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电港 - 001287.SZ

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3-04-10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英文名
Shenzhen CECport Technologies Co., Ltd.
成立日期
2014-09-28
董事长
朱颖涛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批发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中电港
股票代码
001287.SZ
上市日期
2023-04-10
大股东
中国中电国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31.34 %
董秘
刘同刚
董秘电话
0755-82538660
所在行业
批发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申海洋;李红艳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0300311666571Q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2014-09-28
法定代表人
刘迅
董事长
朱颖涛
企业电话
0755-82538660
企业传真
邮编
518055,518067
企业邮箱
zdgdb@cecport.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留仙大道3333号塘朗城西区A座23-25层,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南山街道自贸西街151号招商局前海经贸中心一期A座20层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设计链服务、供应链协同配套服务和产业数据服务,公司在向客户销售电子元器件的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应用创新解决方案等服务。

经营范围: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光电产品、半导体、太阳能产品、仪表配件、数字电视播放产品及通讯产品的技术开发与销售;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信息技术的开发;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的销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企业管理咨询(不含限制项目);在网上从事商务活动及咨询业务(不含限制项目);从事广告业务(法律法规、国务院规定需另行办理广告经营审批的,需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

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元器件应用创新与现代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三十余年产业上下游资源积累、技术沉淀、应用创新,已发展成为涵盖电子元器件分销、设计链服务、供应链协同配套和产业数据服务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中电港秉持“为客户服务,与伙伴共享”的经营理念,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努力打造元器件供应链生态圈,助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商业规划

(一)公司所处行业及行业地位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分销、设计链服务、供应链协同配套服务和产业数据服务,公司在向客户销售电子元器件的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应用创新解决方案、供应链协同配套等服务。

元器件分销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中枢,将重要元器件精准地传递至电子信息制造环节,扮演着平衡市场供求、技术服务的多重角色。

公司借助自身渠道能够为上游设计制造商完成大部分市场开拓与产品推广服务,同时提供仓储物流、技术支持等综合服务,从而使上游半导体设计制造商能够重点关注产品研发、技术升级。

根据国际电子商情网统计,公司连续二十三年获评“十大中国品牌分销商”,连续六年位居本土电子元器件分销商首位,2024年在全球元器件分销行业中排名第七;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二)公司所处行业情况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呈结构性复苏态势。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3,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9%。

其中,逻辑半导体市场规模提升37%,存储半导体则增长20%,传感器增长16%,模拟和微型器件均小幅增长4%,而分立器件和光电器件分别出现4%和0.5%的环比下滑。

同时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公布的数据显示,亚洲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区域销售总额占全球一半以上。

2025年上半年,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以及不确定性增加的复杂局面,“抢出口”,“抢两新”效应加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效益稳定向好,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根据中国工信部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实现营业收入8.04万亿元,同比增长9.4%;利润总额3,024亿元,同比增长3.5%。

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7.07亿台,同比下降4.5%,其中智能手机产量5.63亿台,同比增长0.5%;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66亿台,同比增长5.6%;集成电路产量2,395亿块,同比增长8.7%。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上半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70,585亿元,同比增长11.9%;利润总额8,581亿元,同比增长12.0%。

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12.1%。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从市场需求上来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增长强劲;从供给端看,模拟芯片、存储器、处理器等价格企稳回升,相应订单持续回升,AI相关应用市场为增长重点。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累计进口集成电路2,818.8亿块,同比增长8.9%;进口金额1.38万亿元,增幅达8.3%,进口数量和金额稳步增长,表明中国对关键领域的高端芯片的需求依然较大。

根据中国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稳定向好。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6%,其中,出口笔记本电脑6,675万台,同比下降2.8%;出口手机3.4亿台,同比下降7%;出口集成电路1,678亿块,同比增长20.6%。

WSTS对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预测上调至7,280亿美元,同比增速15.4%。

