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和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1998-08-14
  • 组织形式: 民营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200607924226D
  • 法定代表人: 冯红涛
  • 董事长: 冯红涛
  • 电话: 0510-85259761
  • 传真: 0510-85258772
  • 企业官网: www.hodgen-china.com
  • 企业邮箱: stock@hodgen-china.com
  • 办公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长江东路177号
  • 邮编: 214145
  • 主营业务: 智能控制器、智能信息化解决方案物联网板块业务,主营涵盖智能硬件、应用软件等物联网软硬件研发、制造、应用及服务
  • 经营范围: 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技术咨询服务;生产微电脑智能控制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子器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通信设备、广播电视设备、非专业视听设备、计算机、照明器具、智能消费设备的研发和制造;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无锡和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无锡新区成立,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证券代码300279。2018年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荆州慧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新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公司在战略、资本、管理等多方面获得发展。和晶科技是一家业务聚焦智慧生活领域的综合性科技企业。公司以家庭为中心聚焦于“智慧生活”,提供智能硬件、平台运营、内容服务等产品和服务。以智能制造、智能化工程建设为基石,以智慧安全平台与应用开发运营、智慧城市综合应用解决方案为发展动力,构成涵盖物联网云计算、IOT制造、智慧城市应用、智慧业务集成、平台运营为一体的业务群。和晶物联网下设智能制造和IOT应用两个事业部。智能制造事业部以一流的研发与制造缔造行业口碑,坚持高端、智能化、节能环保。智能控制器业务全球布局、深耕行业、服务龙头。IOT应用事业部是具有竞争力的行业细分领域下的物联网应用平台,致力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提速者。
  • 发展进程: 公司系由无锡和晶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而来。经2009年9月1日股东会决议通过,无锡和晶科技有限公司以2009年7月31日为基准日,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以截至2009年7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30,612,096.27元为基础进行折股,其中3,000万元折合为发行人股份3,0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余额人民币612,096.27元作为发行人资本公积。2009年9月19日,公证天业对发行人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苏公W[2009]B075号《验资报告》。股份公司于2009年10月2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设立登记,并领取了注册号为320200400006272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范围没有发生变化,持续聚焦物联网板块业务,主营涵盖智能硬件、应用软件等物联网软硬件研发、制造、应用及服务,主要产品包括智能控制器、智能信息化解决方案。(一)主营业务及产品1、智能控制器公司智能控制器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电、汽车电子及其他行业(通讯、工业控制、新兴消费电子等),主要运营主体为全资子公司和晶智能。公司在智能控制技术和软件算法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并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ATF16949、ISO13485、QC080000、ESDS20.20等多项国际认证,构建了稳定、高效且具备规模化交付能力的制造体系。(1)家电领域公司在家电智能控制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快速响应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卓越的综合运营能力,秉持“高端化、智能化、低碳环保”的发展主题和趋势,公司持续拓展业务,并与全球领先品牌保持战略合作关系,业务范围已覆盖亚洲、北美和欧洲市场,并连续多年获得海尔、海信等客户的优秀供应商或合作商奖项。在冰箱单片机主板控制器和显示控制器方面,公司多年保持行业领先的出货量,近年来更在冰箱变频器细分市场形成了行业领先优势。通过扩大产品范围和提升规模效应,公司在家电领域的产品线已从冰箱、洗衣机等传统白色家电,逐步扩展至洗碗机、烤箱、扫地机器人、燃气热水器等更多品类。(2)汽车电子领域公司紧抓汽车行业在智能网联、新能源、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发展机遇,依托既有的智能控制技术优势,大力拓展汽车电子市场,并已初步显现成效。公司现有产品主要分为乘用车应用(包括传统乘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及工程车辆应用,主要产品是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电池管理系统)、助力转向系统ECU、电气保险丝盒、充电枪、车用各类传感器、控制器和大功率照明车灯等,间接供货比亚迪、蔚来、特斯拉、大众、通用、沃尔沃、吉利、赛力斯、VinFast(越南)、Stellantis、临工、卡特彼勒、三菱、小松等国内外整车和配套企业。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对汽车电子领域的投入力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范围和规模,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的第二增长极。