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禾昌聚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苏州禾昌聚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禾昌聚合
  • 企业英文名: Suzhou Hechang Polymeric Materials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赵东明
  • 上市代码: 832089.BJ
  • 注册资本: 15066.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11-09
  • 大股东: 赵东明
  • 持股比例: 39.16%
  • 董秘: 虞阡
  • 董秘电话: 0512-65931720
  • 所属行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洪志国、梁子见
  • 律师事务所: 安徽承义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民生路9号
  • 概念板块: 塑料制品 融资融券 新能源车 一带一路 新材料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1999-06-09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000714164832Y
  • 法定代表人: 赵茜菁
  • 董事长: 赵茜菁
  • 电话: 0512-65931720
  • 传真: 0512-65472399
  • 企业官网: www.szhc.com
  • 企业邮箱: hcjh@szhc.com
  • 办公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民生路9号
  • 邮编: 215123
  • 主营业务: 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生产销售改性工程塑料、高分子聚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销售塑料制品并提供相应服务;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及本企业生产所需机械设备、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苏州禾昌聚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禾昌聚合)是一家生产改性塑料的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PP/ABS/PC/PA等材料。我们最新的产品是长纤维系列材料,包括长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和长碳纤维增强材料。禾昌聚合在生产高难度复合材料和客户定制方面拥有25年的经验,我们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最精准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的理念是不断向客户传递高品质产品和创新性思维。
  • 发展进程: 苏州工业园区和昌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由自然人赵东明、黄美平、张凤妹、李春华和袁凤英以货币资金共同出资申请设立,注册资本为280万元。1999年4月20日,嘉泰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对申请设立登记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嘉会验字[1999]227号《验资报告》。1999年6月9日,和昌有限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公司设立登记手续,取得了注册号为3205942100730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0年11月10日,和昌有限召开股东会一致决议通过:和昌有限整体变更为苏州禾昌聚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2月7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安徽分所出具了天健皖审[2010]73号《审计报告》,和昌有限截至2010年11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为人民币5,475.66万元。2010年12月8日,开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开元(京)评报字[2010]第067号《资产评估报告书》,和昌有限截至2010年11月30日净资产评估值为7,356.35万元。2010年12月10日,和昌有限全体股东签署《发起人协议》,约定以2010年11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54,756,636.41元为基础,按照1:0.9825的比例折合股份总数5,380万股,其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各股东按原出资比例持有股份公司股份。2010年12月11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安徽分所对和昌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天健皖验[2010]字39号《验资报告》。2010年12月12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通过设立苏州禾昌聚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决议。2010年12月23日,公司在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股份公司设立的工商登记手续。
  • 商业规划: (一)经营计划公司秉承“为客户提供改性材料实现企业价值”理念,坚持产品和技术创新,加大市场拓展。同时,公司坚持“绿色、环保、循环”发展原则,提质增效,强化成本与费用管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285.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84%;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91.4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1,561.3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0%。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1、强化创新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公司高度重视创新科技研发,多年来坚持在改性塑料的研发工作中高比例投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专利成果。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拥有已获授权专利共计77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62项,另有软件著作权5项。报告期内,新增已获授权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新增专利申请26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有注册商标5项。公司通过技术创新,针对不同场景研发设计出适合的材料配方,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2、坚持绿色理念,聚焦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公司坚持“绿色、环保、循环”发展原则,积极参与塑料资源循环利用,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在“双碳”目标及全球环保趋势下,公司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通过材料创新、优化生产工艺等循环经济模式来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2024年,公司布局生物基仿织物材料和HCRP循环材料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增长。2025年公司将继续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生产,节能减排。3、注重协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竞争日益激烈,公司更加注重产业链整合,加强与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的深度合作。在供应商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战略协议等确保原材料质量与稳定供应,同时可保障成本优势;在客户方面,深入了解家电、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提前参与客户产品设计研发,提供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此外,公司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行业协会、展会、研讨等平台,促进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创新成果。4、提质降本增效,提高盈利水平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优化结构,完善创新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优化生产系统,盘活库存等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盈利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在质量管理上,完善质量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控制,再到成品检验,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在成本与费用管控上,公司引进先进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严格控制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各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人才管理上,公司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培训、轮岗、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具有高技术水平和凝聚力的复合型人才。2025年公司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紧密围绕市场结构调整、贯彻落实发展战略、推进产品创新优化以及提高组织效率等方面展开经营业务,不断优化现有产品,并推出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环保的改性塑料产品,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