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天禾股份
  • 企业英文名: GUANGDONG TIANHE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
  • 上市代码: 002999.SZ
  • 注册资本: 34759.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9-03
  • 大股东: 广东省供销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34.28%
  • 董秘: 刘勇峰
  • 董秘电话: 020-87766490
  • 所属行业: 零售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广东司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朱林、区敏怡
  • 律师事务所: 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09号
  • 概念板块: 化肥行业 广东板块 内贸流通 低空经济 预亏预减 粮食概念 供销社概念 农业种植 乡村振兴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9-03-26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000685245560D
  • 法定代表人: 刘艺
  • 董事长: 刘艺
  • 电话: 020-87766490
  • 传真: 020-87767335
  • 企业官网: www.gd-tianhe.com
  • 企业邮箱: zqbgs@gd-tianhe.com
  • 办公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09号
  • 邮编: 510080
  • 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销售并提供专业农技服务。
  • 经营范围: 批发、零售、国内贸易代理服务、网上销售:化肥、农药、农膜(危险化学品除外)、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除外)、农业机械、农业工具、灌溉设备、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农业项目投资;化肥、农药、农膜及农资网络建设咨询;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止的项目,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批发:危险化学品(具体按本公司有效《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经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业技术推广、咨询与培训服务;化肥、农药产品应用技术服务;施药施肥服务;农业机械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仓储设备租赁服务,办公设备租赁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3月通过股份制改组设立,是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直属企业,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广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有着72年的经营历史。公司以直达终端的网络配送体系为支撑,提供全品类的农资产品、现代农技服务并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天禾股份在全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第4,在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排名第332,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排名第82,广东企业500强排名第167,是中国具有较大品牌影响力的农资流通服务企业,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于2020年9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华南农资流通第一股。天禾股份秉承“诚信为本,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和“以专业的农技服务+优质的农资产品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以“立足广东、深耕华南、走向全国”为发展战略,确立“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生产综合服务龙头企业”的全新愿景。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掌握了优质的产品资源、构建了专业的农技服务体系、建立了布局合理的销售网络和直达终端的配送体系,不断夯实“为农服务”基础,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天禾股份在广东、福建、海南、广西、云南、湖南、江西、山东、江苏、湖北、安徽、四川、河南、陕西、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山西、贵州及北京等主要农业和农资消费大省建立了103家配送中心及在广东省各地设立50家县域农服公司,服务于超过25,000家农资服务站及种植大户等终端客户,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部和农技服务团队的优势及优质资源平台,实现了配送网络终端化和销售服务一体化。公司拥有专业仓储物流设施和配送、农化服务车辆,建立了专业的农技服务团队,每年开展各项农技服务活动超过10000场。天禾股份与众多国内外优质农资厂商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高效低毒、绿色环保、覆盖作物种植全程的优质产品资源体系,不断满足农户和作物的需求。公司面向批发客户和工业客户主要销售氮肥和钾肥,同时基于华南地区果菜等经济作物繁多、市场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公司组合多种优质产品,结合现代农业技术,制定了多种作物的解决方案,通过面向终端的销售网络,销售复混肥和农药等差异化较大、市场稳定的产品。