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深圳市铭利达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铭利达 - 301268.SZ

深圳市铭利达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2-04-07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英文名
Shenzhen Mingli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成立日期
2004-07-27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金属制品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铭利达
股票代码
301268.SZ
上市日期
2022-04-07
大股东
深圳市达磊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持股比例
38.19 %
董秘
杨德诚
董秘电话
0769-89195695
所在行业
金属制品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上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张建华;杨桂丽
律师事务所
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深圳市铭利达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0300764970779B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2004-07-27
法定代表人
陶诚
董事长
陶诚
企业电话
0769-89195695
企业传真
0769-89195658
邮编
523648
企业邮箱
IR@minglidagroup.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罗马先威西路5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精密结构件及模具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

经营范围:塑胶模具、合金压铸模具、压铸产品、铝型材、五金制品、塑胶产品(不含注塑工艺)的销售;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塑胶模具、合金压铸模具、压铸产品、铝型材、五金制品、塑胶产品(不含注塑工艺)的生产、加工(具体范围凭环保批复经营);普通货运;压铸件、塑胶件、线缆、电子产品的装配组装业务。

深圳市铭利达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铭利达,英文简称:MLD,股票代码:301268),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深圳南山,目前拥有10余家分子公司,国内外多个生产基地,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一站式精密结构件制造商。

铭利达目前主营业务覆盖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精密结构件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产品涵盖精密压铸、精密注塑、精密型材、精密冲压、连接元件等。

铭利达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进行全球化资源配置,已在中国华南、华东、华中、西南等区域进行业务布局,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工业园,具全球化产品研发、跨国供应链运营、区域产业集群化的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精良的产品和高效、便捷、成本领先的服务。

商业规划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公司专业从事精密结构件及模具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

公司金属制品类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是公司第一大业务,因此公司属于“C33金属制品业”。

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以及安防等。

其中得益于行业的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领域业务已占绝对业务比重,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占比快速提升,成为公司业务比重最大的行业。

2025年上半年,随着光伏行业的去库存逐步完成,光伏行业客户需求开始持续恢复性增长;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新客户及新项目的持续增长带动下,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储能行业得益于海外终端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去年下半年行业重点新客户的拓展,业务同比大幅增长。

1、汽车行业2025年,根据TrendForce预测全球汽车销量预计突破9,200万辆,同比增长约3.4%(2024年为8,900万辆),主要市场中:中国产销预计完成2,660万辆(标普数据)至3,380万辆(群智咨询预测),同比增长3%-7.6%,稳居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美国销量达1,620万辆(标普预测),同比增长1.2%,但受关税政策影响,增速可能低于预期。

西欧市场销量稳定在1,500万辆左右(标普数据),东欧地区受地缘因素影响走势分化。

新能源汽车继续引领结构性增长: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2,235万辆(中国1,563万辆、海外672万辆),同比增长23%,渗透率升至25%。

中国新能源销量占比突破55%(中汽协与百人会预测),达1,650万辆(含出口),增速近30%。

欧洲受补贴退坡拖累增速放缓(预计同比+20%),美国在IRA税收抵免政策支持下保持增长(预计同比+20%)。

政策与消费升级驱动新增长点:中国“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叠加快充网络覆盖县域(充电桩保有量同比增超70%),推动下沉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加速提升。

出口方面,中国汽车出口(含海外生产)预计达140万辆,同比增长约9%,比亚迪、奇瑞等车企通过“贸易+投资”模式(如匈牙利、巴西建厂)规避贸易壁垒,拉美、东盟、中东成重点市场。

新兴市场提速,成熟市场承压:在新兴市场中,印度销量同比增长2.2%(前两月78.2万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受益产业链转移增速显著;在成熟市场中,日本销量反弹至460万辆(同比+5.4%),德国等西欧国家受经济下行制约增长乏力。

中汽协预测,2026年全球销量有望突破9,350万辆,中国新能源渗透率或超60%,智能化与全球化成为竞争核心。

2、光伏行业2025年,光伏行业持续巩固其作为全国第二大电源的战略地位,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

该产业通过大规模应用显著减少碳排放,加速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并依托持续技术创新推动度电成本不断下探,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经济性最优的主流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之一。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5年7月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达212.21GW,同比增长107%,累计装机突破1太瓦(1000GW),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30%。

