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长海股份 - 300196.SZ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1-03-29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Jiangsu Changhai Composite Materials Co., Ltd
成立日期
2002-10-28
注册地
江苏
所在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长海股份
股票代码
300196.SZ
上市日期
2011-03-29
大股东
杨鹏威
持股比例
41.71 %
董秘
费伟炳
董秘电话
0519-88712521
所在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陈素素;丁淼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20400743721247W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江苏
成立日期
2002-10-28
法定代表人
杨国文
董事长
杨国文
企业电话
0519-88712521
企业传真
0519-88712521
邮编
213102
企业邮箱
finance@changhaigfrp.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长虹东路308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玻璃纤维及其玻纤制品、玻纤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玻璃钢制品、蓄电池配件、玻璃纤维制品的制造、加工,塑料制品、电器机械及器材、交电的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196)成立于2000年5月,坐落于长江三角中心区域,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公司是一家拥有从玻纤生产、玻纤制品深加工到玻纤复合材料制造完整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专注于玻纤、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高性能复合材料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主营产品:玻纤纱、短切毡、湿法薄毡、玻纤织物、复合隔板、涂层毡、网格布、热塑性玻璃纤维及制品等。

公司产品终端用户覆盖轨道交通、汽车制造、建材装饰、电子电器、风电叶片等各大领域,前景非常广阔。

公司已成为短切毡及湿法薄毡细分领域领军者,是国内领先的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生产企业,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无纺玻纤制品综合生产企业之一。

公司产品品种齐全、质量过硬,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并远销北美、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大洋洲、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除玻纤业务外,通过子公司天马集团进行树脂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不饱和聚酯树脂、胶衣树脂及辅料、乙烯基酯树脂、玻璃纤维制品、玻璃钢制品、丙烯酸树脂及羟脂、玻纤粘结剂及乳液等精细化工产品,不饱和聚酯树脂可与玻璃纤维等材料组成复合材料,拥有有轻质、高强、多功能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运输、国防、电子等领域。

公司树脂业务产品是玻纤复合材料的重要原材料,是公司主营业务的产业链延伸。

商业规划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叶蜡石、石英砂、石灰石等矿物为原料,配合纯碱、硼酸等化工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制造成的,具有结构稳定、质量轻、强度高、耐高低温、抗腐蚀、隔热、阻燃、电绝缘等多种优异性能,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

广泛应用于建筑建材、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子电器、新能源、环境工程等领域,属于国家倡导优先发展的新材料领域。

公司主营业务为玻璃纤维及其玻纤制品、玻纤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国内外用户提供高性能复合材料一体化解决方案,拥有从玻纤生产、玻纤制品深加工到玻纤复合材料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主要产品包括玻纤纱、短切毡、湿法薄毡、玻纤织物、复合隔板、涂层毡、网格布、热塑性玻璃纤维及制品等,为短切毡及湿法薄毡细分领域领军者。

玻纤纱是玻纤制品的基材;短切毡广泛应用于汽车车顶蓬、货车箱体、卫浴洁具、大型储罐、透明板材等多个方面;湿法薄毡可用于内外墙装饰、屋面防水、电子基材等方面;复合隔板可应用于蓄电池中;涂层毡可应用于建筑建材中。

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并远销北美、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大洋洲、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除玻纤业务外,通过子公司天马集团进行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不饱和聚酯树脂、胶衣树脂及辅料、乙烯基酯树脂、玻璃纤维制品、玻璃钢制品、丙烯酸树脂及羟脂、玻纤粘结剂及乳液等精细化工产品,不饱和聚酯树脂可以与玻璃纤维等材料组成复合材料,拥有轻质、高强、多功能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运输、国防、电子等领域,公司树脂业务产品是玻纤复合材料的重要原材料,是公司主营业务的产业链延伸。

(二)经营模式公司主要业务模式分为采购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三大块。

1、采购模式公司主要通过比价采购的方式选择供应商。

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公司采购工作实行以采购部为核心的统一管理。

相关部门制定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计划;技术中心负责制定、审核、批准重要物资的采购技术文件和重要物资清单;采购部负责组织对供应商的考核与评价,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负责按采购计划实施采购;质控部负责对采购产品进行检验、试验和验证,并参与供应商评价。

2、生产模式公司的主要生产模式是以销定产,采取柔性生产方式。

销售部与国际贸易部根据订单签订情况、生产销售情况、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生产能力,向生产调度中心填报销售计划或订单;生产调度中心根据销售计划或订单,向生产部门下达生产计划单,调整生产线产品品种及规格,同时向采购部下达材料采购计划单,并通知检验、仓储等相关职能部门。

3、营销模式公司外销产品采用“经销商+展会”模式。

一方面由经销商采购公司产品,以“常海”品牌进行销售;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国内定期行业展会展示产品、接洽国外客户。

公司参与的主要展会包括:世界最大的复合材料展会法国JEC展会,中国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美国复合材料展览会,新加坡JEC展会等。

公司外销所采取的“经销商+展会”模式,具体而言是指公司通过展会与潜在用户接触并结成销售关系;为节省外销成本,公司对外销售设置区域独家经销商,即公司产品直接销售给经销商,经销商再销售给终端客户。