近年来,天禾股份先后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东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全国百佳农资经销商”“中国农资行业时代工匠”“中国农资行业优秀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中国农资行业知名品牌(服务类)”“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广州市市长质量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改革发展成效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好评,品牌深受广大农民朋友信赖。作为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公司始终坚守“为农服务”初心使命,在以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为核心的“双线运行”机制下,大力推动“省市县”联合合作,牵头推进“4+100+1000”、覆盖“耕、种、管、收”等农业生产服务全过程的广东供销公共型农资农技服务网络建设,构建上下贯通、高效运转、有机融合的农业生产综合服务体系。未来,天禾股份将坚守农资农技主责主业,主动融入服务“三农”工作大局,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契机,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企业持续健康、良性稳健发展,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活力、综合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在服务全面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 发展进程: 2009年1月15日,省供销社出具《关于省农资总公司改制成立新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粤供科函[2009]8号),同意省农资公司与何春等18位原省农资公司员工出资设立股份公司。2009年2月18日,省农资公司和何春等18位自然人签订《发起人协议书》,约定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每股面值1元,公司股本为1,000万股。其中,省农资公司以货币出资600万元,认购600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60%;其余18位自然人以货币出资400万元,认购400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40%。2009年3月17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届股东大会。同日,广东中乾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粤中乾(验)字[2009]第0017号】验证,截至2009年3月17日,公司收到发起人缴纳的注册资本1,000万元。2009年3月26日,公司在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并取得了注册号为4401011112235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在广东省供销社和省供销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千万工程”,紧紧围绕服务广东省供销社综合改革发展大局,始终聚焦农资保供稳价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责主业,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推进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加强风险管控、数字化赋能等保障措施,推动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实现了销售规模增长,扩大了市场份额,稳固了市场地位。报告期内,公司整体经营情况与零售行业、农资行业整体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实现营业收入14,454,695,195.47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10,857,173.07元。(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公司作为一家供销系统民生保供企业,以直达终端的网络配送体系为支撑,提供全品类的农资产品及专业的现代农技服务。公司在华南地区的农资流通及农技服务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为区域内的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公司秉承“诚信为本,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和“以农户为中心、以作物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以“立足广东、深耕华南、走向全国”为发展战略,确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综合服务的引领者”的全新愿景。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掌握了优质的产品资源、构建了专业的农技服务体系、建立了布局合理的销售网络和直达终端的配送体系,不断夯实“服务三农”基础,满足农户和作物的种植需求。公司面向批发客户和工业客户主要销售氮肥和钾肥,这是公司提升行业地位的基础性业务。与此同时,基于华南地区果菜等经济作物繁多、市场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公司组合多种优质产品,结合现代农业技术,制定了多种作物的解决方案,通过面向终端的销售网络,销售复混肥和农药等差异化较大、市场稳定的产品,销售对象主要包括种植大户、农资服务站等终端客户。公司突破了农资流通行业“重流通、轻服务”的多级分销传统模式,发展了“以直达终端的网络配送体系为支撑,提供全品类的农资产品及专业的现代农技服务”的经营模式。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广东、福建、海南、广西、云南、湖南、江西、山东、江苏、湖北、安徽、四川、河南、陕西、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贵州及北京等主要农业和农资消费大省建立了100家配送中心,服务于超过25,000家农资服务站及种植大户等终端客户,依托农技服务团队的优势及优质资源平台,实现了配送网络终端化和销售服务一体化。