械设备、模具、切割刀具、计算机软硬件、大规模集成电路、自动化产品、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安装、调试、维护及以上业务的技术服务、咨询及培训;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测股份”)成立于2006年10月,2020年8月7日,登陆科创板A股(股票代码:688556)。

高测股份总部坐落于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设全资子公司长治高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壶关高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洛阳高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乐山高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盐城高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阳高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切割耗材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其配套服务。

基于自主核心技术,公司主要面向光伏行业生产厂商提供硅棒至硅片“截断、开方、磨抛、切片”环节的系统解决方案。

光伏行业全球前十名硅片制造企业均为公司客户。

2018年以来,公司持续推进金刚线切割技术在半导体硅材料、碳化硅材料、蓝宝石材料、磁性材料等更多高硬脆材料加工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获行业头部企业选择与认可。

把握硅片代工优质赛道新机遇,公司迅速拓展硅片切割加工服务项目。

作为国内第一家同时提供切割设备、切割耗材与切割工艺的龙头供应商,高测股份将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推动行业降本增效,助力“碳中和”。

商业规划

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各环节开工率普遍偏低,全产业链陷入大面积亏损,企业生存承压。

在反内卷政策推动下,各环节价格逐步回升,行业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

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公司坚守既定战略,高度聚焦研发核心领域,深耕光伏行业,持续推动核心技术场景迁移,积极拓展新生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依然承压,但环比实现大幅减亏,盈利逐步修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1亿元,同比下降45.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9亿元,同比下降132.4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1.22亿元,同比下降151.26%。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6亿元,环比提升11.6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4亿元,环比提升80.5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0.42亿元,环比提升48.29%。

公司克服光伏行业下行周期带来的重大不利影响,对内深耕降本增效,对外聚焦市场,实现金刚线业务、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业务盈利能力逐步修复,硅片产量跃居行业前五,产品全球化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公司盈利能力逐步修复,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完成工作情况如下:(一)业务开发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光伏主业,充分发挥“设备+工具+工艺”融合发展及技术闭环优势,推动切割设备更新迭代、切割耗材持续细线化,不断筑牢硅片切割加工的技术壁垒。

同时,公司积极将核心技术拓展至更多场景,持续加大创新业务研发与市场拓展力度,实现了光伏切割设备、光伏切割耗材、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以及创新业务四大业务板块稳健发展,并成功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出灵巧手复合钨丝腱绳产品,持续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1、深度聚焦研发创新,产品竞争力持续领先,光伏设备海外整线交付落地,市占率稳居第一。

报告期内,光伏硅片企业扩产意愿持续减弱,市场设备订单需求持续下滑。

公司聚力研发创新,加快设备优化升级,凭借领先技术优势,产品获全球客户广泛认可。

报告期内,国内市场低迷,公司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海外整线交付订单持续落地,并实现海外硅片环节设备订单基本覆盖,市占率稳居第一(以上市占率信息为公司根据市场信息自行统计结果)。

报告期内,光伏切割设备类产品共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

2、钨丝金刚线细线化持续领先,出货规模稳步增长,市占率快速提升,盈利能力逐步修复。

报告期内,公司冷拉钨丝母线产能快速扩充,凭借钨丝金刚线细线化领先及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钨丝金刚线持续快速放量,出货规模稳步增长,市占率快速提升,盈利能力逐步修复。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金刚线销量(含自用)约3,030万千米,其中钨丝金刚线约2,342万千米,钨丝金刚线占比约77.29%。

报告期内,公司光伏切割耗材实现营业收入3.40亿元。

3、专业化切割成本优势凸显,开工率持续提升,硅片产量跃居行业前五,渗透率快速提升。

公司充分发挥“设备+工具+工艺”融合发展及技术闭环优势,专业化切割成本优势凸显。

报告期内,公司克服行业整体开工率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凭借更高的出片数、更低的切割成本和更优的产品质量,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实现订单稳步增长,开工率大幅优于行业并持续提升。

公司2025年上半年硅片产量约26GW,已跃居行业前五,渗透率快速提升至8.23%(以上渗透率信息,为公司按照CPIA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行业硅片产量316GW,公司硅片产量26GW口径自行统计结果测算),公司硅片产量及渗透率快速提升。

报告期内,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实现收入7.11亿元。

4、平台化协同研发优势明显,创新业务产品矩阵不断丰富,海外市场快速拓展,订单规模稳步增长。

依托在精密切割、精密磨削及电镀化学领域构建的平台化技术体系支撑,公司创新业务快速推出新品,产品矩阵不断丰富。

报告期内,公司全新推出碳化硅减薄机并进入客户来料测试阶段;半导体倒角机获得行业头部客户订单;12寸半导体金刚线切片机在头部客户开启试用;成功推出3C设备,并已形成批量订单;石材、磁材等产品海外市场持续突破,全球化供应能力持续提升。