公司与经销商签订一定期限指定区域的独家经销协议,销售价格基于公司定价政策,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具体发货时间视客户订单需求并结合公司生产计划安排确认;公司收到客户订单后,开具形式发票交客户确认;发货完成后备全整套单据,开具正式发票。

货款结算则根据客户信用情况,采取L/C(信用证)结算、T/T(电汇)结算、D/P(付款交单)结算以及上述结算方式的组合。

公司内销产品采用直销和代销模式,直销模式利用报刊杂志等广告方式,直接面对终端客户销售。

(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556.5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3,195.14万元,增加18.96%;营业利润19,626.6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57%;利润总额19,601.4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7.6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7,368.9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2.30%。

归属于母公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772.9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2.52%。

报告期内,公司盈利水平较上年同期上涨,主要因素为:1、2025年上半年玻纤下游细分市场需求增长,特别是风电、电子、家电领域,拉动了玻纤产品需求。

2、2025年上半年玻纤产品价格回升,叠加新增产能的释放,产销同比实现增长,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3、公司通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深化技术创新与强化成本控制实现效率提升,提高产品的产销协调效率,优化经营效益。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公司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从玻纤生产、玻纤制品深加工到玻纤复合材料制造的完整产业链的玻纤企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无纺玻纤制品综合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少数能制造高端玻纤毡制品并不断进行制品深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

产业链的完整,使得公司能够按照产品需求调节上游产品性能,提高玻纤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与产品开发周期,并能通过产业链的拉长转移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统计,2025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玻纤行业持续开展产能结构优化,在风电、电子、家电等细分市场的需求带动下,行业整体经济运行明显回暖。

2025年1-6月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5%,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2.45%。

一、上半年行业整体运行概况(一)产能产量情况1、玻璃纤维纱:产量增速持续回落截至2025年6月,我国现有玻璃纤维纱总产能规模约为870万吨,其中在产玻璃纤维池窑产能规模约为777万吨。

2025年1-6月份,我国新增万吨及以上玻纤池窑产线5条,新增池窑产能规模约50万吨,同期有10条池窑产线处于冷修停产状态,休产产能规模约为51万吨。

近年来头部企业持续推进产线冷修与高端化转型,生产线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1-6月份玻璃纤维纱产量同比增速约为4.9%,延续自2023年以来的低速增长态势,为持续改善市场供需形势提供坚实基础。

图1我国玻璃纤维纱单月产量同比增速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2、玻璃纤维制品:市场需求结构深度调整(1)工业用毡布制品方面:受制于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建筑保温用玻璃纤维网格布等建筑用玻纤制品市场延续了此前的低迷走势,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未见缓解。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为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其中住宅投资35770亿元,同比下降10.4%。

同时,水利、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增长,能源、环保及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新需求和应用持续涌现,这共同推动了具备节能、绝缘、安防等功能的各类玻璃纤维工业用毡布制品的快速发展。

(2)电子用毡布制品方面: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

其中,上半年我国微型计算机总产量达到16645万台,同比增长5.6%;集成电路2395亿块,同比增长8.7%;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零售6085亿元,同比大增30.7%,仅有移动手机总产量小幅下降4.55%,达到70741万台。

在电子及家电、汽车等后续市场需求增长带动下,电子用玻璃纤维毡布市场持续向好。

(3)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方面:上半年,我国新增风力发电装机5139万千瓦,同比增长98.9%;新增光伏新能源21221万千瓦时,同比增速达107.1%。

此外,上半年我国汽车总产量为1556.5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新能源车累计产量687.2万辆,同比增长36.2%。

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都是典型的“新动能”产业,其高速增长为玻纤行业提供了需求增长点。

图2我国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单月产量同比增速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二)进出口情况1、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呈现“量减价增”态势2025年上半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累计出口量为99.6万吨,同比下降5.3%;出口金额累计14.3亿美元,同比上升0.3%,出口均价同比增长5.9%,行业正逐步实现出口产品价格恢复性提价。

2、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规模仍在持续收缩2025上半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累计进口量为5.0万吨,同比下降3.7%,进口金额累计为5.7亿美元,同比增长45.0%。

上半年内需市场整体呈现复苏势头,然而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规模仍呈现持续收缩势头,反映出国内市场尤其是中低端竞争仍然激烈。

(三)行业经济效益情况价格及经效方面,受供给端前期持续开展产能调控、产量保持长期低速增长及需求端电子、电器、风电等部分细分市场快速增长的双重影响,全行业整体市场供需形势出现明显好转,1月份玻璃纤维细纱及制品率先实现价格回调,3月份起各类玻璃纤维粗纱及制品也逐步实现多轮价格回调。

受此影响,2025年1-6月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5%,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2.45%。

图3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图42023年以来各类玻璃纤维及制品价格走势情况(数据来源于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发展进程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是由常州市长海玻纤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海有限公司”)于2009年7月30日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长海有限公司原名常州新区长海蓄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5月17日,经营场所为常州市通江大道623号,注册资本50万元,法定代表人:杨国文。

2002年9月,公司更名为常州市长海玻纤制品有限公司。

2009年4月,经公司2009年第二次股东会决议同意,本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根据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名称变更【2009】第04070008号),本公司名称变更为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邵俊 2024-06-25 59800 9.99 元 1205800 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