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星环科技 - 688031.SH

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2-10-18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英文名
Transwarp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成立日期
2013-06-05
注册地
上海
所在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星环科技
股票代码
688031.SH
上市日期
2022-10-18
大股东
孙元浩
持股比例
9.22 %
董秘
李一多
董秘电话
021-61761338
所在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
注册会计师
宋鑫;耿园园
律师事务所
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101040693974723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注册地
上海
成立日期
2013-06-05
法定代表人
孙元浩
董事长
孙元浩
企业电话
021-60932577,021-61761338
企业传真
021-54266101
邮编
200233
企业邮箱
ir@transwarp.io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漕路88号3楼、B栋11楼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公司是一家企业级大数据基础软件开发商,围绕数据的集成、存储、治理、建模、分析、挖掘和流通等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基础软件及服务,已形成大数据与云基础平台、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开发与智能分析工具的软件产品矩阵,支撑客户及合作伙伴开发数据应用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助力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服务;网络技术服务;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031)致力于打造企业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围绕数据的集成、存储、治理、建模、分析、挖掘和流通等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基础软件与服务,构建明日数据世界。

公司以上海为总部,以北京、南京、广州为区域总部,在郑州、成都、重庆、济南设有支持中心,同时在深圳、西安等地设有办事机构,并在新加坡和加拿大设有海外子公司。

星环科技以技术研发为核心,在分布式技术、SQL编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模型数据的统一处理技术、基于容器的数据云技术以及大数据开发与智能分析技术6个方面积累了31项核心技术。

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公司已形成大数据与云基础平台(TDH&TDC)、分布式数据库(ArgoDB)、数据开发与智能分析工具(TDS&Sophon)、知识平台与领域大模型(TKH&无涯)的软件产品矩阵,并拥有超百项境内外发明专利。

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在十几个行业应用落地,拥有超过1500家终端用户。

2016年公司成为中国首个进入Gartner数据仓库及数据管理解决方案魔力象限的厂商,且被评为最具前瞻性的远见者[1];2017年,被IDC评为中国大数据市场领导者;2018年星环科技成为12年来全球首个通过TPC-DS测试及官方审计的数据库厂商[2];2022年,公司被Gartner评为数据中台及图数据库领域全球推荐供应商,并入选中国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品类最多的厂商之一。

同年,星环科技成为全球首个通过TPCx-AI基准测试及官方审计的软件厂商,单节点性能全球第一[3]。

2022年10月,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2023年9月,TDHv9.1通过TPCx-BBSF3,000基准测试及官方审计,性能位列全球第一[4]。

2020-2023年,连续四年蝉联IDC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份额第一的专业厂商[5]。

2023年底,无涯大模型获人民匠心产品奖,且多次入围IDC大模型及生成式AI报告。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DeepSeek-R1推理模型的发布,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掀起了技术革新与产业重构的巨浪。

作为国内的AI基础设施软件领军企业,公司通过深度整合AI、大数据、云计算等产品和技术,为企业高效构建AI基础设施软件,全面赋能各行业进行数智化转型和业务范式创新。

在数据量爆发式增长、关键技术卡脖子风险加剧、企业数智化升级刻不容缓的今天,打造自主安全可控、性能领先的国产数据与AI基础设施软件已不再是远大目标,而是国家与产业的战略刚需和企业的必然选择。

我们正是为这一需求和铸就自主根基而创立的技术公司。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实现15,250.58万元,同比增长8.82%。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294.51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缩窄25.24%。

报告期内公司具体经营情况如下:1、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业务及客户结构分析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约为15,204.50万元,按照各产品类别划分的收入构成情况如下:公司的软件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覆盖多个行业领域,形成了广泛的客户基础。

