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胶粘剂与特种树脂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电子科技三大板块。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胶粘剂、化工助剂的加工、制造及销售,胶粘剂的售后服务,胶粘剂专业领域内的“四技”服务,体育场地跑道施工,人造草坪的设计及安装,建筑装潢材料、金属材料、电器机械及器材、五金工具的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康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
公司管理总部位于浦东新区,毗邻张江科学城,在上海奉贤、北京、天津、西安、深圳、成都、唐山、福建邵武等地设有子公司、生产基地及分支机构。
公司遵循“融合、协同、创新、超越”的发展理念,汇集了300余人的专业化新材料及军工电子研发团队,拥有百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2022年集团总人数超过1500人,产值近25亿元。
公司业务范围覆盖装备制造、新能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半导体、国防军工以及低碳环保等新兴产业等。
公司一直以来以技术创新为第一核心竞争力,拥有多项领先、具有竞争力的胶粘剂、显示材料、电磁兼容设备、电源模块技术,其中多个系列的产品性能已经达到或已经超过国内、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为客户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公司未来将大力发展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以胶粘剂为主,特种树脂为支撑,结合自身资源与优势向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方向纵深发展转型,完善军工领域的战略布局,打造“新材料+军工电子科技”上市公司平台,争做细分领域龙头,争创隐形冠军,通过多个外部基地的建设,公司将逐步打造成为一个高端化、信息化、一体化的高分子化工新材料与军工电子产业集团。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分为胶粘剂与特种树脂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电子科技三大板块。
按照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胶粘剂与特种树脂新材料业务所处行业分类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代码CE26),该类业务占营业收入的主导地位。
目前主营业务产品涵盖环氧树脂胶、聚氨酯胶、丙烯酸酯胶、SBS胶、热熔胶、水性胶等多个胶粘剂系列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及聚酰亚胺材料等新材料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制造、包装材料、轨道交通、船舶工程、汽车、电子电器、机械设备、建筑装饰及工业维修等领域。
公司胶粘剂新材料板块向上游合成树脂领域延伸,产品主要分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耐热型环氧树脂和特种环氧树脂三大系列,包括双酚A型液体、双酚A型固体、溴化、邻甲酚醛等多个环氧树脂品种。
电子信息材料板块向半导体、显示、通信等领域布局,控股子公司上海晶材主要业务为陶瓷生料带、贵金属浆料、瓷粉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处行业分类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C3985),产品应用于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的电子元器件、电路模块的制造和封装,可同时满足特殊装备领域和民用领域需求,其代理的有机硅胶产品是包括车载显示器在内的高可靠性显示器光学全贴合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公司在胶粘剂与特种树脂新材料领域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重点聚焦以电子信息材料为核心的第二增长曲线中的ITO靶材、氧化铝靶材、CMP(氧化铈)抛光液、低温共烧陶瓷(LTCC)等无机半导体材料。
公司同时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于2024年底将彩晶光电67%股权转让,2025年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公司在必控科技及力源兴达的电磁兼容与电源模块等业务基础上,以赛英科技为主体向整机领域延伸,其产品体系分为嵌入软件式微波混合集成电路、微波混合集成电路、雷达整机及系统三大类,服务于特殊装备领域的多种平台。
按照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赛英科技属于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CE39)。
(一)胶粘剂与特种树脂新材料板块1、产品简介及用途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中高端胶粘剂及高分子新材料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精细化工企业之一。
目前主营业务产品涵盖环氧树脂胶、聚氨酯胶、丙烯酸酯胶、SBS胶、热熔胶、水性胶等多个胶粘剂系列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及聚酰亚胺材料等新材料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制造、包装材料、轨道交通、船舶工程、汽车、电子电器、机械设备、建筑装饰及工业维修等领域。
控股子公司大连齐化是一家以生产销售高品质环氧树脂为主,集特种树脂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分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耐热型环氧树脂和特种环氧树脂三大系列,包括双酚A型液体、双酚A型固体、溴化、邻甲酚醛、苯酚酚醛、双酚F型脂等多个环氧树脂品种。
