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天顺风能 - 002531.SZ

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0-12-31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严俊旭
企业英文名
Titan Wind Energy (Suzhou) Co., Ltd.
成立日期
2005-01-18
董事长
严俊旭
注册地
江苏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天顺风能
股票代码
002531.SZ
上市日期
2010-12-31
大股东
上海天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9.52 %
董秘
朱彬
董秘电话
021-52310067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潘胜国;李朝蒙;胡进福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205007705113849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江苏
成立日期
2005-01-18
法定代表人
严俊旭
董事长
严俊旭
企业电话
021-52310067
企业传真
0512-52310070
邮编
200051
企业邮箱
public@titanwind.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上海市长宁区长宁路1193号来福士广场T3,1203室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海工全球产能布局,零碳资产投资运营服务,陆上风电塔架制造,风电叶片及模具制造

经营范围:从事设计、生产加工各类电力设备(风力发电设备)、船舶设备、起重设备(新型港口机械)、锅炉配套设备,销售公司自产产品;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在苏州成立,2010年登陆深交所(股票代码002531)并保持高速增长,10年间营收、利润累计增长超1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成长为全球最具规模的风塔、叶片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之一,新能源资源开发业务高速增长,目前以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碳实业发展这两大主营业务双轮驱动,实现稳定增长。

公司已连续12年上榜“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并荣登“江苏省民营制造业100强”。

商业规划

(一)行业情况1.中国风电市场2025年作为中国海上风电从“规模化扩张”向“高质量跃迁”的关键节点。

风电当前已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占比仍在不断提升。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51.39GW,同比增长98.9%,其中陆上风电48.9GW,同比增长98.5%,海上风电2.49GW。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73GW,同比增长22.7%,其中陆上风电528GW,海上风电44.2GW。

“风光”装机合计约16.7亿千瓦,煤电14.7亿千瓦的装机规模,“风光”装机规模已稳步超过煤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预计到2025年底,风电并网装机容量预计为640GW,风光合计并网装机容量年底将达到18.4亿千瓦左右,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7.2%。

(1)沿海多省密集发布2025年海上风电计划,建设节奏全面提速2025年上半年,国内风电中标装机容量和建设进程加速,沿海多省相继发布2025年海上风电重点项目计划,以推动“十四五”规划装机容量目标的达成。

1月,江苏省7.65GW海上风电项目完成竞争性配置;海南发布2025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涉及6个风电项目,规模共计4.1GW。

2月,福建省公布2025年省重点项目名单中,涉及16个风电项目,规模共计7.5GW,包含在建项目6个,预备项目10个;山东省发布2025年省重大项目名单,涉及6个风电项目,规模共计3.75GW。

4月,广东省发布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涉及15个风电项目,规模共计7.15GW;4月,浙江省发布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涉及20个风电项目,规模共计8.1GW。

(2)深远海风电稳步推进,深海经济首次纳入国家战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标志其从科研探索迈向产业化应用,为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随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一步明确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强调要以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等为核心,同时将“深海科技”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这一部署不仅升级了海洋资源开发战略,更为海上风电产业提供了清晰的战略指引与政策支撑。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海上风电加速向深远海布局、推进智能化运营及综合化开发,“风电+储能+制氢”等融合模式持续创新,正成为支撑深海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其从概念加速向产业化转型。

2.全球风电市场受地缘经济波动和金融环境收紧影响,全球风电产业在2025年呈现“增长与调整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亚洲等地陆上风电装机迅速回升,企业投资活跃;另一方面,欧洲海上风电由于招标设计问题和融资成本上行,短期内出现波动,但政策和产业链调整正孕育新一轮增长。

GWEC在《全球海上风电报告》中指出,尽管2024年新增海上风电仅8GW,但全球仍有45GW在建项目和56GW招标项目,随着各国政策改革和风险分担机制完善,海上风电在2029年前有望以年均28%的复合增速扩张,并在2030年前后跨越30GW的年新增里程碑。