其中,集中式光伏受风光大基地项目推进支撑,装机占比进一步提升;分布式光伏中工商业分布式延续高增长,主因绿电市场化交易机制成熟及政策延续性保障,而户用分布式受电网容量限制仍疲软。

预计2025年12月单月新增装机量将再创历史新高,年末抢装效应持续凸显。

从区域布局来看,新疆、甘肃、青海等绿电市场化交易机制成熟的省份领跑全国装机,其明确的消纳路径和稳定交易环境成为增长关键支撑。

江苏在分布式领域仍保持领先,但具体数据需待下半年更新。

制造端2025年上半年实现深度调整与结构优化:多晶硅产量主动调控至合理区间(同比下降43.8%),硅片产能精准瘦身21.4%,电池片、组件保持稳健增长(增速分别为7.7%和14.4%);产业链价格回归理性区间(较2020年高点下降66%-89%),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腾出利润空间。

同时,光伏行业技术迭代加速,隆基绿能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达33%,BC组件效率突破26%,刷新全球纪录;通威TOPCon组件双面率提升至91.7%,功率输出达722W。

国际市场方面,2025年1-6月电池片出口同比增长74.4%(海外组件产能扩张带动需求),组件出口量同比下降2.82%,但对新兴市场出口额显著增长(115个国家/地区同比增长,中东非市场预计新增装机37.5GW)。

展望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上调至570-630GW(中国占比53%),中国市场预期从215-255GW上调至270-300GW。

其中增长动能聚焦三方面:技术驱动方面,N型TOPCon市占率超80%,钙钛矿叠层技术加速量产;政策深化方面,国内“绿电直连”机制加速就近消纳,“反内卷”政策推动落后产能出清;市场转型方面,欧盟光伏发电占比首超22%,成为第一大电力来源,拉美、中东新兴市场贡献新增量。

3、储能行业自2025年以来,全球储能行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政策激励与技术升级双轮驱动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张,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首先,全球市场需求再创新高。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达48.6GW/120.3GWh,同比增长35%,预计全年将突破90GW/220GWh。

分区域看,中东市场加速能源转型,沙特“2030愿景”新能源投资规模提升至1.2万亿元,阿联酋与宁德时代深化合作,新增中标项目储能容量达25GWh;以色列、卡塔尔等国启动首批吉瓦级光储一体化项目,中东地区上半年储能装机同比增长120%至15GWh。

美国市场大储需求保持强劲,上半年新增装机32GWh(同比+25%),得益于《通胀削减法案》税收抵免延续及加州户储配储比例强制提升至30%,叠加美联储降息周期深化,分布式储能项目落地提速。

欧洲市场机制创新推动规模扩张,意大利MACSE机制延长至15年并提高回报率,大储装机上半年同比增长52%至5.8GW;德国、西班牙等国启动新一轮电网级储能招标,欧洲大储新增装机达4.1GW(同比+145%),英国、法国等新兴市场招标量同比翻倍。

其次,中国企业巩固全球供应链主导地位,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升级。

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达165.2GWh,中国企业贡献78.6%(130GWh,同比+31%),储能电池出货量占比提升至97%(195GWh)。

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6年零衰减的500Wh/L超高密度电芯,能量密度较2024年提升16%;阳光电源新一代液冷系统渗透率突破75%,推动30尺6MWh储能系统成为主流解决方案;比亚迪、华为数字能源等企业加速布局钠离子电池与液流电池长时储能技术,部分项目已实现8小时以上持续放电。

综上所述,2025年至今,全球储能行业在政策加码与技术迭代中迈向更高规模,中国依托全产业链优势稳居供给端核心,同时需应对海外市场碳足迹追溯与数据安全等合规新挑战。

未来,长时储能商业化落地与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需求爆发,将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4、安防行业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驱动下,2025年中国安防行业智能化与场景化转型成效显著,市场规模增速跃升至13.2%,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智能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增至860亿元,安防监控细分领域规模提升至820亿元。

AI大模型3.0深度赋能公安、交通等垂直领域,例如海康威视“深眸”系列摄像头在机场实现高精度实时身份识别,华为智慧园区方案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联动消防系统,火灾预警成功率高达98%。