其生产的高纯、电子级、通用型环氧树脂可应用于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涂料与涂层(防腐涂料、地坪涂料)、粘合剂(风电、电子)、电子电气(封装、绝缘)等领域。
图一:公司胶粘剂及特种树脂新材料产品主要应用领域2、经营模式公司胶粘剂产品均属于精细化工产品,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商业模式为“产品+解决方案”,依托技术研发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控股子公司大连齐化环氧树脂业务的采购、生产、销售模式与胶粘剂基本相同,故不再列示。
(1)采购模式: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石油化工基础原料,为了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公司根据实际销售订单情况,进行生产计划安排,由采购部向供应商统一采购。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从合格供应商目录中,结合原材料的市场情况、原材料价格及质量、以前年度对供应商的评价结果等因素选择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并根据原材料库存量和生产情况下达采购订单,按公司供应商管理制度对采购流程实施全过程管理。
(2)生产模式:公司胶粘剂产品主要由母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自主组织生产。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公司的销售合同签订情况,结合库存制定生产计划,并由生产计划部门下达生产指令,整个生产过程均有实时监视系统记录,确保生产安全。
另外,公司也根据市场预测、生产能力和库存状况生产部分常规产品进行备货,以提高交货速度,并充分发挥生产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通过上海、福建邵武、辽宁大连等地的生产基地开展生产工作;同时,公司位于河北唐山的胶粘剂新材料生产基地按照既定计划正在有序开展试生产工作,福建邵武胶粘剂新材料生产基地已进入正式生产阶段,并根据市场拓展情况逐步释放产能。
(3)销售模式: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产品专业性强,客户对技术服务的要求较高,直销模式可减少中间环节、贴近市场并及时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有利于向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控制产品销售风险。
公司下游优质客户对供应商资格认证较为严格,因此公司制定了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成长与发展的销售策略,同时利用优质客户的品牌辐射效应和公司现有的行业资源优势,不断寻找新的目标客户,通过体系和工厂审核,确定供应商资格。
公司在销售的过程中重点突出技术领先、性价比突出、服务优良的综合优势,及时跟进行业发展趋势,适时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客户需要,进一步稳固战略合作关系。
3、业绩驱动因素及行业地位胶粘剂能有效地代替一些机械联接以及接口处的粘接,是新能源、包装、电子电器、仪器仪表、交通运输、建筑工程、航空航天等生产过程中简化工艺、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节能材料。
国家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等多个方面的持续投入及“一带一路”建设力度的增强,都将会持续拉动国内胶粘剂市场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技术沉淀与创新,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胶粘剂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技术,拥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公司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日益凸显,已逐步成长为国内胶粘剂新材料细分领域领先的企业之一。
公司坚持以研发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研发力量不断增强、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创新型企业,公司研发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上海胶粘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审批设立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检测中心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资质,同时公司也是国内较早通过国际风能权威机构德国劳埃德船级社(GL)认证的内资企业之一。
公司的环氧结构胶、丙烯酸胶、聚氨酯胶中多个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风电叶片用环氧结构胶主要服务客户包括多家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
公司产品也曾获得“中国胶粘剂产品质量用户满意品牌”等多项荣誉。
大连齐化以其优质的产品质量、持续可靠的稳定性,得到诸多客户的认可,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
经国家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大连齐化产品质量各项指标均优于中国国家标准GB/T13657-2011《双酚A型环氧树脂》所列数据。
大连齐化产品已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RoHS和REACH认证,其中双酚A型环氧树脂被辽宁省工信厅认定为“专精特新”产品并获得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颁发的“REACH注册证书”。