作为供销系统民生保供企业,公司始终坚守“为农服务”初心使命,牵头推进“4+100+1000”农资农技服务网络建设,目前在广东省建设了4个区域服务中心、50家县域中心(38家县域农服公司、12家“社村”公司)、516家镇村作物服务中心,服务覆盖全省所有水稻主产区。2021年至今,公司在广东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超1,200万亩,其中2024年服务面积突破550万亩,充分担起农业社会化服务主力军社会责任。在新的战略规划指引下,公司正积极开展“社村”合作试点,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动经营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二)业绩的驱动因素1.公司以直达终端的网络配送体系为支撑,提供全品类的农资产品及专业的现代农技服务的经营模式驱动。报告期内,公司对配送网络的建设投入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21个省份及北京市建立了100家配送中心,服务于超过25,000家农资服务站及种植大户等终端客户,依托农技服务团队的优势及优质资源平台,实现了配送网络终端化和销售服务一体化。2.公司在提升现代农技服务方面的技术驱动。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现代农技服务为先导的理念,向种植户、农资服务站等客户销售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时,为种植户、农资服务站配套提供的作物解决方案服务,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作物经理精准服务、“天禾好作物”农技服务站、田间试验示范服务、技术培训及新产品营销等模式,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提高种植户的种植、产出水平,提升精准施肥、用药的需求。3.产品资源拓展的驱动。公司作为供销社系统民生保供企业,一直高度重视构建优质稳定的上游资源供给渠道,不断拓展产品资源,加强战略合作。公司与上游企业如雅苒商贸(上海)有限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青海中信国安锂业发展有限公司、亚钾国际投资(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永农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智利化学矿业有限公司等保持密切且良好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与雅苒商贸(上海)有限公司签订5年合作协议、与青海中信国安锂业发展有限公司召开钾肥经销商交流会议并续签区域代理合作协议,努力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全面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4.加快推进自主产品发展战略的市场驱动。自主肥料方面,公司深挖广东市场,积极开拓省外市场。省内以“复合肥+有机肥”分品牌搭配的模式进行高效布点和推广;省外重点开拓广西、海南等市场;同时继续深入推进自主有机肥战略,推动广西有机肥基地的建设工作。自主农药方面,公司积极推动生产设备现代化升级,增强专业技术人才配置,深入探索自主产品配方优化,并有序推进产品开发和立项登记等工作。种业种苗方面,公司组建了大田作物种业公司,初步构建起果树种苗、蔬菜种子种苗、大田作物种子种苗等多个品种共同推进的种业发展新格局。5.公司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体系的驱动。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修订落实财务管理、“三会一层”、行政管理等系列规章制度,配齐配强管理运营团队,提升公司财务资金管理、业务运营质量和效率;严格遵守证监会、交易所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等各项工作,推动公司持续规范运作;推进专项审计、全面审计等内部审计监督常态化,形成公司双制协同监督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大监督体系”提升监督管理水平。6.以数字化建设为支撑的战略驱动。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统一战略思想,制定数字化建设规划方案,全面梳理公司农资、农服、内控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路径,致力推动搭建“绿色农资和农服综合平台”等数字化平台,为推进公司新时期发展战略和经营服务模式转型升级赋能。一是以门店为纽带,加强零售系统升级,赋能公司“网络终端化”战略,以数据化驱动农资农技服务效能提升。二是以农服为突破,全面推进数字农服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农服业务标准化。三是以共享为抓手,不断深化内控管理,推进数据实时、经营可视、风险可控的管理模式。四是以“绿色农资和农服综合平台”赋能提升业务效能,增强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三)报告期内采购、仓储及物流情况1.商品采购与存货情况公司掌握了上游优质产品资源,与众多国内外优质农资厂商产品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主营产品涵盖氮肥、钾肥以及复合肥、掺混肥、特种肥、农药、种苗等差异化、全品类农资产品体系,形成高效低毒、绿色环保、覆盖作物种植全程的优质产品资源体系,不断满足农户和作物的需求。2024年,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360,440.13万元。2.存货管理政策,对滞销及过期商品的处理政策存货管理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合理库存量,确保存货在各流转环节的安全。公司制定了存货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定期对商品存货进行实物盘点。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后,按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提取或调整存货跌价准备。同时,公司结合商品属性和特点,按照行业相关规范对滞销及临期商品及时进行换货、退货处理,保证存货商品质量。3.报告期内仓储与物流情况公司作为一家供销系统民生保供企业,负有农资商品保供稳价的社会责任。为保障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市场供应,提高物流效率,公司在广州、湛江等集散地中心设有大型储备基地,其中:在广州白云区设有3.80万平方米的铁路专用货场、增城区设有5.94万平方米的专业仓库及码头,2024年吞吐量约为34.65万吨;在湛江地区设有应急储备仓库3个,面积达4.96万平方米,2024年吞吐量约为35.38万吨。