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为大型集团企业提供管理信息化方案及IT综合服务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软件开发;软件外包服务;软件销售;计算机系统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税务服务;财务咨询;基于云平台的业务外包服务;网络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数据处理服务;大数据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区块链技术相关软件和服务;数字技术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信息安全设备销售;技术进出口;安防设备销售;物联网应用服务;物联网技术研发;物联网技术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工程管理服务;承接档案服务外包;物联网设备销售;仪器仪表销售;人力资源服务(不含职业中介活动、劳务派遣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代理记账;劳务派遣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普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996),是大型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化综合方案提供商,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
公司创立于2001年,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西安、合肥、乌鲁木齐、库尔勒、香港、日本大阪等地设有区域机构和服务团队。
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大型集团企业提供管理信息化方案及IT综合服务,致力于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与积累,通过持续的管理创新与新技术研究应用,形成了突出的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主营业务涵盖解决方案、咨询与服务、应用软件产品、平台软件产品、软件定制开发等多个方面。
普联软件以研究企业、服务企业为己任,坚持聚焦大型集团客户、聚焦优势业务领域的发展策略。
已形成以石油石化、建筑地产两大优势行业为核心,多业务领域客户群体不断扩大的发展格局。
聚焦战略客户,通过组建专职团队,提供长期服务,形成了六大央企客户的战略布局。
承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中国建筑、中国中铁六大央企总部级统建系统。
面向大型集团企业,发挥集团管控业务竞争优势,以定制软件方式拓展大型集团客户市场,采用长期服务策略持续扩展业务领域。
公司在集团司库管理、智能财务共享、XBRL数据应用等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为抓住数字化、智能化和信创国产化的机遇,公司在符合信创标准的智慧安全、设备管理、ERP等方面积极投入,逐步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
公司拥有自主技术平台,支撑ToB模式下的产品研发、大规模客户化定制交付。
公司自主构建的面向大型复杂架构系统部署需求的企业级数字化技术底座-普联软件云湖平台,采用云原生技术,支持企业混合云架构,通过资源共享、共用和有效积累,提升交付能力、交付效率和交付质量,实现了以同一个技术底座、同一个开发平台满足集团企业构建数字化转型云平台的需要。
始终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形成了紧贴客户需求的研发机制。
公司积极响应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智能变革趋势,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不断融合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持续进行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软件产品的迭代升级;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持续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客户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
(一)主营业务基本情况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大型集团企业提供管理信息化方案及IT综合服务,致力于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与积累,通过持续的管理创新与新技术研究应用,形成了有竞争力的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主营业务涵盖解决方案、咨询与服务、应用软件产品、平台软件产品、软件定制开发等多个方面。
(二)公司主要业务模式大型集团客户和优势业务领域,是公司业务拓展的重点方向。
公司充分考虑自身业务特点,通过布局相应的业务机构、采取针对性的销售策略拓展客户。
1、组织方式公司采用事业部为主体、本地化区域服务机构协同的运营管理模式,公司设有多个行业客户事业部及专业领域事业部,并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成都、西安、郑州、合肥、乌鲁木齐、库尔勒等地设有区域机构;公司设有平台研发部门和产品研发部门,专职从事技术平台研发和产品研发工作,以平台研发、产品研发和项目研发相结合的方式,满足ToB模式下客户大规模批量化定制的需求,并同步实现解决方案、产品、平台的积累、提升和推广。
该组织方式可以保障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保障项目交付质量和客户服务质量,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适应公司业务拓展需要。
2、业务拓展方式公司坚持“聚焦大型集团客户、聚焦优势业务领域”的发展战略,分别采用“客户+服务”和“产品+市场”的拓展模式进行两类业务的拓展。
(1)面向大型集团企业,发挥集团管控业务竞争优势,以定制软件方式拓展大型集团客户市场,采用长期服务策略持续扩展业务领域针对大型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复杂度高,前期规划、筹备周期长的特点,发挥公司在大型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经验丰富、熟悉行业特点的优势,主要采用“工程师顾问式”模式进行直接销售。
