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光伏晶硅产业链相关业务及高端智能化装备业务
经营范围:数控机床、通用机床、自动化控制设备、检测设备、金属结构件、机床零部件及配件的制造、加工、销售;五金加工;数控软件的开发;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
弘元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公司前身名“上机数控”),是一家专注新能源创新与应用的光伏全产业链生态企业,201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03185。
目前,公司产品及服务覆盖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十多个国家设立海外营销技术服务公司。
公司在内蒙古、江苏、安徽打造多处核心研发智造基地,布局完成N型零碳光伏全产业链,目前在职员工万余人。
展望未来,弘元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继续深化推进“科技弘元、智慧服务”战略,本着“让能源更清洁,让世界更美好”的愿景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链接资源,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与各领域合作伙伴携手合作,共同开拓全球新能源市场,打造科技、绿色、智慧新弘元。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的情况中,光伏产品价格较低。
一季度受政策窗口期影响,光伏产业链需求有所增长,但二季度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整体面临库存减值压力。
在此背景下,公司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亿元,净利润实现大幅减亏,亏损收窄比例为74.35%。
(一)硅料业务公司通过工艺技术创新、质量精细化管理与成本高效管控的深度融合,在设备效能优化、产品质量提升及能耗成本控制等核心环节表现突出。
公司依托提升单炉产量、还原炉综合控制工艺优化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能耗,优化成本。
在产品质量方面,公司硅料产品稳定达到电子二级标准,N型致密料一次产出比例行业领先,并在硅耗、氯耗、氢耗、水耗及生产能效等核心运行指标上表现优异,充分满足下游的需求。
在库存管理方面,凭借N型全产业链优势,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硅料库存周转率持续提高,减少资金占用。
(二)硅片业务公司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配备完善的实验检测设备,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保持,重点布局下一代硅片技术研发。
与浙江大学国家硅材料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等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共建“弘元新材未来研究院”,聚焦行业技术攻关。
在降本提效方面,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在热场设计、设备工艺改进、工艺自动化等方面,均提出多种改进措施。
进一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流失、降低氧含量、提升单炉产量、提升良品率,以达到提质、降本、增效的效果。
在品质管理方面,公司通过持续优化拉晶工艺,提高电阻率均值与集中度以提升硅片在电池端的效率。
进一步提高内部品控要求,根据不同客户的电阻率要求,差异化灵活调配,以此更好地匹配不同客户的电池工艺。
(三)电池片业务基于行业大尺寸化趋势及客户需求,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目前公司电池片产品矩阵完善,可全面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量产规格涵盖183、188R、210及210R等多种尺寸。
在效率提升方面,公司凭借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实现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升。
UV灯导入项目推动多款产品效率整体提升;新款浆料的应用使183R、210R-直版及210N产品效率有效提升,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降本措施方面,公司围绕“工艺革新+精细化管理”两个核心,为多系列产品构建起可持续的降本增效体系。
在印刷工序环节,采用新型低湿重参数网版后,使各产品的湿重单耗均显著降低;在化学制剂应用方面,通过改良型添加剂配方,显著降低添加剂及氢氧化钠用量;在酸洗工艺改进方面,导入新型酸洗剂后,进一步降低氢氟酸等关键原料的消耗。
(四)组件业务面对细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公司组件业务持续研发创新,推出多款场景化组件。
182系列72版型防积灰组件,采用短边框无A面设计,搭载高效N型TOPCon电池技术,具备行业优异的转换效率和温度特性;210R系列66版型防眩光组件,采用特殊花纹结构玻璃,有效增加光的漫反射和陷光效果,降低镜面反射,广泛适用于“光伏+交通”、“光伏+公共设施”等多种融合型应用场景;182系列72版型海面组件,输出功率高,并已通过多项加严可靠性测试及TÜV莱茵海上光伏认证,确保恶劣环境下的可靠运行。
此外,公司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日益凸显,一方面,通过“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垂直整合的产业布局,有效减少中间环节损耗,优化供应链成本结构,实现全流程工艺标准的严格统一,显著提升产品一致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凭借一体化生产模式的灵活特性,公司能够敏锐捕捉市场动态,快速调整各环节产能配比,在保证供应稳定的同时有效控制库存风险,增强整体运营韧性。
同时,公司依托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构建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与低碳管理体系。
上游环节深度减碳,硅料、硅片与电池产品均已通过法国ADEME授予的LCA全生命周期评价认证;下游环节获权威认证,组件已通过获得法国权威实验室Certisolis授予的碳足迹ECS认证。
公司将国际标准融入生产流程,不仅使得所有产品均具备可追溯性,提升了产品国际竞争力,更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无锡上机磨床有限公司于2002年9月28日由杨建良与杭虹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其中杨建良以货币资金出资60万元,杭虹以货币资金出资40万元,法定代表人杨建良,并取得了江苏省无锡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注册号为3202112106016的营业执照。
2007年2月12日,公司股东会决议增加注册资本人民币900万元,其中,杨建良以货币增资600万元,杭虹以货币资金增资300万元。
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1,000万元。
2007年4月4日,公司就该增资事项依法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
2008年9月3日,公司股东会决议增加注册资本人民币2,000万元,其中,杨建良以货币增资1,500万元,杭虹以货币资金增资500万元。
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加至3,000万元。
2008年9月17日,公司就该增资事项依法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
2010年10月8日,公司股东会决议增加注册资本150万元,全部由新股东张瑞庆认缴,张瑞庆以货币资金投入2,370万元,其中150万元作为公司的注册资本,其余的2,22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2010年11月2日,公司就该增资事项依法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
2010年12月31日,上机有限召开临时股东会作出决议,以截至2010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折股的方式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2011年1月19日,上机有限召开创立大会,根据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15日出具的“天健正信审(2011)NZ字第190006号”《审计报告》,决议以截至2010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全部净资产额144,972,492.87元折为9,45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余额50,472,492.87元计入资本公积。
2011年1月19日,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天健正信验(2011)综字第190001号”《验资报告》,对发起人出资予以审验。
2011年1月25日,公司在江苏省无锡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并领取注册号为320211000061217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9,450万元,法定代表人杨建良。
2023年4月12日,公司名称由“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弘元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办理,公司证券简称将于2023年4月26日起由“上机数控”变更为“弘元绿能”,公司全称和证券代码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