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生产和销售农牧业机械、生产和销售航空航天及发动机结构件
经营范围:许可经营项目:无;一般经营项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有专项审批的项目除外;需取得专项审批待取得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或颁发的行政许可证书后方可经营,具体经营项目期限以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和颁发的行政许可证书为准):机电设备、农牧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林果业机械、轻工机械、节能及环保机械、电气与自动化设备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试制、销售及售后服务;有色金属合金、铸造机械、钢铁铸件、冶金专用设备、模具其它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技术推广、其它科技服务;进出口业务;仪器仪表、电器原件、五金交电、铸造原辅材料、机械产品配件及各类机电产品的销售;房屋租赁。
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研股份)是一家专业从事农牧机械研究、设计、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试点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创新100强中小企业。
新研股份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新疆机械研究所,是新疆转制的科研单位之一。
2009年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月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证券代码:300159,是农牧机械制造行业上市公司。
2009年以后,公司的技术实力、产业化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从单一科研单位发展成科研生产型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公司通过向明日宇航的股东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并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其持有的明日宇航全部股权。
由此,公司业务进入了航空航天飞行器零部件制造业,实现“农机+军工”双主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新疆新研牧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神科技)是新研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承接了新研股份农机业务的全部资产、业务及人员。
依托50余年的创新底蕴,公司继承和发展了原科研院所的研发体系和创新传统,打造了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和技术团队,建立了良好的管理机制。
公司专注于中高端农牧机械产品,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及替代进口农牧机械产品为主导,公司注册的“牧神”品牌商标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aa产品,在国内外均有销售,并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产品销售服务体系。
主要产品包括农牧业收获机械、耕作机械、拖拉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及林果机械等六大类60余种产品。
其中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青(黄)贮饲料收获机、动力旋转耙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前列,自走式辣椒收获机属国内开创性产品,多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成功替代进口。
90%产品销往东北、华北等省区,部分产品销往中亚及俄罗斯。
自2014年起,公司投资2.3亿收购重组了松原奥瑞海山机械制造公司和山东海山机械制造公司,实现了“走出去”的战略布局。
截止2018年底,新疆新研牧神科技公司总资产12亿元,营业收入近5个亿。
公司将借助军工科研及制造优势,围绕农牧机械主业,大力提升“牧神”产品的整体性能,打造具有军工品质的农机产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新研股份为依托组建了“新疆农牧收获机械工程技术中心”,并经自治区科技厅批准建立了“新疆农牧机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形成了农牧机械开发、中试、熟化、批量生产的技术平台。
公司的奋斗目标是:把公司建设成为中国专业、优秀、具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
新研人秉承“创新务实、品质至上、精诚合作、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以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新经济前行,用自身的行动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一)航空航天板块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以控股子公司四川新航钛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亚钛航空装备有限公司为载体,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业务。
四川新航钛依托什邡、北京、西安、沈阳、景德镇等生产制造基地,持续聚焦“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结构件”等传统核心业务板块,发挥既有能力和优势,大力拓展“民用航空、商业航天及低空经济飞行器结构件”“核工业成套部组件试验装备”等新兴装备和业务,持续精进具有优势的热蠕变成型技术、激光穿透焊工艺技术、大型薄壁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技术、军工零部件加工装配集成技术,着力发展和培育成组件装配、热表处理等产业链相关技术。
坚持以技术为先导、以质量为重点,持续建设集新材料新工艺研制到工装、模具,直至零件、组件、部件装配、热表处理、制造一体化系统。
持续提高产品交付能力,为中航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重工、中国中车、中核等客户及国际民用飞机和发动机业务提供配套服务。
新航钛传统的主要产品包括“航空飞行器结构件”“航天飞行器结构件”“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结构件”三类。
具体如飞机机身的梁、框、肋、壁板、桁条;发动机的燃烧室、火焰筒、外涵机匣、中介机匣、加力喷管、整体叶盘、反推装置;燃气轮机动力涡轮外机匣、低高气压压气机机匣、可转导向器;航天产品的进气道、喷口、承力件等。
2024年始,依托于传统的产品和优势技术,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以及核能技术等新兴业务的契机,公司着力于将已有的成熟技术向这些相关的新兴业务领域拓展,并在拓展过程中注重将公司近年来逐步积累发展的装配、热表处理新能力融入到新产品的配套服务中去,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及服务领域的扩展,在为客户提供更高、更全的服务价值的同时,为公司走出一条相关产业多元化的道路。
今年以来,从业务结构分析,较之传统军工业务,公司新兴业务在总业务规模中的占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并呈现出逐步取代传统业务成为公司主体业务的趋势。
(1)采购模式传统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为军用飞机主机厂、民用客机分承制厂、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以及科研院所提供飞机结构零部件、发动机零件以及航天结构件制造。
产品原材料主要为航空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镍基高温合金、高强度钢等,因所用材料为特殊型号,具有领域专用性、定制化特点。
采购模式以传统的来料加工为主。
由客户提供生产加工所需原材料,公司自行采购的主要为各种刀具、工装夹具、切削液、导轨油等低值易耗品和相关辅料;在公司近年发展的新兴业务中,公司为适应客户需求(以核工业装备产品领域为代表),公司也有一定比例的订单生产所需原材料及辅料由公司自行采购。
目前,随着公司业务领域的发展及客户合作的深化,近年来,公司产品原材料自采的比例呈逐步扩大之势,配套服务层级逐步提升。
(2)生产模式公司为订单定制生产模式,生产组织主要按客户来料及交付进度要求进行组织,产品制造完工后向客户交付。
与采购模式相对应,公司生产模式分为来料加工和自购料加工。
来料加工属于公司传统生产模式,由客户供料,对公司供应链组织能力和采料垫资能力压力较小,但产品配套的附加值和配套层级相对偏低。
随着业务领域的拓展,公司近年来着力于在可能的情况下逐步加大自购料加工的比例。