(1)拍卖改革与融资改善成为欧洲海上风电恢复的关键欧洲海上风电在2024年受到高利率、成本上升和招标规则失衡的压制:丹麦、德国等国的海上风电招标因负电价设计导致流标,行业预期受到打击。

这促使各国开始修订拍卖制度和差价合约,转向更合理的风险分担和收益保障。

英国在第六轮差价合约中增加预算并引入“清洁产业奖金”,法国获得欧盟批准108亿欧元支持新项目;欧洲央行降息和钢价回落也在降低建设成本。

PPA市场虽受资金成本上升拖累,但2025年上半年已有124笔新能源PPA达成,涉及容量6.08GW,其中陆上风电1.4GW、海上风电134MW;虽然总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6%,但意大利、西班牙和芬兰等国签约增长明显。

随着差价合约升级和融资环境改善,欧洲海上风电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逐步企稳回升。

(2)导管架与大直径单桩产能瓶颈制约长期装机目标,欧洲市场机遇显现WindEurope预测欧洲海风装机在2025-2030年间将以37%的年复合增长率递增,增速领先全球。

各国为了实现能源转型在加快项目开发节奏。

德国宣布将简化风电审批流程,并计划在2025—2028年间拍卖10个合计12GW的海上风电场址,以确保2030年达到30GW、2045年达到70GW的装机目标。

这将释放长期装机空间,但也凸显本土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的问题。

欧洲海上风电基础制造环节可供应产品类型均为单管桩,产能有限且以小桩径为主。

目前,欧洲风电海工市场需求中约有70%为单管桩、30%为导管架。

导管架以及大型单管桩的产能明显不足,难以满足风机大型化、风电开发资源向中远海发展的需求。

根据SIF测算,到2027年欧洲的大型单桩将出现显著缺口。

短期看,这一需求高峰将为国内外供应商进入欧洲市场提供窗口机会;中期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逐步实施,欧洲本地制造商有望通过环保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综上所述,2025年全球风电市场将呈现区域差异化:亚洲成为装机增长的核心,欧洲则聚焦拍卖改革和产业链升级。

随着政策优化、融资环境改善和全球产业链扩产,海上风电预计在未来几年重拾高增长节奏。

(二)经营情况2025年上半年,天顺风能坚定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碳实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持续深化战略转型与全球化布局。

面对行业结构性调整与周期性波动,公司保持战略定力与经营韧性,聚焦核心业务板块协同发力,稳步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海工装备制造板块,公司进一步优化全球产能布局。

广东阳江基地进入投产冲刺阶段,射阳二期扩建正式启动,德国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为拓展国内外订单提供坚实保障。

市场方面,公司面向“国内+海外”多元市场,依托现有基地优势,聚焦重点区域客户,深度参与中国沿海项目,积极开拓欧洲、日韩、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外协同、产销联动的业务体系。

同时,公司充分发挥通州湾基地优势,补充拓展特种船舶、油气模块等高附加值海工业务,提升基地产能利用率的同时,进一步打造标准化、流程化、模块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体系。

此类高附加值业务在推动产品多元化的同时,加速了公司海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形成,助力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大海工”管理平台。

随着技术能力和交付能力的持续提升,公司将在海外市场更具竞争力。

在零碳实业板块,公司在风电资源开发、建设、绿电交易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

上半年,华中区域风电指标获取取得重大进展,事业部集成监控中心完成设计,将于下半年启动建设,其投运将有效提升项目统筹与运维保障能力。

在建项目按计划推进,绿电交易模式持续探索并取得进展,为绿色资产价值释放和长期经营稳定奠定良好基础。

随着自营电站并网容量稳步增长,公司发电业务现金流贡献日益增强,财务韧性不断提升。

公司将进一步挖掘绿色资产价值,进一步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与资本回报能力。

展望下半年,公司将坚持“制造+服务”的发展路径,在装备板块推动标准化制造与模块化交付能力建设,加大国内外市场拓展力度;在零碳实业板块加快全国布局与平台能力建设。

天顺风能将继续迈向“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商与零碳资产运营服务提供商”的战略目标,持续为股东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1、风电海工装备公司装备制造板块将逐步实现由“陆向海”的战略转型。