其中逻辑器件将增长23.9%,存储芯片预计增长11.7%,但分立、光电器件预计会出现下降。

2025年下半年,受人工智能、高性能运算需求影响,AI芯片、工业机器人相关需求将继续推动市场增长,但需持续关注国际政策波动对供应链的影响。

(三)公司主要业务概述中电港是行业领先的元器件应用创新与现代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四十余年产业上下游资源积累、技术沉淀、应用创新,已发展成为涵盖电子元器件分销、设计链服务、供应链协同配套和产业数据服务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公司秉持“为客户服务,与伙伴共享”的经营理念,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努力打造元器件供应链生态圈,助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公司处于电子信息产业链中游环节,通过技术、产品、应用、数据、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和高效配置,将上游原厂与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紧密联系在一起,保障电子元器件供应链稳定,成为连接产业上下游的重要纽带。

一方面,公司通过自身在行业市场、客户网络的布局,帮助原厂积极推广新产品、开拓新客户,解决了上游原厂难以有效覆盖众多客户的痛点,降低原厂的营销成本;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市场人员、技术人员深入服务下游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企业,整合客户需求,降低客户采购成本,在为客户供应电子元器件的同时,在产品设计、产品应用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解决方案,实现技术增值和服务创新。

公司业务以电子元器件授权分销为核心。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约130条国内外优质集成电路企业的分销授权,在消费电子、人工智能、新能源、通讯系统、计算机、工业电子、汽车电子等多个应用领域与众多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客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通过“萤火工场”开展技术支持与方案开发等设计链服务,聚焦重点行业与产品线,为分销业务增长和上下游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创新解决方案。

当前主要致力于AI处理器、无线、传感、音视频、信号链、电源、电机驱动、嵌入式系统等相关方案设计与产品开发。

通过“亿安仓”开展供应链协同配套服务,利用智能设备和系统,为上中下游企业提供安全、敏捷、高效的仓储物流、报关通关等综合性协同配套服务,实现“仓-运-配-关”无缝衔接;持续推进“中心仓-枢纽仓-园区仓”三级仓体系和仓储系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公司电子信息产业数据引擎——“芯查查”大数据平台,拥有海量芯片大数据及丰富的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围绕数据服务、商城交易、社区生态、SaaS服务四个层面提供元器件供应链波动分析、选型替代、BOM管理、技术方案、产业资讯、行业趋势分析等服务,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赋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四)公司在报告期内的经营情况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呈现结构性复苏,新兴技术发展和突破成为关键驱动力,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催生了相关应用领域需求增长,带动了处理器以及周边芯片等电子元器件出货量的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合规控险、降本增效、价值引领”的经营方针,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深耕人工智能、网络通信、汽车电子、工业电子等领域,尤其是围绕人工智能及相关应用领域加强投入,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26亿元,同比增长35.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64.98%。

公司各个业务板块在报告期内持续发力,为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

具体表现如下:1、发挥主业优势,抢抓市场机遇报告期内,公司在重点行业优化优势产品资源组合,上半年引入新产品线6条,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汽车电子、无线通信、智能手机等领域。

聚焦大产线、大客户、大项目,上半年前十大产品线收入同比增长超50%,前十大客户收入同比增长超100%。

公司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抢抓需求快速增长机遇,为客户提供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和供应链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收入77.02亿元,同比增长超140%;处理器业务收入136.73亿元,同比增长77.33%。

2、加强创新推广,探索新增长点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应用创新解决方案,自研方案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AIoT、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开源硬件等应用领域。

依托国内外优质上游原厂研发布局多款开发板、开源硬件和应用方案,推出AI智能计算模组、高性能高功率无线HID模块及开发板、新一代智能语音物联网模块、无线音频模块及开发板;加速毫米波雷达及飞腾派分别在智能家居、智能机械臂、边缘网关等市场的推广;基于高通跃龙Q8产品的端侧AI智能应用开发板项目荣获“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奖”。