在获取项目信息后,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顾问团队,与客户充分沟通交流,展示方案能力、交付能力和实施能力,赢得客户信任。
针对已有大型集团客户,公司努力抓住技术进步和管理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推动新模式和新技术与客户业务实践的深度融合,持续提供原有系统升级服务,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主要包括经营管理、智慧油田、设备管理、智慧安全管理等。
公司为长期服务客户,一般会成立专门组织、专职团队进行项目交付、运维服务,以及新业务拓展。
针对已有大型集团客户所属分子公司,公司充分利用承建集团公司统建系统的优势,积极拓展其分子公司业务。
公司为长期服务分子公司客户,一般会设立本地化分支机构或服务团队,从事项目交付、运维服务和业务拓展。
(2)面向更广泛市场,聚焦优势业务领域,以专业化产品和服务拓展客户公司在集团司库管理、智能财务共享、XBRL数据应用等传统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产品成熟度较高,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为抓住数字化、智能化和信创国产化的机遇,公司在符合信创标准的智慧安全、设备管理、ERP、EPM等方面积极投入,持续培育新优势业务。
并由专业产品研发团队和销售团队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通过口碑营销、市场活动、媒体宣传等形式进行市场推广。
两类业务拓展模式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依托“客户+服务”模式下大型集团企业的最佳业务实践,提炼优势产品,建立细分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助力开拓更广泛市场;依托“产品+市场”模式扩大优势领域客户群规模,通过整合公司能力持续提供优质服务,将更多潜力客户发展为战略客户。
(三)报告期业务推进情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坚定推进“两个聚焦”发展战略,以信创化、智能化为重点,持续深耕主业。
在战略客户方面,优化内部组织,强化协同与规模效应,增强业务引领、高质量交付、技术创新三大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在优势业务方面,深化“产品+市场”模式,加强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在研发投入方面,聚焦ERP、EAM、EPM、金融风控等核心产品及云湖平台,推进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应用。
1、战略客户业务推进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中化、中国中煤等央企客户业务稳健发展。
伴随央企加速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工作的整体要求,集团财务、预算、共享、司库、税务等系统建设与升级改造工作有序推进,依托智能化技术助力数智化转型业务场景落地的需求较为迫切。
公司积极布局智能化研究与场景梳理,持续深化与战略客户合作。
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中国建筑、中国中铁6家公司战略客户,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业务深度与广度:(1)深化提升原有系统,并着力在数据分析与应用、智能化业务场景应用、信创改造等方面推动业务开展。
(2)依托专职项目团队本地化服务优势,做好各系统的日常运维服务。
(3)积极参与到客户数智化转型工作中,分享、共享公司规划设计、技术创新、解决方案最新成果,积极扩展服务范围。
在中国中化、中国中煤两家公司新增战略客户,报告期内业务推进顺利。
在中国中化,基本完成司库管理二期功能提升与深化应用建设,并按计划开展财务共享推广实施工作;在中国中煤,完成财务共享平台开发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参与财务共享推广与系统优化工作,中标并启动中煤建设集团业财一体化智控平台项目。
2、优势业务推进情况全球司库领域,随着央企司库体系“基本盘”建立,客户需求转向深化应用、风控管理、数智化转型及数据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司库系统功能优化、信创改造及数据中台建设,深化数据挖掘与应用,并成功拓展北控集团司库等项目。
共享服务领域,承接中国中化、国家管网、中煤能源、华发集团、山东港口、万达商管等多个财务共享项目升级开发与推广交付工作。
通过财务共享向业务前端的延伸,构建智能中台,强化系统集成与端到端业财融合,完善“业财资税档+智能化”共享服务体系,项目交付质量与产品成熟度持续提升。
XBRL与数据应用领域,聚焦金融保险市场,巩固细分领域竞争优势,持续拓展偿二代及风险管理市场,深化与监管机构、各保险公司客户合作,个性化定制需求旺盛。
报告期内,金融监管总局期货监管二期项目按计划推进;基于最新监管政策及人工智能技术,借助新一代数智化金融风控系列产品的迭代升级,积极孵化金融风险管控智能化应用场景。
3、信创业务推进情况公司高度重视信创业务发展,报告期内持续加大产品提升建设投入,在关键性能指标与功能创新方面取得突破,相关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团队综合交付能力显著提升。
(1)信创ERP:融合大型集团企业信息化实践,形成自主可控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与产品套件,产品可灵活组装,具备ERP国产化升级独特能力。
报告期内,依托项目验证,面向OracleEBS替代的信创总账、资产管理等产品在功能、性能及实施保障等多方面能力显著提升。
(2)信创EPM:打造以多维指标体系为基础,贯通战略、计划、预算、实际数据的一体化产品套件,产品覆盖战略计划、全面预算、合并报表、管理会计报告等主要功能。
报告期内,重点提升指标引擎性能与预算管理智能化应用水平,完成某大型央企集团系统上线工作,并拓展了多家省属国企客户项目。
(3)信创EAM:融合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打造自主、安全、可持续的智慧设备资产管理系统,聚焦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状态感知与健康评估,实现预测性维护,推进数智化场景应用。
报告期内产品功能持续完善,重点增强特定类型设备的“实时感知、智能诊断”能力,启动设备在线监测系统(PHM)开发;启动了某钢铁企业EAM项目交付。
4、生产领域业务推进情况智慧油田领域,依托公司多年服务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积累,持续拓展油气田生产物联网、勘探开发数据治理、生产管理数字化移交、油藏经营管理等业务。
智慧矿山及安全管理领域,把握政策与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依托公司智慧矿山综合管控平台及安全产品,加快拓展矿山企业市场,抢占智能化改造窗口期。