(3)在其他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通讯、工业控制和新兴消费电子三大终端应用领域,主要产品包括通讯基站(4G和5G)电源控制器、工业类电机控制器和安全监测、彩票机、光伏逆变器、优化器及关断器、洁面仪、智能锁等,间接供货诺基亚、爱立信等客户。未来,公司会继续积极推动在其他领域(如高端智能化设备、机器人等)的业务规划和落地,并丰富下游场景应用,争取持续提升业务规模。2、智能信息化方案及服务智能信息化解决方案及服务包括智慧城市下的智能化工程业务、智慧安全业务,主要运营主体为全资子公司中科新瑞及其控股子公司晶安智慧。中科新瑞具有电子与智能化资质二级、信息系统集成三级、TISS认证获得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证、ISO9001质量认证、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资质。晶安智慧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SO45001认证,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成功遴选“无锡市雏鹰企业”、“无锡市互联网综合竞争力优秀企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物联网分会优秀企业委员”。在业务构成方面,智能化工程业务主要面向政府、教育、医疗、安平等行业客户,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专业优势,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智慧安全业务则聚焦“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两大主题,主要服务于两类客户群体:一是基层政府部门,如街道、园区等,为其提供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和专业安全顾问服务;二是行业重点客户,包括工业园区、化工企业、生产企业、学校、医院、文旅场所、商贸综合体等,覆盖包括危险化学品、学校、园区在内的32个行业领域。公司整合智能硬件、物联网(IoT)实施改造和物联网平台服务,尤其擅长IoT协议解析与定制开发,通过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中国电信、阿里巴巴等行业领先企业的合作,公司的云平台产品能够兼容主流安防设备、消防主机设备、用电安全设备等,并可根据用户需求,集成现有硬件系统和物联网设备,定制具有行业属性且符合用户习惯的前端展示界面,从而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此外,晶安智慧构建了以IoT监控监测及预警为核心的“平台+硬件+服务”产品体系,能够实现区域级和用户级的数据可视化,并整合生产安全、消防维保、消防联动、环保监测四大关键功能,未来将持续迭代优化产品,以适应物联网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演变。公司将继续稳步推进智能化工程业务,同时大力发展智慧安全一体化平台、物联网(IoT)应用以及安全行业专家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并重点拓展教育、医疗、企业、基层政府及园区等五大行业应用,力争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物联网智慧安全解决方案标杆项目,从而全面提升公司在智能信息化领域的竞争力。(二)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行业扩容叠加战略深化,多维布局驱动增长智能控制器作为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部件,其应用场景已从传统的汽车电子、家电、工业设备等基础领域,加速向智能家居、医疗健康、新能源等新兴赛道渗透。在“双碳”战略及全球智能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行业正经历技术迭代(如AIoT融合、边缘计算)与场景裂变(如绿色节能、个性化交互)的结构性机遇,市场空间持续扩容。1)在家电领域,围绕“双碳”目标,国内节能标准升级与以旧换新政策(如国务院2024年3月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形成强共振,推动高能效家电产品加速替代,凭借变频冰箱智能控制器的技术领先性,有益于公司在变频产品渗透率提升的过程中更好地拓展业务机会。同时,公司通过“纵横延伸”策略夯实竞争力,纵向深化方面,在冰箱、洗衣机等基石品类中,公司努力争取与头部客户的合作深度,如通过联合开发定制化控制模块等方式,强化供应链黏性;横向拓展方面,公司向洗碗机、烤箱、扫地机器人等高增长品类延伸,并针对海外市场差异化需求优化产品矩阵,实现国内外市场的精准卡位。2)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现有产品主要分为乘用车应用(包括传统乘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及工程车辆应用,主要包括BMS、助力转向系统ECU、电气保险丝盒、充电枪、车用各类传感器、控制器和大功率照明车灯等。中国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汽车电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望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随着传统车型及新兴消费电子等智能化设备需求增加,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智能控制器的下游应用包括汽车空气传感器、阳光雨量传感器、智能靠椅坐背、智能门窗等各类智能化设备需求有望持续旺盛,并且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也会不断提升;此外,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电池需求的扩大,推动了BMS的市场发展,公司在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汽车电子业务也将因此受益。公司将汽车电子业务视为战略重点,将保持在汽车电子业务方面的拓展和投资,努力将其发展为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的第二大支柱板块。