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主要的业务是工程建设,按板块分为核电工程及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
经营范围:投资管理;工程总承包;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技术咨询;工程管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转让;新材料、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建筑机械、建筑构件的研究、生产、销售;设备租赁;物业管理;自有房屋租赁;进出口业务;承包境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境内国际招标工程。(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建”)是一家以核电工程、工业和民用工程建设等为主营业务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拥有国际原子能机构授权设立的全球唯一一家核电建设国际培训中心,是我国核电工程建设的主力军,承担国家核应急救援队工程抢险分队职责。
中国核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核工程建设的主要依托力量,见证了我国核工业创建、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和“两弹一艇”的丰功伟绩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核电工程领域,中国核建已发展成为我国核电工程建设领域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专业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企业,是全球唯一一家连续30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领先企业,代表着我国核电工程建造的最高水平。
中国核建掌握了包括CNP、M310、CPR1000、EPR、VVER、AP1000、CAP1400、华龙一号、高温堆、重水堆、实验快堆、先进研究堆等各种堆型、各种规格系列的核电建造能力。
可同时承担40余台核电机组建造任务。
当前,随着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在建规模跃居世界前列,中国核建已成长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核电工程建设企业。
中国核建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致力于延伸在核电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强大能力和建设经验,积极承揽大型复杂工业和民用工程建设业务,先后承建了一大批石油化工、能源、冶金、建材、房屋建筑、市政和基础设施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超高层、大体量、高精度工程方面积累了丰富业绩。
中国核建是国内较早“走出去”承担国际工程和投资业务的中央企业,海外业务涉及30多个国家,赢得了国内外客户广泛赞誉。
2016年6月6日,中国核建成功在A股市场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611),开启了中国核建品牌价值提升的新征程。
2018年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核建设集团与中核集团实施战略重组,中国核建由此开启企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始于品质、忠于责任。
中国核建将一如既往以客户为中心,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核电“走出去”的宝贵机遇,积极履行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持续提升中国核建核电建造全球领先能力,向社会奉献一流工程和服务,立志为建设核工业强国和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
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部署,积极应对内外部严峻复杂形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2345发展思路”为指引决战决胜“十四五”,以卓越绩效模式贯标导入和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提升管理效能,以狠抓市场开发、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化改革等重点任务落实落地的确定性,积极推动主责主业高质量发展。
(一)生产经营总体平稳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一增一稳四提升”经营目标,千方百计抓市场促发展,全力以赴抓现场促增效。
持续优化目标考核激励体系,制定2025年提质增效稳增长追求卓越TOP10行动清单。
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建筑行业动态分析,精准匹配经营策略。
上半年,公司累计实现新签合同额844.75亿元,营业收入534.72亿元,利润总额完成14.32亿元。
(二)市场开发成效显著报告期内,公司以构建高效市场开发体系为出发点,搭平台、聚资源、促协同、拓项目,中标太平岭3/4号、防城港5/6号、徐圩1/2号核岛安装工程,三门5/6号常规岛土建、台山3/4号核岛土建工程,核电项目累计中标金额再创新高。
与法国电力签署《核电先进建造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及《EPR2特别任务战略性咨询合同补充协议》,双方全景式合作正式迈入新阶段。
公司先后承接了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陆域取排水工程项目、徐闻东二海上风电项目EPC总承包、S202象山石浦港海底隧道及接线工程施工项目等重大项目,民用工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三)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科技创新赋能核电工程建设数智化转型。
围绕工程建设提质增效,把智能制造、智能建造和数字化管理作为三个重点创新研发方向,以工程项目问题和需求导向,持续开展集约化的科技创新,把研发需求、研发力量与成果应用有序统筹起来,推进和培育核电建造产业新质生产力。
深入研讨公司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积极构建以数字孪生技术和虚拟建造技术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平台,并成功在廉江、漳州、徐圩等核电项目上线应用。
中核二二、中核二三、中核华兴后台加工基地实现智能化升级改造,中核二四智能预埋件工厂和自研MES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开展核电领域建模工作,持续推进RISE在金七门和石岛湾应用,基于工单的土建施工管理初见成效。
完成AI+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编制,1项人工智能高价值场景获得中核集团立项。
开展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成立网络安全能力中心,保障重要时期的网络安全。
核智枢ERP薪酬管理模块、核智通IOA全面上线运行。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9项,同比增长25%。