工程项目管理领域,面向建筑施工行业,开发围绕“经济线”涵盖市场、合同、项目、物料、成本、收入管理的类ERP基线产品。
报告期内,启动了中煤建设集团智控项目交付,并参与某央企发电集团工程项目管理交付工作。
5、技术平台及智能化研发推进情况为支持公司各项目高质量、高效率交付,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云湖平台研发投入,正式推出v7.0版本。
云湖平台是基于云原生架构的企业级PaaS平台,致力于构建高效、稳定、安全的混合云技术与数据底座,主要包括技术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智能中台及开发、集成套件等核心模块。
云湖平台7.0聚焦数据中台、流程中心及开发套件的全面升级,通过优化提升智能数据应用、端到端流程治理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更轻量开放智能的开发体验等关键模块,进一步满足了大型集团客户对产品功能深化、运行稳定可靠及高效个性化交付的迫切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人工智能方面探索与研发,公司AI团队持续夯实智能化应用开发基础能力。
(1)基础能力提升:优化智能体开发平台,增强垂域业务知识构建能力;基于数据要素识别技术构建信息抽取智能体,增强应用系统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利用数据语义模型和SQL生成技术构建数据问答智能体,提升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应用效能。
(2)增强企业级功能:增加面向智能体开发和应用的细粒度权限控制;为大模型接口调用设置内容安全围栏;通过支持MCP/A2A网关等提升传统应用与智能体间、智能体与智能体间的数据互操作能力。
(3)推动场景落地:在多个客户交付项目中部署问知、问数、智能报告、智能审核等AI智能体,并研发了预测优化、设备诊断等多个专业AI模型,持续提升AI应用能力。
(四)公司所处行业情况1、行业宏观环境“十四五”期间,国家政策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走向深层次、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国务院、工信部、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连续发布《“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产业规划,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发展。
在各项政策的驱动下,我国软件产业的产品形态、服务模式、竞争格局加速演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数字经济发展、社会运行保障方面的作用愈发显著,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之一。
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与企业数智化的加速转型,也为行业带来了巨大市场空间。
2、公司主要业务所处环境软件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也是国家科技竞争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领域。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旨在推动行业向规范化、创新驱动和国产替代方向转型,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以更好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的核心使命。
为利用集团管控体系和数字化手段,充分发挥“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功能,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等部门先后颁布了多个方案、办法与指导意见,明确了工作要求。
与此同时,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凭借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深度学习框架,在精准语义理解、系统自动化处理、自我反馈优化等多个应用场景具备明显优势,也对软件产业智能化升级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这些政策的发布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有企业尤其是各央企集团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管理现状陆续启动各专项工作。
在财务管理、数据资产管理等集团管控体系建设方面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支撑工作任务的落实、工作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必要路径和普遍共识。
公司凭借成熟的管理类软件产品、完善的行业解决方案、优质的央国企客户资源以及持续创新的信息技术也迎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3、行业环境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大型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型集团企业正处在新一轮信息化升级、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启动期。
公司的产品、方案和服务主要聚焦于集团财务管控、集团司库管理、全球资金管理、智能共享服务、XBRL数据应用服务、数字建造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等领域,高度契合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在中央企业推进司库体系建设和建设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市场推动作用显著,市场空间大。
公司积极把握上述市场机遇;一方面继续专注主营业务领域,实现公司业绩稳健增长,完成公司设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目标。
另一方面,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积极抓住数智化转型、智能化提升、信创化改造的机遇,加大产品布局,重点完成符合信创标准和大型集团企业数智化转型需求的集团财务管控相关产品、设备管理产品、能源与金融行业ERP产品的研发工作,形成世界一流财务体系解决方案和信创产品解决方案,从而优化产品布局,巩固优势行业地位,提高集团管控软件可复用度,保持高端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优势业务规模,拓展更多行业集团客户。