3、完善仓储布局,物流网络更加协同高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三级仓建设,亿安仓智慧供应链项目工程进度完成主体结构工程;供应链协同配套服务形成了以智慧仓储、专业拣配、快捷通关、安全运输为基础的一体化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以切入与核心客户、知名企业的合作为增长点,为客户提供精准交付、协同高效的服务,积极推广协同配套服务业务,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254.2万元。

4、筑牢数字底座,深度赋能业务运营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数据库集成设计以及数据中台架构论证与搭建;持续优化迭代数字化运营系统和内部系统AI应用场景,加快数字化运营风控系统建设,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加强数据治理,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提升数据质量,完成27家原厂数据合作;上线芯查查AI小助手,提升用户智能服务体验,上半年PC端访问量同比增长74%;加强生态建设,与ADI、Molex、amsOSRAM等知名元器件设计制造厂商展开深度营销合作。

5、加强合规控险,落实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合规管理,完成合同分类审批及分级授权的全面梳理、流程设置和发布,完成合同系统迭代及风险矩阵梳理工作,上线合同管理系统、制度管理系统;强化法治建设,完善法审复核机制,前置介入客户逾期欠款等案件处理,提升纠纷处理成效。

发展进程

2014年9月4日,中国电子作出《关于同意设立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批复》(中电资[2014]444号),同意设立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6,000万元,全部由中电器材以现金方式出资。

2014年9月16日,中电器材签署《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章程》,约定中电港有限的注册资本为16,000万元,中电器材出资16,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00%;股东以货币资金出资。

2014年12月26日,深圳铭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深铭鼎所[2014]验字第008号),验证截至2014年12月15日,中电港有限已经收到股东中电器材缴纳的第一期货币出资8,000万元整。

2014年12月31日,深圳铭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深铭鼎所[2014]验字第009号),验证截至2014年12月25日,中电港有限已经收到股东中电器材缴纳的第二期货币出资8,000万元整。

2014年9月28日,中电港有限取得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440301111400701)。

2020年12月23日,信永中和出具《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并)2020年01月至08月审计报告》(XYZH/2020SZAA40070),截至2020年8月31日经审计的母公司净资产为1,729,991,584.77元。

2021年1月19日,中京民信出具《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拟进行股改涉及的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部权益价值资产评估报告》(京信评报字(2021)第023号),中电港有限在评估基准日2020年8月31日的净资产评估值为270,550.38万元。

2021年1月29日,产权持有单位中电信息将该评估报告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中国电子填报了《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备案编号:0662ZGDZ2021005),中国电子对前述评估报告予以备案。

2021年2月23日,中国电子作出《关于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中电资[2021]80号),同意中电港有限以2020年8月31日为基准日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股改后各股东持股比例保持不变。

2021年3月26日,中电港有限全体股东中电信息、中国电子、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中电坤润、国风投、亿科合融、大联大商贸、中电发展、同沁同立通过股东会决议:同意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名称为“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由公司现有9名股东作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同意以截至2020年8月31日经审计的母公司净资产1,729,991,584.77元按3.0355:1的比例折股,折股后的股本总额为569,925,073元,剩余净资产1,160,066,511.77元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同意股份公司设立时的注册资本为569,925,073元,股份总数为569,925,073股,每股面值1.00元,均为普通股,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前后公司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2021年3月26日,发行人召开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的相关议案,并通过了《公司章程》等制度;同日,各发起人签署《发起人协议》。

2021年3月31日,信永中和出具《验资报告》(XYZH/2021SZAA40166)对前述整体变更事项进行了审验。

2021年3月31日,中电港取得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311666571Q)。

2016年6月22日,中国电子作出《关于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及股权转让有关事项的批复》(中电资[2016]339号),同意中电港有限通过进场公开挂牌实施增资扩股及转让部分股权,以实现引入外部投资者并实施员工持股的目的。

2016年6月23日,中电器材作出股东决定,按照《关于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及股权转让有关事项的批复》(中电资[2016]339号)要求,同意中电港有限到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融资,完成增资扩股事宜。