与传统来料加工相比,自购料加工能带来更多的生产附加值,但对公司的供应链组织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公司的组件研发型号陆续定型批产,公司生产模式中组件比例有望持续提高,自购料加工比例的提高将带来生产附加值持续提高。
报告期内,公司装配、热表处理和无损检测特种工艺生产线已渐具生产规模,未来可实现订单产品通过特种工艺处理工序后,直接交付或装机,将有效扩展产品配套的产业链,提升产品配套的价值链和服务能力。
(3)销售模式销售模式主要是在零部件预研和试制阶段全面参与客户的研发试制,从而在相关零部件定型批产阶段迅速获得批产订单。
公司设有专门的市场开发及市场维护队伍,报告期内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逐一对接。
销售订单类型包括预研订单、试制订单及批产订单。
(二)农机板块公司农机板块子公司牧神科技专业从事中高端农牧机械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需的农牧机械装备及替代国外进口的中高端农牧机械装备的研制。
公司采用自主研发、自主加工与外购、外协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生产经营,并统一进行装配的生产模式,即自主加工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零部件,通过外购和外协定制完成其余零部件,最后由公司统一进行整机装配和调试,并通过与经销商合作的方式向最终用户提供售后服务。
主要产品包括:①自走式果穗型玉米收获机,一次作业即可完成玉米摘穗、剥皮、秸秆回收或还田;已研制出国内领先的自走式穗茎兼收型鲜食玉米收获机、自走式种穗玉米收获机,补齐了我国在玉米收获机械技术上的短板;②自走式玉米籽粒收获机,采用世界先进的单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技术,一次作业可完成对玉米等农作物的收割、脱粒、清选分离和谷物卸粮输送,通过更换不同的脱粒凹板和收获割台,可以实现对玉米、小麦、水稻、大豆、红花籽等农作物进行机械化作业,一机多用、性价比高、适应性强;③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一次作业可完成玉米青贮及矮秆饲料等全株的切断、粉碎、揉搓、籽粒破碎、抛送装车作业,作业幅宽从2.2米到3米;④自走式辣椒收获机,一次作业可完成工业加工红辣椒的采摘、清杂、复脱、输送、装车作业,属国内首创,总体水平达国际先进。
公司系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我国农机具首家上市企业,乌鲁木齐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是我国自主品牌中高端收获机械的代表企业之一,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导产品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大型青饲料收获机及辣椒收获机总体水平达国际先进,均属我国农机装备补短板和强弱项中高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其中辣椒收获机属国内首创,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玉米收获机及青饲料收获机产销量位于国内同类产品企业前六位,市场占有率达6.9%,其中5行及以上玉米收获机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市场占有率达23.5%,穗茎兼收、制种玉米及鲜食玉米收获装备均为国内首创并替代国外进口;开发的作业幅宽6米的大型智能青饲料收获机及喂入量16kg及以上的智能型谷物联合收获机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实现国产化生产,研制装备实现国产化替代,总体水平达国际先进。
公司现拥有两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四个省级创新平台,围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现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及国家“万人计划”人才,自治区天山领军人才1人,专业技术研发人员115名,试制及试验检测179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研究员1人,正高级工程师9人,高级工程师26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37人,所有核心技术都依靠公司研发人员自主研发获得,使公司在大型自走式农牧收获机械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已授权专利185件,其中发明专利24件,实用新型134件,外观设计23件,申请并受理的发明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12项。
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自治区专利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项,3项成果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参加4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制定,主持18项团体标准制定,现有企业标准27项,在我国中高端收获机械研究上持续保持了领先。
在产业布局上,已形成以玉米收获机械、辣椒收获机械、青饲料收获机械为核心,涵盖林果机械、耕整地机械、经济作物机械等六大系列60余种产品的完整产品线。
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并自2017年起实行全款发货,构建起稳健的供应链体系。
产品不仅覆盖国内20余个省区,更远销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及巴西。
在国内,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需求各异,新疆牧神的多样化产品能够满足各地农户需求。
在国际市场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亚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旺盛,公司凭借产品质量与适应性,逐渐开拓中亚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
十四五以来,公司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4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5.5%。
2024年投入1000余万元打造电气液压磨合试验台,预计今年8月正式投产,该试验台借助先进自动化检测技术,大幅提升产品性能稳定性。
近年,公司投入5500万元研发经费,成功推出8款新机型,涵盖茎穗兼收、小麦收获等领域,多款机型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如第三代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实现喂入量、作业速度自适应匹配等十多项功能的智能化控制,动定刀间隙自动调节检测系统填补国内空白,新款机型较前两代效率提高30%。
持续推出的创新产品,契合市场对高效、智能农机的需求,不断为公司业绩增长注入新动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力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扩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范围等。
在政策支持下,高端智能农机产品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对智能化、精准化农机的需求逐渐增加。
公司推出的新型高端农机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认可,智能化、精准化农机产品的市场占比有所提升。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犹如强劲东风,为农机行业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文件中“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的首次提出,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实现了从“补短板”到“全面升级”的重大跨越,成功迈入全新阶段。
这一政策导向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宏伟目标高度契合,借助“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在战略布局与战术执行层面实现了紧密衔接与高效协同。
。
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新疆机械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周卫华、王建军、李力、李林、袁振军等49名自然人作为发起人,注册资本为2,400万元(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于2009年7月2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妥工商变更登记,取得注册号为650100050079480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