概述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把握大型集团客户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信创国产化机遇,持续深化落实“聚焦大型集团客户、聚焦优势业务领域”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战略客户与优势业务开拓力度。
一方面紧盯重点行业与客户,强化技术引领与业务引领能力建设;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并加强信创ERP产品研发,按照“产品化+市场化”路径扩大专业优势领域;同时持续优化组织机构和人才结构,合理控制人员数量及成本费用支出规模,着力提高人效,强化应收款项管理,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由此,战略客户服务领域持续拓展,优势业务领域进一步扩展、客户市场不断扩大,公司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步增强,实现稳健持续发展。
收入方面,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5%;主要为公司持续加大新客户、新领域的业务拓展,客户群体与业务领域不断扩大,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均衡。
同时,已完成项目的后续维护业务逐渐增多,运维收入保持稳定。
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推动公司收入同步增长。
从分行业角度来看,石油石化行业,继续巩固公司在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地位,实现营业收入10,1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5%,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8.28%;建筑地产行业,市场业务规模基本趋向稳定,实现营业收入3,63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56%,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7.30%;金融行业,监管披露、保险业务基本保持稳定,银行税务及总账业务有所突破,实现营业收入2,0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64%,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80%;煤炭电力行业,市场机会进一步显现,收入有较大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49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73%,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85%;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等其他行业,随着公司解决方案的多样化和产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空间逐步释放,收入实现较大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89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6%,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00%。
公司收入的行业分布进一步多样化。
从分产品角度来看,在集团管控领域,基于公司统一的核心业务架构体系设计,构成了面向复杂架构的集团管控解决方案,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集团管控产品主要包括集团财务、集团司库、业财融合三个领域,集团财务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770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2.70%;集团司库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863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7.90%;业财融合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538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1.11%;合计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1.71%。
数字生产领域主要包括设备管理(EAM)、生产统计、智慧安全、智慧矿山、数字油田、物联网、数字建造等方面,是公司积极开拓的业务领域,共实现营业收入1,151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48%。
XBRL数据应用是公司面向保险行业监管领域的优势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82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67%。
营业成本累计发生1.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69%;从营业成本构成上来看,职工薪酬费用累计发生9,912万元,占比72.63%,较上年同期增长11.25%,公司业务受人力驱动非常明显。
差旅费、房租物业、外协费、外购软硬件、办公费用、折旧等合计累计发生3,737万元,占比27.37%,较上年同期增长29.36%。
随着公司新业务领域和市场的开拓,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标金额相对较低、交付工作量较大;同时部分项目招投标、项目验收节奏放缓,被动拉长项目交付周期和验收流程,上述因素叠加导致项目毛利有所降低,毛利率为35.05%,较上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
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累计发生9,4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28%。
