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永茂泰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永茂泰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永茂泰
  •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Yongmaotai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徐娅芝,徐文磊,周秋玲,徐宏
  • 上市代码: 605208.SH
  • 注册资本: 3299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3-08
  • 大股东: 徐宏
  • 持股比例: 30.91%
  • 董秘: 王光普
  • 董秘电话: 021-59815266
  • 所属行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边珊姗、李唯婕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章练塘路577号
  • 概念板块: 汽车零部件 上海板块 破净股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减速器 基本金属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2002-08-1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118742121602R
  • 法定代表人: 徐宏
  • 董事长: 徐宏
  • 电话: 021-59815220,021-59815266
  • 传真: 021-59815199
  • 企业官网: www.ymtauto.com
  • 企业邮箱: ymtauto@ymtauto.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章练塘路577号
  • 邮编: 201716
  • 主营业务: 汽车用铸造再生铝合金和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铝合金锭、有色金属材料(除专控)、汽车零部件(除发动机)、摩托车零部件(除发动机)的制造加工,从事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上海永茂泰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股代码:605208)主要从事汽车用铸造铝合金和铝合金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以“铸造铝合金+汽车零部件”为主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业务格局。深耕铸造铝合金产业链近二十年,上海永茂泰已从汽车用高性能铸造铝合金的生产和销售,发展成为以汽车用高性能铸造铝合金原料供应为基础,重点向下游汽车用铝合金精密零部件铸造、加工和销售转型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拥有上海青浦、安徽广德、山东烟台和四川成都四个生产基地、八家生产工厂,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2.27亿元。在铸造铝合金领域,公司是国内先进的铝合金生产企业之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的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单位,被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等评选为“2019年最具潜力的汽车材料创新奖”单位;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车身结构件和通讯基站等领域。在铝合金汽车零部件领域,公司自主开发并生产的产品包括传统燃油车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等,具备从铝合金原料开发、模具制造、铸造成型、精密加工和自动化装配全流程的生产能力。永茂泰上海零部件公司为中国压铸协会理事单位,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承担单位,第二届中国压铸企业50强,第三届中国铸造行业有色及压铸分行业排头兵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已与一汽大众、上汽集团、上汽通用、上汽大众、长安马自达等主要整车厂商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 发展进程: 2002年8月,徐宏以货币出资450万元,徐小飞以货币出资550万元,共同设立上海万泰铝业有限公司(即永茂泰有限)。2002年8月9日,上海永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永诚会验(2002)字第1661号《验资报告》,确认截至2002年8月8日,徐宏和徐小飞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1,000万元已到位。2002年8月12日,上海市工商局青浦分局为永茂泰有限的设立办理了工商登记手续,并向永茂泰有限核发了营业执照。 2017年5月8日,永茂泰有限召开股东会,同意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永茂泰有限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永茂泰有限整体变更为上海永茂泰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变更以2017年2月28日为审计基准日,根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天健审[2017]7237号《审计报告》,截至2017年2月28日,永茂泰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为420,565,896.07元。永茂泰有限按1:0.28871折股比例折为股份公司股本12,142万股,每股面值1元,剩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2017年6月26日,永茂泰名称、公司类型等变更的工商登记手续办理完毕,上海市工商局向永茂泰换发了新的营业执照。 2017年7月11日,永茂泰召开股东大会,决议同意新增注册资本1,958万元,增资后的注册资本增至14,100万元。本次新增注册资本由乐丰永泫、德华创投、景润投资等17名外部股东以17,387.04万元认缴,其中1,958万元作为注册资本,其余15,429.04万元作为资本公积,增资价格为8.88元/股。2017年8月15日,上海市工商局为永茂泰本次注册资本变更办理了工商登记手续,并向永茂泰换发了新的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公司市场开拓、降本增效的破局之年,是公司空间拓展、产业升级的谋划之年,也是公司经营业绩触底反转、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之年。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和“增量放缓、存量升级”的汽车产业生态,公司紧紧把握阶段特征、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坚定汽车用铸造再生铝合金及铝合金铸造汽车零部件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布局,坚决落实“重研发、拓市场、强管理”的经营思路,全面贯彻“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优化”的管理思想,努力提升“质量、效率、成本、效益”四大要素,持续放大优势、补齐短板,2024年公司主营产品产销量、营业收入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净利润也逆势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汽车用铸造再生铝合金及铝合金铸造汽车零部件的行业地位,同时也为公司空间拓展、产业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1、收入规模历史新高,经营业绩逆势增长2024年以来,公司始终贯彻“积极发展、稳健经营”的经营思路,外抓汽车轻量化带来的市场机遇,内抓“质量、效率、成本、效益”的要素提升,充分发挥废铝回收、汽车用铸造再生铝合金和汽车零部件生产、铝危废运输和资源化利用的上下游一体化全产业链优势,拼命拓市场、抢订单、保生产,实现了主营产品产销增加、营业收入稳步提升、经营业绩逆势增长的经营局面,经受住了经营与发展的严峻挑战。2024年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1.00亿元,同比增长15.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50.96万元,同比增长21.35%;共销售铝合金产品约23.41万吨,同比增长约23.66%;销售零部件产品约2,568.03万件,同比增长约1.62%。