黑光摄像机、AOV低功耗设备等创新产品通过AIISP技术突破低光环境监控限制,枪球联动摄像头销量同比激增60%,双目摄像头等硬件推动监控效能显著跃升。

国产芯片强势崛起,海思等企业带动行业自主化率大幅提升,珠三角、长三角产业集群加速辐射全国。

技术应用在核心场景中实现爆发性突破:智慧城市领域,杭州“城市大脑”AI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令拥堵率下降20%;工业安全场景中,中石油AI巡检机器人实现油田管道泄漏监测精度达99%;金融安防领域,智能门禁系统集成人脸识别与行为分析技术,安全性显著增强;社区治理场景,物联网门锁与烟感探测器构建智能家居联防体系,覆盖率超95%;应急响应场景,5G+无人机实现山区事故勘查效率翻倍。

最新Omdia预测显示,2025年全球安防摄像头市场规模突破195亿美元,印证智能化前端设备在智慧城市与安全生产中的核心地位,中国每千人摄像头密度提升至200个(重庆),进一步巩固全球领先优势。

总结来看,安防行业成功实现三重跃迁:市场规模迈向更具潜力能级,技术架构在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下效率倍增,竞争格局呈现头部企业全球化拓展(如大华股份中标沙特10亿美元订单)与中小企业场景化深耕的协同繁荣。

未来伴随5G+AIoT技术全面成熟,行业加速向“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智能化转型,同时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如量子加密技术落地)建设成效卓著,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公司主营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无变化。

公司专业从事精密结构件及模具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以产品研发、模具设计和工艺设计与创新为核心,以精密压铸、精密注塑、型材加工和五金冲压技术为基础,为国内外优质客户提供多类型、一站式的精密结构件产品。

从涉及行业来看,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以及安防,其中,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为清洁能源应用领域,预期未来一段较长的周期都将保持较高的成长性和增长空间,同时将带动结构件行业领域的持续快速发展;安防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处于行业的成熟期。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各工艺精密结构件和模具。

公司精密结构件产品种类较多,从成型材料划分,主要包括精密金属结构件和精密塑胶结构件;从生产工艺划分,主要包括精密压铸结构件、精密注塑结构件和型材冲压结构件。

公司精密压铸结构件主要包括各类产品金属外壳、支架、内部支撑结构、汽车轻量化部件等,相关产品强度较高、密封性及耐腐蚀性能较好;精密注塑结构件包括各类产品外壳、支架等一般类精密注塑结构件以及电线组件,其中电线组件主要应用于光伏领域,具有热量损失少、气密性良好等特点;型材冲压结构件包括各类散热器、散热片产品,按照主要工艺的不同可以细分为型材结构件及冲压结构件,但部分产品存在同时应用型材切削、五金冲压上述两种工艺的情形。

模具则是精密结构件产品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特定形状及大小零部件的工具。

根据加工对象不同,模具可分为金属模具和塑料模具。

公司拥有完善的精密结构件产品谱系,涵盖了精密压铸、精密注塑以及型材冲压等多种成型方式,精密结构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以及安防等领域。

公司在各应用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在所涉及的业务领域,主要客户均为行业领先的公司,具备较高的成长潜力。

(三)主要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报告期内,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为客户提供精密结构件及模具销售收入及对应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

通过产品研发、模具设计以及工艺设计及创新以满足客户对结构件功能、精密度、稳定性以及外观等各方面需求,是公司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

公司主要通过采购铝锭、塑胶粒、铝挤压材等原材料,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采用精密压铸、型材加工、五金冲压以及精密注塑等不同生产工艺,生产精密结构件产品,以直销方式销售给客户。

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辅料、设备等物资采购工作,通过收集并分析原材料、辅料和设备的市场价格,控制采购成本,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筛选、考核。

公司根据《供应商管理程序》对主要供应商实行合格供应商名录管理,根据供应商产品质量、价格、交期、配合度等综合考量,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名录中供应商匹配公司采购需求。

为保证采购物料的质量、规范采购行为,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主要管理制度有《采购控制程序》《产品报价控制程序》等,分别规定了公司物料采购的审批决策程序、采购方式、采购部门的职责、采购物料的验收程序、报价依据、报价标准以及报价审核等程序。