销售费用累计发生1,63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74%,主要系公司加强销售团队建设,销售人员薪酬费用增加所致;管理费用累计发生3,42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21%,主要系股份支付摊销费用减少及整合办公场所减少租赁费用等因素综合所致。
报告期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投向信创ERP、云湖平台等核心产品的研发,研发费用累计发生4,3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50%,考虑研发费用资本化因素,报告期公司研发投入5,4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2%,研发投入对业绩释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些研发投入将对逐步提升公司竞争力、优化公司运营模式、稳步提高公司经营业绩发挥重要作用。
综合上述因素,报告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2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0.99%。
下半年是公司合同签订、项目交付、收入确认、项目回款的高峰期,是达成全年经营目标的关键期,公司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立足于自身发展需求,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稳健地优化组织机制和人才结构,努力将人员规模保持在合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效,拓展业务模式,积极有序开展经营工作,推动实现公司业绩稳健增长,努力完成公司设定的收入和利润目标。
发行人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前为普联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普联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的前身可追溯至“济南高新通软科技有限公司”。
济南高新通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28日,系由蔺国强、张廷兵和杨华茂共同发起出资设立,设立时注册资本为50万元,其中,蔺国强出资人民币3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0%;张廷兵出资人民币1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杨华茂出资人民币1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
2001年9月20日,山东天元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鲁天元验字[2001]第2-76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01年9月19日,济南高新通软科技有限公司已收到各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50万元,各股东以货币出资50万元。
2001年9月28日,济南高新通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济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3701002807880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4年7月28日,经普联有限股东会表决通过,普联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普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603.1662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王虎。
2014年12月31日,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议案》,同意将公司定制软件的收入确认方法由完工百分比调整为完工法(在取得客户验收报告或完工确认单后确认收入)。
因公司会计政策变更与差错更正,瑞华所对普联有限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了追溯调整,2015年2月20日,瑞华所出具“瑞华专审字[2015]37050006号”审计报告,根据追溯调整后的审计结果,截至2014年6月30日,普联有限的净资产为150,179,489.44元。
追溯调整后,普联有限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净资产较2014年8月普联有限整体变更发起设立股份公司的净资产减少42,920,676.96元。
2015年瑞华所出具了《关于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对验资报告影响的专项说明》(瑞华专函字[2015]37050003号),根据该说明,公司全体发起人以2014年6月30日有限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人民币150,179,489.44元,其中人民币66,031662.00元折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余额人民币84,147,827.44元作为资本公积。
2015年3月17日,公司201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会计政策变更与差错更正不影响2014年8月整体变更发起设立股份公司资本充实性的议案》。
出于谨慎性考虑,公司调整2015年度及以前年度研发费用资本化金额及无形资产摊销,瑞华所对公司报告期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
调整后,截至2014年6月30日,普联有限净资产为144,281,431.92元,较收入确认会计政策变更后减少5,898,057.52元,股本仍为6,603.1662万股,改制时资本公积变更为78,249,769.92元。
瑞华所已出具《关于普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冲销研发费用资本化对验资报告影响的专项说明》(瑞华专函字[2017]37050002号)。
2017年2月17日,公司201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冲销研发费用资本化不影响公司2014年8月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资本充实性的议案》,公司股东确认,公司冲销研发费用资本化对公司2014年8月整体变更发起设立股份公司的资本充实性并无影响。
2018年6月,公司股东李守林分别与蔺国强、王虎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李守林将其持有的普联软件股权分别转让予蔺国强7万股、王虎3万股,转让价格为10.60元/股。
