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天顺风能
  • 企业英文名: Titan Wind Energy (Suzhou)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严俊旭
  • 上市代码: 002531.SZ
  • 注册资本: 179687.865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0-12-31
  • 大股东: 上海天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9.52%
  • 董秘: 朱彬
  • 董秘电话: 021-52310067
  • 所属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潘胜国、李朝蒙、胡进福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南京)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江苏省太仓经济开发区宁波东路28号
  • 概念板块: 风电设备 江苏板块 标准普尔 养老金 富时罗素 中证500 深股通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深成500 风能 新能源 基金重仓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5-01-1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5007705113849
  • 法定代表人: 严俊旭
  • 董事长: 严俊旭
  • 电话: 021-52310067
  • 传真: 0512-52310070
  • 企业官网: www.titanwind.com.cn
  • 企业邮箱: public@titanwind.com.cn
  • 办公地址: 上海市长宁区长宁路1193号来福士广场T3,1203室
  • 邮编: 200051
  • 主营业务: 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海工全球产能布局,零碳资产投资运营服务,陆上风电塔架制造,风电叶片及模具制造
  • 经营范围: 从事设计、生产加工各类电力设备(风力发电设备)、船舶设备、起重设备(新型港口机械)、锅炉配套设备,销售公司自产产品;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在苏州成立,2010年登陆深交所(股票代码002531)并保持高速增长,10年间营收、利润累计增长超1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成长为全球最具规模的风塔、叶片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之一,新能源资源开发业务高速增长,目前以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碳实业发展这两大主营业务双轮驱动,实现稳定增长。公司已连续12年上榜“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并荣登“江苏省民营制造业100强”。
  •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天顺(苏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18日。2009年12月7日,经江苏省商务厅【苏商资[2009]169号】文件批复,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以天顺有限截至2009年10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234,966,462.61元按1:0.6384比例折合为公司的股本总额150,000,000.00股,其余计入公司的资本公积,天顺有限整体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11日,公司在江苏省苏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并取得注册号为32058540000442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天顺风能在“双轮驱动”战略下持续深化转型、夯实基础、直面挑战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风电行业快速发展以及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碳实业发展”两大核心业务,协同推进、均衡发展,增强企业抗周期能力,为长期稳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在装备制造板块,公司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持续优化业务结构,稳步推进战略转型。2024年,公司完成陆上装备业务的有序收缩及内部整合,原塔筒与叶片业务整合为“风能装备事业部”,资源更集中、运营更高效。在战略聚焦上,公司进一步将发展重心转向海上风电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持续拓展产品边界,形成涵盖海上超大型结构件、水下固定式基础、漂浮式平台、升压站、汇流站、海洋牧场及特种船舶等多元产品体系。同时,公司积极发挥国内七大沿海海工基地和德国海工基地的制造协同优势,加快推进产能布局的全球联动,逐步构建天顺海工全球化装备制造能力网络。为应对海上风电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公司立足于码头、港池等稀缺资源,结合自身装备制造技术优势,积极切入特种船舶等高附加值大海工领域,以期实现产能的充分释放与长周期下的稳健运营。公司在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方面持续加码,强化与海外客户的协同开发,打造产品的自主设计优化能力,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公司竞争力和市场门槛,打造集设计、优化、制造能力于一体的“大海工”装备龙头企业。2024年公司成功获取FSO(浮式油气存储和卸货平台)海洋工程EPC项目为集团“大海工”战略迈出坚实有力且影响深远的一步。在零碳实业板块,公司组织架构与核心能力同步升级。