3)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通讯等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通讯基站(4G和5G)电源控制器、工业类电机控制器和安全监测、彩票机、光伏逆变器、优化器及关断器、洁面仪、智能锁等。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以及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玩具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相关领域对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司将积极把握和拓展业务机会,大力推动在高端智能化设备、机器人等领域的产品种类,争取持续提升业务规模,形成公司智能业务板块的新增长点。2、高端优质的合作伙伴高端优质的合作伙伴、客户群为公司业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基础。公司在智能控制器领域有超过20年的行业积累,主要服务于国内外一流的家电厂商、移动通讯设备商以及汽车和工业产品供应商等,与家电、汽车、通讯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家电领域,公司深耕国内市场,与海尔、海信等知名品牌保持稳定合作,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等家电智能控制器业务稳步推进;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成为BSH、GE家电、LIEBHERR等国际家电巨头的重要合作伙伴。与这些知名品牌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公司在相关区域的市场影响力,也为拓展其他品牌客户提供了有力背书,有效扩大了海外业务的项目储备和服务范围,并推动多个合作项目逐步放量。在汽车电子、通信和工业控制器等其他领域,公司间接供货比亚迪、蔚来、特斯拉、大众、通用、沃尔沃、捷豹、路虎、吉利、赛力斯、VinFast(越南)、Stellantis、临工、卡特彼勒、三菱、诺基亚、爱立信、SGI等高端优质客户群体,这些优质客户群体为公司非家电领域业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也驱动着公司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公司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完善供应链体系等措施,建立了高效的客户响应机制,获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并多次荣获“优秀供应商”称号。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并积极拓展新客户,努力与高端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是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3、“本地化+全球化”基地的协同布局模式提供坚实的产能支持为增强全球交付响应能力并深化开拓海外市场,公司目前已构建了横跨中国(无锡、淮北)、墨西哥的多区域、跨国别的生产基地布局,在提升公司智能控制器业务的产能规模及订单承接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分散化生产体系降低“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强公司整体市场竞争力。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拓展海外生产基地网络的机会,加速推进全球化产能布局进程。随着新建产能的逐步释放及生产区域覆盖范围的扩大,公司将充分把握家电消费升级迭代、新能源汽车产业扩张以及全球产业转移等多重机遇,通过实施多区域、跨国别的生产基地布局,既有利于规避贸易壁垒风险,又为承接产业转移和新兴市场需求提供了弹性供应链保障,最终推动公司业绩可持续增长及长期竞争力提升。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960.1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27.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5%,主要原因是公司积极拓展产品种类和客户,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同时在上年同期处于主要投入阶段的墨西哥基地在本报告期更好地提供了产能支持,智能制造业务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对公司本报告期的净利润产生了积极影响。1、智能制造业务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的稳步推进经营计划,通过优化管理体系,提升运营效率,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客户和产品线,并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客户和产品结构,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本报告期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93,764.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5%。(1)在家电领域,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市场拓展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以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作为业务的核心基本盘,在此基础上,向洗碗机、烤箱等其他家电产品线延伸,拓展多元化产品线,在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57,516万元。公司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动态情况,同步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并对客户和业务结构进行相应调整,报告期内与国内外重要客户的业务份额均有所提升。在国内市场,公司深化与各大品牌客户的多维度合作,采取产品横向合作和业务纵向合作的策略,并针对不同品类加大研发投入和团队建设,保持对客户产品线的深耕拓展,一方面聚焦“存量深耕”,在优势项目上“做大做深”,另一方面推进“增量突破”,积极争取在更多合作品类上取得突破以实现“多点开花”,通过开拓并推动新增项目合作落地,进一步提升了与客户的合作紧密度。