大连齐化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20项、正在申请的专利5项;参与编制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
大连齐化已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体系认证,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被辽宁省科技厅认定为“雏鹰企业”、“瞪羚企业”,被辽宁省工信厅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1年,大连齐化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二)电子信息材料1、产品简介及用途公司电子信息材料板块业务主要以陶瓷材料为核心,其中显示材料产品为ITO靶材和氧化铝靶材;LTCC材料主要为陶瓷生料带、贵金属浆料、瓷粉等。
公司下辖上海晶材与惟新科技两家控股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1)LTCC材料a.主要产品及用途b.上下游产业链LTCC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和材料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提供无机非金属粉末、金属粉末、高分子树脂等LTCC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材料制造商负责将原材料加工和混合以制备LTCC材料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陶瓷介质材料、金属导体浆料等。
中游产业链主要包括生产LTCC电路基板和LTCC器件的制造商。
下游产业链企业将LTCC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医疗、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
2、经营模式(以上海晶材为例)上海晶材在通过下游厂商的认证后,根据客户提供的技术指标要求,针对性研发、生产、销售给下游客户。
具体如下:(1)研发模式作为技术导向性的企业,上海晶材的技术主要来自于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根据研发阶段的不同分为小试研发、中试研发、量产研发和质检研发。
研发方向主要来自于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上海晶材根据客户提供的技术指标要求,自主负责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同时,销售部与研发部以市场需求为动向,主动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
此外,上海晶材和科研院校及行业内优秀公司等外部机构借助各自优势针对具体项目开展合作研发。
(2)采购模式与胶粘剂板块相近。
(3)生产模式上海晶材以客户订单及中长期预计需求量为导向,制定生产计划并实施。
在生产方面,上海晶材均为自产。
(4)销售模式上海晶材产品主要为按照终端生产企业特定技术指标要求生产的定制产品,采取直销方式销售给下游客户。
3、公司业绩驱动因素及行业地位LTCC材料方面,上海晶材的陶瓷生料带作为介质材料,主要应用于微波电路基板和射频器件的制造,微波发送/接收电路基板(“T/R基板”)是雷达系统的核心部件,国内LTCC原材料市场被国外生产商所垄断,可批量供货且被客户广泛认可的优质国产厂商极少,具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其某型号生料带是目前多个新研装备项目中单一来源的国产生料带。
上海晶材技术与运营团队拥有较丰富的先进新材料相关行业工作经验,现已获授权及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已通过相关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也承担了特种电子装备单位重要科研项目。
上海晶材已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于2022年获得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称号。
(三)电子科技1、产品简介及用途公司电子科技板块产品以应用于特殊装备领域的滤波器、滤波组件、电源模块、微波组件及整机相关雷达为主要方向。
全资子公司康达集成电路为电子科技板块管理平台,下辖赛英科技、力源兴达两家全资子公司及必控科技、成都铭瓷、成都立扬、上海汉未等多家参股公司。
赛英科技专业从事嵌入软件式微波混合集成电路、微波混合集成电路及雷达相关整机、系统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
赛英科技致力于将微波技术与数字技术进行结合,以科研、生产整机雷达、微波组件、专用仪器仪表、海洋通讯产品为主营业务,主要客户为国内配套企业和科研院所等机构,配套产品范围至航空航天、地导雷达、通讯导航、舰艇船舶等领域。
随着新技术、新产品在不同领域的拓展,业务也从传统的特殊装备领域向民用领域进行部分转化。
力源兴达主营业务为电源变换器模块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为客户提供电源配套服务。
核心产品是高频开关电源变换器模块,其利用脉宽调制技术把客户现场电源设备如市电(220V)、车载电源、某载电源等提供的电能进行整流,然后通过高频开关将电能转换成磁能,再把磁能变回客户设备需要的电压及电流的输出,向客户的各类设备提供高稳定性的供电、转换电压、供电保护功能,满足客户的供电需求。
力源兴达产品线主要面向特殊装备、通讯设备、仪器仪表、测试设备、工业设备、电力通信设备等领域,客户主要分布在特殊装备行业和电网输配电及工业控制行业。
必控科技主要从事电磁兼容设备、电磁兼容预测试系统及相关软件、电磁兼容加固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产品主要包括电磁兼容预测试系统、电磁兼容设备、滤波器、滤波组件、电源滤波模块等,其生产的配套产品主要供给一级或二级整机装配企业或科研院所。
图二:滤波器组件、滤波电源模块、电源变换器模块及整机雷达2、经营模式(以赛英科技为例)赛英科技的经营模式如下:(1)采购模式赛英科技采取直接向生产厂商及电子元器件分销商采购的模式。
具体采购职责方面,物资采购由需求部门编制需求计划或请购单,注明采购物资的数量、规格、型号、质量标准、材质、要求到货日期等,经批准后交物资保障部门;物资保障部门接到需求计划或请购单后及时与相关合格供应商就质量要求、供货周期进行沟通,并根据需求计划或请购单结合实际库存编制采购计划,最后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进行采购。