凭借创新业务设备与耗材产品的领先竞争力,公司在各创新业务场景中充分发挥“切割设备+金刚线”、“研磨设备+砂轮”的协同销售优势,订单规模稳步增长,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创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

5、积极开拓新的应用场景,机器人相关业务战略布局有序推进。

公司在持续拓展核心技术在泛半导体切割场景应用的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应用场景。

结合公司自有研发能力,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加工设备等相关业务。

报告期内,依托高精密磨削设备研发积累,公司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磨削设备研发顺利推进;受益钨丝和钢丝材料研发能力快速迁移,成功推出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及其他部位的复合金属腱绳,并已进入多家机器人相关企业试用,目前已形成小批量订单。

公司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已成立人形机器人业务产品线,全面推动相关业务的战略落地。

为进一步拓展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除已有的研发产品外,公司积极配合客户推进人形机器人用减速器等产品定制研发工作,但公司配合客户研发的相关产品尚处于非常早期阶段,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二)技术研发公司紧跟AI智能时代,全面接入以DeepSeek、Qwen、ChatGLM为代表的AI大模型,自主构建“行业数据+垂类智能+专属算法”三位一体的智能引擎,赋能技术研发,并形成青岛(精密装备+工具材料)、成都(软件算法)、苏州(智能制造)、盐城(切片工艺)四大技术中心矩阵及宜宾联合实验室。

公司深耕硬脆材料加工领域,创新打造“设备-工具-工艺”三位一体解决方案,构建精密切割、精密磨削及电镀化学平台化技术体系,打造研发场景快速迁移核心能力,持续为光伏硅片、半导体硅片等多类硬脆材料应用场景提供迭代型技术解决方案。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及知识产权保护,在核心研发领域前瞻性布局专利护航核心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发生研发费用约0.8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6.16%。

光伏切割设备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针对切片机适配更优半片切割、实现更高线速及兼容更细金刚线技术方向,持续升级优化GC-800X系列金刚线切片机,产品竞争力持续领先。

公司洞察光伏技术趋势,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联合开发激光类设备并快速推出新品,产品已实现海外销售。

光伏切割耗材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引领行业加速推进钨丝金刚线的细线化迭代,已批量供应24μm线型、22μm线型及21μm线型钨丝金刚线,推出18μm线型钨丝金刚线,并积极储备更细线型钨丝金刚线的研发测试。

报告期内,光伏行业钨丝金刚线渗透率首次超过碳丝金刚线并持续快速提升,成为硅片环节主流切割工具。

硅片切割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设备+工具+工艺”融合发展及技术闭环优势,领先行业加快钨丝金刚线细线化导入节奏,加深切割工艺与设备融合匹配,持续提升硅片切割良率,实现更高出片。

依托半片切割技术研发底蕴,持续优化BC硅片半片切割工艺,不断提升半片切割良率及硅片质量,提升BC电池及HJT电池硅片高性能品质。

同时,公司积极携手上下游企业,加快推进80μm及60μm硅片产业化应用的探索,加速推动矩形片、半片的规模化切割。

同时,不断提升研发成果向各切片基地量产的导入转化效率,持续推动降本增效。

创新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在精密磨削设备方面持续突破,全新推出GC-BG202H碳化硅全自动减薄机,全面兼容6~8英寸晶圆磨削加工,满足高端芯片制造对晶圆表面质量的严格标准,已处于客户来料测试阶段。

公司积极拓展3C切割场景,成功推出GC-MADW18100切片机,并已形成批量订单。

公司将围绕泛半导体“切倒磨”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持续优化升级现有产品并积极布局新产品的研发,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设备解决方案。

自动化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自动化及智能化充分融合,以精益化运营理念及工具为依托,对外实现“光伏切片工厂一体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整体交付,对内不断升级切片智慧工厂,实现“智能车间”建设,深度赋能晶棒加工上下游企业。

通过深度融合工业物联网实时数据与AI深度学习算法,实现生产全流程的工艺优化、工厂级智能调度及设备预测性维护,助力客户不断提升制造效率。

公司以多模态数据分析为核心,充分发挥AI大模型智能化赋能,打造从智能诊断到动态决策的闭环服务体系,持续赋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与精益化升级。

人形机器人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凭借在精密磨削设备和钢丝及钨丝材料的核心研发能力,成功切入人形机器人业务领域布局新品。

全新推出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及其他部位的复合金属腱绳,具备极小的折弯半径,独特的分子结构设计具备更优耐磨及耐疲劳性能,能为人形机器人绳驱方案提供更可靠、耐久且精准的动力传输和高自由度解决方案,受到客户高度认可,已形成小批量订单。

同时,公司年初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磨削设备研发,目前进展顺利。

此外,公司积极配合客户推进人形机器人用减速器等产品定制研发工作,但公司配合客户研发的相关产品尚处于非常早期阶段,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公司将持续关注人形机器人相关前沿技术方向,并持续拓展新品研发。