在海外市场,公司将墨西哥基地作为重要战略支点,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大力拓展北美、欧洲等海外区域市场,通过持续优化境内外业务比重,公司逐步构建起更加均衡、稳定的业务布局,争取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取得主动,增强公司应对区域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2)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实施积极的增长战略,主要产品应用分为乘用车应用(包括传统乘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和工程车辆应用,主要产品包括车用各类传感器、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和大功率照明车灯等,通过多级供应商体系间接供货给国内外主流整车品牌,整体业务处于成长阶段,在本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9,227.34万元。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对汽车电子领域的投入和拓展,强化提升研发、销售、供应链和管理运营能力,并积极巩固与客户的业务合作,在BMS项目、车用各类传感器和控制器等项目上保持稳定的量产合作,推进向战略客户供应链体系渗透,实现关键客户业务份额的结构性提升。公司将继续拓展汽车电子业务,一方面,努力争取进入更多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实现客户数量和客户体量的同步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业务规模,全力将汽车电子业务打造成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的第二大支柱板块。(3)在其他领域,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通讯、工业控制和新兴消费电子三大终端应用领域,主要产品应用包括通讯基站(4G和5G)电源控制器、彩票机、洁面仪、智能锁、工业类电机控制器和安全监测、光伏逆变器、优化器及关断器等,在本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7,021.05万元,主要得益于消费电子领域的业务增长。公司会持续关注各类业务合作机会,力争扩大在三大终端应用领域内产品覆盖种类,并丰富产品的覆盖场景。公司将重点在具备规模基础的业务领域持续深耕,提升市场份额和业务规模,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的新增长极,推动整体业务规模实现可持续增长。在产能支撑布局方面,公司目前已形成无锡、淮北、墨西哥的跨区域、跨国别生产基地布局,公司淮北制造基地的过渡期项目已投入6条产线并已顺利达产,后续将继续按照整体经营计划推进淮北制造基地的投资进程。此外,为更好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业务地域化影响,公司在2022年度启动了在墨西哥增设海外制造基地事宜,并顺利完成了墨西哥基地的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有效巩固维护了北美市场的重要海外客户。报告期内,公司在墨西哥基地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墨西哥制造基地事宜,在保证对现有客户稳定供货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潜在客户并努力推动项目落地。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拓展海外生产基地网络的机会,加速推进全球化产能布局进程。随着新建产能的逐步释放及生产区域覆盖范围的扩大,公司将充分把握家电消费升级迭代、新能源汽车产业扩张以及全球产业转移等多重机遇,通过实施多区域、跨国别的生产基地布局,在提升公司智能控制器业务的产能规模及订单承接能力的同时,通过分散化生产体系降低“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同时也为承接产业转移和新兴市场需求提供了弹性供应链保障,最终推动公司业绩可持续增长及长期竞争力提升。2、智能信息化业务智能信息化业务主要包括智慧城市下的系统集成业务、智慧安全业务,主要运营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科新瑞及其控股子公司晶安智慧,本报告期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4,195.7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84%。(1)在智慧安全业务方面,晶安智慧以“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为主线,大力推进其自主研发的智慧安全综合管控平台,对“平台+硬件+服务”的产品体系进行了持续优化迭代,在报告期内推动落实了其与政府、医院、教育、企业等领域客户的政企应急管理平台、化工企业五位一体平台动火作业升级、智慧用电管控、医院智慧安全管理平台等多个项目。(2)在系统集成和智能化工程业务方面,中科新瑞实行“传统业务+新兴产品”的双模式并行发展,保持与政府、教育、医疗、法院等行业客户及各类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合作,为其提供从项目方案设计、方案论证,到项目实施、保障的全方位的服务。报告期内,中科新瑞密切跟进并推动各阶段的项目进程,在原有的政府、教育、法院等行业客户方面,积极参与新项目的招标工作,争取获得项目合作,同时加大拓展与城镇街道、大型企业客户的合作,努力寻求项目由意向合作到落地的转化,在报告期内有效落实了其经营计划。因政府、教育、法院等行业客户受到财政资金在信息化项目的投入预算收紧影响,其在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业务规模有所萎缩,同时随着信息化行业更多竞争对手对细分领域的渗透,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考虑到未来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发生结构性调整等因素影响,对于中科新瑞未来盈利增速预期加大了不确定性,基于审慎性原则,公司根据商誉专项评估报告,在2024年度对合并中科新瑞所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789.57万元。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