同时,公司各区域配送中心配备仓储设施及配送车辆,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另外,为加快建设现代农资储备物流基地,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公司正在加大配套仓储物流设施的建设力度,已经在湛江港购置22.59万平方米的港口仓储用地,此用地的首期建设项目已经完工并开始试运营,二期农资储备库已完工,正在办理验收手续,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为集智能仓储、自动灌包分装、自动装卸作业等现代物流仓储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园区和基地,提高公司现代仓储和物流配送水平。1、概述2024年,在严峻的行业市场环境下,公司围绕为农服务主责主业,有序开展各项工作,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5,469.52万元。报告期内,主要工作如下:(1)抢市场、保供应,持续稳固农资经营基本盘市场地位一是持续深化“双平台”战略,夯实农资基本盘地位。大宗产品平台方面,氮肥、钾肥平台坚决扛牢保供稳价责任,氮肥积极发挥“套期保值”工具作用,持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规模创历史新高;钾肥持续加大上游核心优质资源拓展力度,规模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取得了较好效益;甲醇平台在全年进口资源与国内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经营质量;原药平台抢抓市场机会,有效化解库存风险;特肥平台聚焦核心作物,持续推动渠道向纵深发展。省级经营平台贯彻落实“一省一策”龙头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强化市场研判和风险防范管控,推行精细化管理,因地施策稳健开展经营,聚焦重点市场和重点作物,创新营销服务模式,持续拓展终端深度广度。二是持续深化“网络终端化”和“双核驱动”战略,做好“创新”和“增量”文章。配送网络体系深入践行“以农户为中心、以作物为导向”经营理念,以创新营销服务模式为抓手,持续深耕广拓,提升绿色农资供应质效,实现效益“增量”;农化配送网络体系围绕“双核驱动”战略,深入开展主题项目活动,实现规模“增量”。三是持续深化“绿色农资”自主产品战略,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加公司推动自主配方肥销售规模逆势增长;壹号生物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广西耕力优完成了二期项目建设;珠海瑞农完成粉剂车间改造,启动新产品登记和配方储备,持续加强自主高质量农药研发能力,为“绿色农资”自主品牌加速发展注入强大动能。(2)强服务,提质效,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量效双增公司充分发挥“双线运行”机制优势,进一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运营质效。一是服务面积快速增长,2024年实施社会化服务面积突破550万亩,充分担起农业社会化服务主力军社会责任。二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培育整合的农机手、村助理等基层服务团队约3,000人,自购或整合的各类农机装备超7,100台/套,粮食全程服务日作业能力超40万亩。三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高质量完成中央财政托管项目面积65万亩,完成广东省供销社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示范体系项目面积56万亩,完成紫云英绿肥种植项目种子撒施21.5万亩,协同推进南雄高标农田建设运营示范项目,开展撂荒地复耕及垦造水田。四是持续探索联农带农机制,梅花农产品供应链项目建成4个供销农场、3块示范田建设,攻克豇豆种植农残难题,形成供销农场建设可持续运营模式样板。(3)启新程,开新篇,大力实施“社村”合作试点在广东省供销社的统一部署下,公司积极履行运营主体责任,以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为依托,以生产、供销、信用综合合作为纽带,以拓展公共型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重点,以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为核心,积极推进“社村”合作试点工作,顺利完成12个试点区域的“社村”运营公司改组、注资、业务和团队整合、建章立制等各项工作任务。推动“社村”运营公司业务顺利运营,探索经营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为促进粮食和农产品产业提质增效,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4)稳基础,固根基,持续优化内控管理体系公司持续完善内控管理,保障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规范高效运行。一是强化“三会一层”、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系列规章制度和系统集成,持续加强公司治理规范性,防范化解各类管理风险。二是健全财务督导检查工作机制,落实资金精细化管理,优化资金结构配置,提高财务共享系统运营效率,守牢风险底线。三是全面完成五年审计全覆盖,持续提升监督管理水平,为促进提升经营质量提供坚实监督保障。四是持续落实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形成上下同频的责任共担和考核机制。(5)赋新能,领未来,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公司持续强化数字化、平台化思维,进一步统一战略思想,组织成立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数字化建设规划方案,为推进公司新时期发展战略和经营服务模式转型升级赋能。一是协同推进“绿色农资平台”建设,完成方案制定、运营团队搭建、试点地区基础数据收集整理等前期工作。二是持续推进零售系统升级改造,加快推进门店数字化管理工作。三是持续完善粤供销农服应用,实现全省县域农服公司电子订单100%线上管理。四是优化改造农技之家用药、作业管理功能,推动农服工作线上标准化管理。五是优化提升内控管理数据实时、经营可视、风险可控的管理模式,持续推广“安全生产”小程序,实现公司重点单位、重点场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