(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稳步推进报告期末,公司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台账共193项,完成185项,持续推进8项,台账总体完成率95.8%。
持续深化现代企业管理,卓越绩效贯标全面启动、全级次穿透式监管、领域专家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十四五”规划评估、“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公司长远发展谋篇布局。
加快推广核电工程定额,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实质性做实二级集采,强化集约化管控,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加快落实新公司法相关要求,全面完成所属企业监事会改革任务。
中核二三、中核华兴两家双百企业连续四年获国资委考核标杆。
(五)基础管理不断强化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控能力和水平。
遵照“绝对责任、最高标准、体系运行、经验反馈”,成立安全质量委员会,持续构建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压实工程建设各个层级的责任;对核电相关项目建立质量监督办公室、开展党建引领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专项整改行动等,保障质保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提升;强化经验反馈效能,利用经验反馈机制,开展原因分析和措施制定。
严肃开展事故调查和“一件事”全链条分析,通过体系评估和整改核查,反思总结管理缺陷。
组织开展全级次教育经验反馈学习和“举一反三”隐患排除整治,分层分级细化制定改进提升专项工作任务清单。
持续筑牢安全保密堡垒,高标准推进整肃治理整改工作。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以“稳、优、保、促”为工作重点,推进年度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在稳经营上,密切关注市场,快速响应新需求,深挖降本潜力,推进全流程费用压减,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一体推进;优投资上,围绕国家战略,聚焦新兴领域,推进强链补链项目;保安全上,强化核电相关领域安全保障,管控关键环节,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促发展上,发挥带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服务保障民生。
本公司是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主营业务重组改制并上市有关事项的批复》(国资改革[2010]1221号)、《关于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国资产权[2010]1452号)、《关于设立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国资改革[2010]1473号),由中国核建集团联合中国信达、航天投资、中国国新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中国核建集团与中国信达、航天投资、中国国新于2010年12月17日签订的发起人协议,作为公司的主发起人中国核建集团以持有的有关资产及其直接持有的下属10家企业的股权对公司出资,中国信达以其持有的中核华兴公司、中核二二公司的股权和货币资金对公司出资,航天投资及中国国新以货币资金对公司出资。
根据中水评估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中水评报字[2010]第098号),截至评估基准日2009年12月31日,中国核建集团投入本公司的资产于评估基准日的净资产的评估值为215,049.86万元。
国务院国资委以《关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整体重组改制并上市项目资产评估结果核准的批复》(国资产权[2010]1450号)对上述评估结果予以核准。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国资产权[2010]1452号),中国核建集团、中国信达、航天投资、中国国新作为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本公司。
各发起人出资合计271,527.61万元,按68.133%的比例进行折股,折股后公司设立时的总股本为185,000万股,其余86,527.61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其中,中国核建集团持有146,520万股,占总股本的79.20%;中国信达持有27,472.5万股,占总股本的14.85%;航天投资持有9,157.5万股,占总股本的4.95%;中国国新持有1,850万股,占总股本的1.00%。
国务院国资委以《关于设立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国资改革[2010]1473号)批准公司设立。
2010年12月19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就公司设立的相关事项作出决议。
2010年12月21日,本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完成注册登记,并领取了注册号为100000000043017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1年1月13日,中国核建集团、中国信达、航天投资、中国国新缴纳第二期出资后,公司换领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18.50亿元。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丁淑英 | 2025-07-14 | -500 | 9.75 元 | 78500 | |
杨振华 | 2025-05-26 | -32533 | 9.21 元 | 97600 | |
丁淑英 | 2025-04-01 | -4000 | 9.34 元 | 79000 | |
韩乃山 | 2025-03-26 | -10000 | 9.08 元 | 100800 | |
韩乃山 | 2025-03-17 | -23000 | 9.02 元 | 110800 | |
丁淑英 | 2025-03-14 | -4000 | 9.09 元 | 83000 | |
丁淑英 | 2025-03-13 | -9000 | 9.01 元 | 87000 | |
丁淑英 | 2025-03-12 | -2000 | 8.91 元 | 96000 | |
丁淑英 | 2025-03-07 | -2000 | 8.85 元 | 98000 | |
丁淑英 | 2025-01-02 | -4600 | 8.6 元 | 100000 | |
丁淑英 | 2024-07-09 | -67800 | 0 元 | 104600 | |
高金柱 | 2024-07-09 | -66900 | 0 元 | 133800 | |
韩乃山 | 2024-07-09 | -66900 | 0 元 | 133800 | |
陈宝智 | 2024-07-09 | -66900 | 0 元 | 133800 | 董事 |
赵晨曦 | 2024-07-09 | -65400 | 0 元 | 0 | 高级管理人员 |
杨振华 | 2024-07-09 | -65067 | 0 元 | 130133 | 高级管理人员 |
张卫兵 | 2024-07-09 | -65400 | 0 元 | 130800 | 董事 |
丁淑英 | 2024-06-06 | -6000 | 8.44 元 | 172400 | |
丁淑英 | 2024-06-05 | -25000 | 8.39 元 | 178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