风电海工装备作为海工装备的核心业务,已建立起以单桩基础为基础产品、导管架基础为核心产品、漂浮式风电基础、海上升压站、换流站为高端产品及利润增长点的业务战略规划。

公司为平衡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务周期性波动所带来的影响,结合各基地的设备设施情况,在通州湾基地引入了市场需求相对比较稳定的海洋油气业务,其核心产品涵盖各类海上油气生产平台及特种船舶,该细分领域具有利润相对较高、周期型波动小、竞争相对不太充分的特点,与海上风电的周期性政策波动形成互补,利于公司的业务长期稳定发展。

同时,海工油气平台及特种船舶所形成的成熟生产管理体系,将为承接海外订单提供坚实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风电海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

风电海工项目三峡青州五、七,中广核帆石一等项目进入交付期,油气海工项目PTSC(越南油服)FSOLDV项目进入大合拢节点,国内业务依据地理区位因素,结合各基地设施规划,逐步建立起完整且极具竞争力的业务战略规划。

在运营管理层面,公司注重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建立起以海工交付管理体系为核心、高效工业工程为驱动力的“双效体系”,践行以战略为纲要、交付为王的项目管理理念,持续提升全流程计划控制能力、多项目统筹能力和跨区域资源协同能力,不断夯实从接单到交付的体系化支撑,助力海工业务稳健成长与全球拓展。

2、风电陆上装备报告期内,公司风电陆上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

陆上塔架业务作为公司最成熟的业务板块,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与风电行业主流主机厂和业主构建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陆上塔架业务在巩固以往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

叶片及模具业务,公司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较早实现了超百米的叶片/模具产品的生产,并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成功开拓复材拉挤业务,并实现了拉挤板的批量生产。

公司积极研发复合材料新产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目前已成功实现大型复合材料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产品涵盖了远洋船舶的转子风帆和无人地效翼船等高技术含量的应用领域。

未来叶片及模具业务将持续拓展玻纤、碳纤复合材料在各新兴领域的开发及应用。

根据公司既定战略,陆上风能装备板块主动控制业务规模,一方面,优化产能布局,积极发挥区域产能优势,优化低效产能,提升优势区域。

另一方面,着力于提升精益管理水平,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合理配置资源等手段,提高整体产品质量与生产交付,打造精品;持续加强运营管理,以客户为中心,从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到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控与改善,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公司高度重视经营性现金流的有效管理,优化应收账款回收机制,确保企业资金链的稳定与健康,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零碳实业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在运风电场1583.8MW,实现发电营业收入6.9亿元。

公司积极筹备成立售电公司,形成从“开发-建设-运营-售电”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开发方面,目前共获取1180MW风电项目指标,分布在河南、广西、湖北三省,公司积极拓展,持续稳步、多措并举地扩大风电开发规模。

报告期内同步建设6个风电场和4个储能站,其中河南濮阳200MW风电场项目已经进入建设最后阶段,预计在今年全容量并网;在生产运营方面,公司拥有独立的运营公司,计划年内完成集中监控中心建设,实现远程监控、智能诊断与预测性维护,持续提升设备可用率和发电效率,进一步优化运营管理能力;在售电方面,公司敏锐捕捉政策动向,成立电力交易团队,快速培育市场化交易能力,稳步提升风电场盈利能力。

公司将通过整合开发、建设、运维、售电四个环节,有效配置资源,加强风险管控,不断提升风电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运营稳定性,为构建低碳未来贡献力量。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天顺(苏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18日。

2009年12月7日,经江苏省商务厅【苏商资[2009]169号】文件批复,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以天顺有限截至2009年10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234,966,462.61元按1:0.6384比例折合为公司的股本总额150,000,000.00股,其余计入公司的资本公积,天顺有限整体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12月11日,公司在江苏省苏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并取得注册号为32058540000442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