在制定采购计划方面,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采购方式,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经营计划,持续分批进行采购。

在执行采购之前,需由公司各事业部下属计划部门根据采购周期和生产需求确定所需物料数量和种类,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在ERP系统中提交采购申请,采购部门依据采购需求进行采购。

3、生产模式(1)自行组织生产公司的生产模式以“以销定产”为主,并配合根据订单预测在“安全库存”的范围内提前生产备货的方式。

公司产品生产周期因产品的复杂程度和客户对交货期的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而言,产品量产以后,生产周期一般不超过30天。

公司根据销售订单下达生产计划,公司各事业部下属计划部门根据订单交期确定产品的生产排期,安排产品生产,确保按时交付。

同时,公司市场部也会根据远期订单和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以及重点客户的备货要求,下达生产备货计划。

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根据产品形态的不同还会实行分业生产,构建了不同的产品事业部,以实现产能规模化以及管理专业化。

分业生产模式使得各生产单位在各自负责的产品理解上更为深入,有利于产品工艺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交付稳定性不断提升以及客户服务的不断优化。

此外,模具作为公司精密结构件产品生产的必要工具,在新增产品生产线(含新产品投产和原有产品扩产)、更换模具等情况下,公司需按客户要求对模具进行设计、开发,然后由公司自产或定制外购。

在模具及配套工装完成后,公司进行产品试制,在试制样品通过客户验证及认可后,客户下达量产订单。

(2)外协加工公司基于产能限制、生产成本及客户指定等因素的考虑,报告期内对于部分工序采用外协加工的方式。

外协工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出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简易加工工序,公司主要采取外协加工的方式补充产能,比如CNC、喷粉、喷油等工序;另一类是客户指定外协厂或客户需求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的生产工序,比如氧化、电泳、电镀等工序。

为加强对外协厂商的管理,公司建立了《外协加工控制程序》等外协供应商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

由多部门联合对外协厂商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外协厂商成为合格供应商。

公司每年对外协厂商进行考核,考核标准系根据质量状况、交货情况、价格及服务水平、现场检查情况等综合评定。

对于连续两次考核结果未达到公司标准的外协厂商,公司将取消其合格供应商资格。

4、销售模式公司依托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采用直接销售模式,利用丰富的结构件产品种类和专业化的支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

公司大部分客户通常会按照各自建立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对公司进行生产管理、现场制造工艺、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综合审核评价。

审核时间少则数周,多则需要六至十个月,只有在审核全部通过后才能进入客户的供应商名录,核发合格供应商代码。

公司产品大多数为客户定制产品,在新产品开发周期,客户一般需要公司配合进行样品试制,在试制样品通过客户验证及认可后,获得量产订单。

5、公司目前经营模式及未来变化趋势公司专业从事精密结构件及模具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为国内外大型优质客户提供各类精密结构件配套服务。

自设立以来,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结合主要产品、竞争优势、自身发展阶段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需情况、上下游发展状况等因素,形成了目前的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上述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和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未来短期内亦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发展进程

公司的前身铭利达有限成立于2004年7月27日,注册资本为50万元,实收资本为50万元,由股东张贤明、陶诚共同以货币方式出资。

2019年10月8日,上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上会师报字(2019)第6173号”《审计报告》,铭利达有限在评估基准日2019年5月31日经审计的母公司净资产为369,487,032.18元。

2019年11月12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核准铭利达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事项,并核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40300764970779B的《营业执照》。

2017年8月28日,铭利达有限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同意达磊投资将其持有的铭利达有限2.88%的股权以90.6067万元转让给赛腾投资,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

2018年10月25日,铭利达有限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同意杭州剑智将其对铭利达有限享有5,280万元的债权转为对铭利达有限的投资款,其中158.6252万元计入铭利达有限注册资本,其余5,121.3748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2018年12月13日,铭利达有限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同意铭利达有限注册资本由3,304.6926万元增加至3,478.6238万元,新增注册资本173.9312万元由深创投及红土投资认缴。

其中深创投以2,000万元认缴注册资本32.0033万元,红土投资以8,900万元认缴141.9279万元。

2018年12月13日,铭利达有限就上述增加注册资本事项办理完毕工商变更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