与此同时,公司持续优化产品及客户结构,努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铝合金业务从客户降本的痛点出发,借助自身铝危废处置及铝液运输的优势,大力拓展铝液厂区及一定区域内直供业务,2024年铝合金液销量在公司铝合金业务中占比提升至57.18%;零部件业务在保持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重点加大新能源及国际客户的开发力度,努力提升新能源及国际客户业务占比,2024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收入占公司零部件板块收入比例提升至35.57%,零部件国际客户收入占公司零部件板块收入比例达到22.08%。2、开放合作战略突破,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24年以来,公司继续以价值创造、利益共享为原则,持续深化与战略客户的战略合作。2024年8月,公司与拓普集团就宁波杭州湾开展铝液直供与生产废料综合处置利用业务签订年纲领采购量15万吨的《铝液供应合作协议》,该项目一期6.5万吨产能已于今年3月份建设完成,目前正在开展项目验收及产品认证等相关工作。本次与拓普集团的合作,是公司继皮尔博格、科尔本、一汽铸造后,在客户厂区开展铝液直供业务的又一重大实践,既能够为客户降低成本、创造价值,也为双方进一步深度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典型的示范效应。报告期内,公司还围绕汽车用铸造再生铝合金全产业链,推动一批项目的落地实施,极大地增强了公司的发展后劲。公司子公司广德新材料一期3.6万吨铝合金产能、子公司上海零部件4万吨铝合金产能顺利建成并实现对外销售;子公司安徽环保的铝危废处置产能得到充分利用,客户、区域均得到拓展;子公司安徽运输的铝合金液及铝危废运输车增至8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3、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24年以来,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促进公司快速发展。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01亿元,同比增长9.62%;新增授权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主要包括铝合金生产及检测设备、零部件压铸工艺及检测、设备、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相关零部件及其材料、铝危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艺及设备等方面;已提交尚未授权的在审专利申请27项,其中一体化压铸铝合金材料成型工艺1项,新能源汽车三电相关零部件工艺、设备及检测5项,铝灰渣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工艺及相关设备4项,其余分别为其他汽车零部件和铝合金生产工艺或设备。上述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的投入使用,既满足了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也提升了公司生产效率,降低了综合成本,为公司拓市场、降成本、增业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强基固本练好内功,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024年以来,公司结合行业特征及自身实际,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优化体制机制、增强履职能力,以高水平管理支撑公司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开展每周、每月、每季度经营分析,分客户、分产品、分工厂单独核算,通过对各项成本变动进行深度剖析,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优化管理措施和资源配置;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数据采集与集成应用、建模分析与优化等技术,实现制造系统各层级以及对产品、资产和商业全流程优化;应用三维建模软件(CATIA)、CAD软件、制造计划软件、生产管理系统(ERP)、生产监控软件(MES)等管理软件,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打造汽车零部件生产全过程可视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密切关注原料供需变化,捕捉价格波动机会,拓展供应商渠道,千方百计降低采购成本;不断优化配料组合,提高废铝使用比例;严格把控来料检验,做好废铝分类管理,发挥废铝价值最大化;降低生产辅料、备品备件消耗,降低原材料成本;优化工艺参数和工艺过程,提高直收率、回收率,降低能耗、铝耗;优化生产节拍,一模多件,提升效率;优化排产计划,减少产品频繁更换对效率、能耗的影响;对各生产基地设备、人员等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产能利用率和规模效益。实施设备和模具的预防性维护保养,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成本。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一次合格率;优化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加大对优秀员工和创新团队的奖励力度,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5、系统谋划战略布局,产业空间不断拓展2024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公司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加快产业布局和空间拓展,在危机中寻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产业布局方面,公司在保持自身汽车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借助汽车零部件行业二十多年积累的技术、质量、渠道、成本等优势,积极布局铝合金产品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目前已与部分客户同步开发机器人相关铝合金零部件产品;在产品布局方面,今年3月,公司正式成立镁合金事业部,主要从事镁合金材料及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已与多家客户开展镁合金产品的同步设计与开发,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完成试制;在空间布局方面,为有效应对地缘政治危机,2024年以来,公司多次前往欧美、东南亚等地考察,并于今年4月份决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汽车零部件制造地。未来随着公司在产业、产品、空间上的布局全面铺开,公司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6、深耕全链生态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2024年以来,公司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废铝回收、汽车用铸造再生铝合金和汽车零部件生产、铝危废运输和资源化利用的低碳循环产业链,大力拓展再生铝、铝液直供、铝危废处置等业务,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2024年,公司持续加大废铝使用比例,原料结构中废铝用量达到80.87%;积极拓展铝液厂内直供业务,新增拓普15万吨铝液直供项目;持续完善铝液对外运输销售的各项保障措施、提升运输能力,铝液对外运输销售覆盖面扩大、客户持续增加,2024年销售铝液约13.38万吨,同比增长约38.07%,铝液直供避免了铝锭重熔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负担,助力汽车产业链节能减排;充分发挥铝危废运输及处置产能,2024年处置各类铝灰合计超过2万吨,回收铝再投入生产,处置后的副产品再生氧化铝作为耐火材料的辅料添加,助力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报告期内,公司被阿拉丁评为“2023年度中国再生铝产业低碳应用贡献企业”;安徽铝业工厂入选安徽省工信厅“2024年安徽省绿色工厂”;公司还围绕减碳、降碳、低碳发展目标,开展铝锭、铝液、涡轮增压器壳体、逆变器壳体等系列产品的碳足迹认证;加入铝业管理倡议(ASI)组织,推动铝的负责任生产、负责任采购和企业治理,以实际行动为产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