2024年,公司于武汉中碳登大厦设立零碳实业事业部总部,围绕电力交易、碳资产管理、绿证交易等核心能力进行团队构建,组建了具备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操经验的专业队伍,释放绿色资产价值;同步打造专业的风电场建设与运维团队,强化从资源获取到建设、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为进一步拓展风电资源开发规模,公司在子公司层面引入战略投资人,推动资源开发的市场化与专业化进程,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与回报水平。截至目前,公司风电资源已覆盖全国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六大区域,具备强劲的开发储备与增长潜力。随着多个电站项目逐步建成并网,发电业务成为公司稳定现金流的重要来源,显著增强了公司整体的财务稳健性与抗风险能力,也为持续推进战略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公司将在巩固风电开发运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绿电消费新模式,加快形成全国性清洁能源运营服务提供能力,进一步提升零碳实业对集团整体战略的价值贡献。2024年,天顺风能以稳中求进、进中促变的节奏,积极应对多重不确定性挑战,强化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剧烈波动的韧性。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不确定性、产业周期的波动性,公司始终秉持前瞻性思维,在战略、经营和组织层面做好充分准备,通过“装备制造+零碳实业”的双轮驱动,构建覆盖国内外多元市场、风电与海工装备多样化产品以及制造与服务并行的多维收益模式,确保公司在不确定环境中保持持续稳定的成长能力。展望未来,天顺风能将继续围绕清洁能源发展主线,深化技术创新,扩大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绿色能源发展与低碳转型浪潮,坚定向“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商与零碳资产运营服务提供商”目标迈进,持续为股东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回报。1.海工装备报告期内,公司海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截至24年底,海上风电项目进展已进入加速期,公司在手项目青洲六、华能临高等项目已陆续实现完工交付;国核院海洋牧场、青洲五/七导管架、华润苍南升压站项目相继启动施工,计划于25年上半年陆续发运。公司的海工产品线丰富多样,除前述多元产品外,还在产线规划和港口码头设计时充分融入深远海产品及风电母港的适用性要求。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全球生产基地的战略布局,不仅在国内七大沿海区域设立生产基地,还通过德国基地加速欧洲市场拓展。国内四大主力基地——江苏盐城射阳基地、南通通州湾基地、广东揭阳惠来基地和汕尾陆丰基地均已投产,各基地均配备大型龙门吊、深水港池、靠泊码头等尖端设施,其余基地正按计划推进建设。2.陆上风能装备报告期内,公司风塔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公司叶片及模具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陆上塔架业务作为公司最成熟的业务板块,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与风电行业主流主机厂和业主构建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根据公司既定战略,陆上风能装备板块主动控制业务规模,一方面,优化产能布局,收缩东部发达省份产能。另一方面,提升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强化经营性现金流管控。叶片及模具业务,公司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较早实现了超百米的叶片/模具产品的生产,并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成功开拓复材拉挤业务,并实现了拉挤板的批量生产。公司积极研发复合材料新产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已成功实现大型复合材料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产品涵盖了远洋船舶的转子风帆和无人地效翼船等高技术含量的应用领域。未来零碳复材板块将持续拓展玻纤、碳纤复合材料在各新兴领域的开发及应用。3.零碳实业报告期内,公司风电销售收入12.7亿元,报告期内并网容量1583.8MW,售电量34.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8%,已并网的风电站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山东、河南、安徽和湖北。其中,西北地区风电站容量300MW,报告期内售电量为5.58亿千瓦时;华北地区风电站容量500MW,报告期内售电量为13.15亿千瓦时;华东地区风电站容量458MW,报告期内售电量为10.32亿千瓦时;华中地区风电站容量325.8MW,报告期内售电量为5.3亿千瓦时;2024年,兴和电站全量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交易总电量13.15亿千瓦时,占公司总上网电量的38.1%。2024年,电站利用小时数2168小时,低于上年同期2309小时,主要原因是湖北沙洋一期200MW电站为24年中并网,拉低全年电站利用小时数。剔除新并网电站影响后,24年全年发电厂利用小时数与23年持平。2024年,公司在风电场站开发、建设方面成果显著:湖北沙洋一期200MW风电场已实现并网;濮阳一期200MW、京山一二期250MW电站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底到2026年上半年陆续并网;钟祥一二期250MW项目已获核准,正筹备开工;另有两个项目已获取建设指标,正积极推进后续审批。主要生产经营信息:公司售电业务情况相关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