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奥联电子 - 300585.SZ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6-12-29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钱明飞
企业英文名
Nanjing Aolian AE&EA Co.,Ltd
成立日期
2001-06-21
董事长
薛娟华
注册地
江苏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奥联电子
股票代码
300585.SZ
上市日期
2016-12-29
大股东
广西瑞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30.34 %
董秘
王均恒
董秘电话
025-52102633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任华贵;张凯茗
律师事务所
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201007260974891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江苏
成立日期
2001-06-21
法定代表人
薛娟华
董事长
薛娟华
企业电话
025-52745422,025-52102633
企业传真
025-52745405
邮编
211153
企业邮箱
mail@njaolian.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东善桥工业集中区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汽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汽车电器配件生产、销售;电子产品、五金、建材、摩托车电器配件、模具工装设备加工、销售;塑料销售;汽车电子、模具技术开发;自有房屋租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的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动力控制零部件为核心,同时涉及车身控制系统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于2016年12月在深交所创业板首发上市(股票代码:300585)。

公司主要产品已经覆盖传统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节能减排关键总成、智能驾驶控制器、车联网零部件等汽车电子行业前沿领域。

目前主要产品有:电子油门踏板总成、换挡控制器、车用空调控制器、低温启动装置、电子节气门、后视镜、螺线管、新能源整车控制器、新能源高压配电箱等汽车关键部件。

公司是一汽集团的核心供应商、上汽通用绿色供应商和依维柯优秀供应商,获得了一汽解放质量优胜奖、华晨集团精益管理奖、长城汽车整车质量经营零缺陷工程贡献奖、南京依维柯优秀军品供应商和一汽解放质量认证书等荣誉,产品质量获得了多家整车制造商及发动机厂的认可。

公司的主要客户有中国一汽、上汽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广汽丰田、广汽乘用车、广汽三菱、长安马自达、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东风汽车、江淮汽车、华晨汽车、潍柴动力、解放动力、广西玉柴、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福田汽车、依维柯等。

奥联电子始终秉承“缔造卓越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共筑舒适生活”的使命,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人与车的接触提供便捷、舒适的操纵、为人类的安全、环保、节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商业规划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中的“3670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2023年),公司所属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中的“367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行业的周期性、地域性、季节性受整车销量波动的影响较大。

自2025年以来,国家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快落实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具体来看,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带动下,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整体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持续拉动产业转型升级;出口量仍保持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25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

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9.9万辆和21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和2.6%;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销量占有率达到44.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燃油汽车市场占有率进一步降低,市场空间持续受到挤压。

展望2025年下半年,“两新”政策将继续有序实施,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优惠面临退坡,叠加企业新品供给持续丰富,有助于拉动汽车消费增长。

但同时,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部分地区暂停汽车置换补贴等以旧换新活动需要密切关注,行业竞争依然激烈,整体盈利水平持续承压,行业稳定运行仍面临挑战。

面对2025年下半年的市场形势,公司将持续深耕汽车电子主业,紧抓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不断拓展市场,与战略客户深度协同,在竞争中把握机遇,实现公司持续稳健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主要产品和服务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目前公司产品涉及动力电子控制、车身电子控制及新能源系统控制等领域。

主要产品包括电子油门踏板总成、换挡控制器、低温启动装置、电子节气门、电磁螺线管和尿素加热管、车用空调控制器、汽车内后视镜、整车控制器、多合一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和专用车辆电源系统等。

公司主要产品如下表所示:(三)主要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采用“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采购管理及程序严格执行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

将原材料采购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有效地结合,降低库存风险的同时,亦有助于公司从采购环节实施成本和质量控制,保证产品交付要求。

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和流程,实现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成立采购委员会进行定期评审,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和合格供应商评级制度,从产品开发能力、供货及时性、以及供货质量绩效(如一次交验合格率、质量稳定性、退货率等)、设备生产能力、成本控制多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供应商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年度评定,审核评级,只有通过评级审核的供应商才能列入下一年度合格供应商名录。

具体采购时综合考虑需求情况、采购价格、供货能力等因素,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供应商。

2、生产模式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

公司根据客户的交货需求,编制合理的生产计划,各部门严格按计划执行,确保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质量检验、包装运输等环节按计划要求完成。

公司“以销定产”的生产经营模式按照实际订单和生产的饱和度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

针对零部件产品,生产部门以根据客户订单交付时间编制的销售预测为基础,经审核后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

生产部门根据日常进度计划,组织生产,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完成。

为确保产品质量,公司设有质量部,负责全面把控产品的质量,对入库产品、在制品、产成品进行抽样检查,落实质量检验标准,全程把控产品质量,以及出货前的产品检验、全面检查和质量把控。

3、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采取直接销售的方式将产品销售给客户。

公司十分注重大客户的维护和新客户的开发培养。

在整车配套市场中,对零部件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汽车零部件行业实行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

知名汽车生产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通常会对供应商进行合格供应商认证,定期进行评估,并以最终的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纳入合格供应商目录。