(2)生产模式赛英科技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赛英科技根据客户订单确定具体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由该技术负责人确定产品技术方案、工艺流程并向制造部提交生产指导文件;项目负责人依据生产指导文件组织生产,对产品进行焊接、装配、调试、测试、环境试验;产品完成后将产品交至质量部检验;质量部检验合格后将产品交由制造部入库。
赛英科技生产过程中,主要采取“定制化开发+外协加工”的生产模式以降低生产成本,其中核心软、硬件产品由赛英科技完成设计、开发和测试工作,部分环节如电路板制作、腔体加工、表面处理等采取外协或外包方式完成。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由赛英科技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产品方案设计、核心软硬件的开发,确保产品在外观、功能、性能、信号控制及传输、功耗、环境适应性等各方面满足客户要求,相关硬件产品交由外协厂商生产加工并经赛英科技检验合格后,由赛英科技负责产品组装、软件注入等工作,并经赛英科技检验测试合格后交由客户进行检测认证。
(3)销售模式赛英科技采取直销模式。
赛英科技主要通过项目定制、议标等形式获取订单后与客户签订合同。
由于赛英科技产品主要用于特殊装备领域,多数为非标准化产品,因此其销售产品主要为项目定制方式。
在新型号产品试制、研发阶段,赛英科技确定客户需求信息后,与客户商谈并确定研发目的、技术方案、研发周期、合同价款等要素,达成一致意见后与客户确定技术要求,签订技术协议或研制任务书;赛英科技展开设计开发、试制并进行联调联试;产品经赛英科技质量部检验及用户验收合格后实现销售。
在定型产品批量生产阶段,赛英科技确定客户需求信息、签订合同后安排生产,产品经赛英科技质量部检验及用户验收合格后实现销售。
力源兴达、必控科技的采购、生产、销售模式与赛英科技基本相同。
3、公司业绩驱动因素及行业地位公司子公司赛英科技通过在射频微波领域多年深耕,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其产品性能指标处于领先水平。
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赛英科技具备对各种微波组件、系统、整机的设计、生产、调试、质量检验能力,已建立从原材料、元器件进厂到产品出厂及技术服务全过程、全方位、全寿命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同组建“电子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赛英科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并先后获得了相关资质和体系认证证书。
公司子公司力源兴达专注于模块电源与驱动电源产品研制,深耕发展并已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基于特殊装备的更新换代以及自主化程度提高的行业发展趋势,力源兴达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增强研发能力,丰富技术与产品型谱。
目前产品已覆盖地面平台、空中平台、通信网络设备、光电仪器设备、通专测试设备等各领域。
公司参股子公司必控科技相关资质齐全,研发实力突出,技术水平领先。
通过多年的研发,必控科技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条龙的电磁兼容解决方案”,既可以对客户产品的电磁兼容特性进行测试,并在此基础上为客户设计电磁兼容解决方案,也可定制研发符合客户需求的电磁兼容产品。
必控科技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对电磁兼容产品及其延伸产品进行了型谱扩充,对上下游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目前产品已覆盖元器件级、部件级智能型滤波产品。
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8亿元,同比增长65.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17.37万元,同比增长190.56%。
其中,胶粘剂(含风电环氧灌注树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87亿元,同比增长118.83%。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76.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80亿元,较上年末降低1.76%,整体经营呈现稳中有进的积极态势。
2025年上半年,胶粘剂与特种树脂新材料板块产品销售总量稳步增长,带动净利润同步大幅提升。
受益于风电行业景气度上升,风电叶片系列产品需求旺盛,成为拉动板块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
同时,公司通过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等举措,进一步增强了盈利能力,为全年业绩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的前身系1988年7月成立的上海康达化工实验厂,1993年8月上海康达化工实验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2002年7月,上海康达化工实验厂改制为上海康达化工有限公司。
2010年8月,上海康达化工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由“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根据决议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事项并取得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公司中文名称由“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康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英文名称由“ShanghaiKangdaNewMaterialsGroupCo.,Ltd”变更为“KangdaNewMaterials(Group)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