2016年8月30日,中电港有限召开股东会,审议同意:中电器材将其所持有的中电港有限18.4625%的股权(对应注册资本2,954万元)以9,736.1809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新股东大联大商贸;同意增加注册资本,由16,000万元增加到24,676.3720万元,大联大商贸、中电创新、亿科合融分别认购747.4558万元、5,461.2790万元、2,467.6372万元,增资价格为3.30元/注册资本,对应投前估值为52,734.90万元。

同日,中电港有限与中电器材、亿科合融、大联大商贸、中电创新签署了相关增资扩股协议及股权转让协议。

2016年9月13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出具《增资凭证》及《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凭证》,确认本次增资各方已履行相应的内部决策程序和公开交易程序、本次股权转让符合程序性规定。

根据中京民信于2015年11月9日出具的《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拟进行增资项目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资产评估报告》(京信评报字(2015)第102号)、《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拟进行股权转让项目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资产评估报告》(京信评报字(2015)第182号),中电港有限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资产评估值为52,734.90万元。

2016年6月7日,中国电子对前述评估报告予以备案。

根据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于2016年9月28日出具的“大信验字[2016]第5-00042号”《验资报告》、于2016年12月21日出具的“大信验字[2016]第5-00051号”《验资报告》、于2017年1月22日出具的“大信验字[2017]第5-00005号”《验资报告》,本次增资全部为货币出资,截至2017年1月22日,中电港有限已经收到本次增资的股东全部出资。

2016年9月29日,中电港有限就本次增资及股权转让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18年5月18日,中电港有限通过股东会决议,同意股东大联大商贸将其持有的中电港有限1.6946%股权(对应注册资本965.8153万元)以3,766.6797万元转让给同沁同立,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

同日,大联大商贸与同沁同立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2018年5月25日,中电港有限就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18年6月12日,中国电子作出《关于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的批复》(中电资[2018]290号),同意将中电器材持有的中电港有限22.8907%股权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划转至中电信息。

2018年6月15日,中电港有限通过股东会决议,同意上述无偿划转方案。

同日,中电器材与中电信息签署《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划转协议》。

2018年6月26日,中电港有限就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公司股东中电创新为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根据中电创新的合伙协议约定,该基金的投资期5年,退出期5年。

2020年12月,该基金已进入基金运作的退出期。

中京民信分别于2021年1月19日、2021年3月3日出具了《中电创新基金(有限合伙)拟进行基金清算对其所持的深圳中电国际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事项涉及的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资产评估报告》(京信评报字(2021)第021号)、《中电创新基金(有限合伙)拟进行基金清算所涉及股权非现金分配项目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估值报告》(京信估报字(2021)第004号),分别用于股权转让、股权分配。

根据前述报告,中电港有限在评估/估值基准日2020年8月31日的净资产评估值/估值为270,550.38万元。

2021年1月13日,中电创新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84158%股权项目(项目编号:G32021BJ1000015)挂牌公告,公告期20个工作日。

2021年2月5日,中电创新通过合伙人会议决议,同意根据合伙协议的约定,在中电港有限的投资项目退出时,对中国电子进行股权分配,对其他合伙人进行现金分配。

2021年3月11日,中电港有限通过股东会决议,同意原股东中电创新将其持有的中电港有限3.8416%股权(对应注册资本2,189.4128万元)以10,393.4093万元转让给中电发展,同意原股东中电创新根据《中电创新基金(有限合伙)2021年第一次合伙人会议决议》将其持有的中电港有限剩余5.7409%股权(对应注册资本3,271.8662万元)转至中国电子,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

同日,中电创新与中电发展签署《产权交易合同》,与中国电子签署《股权分配/转让合同》。

2021年3月11日,中电港有限就本次股权转让及股权分配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21年3月12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出具《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凭证》,确认上述股权转让行为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北京产权交易所的交易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