依托公司深厚的研发积累,公司已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批筹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钨丝金刚线超薄硅片切割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批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专项,金刚线晶硅切片机等入选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

(三)产能建设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与外部协同方式持续扩产钨丝冷拉母线产能,报告期末已具备400万千米/月冷拉钨丝母线产能,金刚线年产能规模已达1.5亿千米,公司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产能落地规模63GW。

上述产能的充分利用将为公司各业务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全球化能力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升级全球化发展战略,以全资子公司新加坡高测为中心,逐步建立全球服务体系。

在光伏板块,公司光伏设备及金刚线已远销老挝、印度、美国、法国及越南等海外多国,并实现海外客户切片工厂整线交付落地。

创新业务板块,公司8寸半导体金刚线切片机已进入欧洲市场,磁材切割设备、蓝宝石切片机及石材设备已销往欧洲和东南亚,海外订单持续落地,进一步拓展了公司产品的全球版图并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

为进一步深耕海外市场,公司积极参与“SolarexIstanbul2025”“IntersolarEurope2025”等一系列国际知名展览会议,深度融入全球行业交流,加大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力度。

公司持续完善全球销售服务网络,从产品出海持续打造技术、服务、管理模式及产能出海能力,着力提升面向全球客户的服务能力。

(五)内部管理能力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深度洞察行业,锻造经营韧性,实现稳健管理。

结合AI大模型,持续深化精益管理,通过数字化驱动精益升级,推动经营活动持续降本增效;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建设,持续推动质量变革,全方位提升质量效益;深度优化供应链体系,构筑价值型供应链,打造供应链竞争优势;加快数字化转型,完成数字化发展路径规划;持续探索全球化管理,搭建海外管理平台,支撑全球化战略逐步落地;践行“诚实、平等、进取、价值”的核心价值观,高度重视内部文化建设和领导力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和领导力;2025年7月,公司启动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公司多措并举,持续增强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及时性,助力经营管理稳步推进,实现股东、员工及公司共同发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发展进程

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青岛高校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20日,由青岛高校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校控制”)、王东雪、张洪国1、胡振宇、尚华、刘川来6名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法定代表人为张顼,注册资本100万元,全部为实缴货币出资。

2006年10月19日,青岛华海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青华会内验字(2006)第109号验资报告,对上述出资予以审验。

2015年6月8日,高测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高测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2015年6月23日,高测有限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共同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并召开创立大会,决定以高测有限截至2015年4月30日经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的净资产30,441,235.55元折为股份公司的股本29,000,000.00元,净资产高于折合股本部分的1,441,235.55元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

2015年6月24日,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中兴华验字(2015)第SD-02-008号验资报告,对上述出资予以审验。

2015年7月1日,公司在青岛市工商局高新分局完成了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变更登记,并获发变更后的营业执照。

本次整体变更前后各股东持股比例未发生变化。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邢旭 2025-06-26 50176 0 元 175616 核心技术人员
王目亚 2025-06-26 429256 0 元 1502395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段景波 2025-06-26 110199 0 元 385697 核心技术人员
李学于 2025-06-26 198195 0 元 693683 董事
张顼 2025-06-26 53399564 0 元 186898472 董事、核心技术人员
张秀涛 2025-06-26 1198705 0 元 4195467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张璐 2025-06-26 3199 0 元 11197 核心技术人员
于群 2025-06-26 54029 0 元 189101 核心技术人员
于文波 2025-06-26 12544 0 元 43904 董事
张顼 2025-04-10 -25741300 8.3 元 133498908 董事、核心技术人员
邢旭 2024-06-13 50176 2.04 元 125440 核心技术人员
王目亚 2024-06-13 75264 2.04 元 1073139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段景波 2024-06-13 87808 2.04 元 275498 核心技术人员
李学于 2024-06-13 112896 2.04 元 495488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张秀涛 2024-06-13 627200 2.04 元 2996762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张璐 2024-06-13 100352 2.04 元 249849 核心技术人员
于群 2024-06-13 50176 2.04 元 135072 核心技术人员
邢旭 2024-05-07 28224 0 元 75264 核心技术人员
蒋树明 2024-05-07 168 0 元 448 董事
王目亚 2024-05-07 374203 0 元 997875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段景波 2024-05-07 70384 0 元 187690 核心技术人员
李学于 2024-05-07 143472 0 元 382592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张顼 2024-05-07 59715078 0 元 159240208 董事、核心技术人员
张秀涛 2024-05-07 888586 0 元 2369562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张璐 2024-05-07 56061 0 元 149497 核心技术人员
于群 2024-05-07 31836 0 元 84896 核心技术人员
于文波 2024-05-07 11760 0 元 31360 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