报告期内,按终端用户行业分类,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金融、能源、政府、交通、电信等行业,如下表所示:注:其他指建筑与地产、流通与零售、IT与互联网、综合集团、教育等行业2、深化生态建设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深化和拓展与各行业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的合作关系:与医疗ISV打造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涵盖区域医疗数字化、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等多个方面,推动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与轨交行业ISV打造智慧轨交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容器云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应急辅助能力、公众服务能力等;与新能源行业的ISV打造智慧新能源解决方案,基于星环湖仓集一体的大数据基础平台和时序数据库技术,实现对新能源生产域数据的统一处理。

同时,公司与央企数智化公司合作,实现对不同大模型的统一管理、集团私域知识库的统一治理、应用和智能体的统一构建,推动央企集团的数字化转型。

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与国内大型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化综合方案提供商推出企业管理联合解决方案,服务海外客户。

3、产品和技术创新在2025年产品发布会上,公司正式推出新一代AI基础设施,明确将数据平台定位为AI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彰显AI和数据深度融合的战略意义。

公司深刻认识到,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构建AI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公司致力于通过提供一系列数据和AI能力工具,赋能客户使用高级数据管理技术将数据转化为企业的数据资产,并基于数据资产微调模型和构建智能体,加速数据资产向业务成果的自动化跃迁。

(1)AI就绪数据平台(AI-ReadyDataPlatform)公司的AI就绪数据平台,采用多模型统一的技术架构,在一个平台上支持管理11种数据模型。

该数据平台以向量、文档、图、全文索引、关系型、时序等多模型数据统一存储管理为基础,提供多模态数据自动处理、高效数据治理、特定领域知识构建以及实时数据洞察能力,实现从数据产生到应用于AI的全过程数据管理,一站式助力企业更高效地运用AI释放数据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的大数据基础平台TDH主要在湖仓集一体和多模型能力进行了提升。

湖仓集一体是指通过一个统一的集群整合数据湖、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实现一表多用,支持实时数据入湖、离线批量加工、在线分析和高并发查询等多种业务场景,避免了跨集群搬迁带来的数据冗余、链路冗长和一致性风险,大幅提升数据加工效率和系统资源利用率。

在此基础上,平台升级了计算引擎的增量计算能力,在不修改批量业务逻辑的基础上,可以将端到端业务时效从T+1天缩短至T+1分钟,减少了业务实时化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增强了查询性能和并发处理性能,支持上万QPS的在线查询;优化了基于容器的弹性计算机制,实现不同业务间的资源隔离与动态共享,提升整体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新增对国外大数据平台ClouderaDataHub的原地升级支持,无需新增节点或数据迁移,即可实现统一资源管理与平滑切换。

多模型能力侧,下述产品也实现了性能突破和功能创新:分布式向量数据库Hippo2.0,准确率突破95%,基于Arm架构的性能显著优化,同时支持跨模态的联合检索(即实现图像与文本语义对齐,在同一查询中检索相似图文内容);分布式时序数据库Timelyre9.3,能高效支撑PB级别数据量下的秒级数据分析,达到5-20倍的无损数据压缩;分布式图数据库StellarDB6.0,针对部分高并发短查询场景中大幅提升性能,同时也支持MCP协议,赋能外部应用便捷访问和检索。

公司的数据云平台TDC5.1支持异构算力融合,对多个异构GPU集群实现统一的池化管理,并进一步升级模型调度能力,对不同尺寸的模型进行统一调度管理。

公司的分布式数据库ArgoDBV6在交易数据库实时数据同步、湖仓集一体化和HTAP架构方面实现了多项能力升级。

ArgoDB可与核心在线业务系统深度融合,支持核心交易数据库毫秒级同步数据,无需开启补全日志,显著降低对交易系统性能的影响,加速业务决策。

同时,通过对接实时应用系统数据,具备实时与历史数据的联合分析能力,简化实时业务处理架构。

此外,ArgoDB引入了全新的实时行列混合存储格式,满足更多元化的场景需求,无需索引即可实现一种格式满足毫秒级实时写入、高性能在线分析以及高并发查询等多种场景,使存储与计算效率综合提升一倍。