公司在与潜在客户取得初步合作意向后,积极配合客户做好合格供应商认证工作,认证通过后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目录。

对于存量客户,公司配备专业的客户经理进行跟踪维护,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配合做好定期评估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通过竞标的方式从客户处获取新项目定点。

公司在接到客户需求后,组织技术、销售等部门结合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及合理利润等要素进行报价。

通常情况下,客户在项目定点前会对供应商的产品成本、品质、技术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最终确定供应商。

公司中标定点后,双方签署项目合同,对产品系列、每年采购价格、每年预计采购数量、项目各主要节点进行约定。

整车厂商的认证较为严格,且认证周期长,为保证生产的稳定和连续,一旦通过认证后,合作关系将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四)报告期业务经营情况分析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60.2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9.4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1.1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89,073.67万元,较期初下降0.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1,060.45万元,较期初增长0.38%。

报告期内,公司深耕汽车电子主业,紧抓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积极拓展市场,加大与战略客户协同合作,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有所增长;面对行业竞争激烈导致的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不利局面,公司为提升盈利能力,深入推进系列降本增效专项工作,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及组织效能,有效管控成本费用,此外,公司加强分子公司管理力度,通过持续优化分子公司资产结构改善资产质量,以及收回参股公司应付的股权回购款及利息,共同推动公司净利润扭亏为盈。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工作情况如下:1、大客户战略调整深化与项目获取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营销分区调整,建立客户分级管理体系,优化资源投放,同时强化定制化开发与快速响应能力,在价格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大力推进市场拓展战略,持续深化业务布局,项目储备与落地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项目定点数量同比增幅达74%。

此外,公司聚焦核心产品竞争力提升,紧密围绕头部车企需求推进精准化营销与技术协同,成功实现部分新产品在主流主机厂的定点、开发工作。

2、技术夯基固本与研发创新报告期内,公司在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团队及全链条技术研发能力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客户需求,在核心技术平台建设、产品迭代升级及技术探索方面取得了扎实进展。

公司上半年持续完善技术平台体系,整合材料、工艺等领域核心技术,持续通过自主研发及协同开发模式,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同时,强化研发与市场需求的高效联动,建立从预研到量产的快速转化通道,着力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为产品创新奠定基础:完成国内主要汽车品牌平台化怀挡组合开关产品的开发,实现客户定制化需求与平台化设计的融合;针对成熟产品线,积极开展迭代升级工作,电子油门踏板、电子换挡器、电子节气门及电磁螺线管等核心产品均完成新平台化产品开发;根据技术发展及行业趋势,完成EMB踏板方案设计、模具件开发及测试,为未来技术应用及项目拓展奠定基础。

同时,针对钙钛矿项目,公司严格控制投资规模,持续聚焦转换效率提升与工艺创新,以阶段性技术突破为主,积极务实地稳步推进项目商业化进程。

3、以效率为导向重塑流程执行力报告期内,公司以流程再造为核心抓手,全面推动组织变革与效能升级。

通过系统性梳理及组织架构调整,重塑跨部门协作机制,有效消除管理断层与冗余环节,提升组织运转效率与决策闭环速度。

为加速关键项目获取,公司推行“铁三角”(营销、技术、项目)月度复盘机制,明确权责划分并匹配充足资源保障,确保复杂项目敏捷推进。

针对质量管理提升项目,成立质量专项工作组,强化源头管控,对供应商实施严格的过程能力评审与辅导,来料质量得到根本性改善;同时,售后管理方面多维发力,联合客户深度剖析故障根因,成立专项攻关团队并精准施策,上半年三包索赔金额同比有所下降。

通过增加分层审核频次及组建多部门制程问题攻坚小组,集中攻克历史遗留痛点,上半年制程损失同比下降40%以上。

此外,公司同步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适配未来发展的高潜力人才梯队,在打造高效协同、韧性敏捷的组织体系及追求卓越运营目标的进程中,取得阶段性进展。

4、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调整业务结构报告期内,公司为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以前瞻布局与务实举措相结合,深度推进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

公司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深厚客户资源优势,围绕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趋势,持续优化业务重心;通过与主机厂在新能源车型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着力开发科技含量更高、更贴合市场需求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积极拓展现有客户新能源车型项目并重点突破新能源头部车企定点,稳固并扩大在核心市场的份额;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紧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节奏,一方面加速现有产品迭代升级,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前瞻布局新产品预研,为未来增长蓄能。

发展进程

奥联有限由自然人股东刘军胜、董国庆以货币方式分别出资35万元、15万元于2001年设立,注册资本50万元。

2001年6月21日,奥联有限在南京市江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设立,领取了注册号为P3201212001405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为刘军胜。

2012年9月8日,经奥联有限股东会决议通过,以截至2012年4月30日经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的净资产13,548.47万元人民币按2.258078788:1的比例折为股份总数6,000万股,余额7,548.47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整体变更为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9月26日,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中汇会验[2012]2540号”《验资报告》对股份公司整体变更的净资产折股进行了验证。

2012年10月16日,公司在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领取了新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为600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