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奥联电子
  • 企业英文名: Nanjing Aolian AE&EA Co.,Ltd
  • 实际控制人: 钱明飞
  • 上市代码: 300585.SZ
  • 注册资本: 17111.1111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6-12-29
  • 大股东: 广西瑞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30.34%
  • 董秘: 王均恒
  • 董秘电话: 025-52102633
  • 所属行业: 汽车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周文阳、曹莹
  • 律师事务所: 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东善桥工业集中区
  • 概念板块: 汽车零部件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预亏预减 小米汽车 预盈预增 机构重仓 钙钛矿电池 QFII重仓 新能源车 锂电池 生物疫苗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1-06-2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1007260974891
  • 法定代表人: 薛娟华
  • 董事长: 薛娟华
  • 电话: 025-52745422,025-52102633
  • 传真: 025-52745405
  • 企业官网: www.njaolian.com
  • 企业邮箱: mail@njaolian.com
  • 办公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东善桥工业集中区
  • 邮编: 211153
  • 主营业务: 汽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汽车电器配件生产、销售;电子产品、五金、建材、摩托车电器配件、模具工装设备加工、销售;塑料销售;汽车电子、模具技术开发;自有房屋租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的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动力控制零部件为核心,同时涉及车身控制系统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于2016年12月在深交所创业板首发上市(股票代码:300585)。公司主要产品已经覆盖传统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节能减排关键总成、智能驾驶控制器、车联网零部件等汽车电子行业前沿领域。目前主要产品有:电子油门踏板总成、换挡控制器、车用空调控制器、低温启动装置、电子节气门、后视镜、螺线管、新能源整车控制器、新能源高压配电箱等汽车关键部件。公司是一汽集团的核心供应商、上汽通用绿色供应商和依维柯优秀供应商,获得了一汽解放质量优胜奖、华晨集团精益管理奖、长城汽车整车质量经营零缺陷工程贡献奖、南京依维柯优秀军品供应商和一汽解放质量认证书等荣誉,产品质量获得了多家整车制造商及发动机厂的认可。公司的主要客户有中国一汽、上汽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广汽丰田、广汽乘用车、广汽三菱、长安马自达、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东风汽车、江淮汽车、华晨汽车、潍柴动力、解放动力、广西玉柴、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福田汽车、依维柯等。奥联电子始终秉承“缔造卓越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共筑舒适生活”的使命,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人与车的接触提供便捷、舒适的操纵、为人类的安全、环保、节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 发展进程: 奥联有限由自然人股东刘军胜、董国庆以货币方式分别出资35万元、15万元于2001年设立,注册资本50万元。2001年6月21日,奥联有限在南京市江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设立,领取了注册号为P3201212001405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为刘军胜。 2012年9月8日,经奥联有限股东会决议通过,以截至2012年4月30日经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的净资产13,548.47万元人民币按2.258078788:1的比例折为股份总数6,000万股,余额7,548.47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整体变更为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9月26日,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中汇会验[2012]2540号”《验资报告》对股份公司整体变更的净资产折股进行了验证。2012年10月16日,公司在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领取了新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为6000万元人民币。
  • 商业规划: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主要产品和服务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目前公司产品涉及动力电子控制、车身电子控制及新能源系统控制等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电子油门踏板总成、换挡控制器、低温启动装置、电子节气门、电磁螺线管和尿素加热管、车用空调控制器、汽车内后视镜、整车控制器、多合一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和专用车辆电源系统等。公司主要产品如下表所示:(二)主要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采用“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采购管理及程序严格执行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将原材料采购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有效地结合,降低库存风险的同时,亦有助于公司从采购环节实施成本和质量控制,保证产品交付要求。公司通过建立了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和流程,实现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成立采购委员会进行定期评审,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和合格供应商评级制度,从产品开发能力、供货及时性、以及供货质量绩效(如一次交验合格率、质量稳定性、退货率等)、设备生产能力、成本控制多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供应商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年度评定,审核评级,只有通过评级审核的供应商才能列入下一年度合格供应商名录。具体采购时综合考虑需求情况、采购价格、供货能力等因素,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供应商。2、生产模式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公司根据客户的交货需求,编制合理的生产计划,各部门严格按计划执行,确保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质量检验、包装运输等环节按计划要求完成。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经营模式,按照实际订单和生产的饱和度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针对零部件产品,生产部门以根据客户订单交付时间编制的销售预测为基础,经审核后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生产部门根据日常进度计划,组织生产,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完成。