ArgoDB还新增支持HTAP(混合事务和分析处理)能力,可以基于同一份数据格式支持OLTP和OLAP业务对数据的操作需求,实现实时事务与实时分析统一架构下的混合负载。

公司的分布式交易型数据库KunDBV4适用于核心系统的国产化替代、传统数据库的分布式升级、海量数据的高并发处理以及关键业务的高可用容灾等场景。

KunDB打破了以往集中式与分布式之间的壁垒,允许通过扩缩容在单分片与分布式间转换。

KunDB采用一致性Paxos共识算法提供金融级别的高可用和同城双中心/异地多集群(两地三中心)的跨地域容灾能力,并在数个省和市级数据中心完成实践落地。

在兼容性方面,KunDB可提供双语法模式完整支持PL/SQL,可以平滑替代Oracle/MySQL数据库,顺利完成数家金融机构落地MySQL替代。

通过引入OLAP引擎,KunDB支持数据仓库、复杂统计和聚合查询。

公司的大数据开发工具TDS可按客户实际需求组合成数据开发、数据治理、数据运营套件,满足企业用户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运营、数据流通交易管理、实时湖仓建设等多种解决方案,可满足企业对DCMM数据管理成熟度各等级的适配要求,是辅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工具集。

TDS4.1版本进一步完善了实时数据同步以及作为企业数据资产门户的能力,优化Oracle、SqlServer、Mysql、PostgreSQL等主流数据库的日志级别CDC(changedatacapture)同步的稳定性以及数据一致性保障能力;升级优化了数据目录,构建了包含数据资产目录、数据产品目录的多目录体系,支持多视角和多维度的综合展现能力,并对界面进行改版以开发套件、治理套件、运营套件、实时套件的形式方便用户自行组织首页门户,并结合大语言模型的能力提升数据治理工作效率,可实现自然语言问答指标形成数据分析看板,帮助业务人员自主创建并管理指标。

(2)AI平台公司的AI平台主要包含大模型运营平台SophonLLMOps和知识平台TranswarpKnowledgeHub两类产品。

为赋能政企客户构建自己专属的大模型、智能体和应用,公司开发了大模型运营平台SophonLLMOps,一款提供机器学习和大模型统一视角的AI运营管理平台,旨在打通并优化语料接入和开发、提示工程、大模型训练和微调、应用构建和管理、服务部署和运营等全链路流。

SophonLLMOps1.6主要包含语料工具、知识工程、模型训练和推理、智能体开发四个模块,报告期内升级情况如下:-语料工具模块新增了文件编目、数据资产化功能,增强了分布式的语料处理等能力,满足模型训练、微调、后训练要求,以及为企业级知识库提供完整的解析、清洗、治理能力基础;-知识工程模块完善了全流程知识工程构建工具:通过自动化的工艺助力企业把文档、图片等专有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转变成资产,供给大模型、智能体使用,解决知识库构建、提升、运营过程中数据量越来越大、版本越来越多、知识体系越来越细分的使用和管理需求;同时也支持了知识构建全流程的审计、管控,提升了知识库的安全性、可追溯性、可观测性;-模型训练和推理模块提升多种国产GPU和多种推理引擎框架的兼容支持,新增模型蒸馏功能,新增一键导入开源模型功能,提升训练和推理加速能力;-智能体开发模块提升了易用性并新增MCP功能,显著提升AI应用开发效率,包括支持知识库、函数工具(functioncall)、MCP服务的分钟级快速配置;新增数据解析和知识工程智能体,供开发者直接调用。

为助力企业整合其拥有的多源异构多模语料,支撑专业知识库问答、业财数据分析、智能投研、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场景,实现企业资料的全域知识化,同时强化企业内外部的知识共享与应用,公司推出星环知识平台TranswarpKnowledgeHub(TKH),打造企业级一站式多模态知识平台。