2018年10月,公司股东杨华茂与杭州金道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杨华茂将其持有的普联软件股权10万股转让给杭州金道,转让价格为10.60元/股。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蔺国强 | 2025-09-26 | -500000 | 17.19 元 | 29564000 | 董事 |
蔺国强 | 2025-09-17 | -480000 | 17.56 元 | 30064000 | 董事 |
蔺国强 | 2025-09-01 | -725200 | 18.88 元 | 30544000 | 董事 |
张廷兵 | 2025-07-11 | -17500 | 21 元 | 5072200 | 高管 |
冯学伟 | 2025-07-11 | -20000 | 22.48 元 | 2738900 | 董事、高管 |
张廷兵 | 2025-07-10 | -40000 | 18.08 元 | 5089700 | 高管 |
冯学伟 | 2025-07-10 | -129800 | 18.84 元 | 2758900 | 董事、高管 |
张廷兵 | 2025-07-08 | -24800 | 15.44 元 | 5129700 | 高管 |
张廷兵 | 2025-06-30 | -20000 | 15.01 元 | 5154500 | 高管 |
高峰信 | 2024-12-24 | -8000 | 20.15 元 | 1881400 | 监事 |
高峰信 | 2024-12-20 | -15000 | 21.25 元 | 1889400 | 监事 |
杨华茂 | 2024-12-20 | -82200 | 21.54 元 | 2967600 | 监事 |
冯学伟 | 2024-12-20 | -30000 | 21.44 元 | 2063400 | 董事、高管 |
杨华茂 | 2024-12-12 | -107800 | 21.45 元 | 3049800 | 监事 |
张廷兵 | 2024-12-12 | -40000 | 21.48 元 | 3696000 | 董事、高管 |
高峰信 | 2024-12-11 | -30000 | 21.25 元 | 1904400 | 监事 |
冯学伟 | 2024-12-11 | -30000 | 21.3 元 | 2093400 | 董事、高管 |
李守强 | 2024-12-06 | -30000 | 21.2 元 | 2105600 | 董事 |
张廷兵 | 2024-12-05 | -60000 | 21.17 元 | 3736000 | 董事、高管 |
高峰信 | 2024-12-03 | -20000 | 21.2 元 | 1934400 | 监事 |
任炳章 | 2024-11-19 | -160000 | 15.12 元 | 3467200 | 高管 |
任炳章 | 2024-11-15 | -35000 | 21.44 元 | 3627200 | 高管 |
李守强 | 2024-11-13 | -20000 | 21.13 元 | 2135600 | 董事 |
任炳章 | 2024-11-13 | -16600 | 21.45 元 | 3662200 | 高管 |
任炳章 | 2024-11-12 | -10000 | 21.39 元 | 3678800 | 高管 |
任炳章 | 2024-11-11 | -52100 | 21.35 元 | 3688800 | 高管 |
高峰信 | 2024-11-08 | -10000 | 21.21 元 | 1954400 | 监事 |
杨华茂 | 2024-11-04 | -160000 | 14.86 元 | 3157600 | 监事 |
高峰信 | 2024-10-28 | -10000 | 21.04 元 | 1964400 | 监事 |
聂玉涛 | 2024-10-28 | -35000 | 21 元 | 1245000 | 高管 |
冯学伟 | 2024-10-28 | -30000 | 21.1 元 | 2123400 | 董事、高管 |
任炳章 | 2024-10-28 | -5000 | 21.1 元 | 3741000 | 高管 |
聂玉涛 | 2024-10-18 | -5000 | 20.82 元 | 1280000 | 高管 |
冯学伟 | 2024-10-18 | -10000 | 20.7 元 | 2153400 | 董事、高管 |
任炳章 | 2024-10-18 | -17000 | 20.89 元 | 3746000 | 高管 |
高峰信 | 2024-10-17 | -150000 | 20.65 元 | 1974400 | 监事 |
聂玉涛 | 2024-10-17 | -5000 | 20.6 元 | 1285000 | 高管 |
张廷兵 | 2024-10-17 | -40000 | 20.53 元 | 3796000 | 董事、高管 |
蔺国强 | 2024-02-21 | 93000 | 14.86 元 | 22335200 | 董事、高管 |
蔺国强 | 2024-02-20 | 33000 | 14 元 | 22242200 | 董事、高管 |
蔺国强 | 2024-02-19 | 24000 | 14.55 元 | 22209200 | 董事、高管 |
蔺国强 | 2024-02-08 | 220000 | 10.92 元 | 22185200 | 董事、高管 |
蔺国强 | 2024-02-07 | 50000 | 11.46 元 | 21965200 | 董事、高管 |
蔺国强 | 2024-02-05 | 80000 | 11.88 元 | 21915200 | 董事、高管 |
聂玉涛 | 2024-02-05 | 5000 | 12 元 | 1290000 | 高管 |
张廷兵 | 2024-02-05 | 9700 | 12.18 元 | 3836000 | 董事、高管 |
蔺国强 | 2024-02-01 | 134000 | 14.48 元 | 21835200 | 董事、高管 |
蔺国强 | 2024-01-31 | 66000 | 15.15 元 | 21701200 | 董事、高管 |
聂玉涛 | 2024-01-31 | 10000 | 14.82 元 | 1285000 | 高管 |
张廷兵 | 2024-01-31 | 20700 | 15.02 元 | 3826300 | 董事、高管 |
张廷兵 | 2024-01-18 | 12000 | 17.38 元 | 3805600 | 董事、高管 |
张云剑 | 2024-01-17 | 2800 | 18.48 元 | 168100 | 监事 |
张云剑 | 2024-01-16 | 2500 | 18.88 元 | 165300 | 监事 |
张云剑 | 2024-01-12 | 2500 | 20.27 元 | 162800 | 监事 |
张云剑 | 2024-01-11 | 2500 | 20.35 元 | 160300 | 监事 |
张云剑 | 2024-01-09 | 500 | 20.97 元 | 157800 | 监事 |
聂玉涛 | 2024-01-03 | 2600 | 22.2 元 | 1275000 | 高管 |
张云剑 | 2024-01-02 | 2000 | 22.59 元 | 157300 | 监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