为确保产品质量,公司设有质量部,负责全面把控产品的质量,对入库产品、在制品、产成品进行抽样检查,落实质量检验标准,全程把控产品质量,以及出货前的产品检验、全面检查和质量把控。3、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采取直接销售的方式将产品销售给客户。公司十分注重大客户的维护和新客户的开发培养。在整车配套市场中,对零部件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汽车零部件行业实行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知名汽车生产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通常会对供应商进行合格供应商认证,定期进行评估,并以最终的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纳入合格供应商目录。公司在与潜在客户取得初步合作意向后,积极配合客户做好合格供应商认证工作,认证通过后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目录。对于存量客户,公司配备专业的客户经理进行跟踪维护,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配合做好定期评估工作。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通过竞标的方式从客户处获取新项目定点。公司在接到客户需求后,组织技术、销售等部门结合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及合理利润等要素进行报价。通常情况下,客户在项目定点前会对供应商的产品成本、品质、技术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最终确定供应商。公司中标定点后,双方签署项目合同,对产品系列、每年采购价格、每年预计采购数量、项目各主要节点进行约定。整车厂商的认证较为严格,且认证周期长,为保证生产的稳定和连续,一旦通过认证后,合作关系将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报告期内整车制造生产经营情况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情况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1.低温启动装置产量较上年同期下滑30.52%,销售量较上年同期下滑24.23%,主要是报告期内低温启动装置订单减少,销售量下降所致;2.车用空调控制器产量较上年同期下滑38.96%,销售量较上年同期下滑47.41%,主要是报告期内车用空调控制器订单减少,销售量下降所致;3.线束产量较上年同期下滑21.33%,销售量较上年同期下滑31.50%,主要是报告期内线束订单减少,销售量下降所致;4.电池管理系统产量较上年同期下滑11.66%,销售量较上年同期下滑95.53%,主要是报告期内电池管理系统订单减少,销售量下降所致;5.整车控制器产量较上年同期上升51.85%,销售量较上年同期上升86.80%,主要是报告期内整车控制器订单增加,销售量上升所致;6.汽车内后视镜产量较上年同期上升61.27%,销售量较上年同期上升52.76%,主要是报告期内汽车内后视镜订单增加,销售量上升所致。零部件销售模式直销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经营情况1、概述(一)2024年度公司整体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015.8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0.60万元,去年同期为522.42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89,951.40万元,较期初下降5.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0,792.32万元,较期初下降1.67%。深入分析销售、利润达成情况,造成经营结果下滑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为应对行业竞争及满足客户降本需求,公司主营产品销售均价有所下降,加之受部分客户相关车型销量有所下滑、订单延迟等因素影响,公司营业收入下降9.85%,同时,受商用车业务、乘用车业务收入结构变动影响,毛利率较高的商用车业务收入占比有所下降,综合毛利率下降3.96个百分点。此外,控股子公司奥联光能及奥联智驾新业务开展合计产生期间费用约2,100万元,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较大。(二)2024年度主要工作回顾1、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大客户战略公司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大客户战略,以应对汽车行业新的竞争态势及新变化,集中公司销售、技术、项目管理、采购及制造等各种优势资源,对商用车、乘用车大客户和新能源头部车企等优质客户进行多品类产品的业务拓展,旨在扩大单个客户销售规模、提升销售空间、降低市场拓展成本并改善盈利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电子油门踏板产品成功进入长安供应商体系,新开发进入小鹏汽车供应商体系并获得项目定点;新产品怀档组合开关在供货长安客户的基础上,新拓展进入柳汽供应商体系;主要产品新增项目定点涉及客户包括比亚迪、吉利、极氪、长安、北汽、一汽、零跑、广汽传祺/埃安、岚图、重汽、东风商用车等。2、紧跟客户新需求,推进产品研发与迭代公司在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团队及拥有完整的软硬件、结构、CAE等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持续跟踪客户新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及与整车厂同步研发的模式,进行定制化研发新产品,同时推进现有产品迭代升级。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技术能力建设,取得功能安全体系认证D级,完成自主电磁仿真环境搭建,提升2D贴片霍尔技术和超声波焊接工艺水平,新增接插件实验能力并获得客户认可;进一步提升产品规划与研发创新能力,建立以设计团队为核心的产品规划工作机制,推出5款预研产品且均在年内完成方案设计及首轮样件试制,其中4款产品进入到客户具体项目交流阶段,完成怀档产品开发,开拓硅油水泵螺线管品类,拓展了未来的市场空间。3、优化组织流程,紧抓生产经营重要环节报告期内,公司以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为主线,紧抓研发、质量、采购、生产等生产经营重要环节提升公司内部管理决策及执行的及时性、有效性;梳理优化职级职等体系及薪酬绩效体系,强化岗位责任意识,根据业务需求不断优化责任权限范围及精简组织架构,优化组织运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各层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各部门的协同性,为高效的管控与职能管理奠定基础。4、抓住新能源发展契机,深耕汽车电子主业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公司为抓住这一市场机遇,不断优化业务布局,充分发挥公司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优势,紧跟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围绕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加大与车企在新能源车型领域的联合研发合作,着力开发更具科技含量,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保持现有业务稳定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和创新点。报告期内,公司跟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节奏,加大研发力度推进产品迭代升级及新产品预研,积极拓展现有客户新能源车型及新能源头部车企项目定点;对于钙钛矿业务,结合行业及公司情况控制投资节奏,实施“降本+提效”策略,推进中试线整线工艺调试优化及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稳定性提升工作,同时实施优化费用支出等降本增效措施,降低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