基于公司自主研发、从0到1预训练的无涯大模型,星环知识平台TKH打造了无涯问知、无涯问数等AI原生应用,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知识管理,满足企业不同类型的知识应用需求,提升企业业务效率和竞争力,其中:无涯问知是AI的应用门户,一款基于星环科技大模型底座,结合个人知识库、企业知识库、法律法规、财经等多种知识源的企业级垂直领域问答产品。

无涯问知充分利用了公司自研的向量索引技术和图计算框架,并结合大模型底座的自动化知识工程特性,实现知识的精准召回,可用于公司数据分析、尽职调查、合同审核、财务分析、智能写作等丰富的企业业务场景中,旨在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无涯问知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部署模式,包括私有化部署(AIPC版、企业版)、公有云服务等。

无涯问数是一款基于星环科技数据分析大模型的智能业务分析洞察平台,能够帮助业务人员和决策者探索数据,获取准确的数据结果及生动的图表看板,缩短数据分析链路,降低数据分析门槛。

无涯问数拥有自然语言提问的全场景数据探索、仪表盘快速生成、指标标签预定义等核心功能,具备业务理解一致、指标定义明晰、数据结果统一、查询结果可解释、分析探索灵活、分析场景可见等特性。

报告期内,大模型相关商机带动公司近3,000万元订单,主要包括大模型运营平台和AI就绪的数据平台等,客户覆盖金融、政府、能源、教育、制造等多个行业。

发展进程

2013年4月8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沪工商注名预核字第01201304080810号),同意预先核准公司名称为“星环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013年5月20日,星环有限召开股东会会议,全体股东同意组建“星环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并一致通过了《星环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章程》,星环有限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孙元浩认缴出资3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5%,范晶认缴出资3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0%,云友投资认缴出资3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5%。

2013年5月24日,上海创联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沪创验字(2013)第1554号),经审验,截至2013年5月22日,星环有限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500万元,股东均以货币出资,其中,孙元浩认缴350万元、实缴175万元,云友投资认缴350万元、实缴175万元,范晶认缴300万元、实缴150万元。

天健于2019年11月出具了《验资报告》(天健验(2019)388号)予以确认。

2013年6月5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徐汇分局核发《营业执照》(注册号:310104000546962),核准星环有限设立。

2014年7月9日,上海鼎邦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验资报告》(鼎邦中验字[2014]第B0106号),经审验,截至2014年7月7日,星环有限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1,000万元,股东均以货币出资。

天健于2019年11月出具了《验资报告》(天健验(2019)391号)予以确认。

星环科技系由星环有限以整体变更方式设立。

2020年11月24日,天健以2020年8月31日为审计基准日,为星环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之目的出具了《审计报告》(天健审[2020]第10306号),对星环有限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审计,根据该《审计报告》(天健审[2020]第10306号),星环有限经审计后的净资产为人民币707,132,223.44元。

2020年11月26日,坤元评估以2020年8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为星环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之目的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书》(坤元评报[2020]685号),对星环有限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净资产进行了评估,根据该《资产评估报告书》(坤元评报[2020]685号),星环有限在评估基准日的净资产评估价值为人民币760,323,274.58元。

2020年12月5日,星环有限召开股东会,同意公司以天健出具的《审计报告》(天健审[2020]10306号)确认的截至2020年8月31日公司净资产707,132,223.44元,按照1:0.1198的比例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变更后股份公司的股份总数8,470.5989万股。

变更后的股份公司名称为“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12月8日,天健出具《验资报告》(天健验(2020)649号),经审验,截至2020年12月7日,星环科技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8,470.5989万元,以净资产认购。

2020年12月9日,全体发起人签署《关于发起设立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协议》,各发起人同意以其各自拥有的星环有限截至2020年8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作为出资,按1:0.1198的折股比例进行折股,其中8,470.5989万元作为注册资本,62,242.62万元计入资本公积金。

2020年12月9日,星环科技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的相关议案,选举了第一届董事会成员,并选举了股东代表监事,与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监事共同组成第一届监事会。

2020年12月15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40693974723)。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李一多 2025-03-07 9856 45.06 元 9856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