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软载波 - 300183.SZ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1-02-22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Qingdao Eastsof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成立日期
1993-06-30
注册地
山东
所在行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东软载波
股票代码
300183.SZ
上市日期
2011-02-22
大股东
崔健
持股比例
16.06 %
董秘
郭宋君
董秘电话
0532-83676958
所在行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丁兆栋;王阿丽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金杜(青岛)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70200264708731L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山东
成立日期
1993-06-30
法定代表人
骆玲
董事长
骆玲
企业电话
0532-83676800,0532-83676811,0532-83676822,0532-83676959,0532-83676958
企业传真
0532-83676855
邮编
266023
企业邮箱
zhangyan@eastsoft.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上清路16号甲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电力线载波通信系列产品与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设计、销售和智能化技术应用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软件开发;软件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区块链技术相关软件和服务;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销售;通信设备制造;通信设备销售;供应用仪器仪表制造;供应用仪器仪表销售;电工仪器仪表制造;电工仪器仪表销售;终端计量设备制造;终端计量设备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研发;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零配件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数字技术服务;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节能管理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工程施工;电气安装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并于2011年2月在创业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300183)。

公司现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及山东省创新型企业等多项权威认定,荣获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山东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等称号。

东软载波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

公司自1996年起开始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研发,每年研发投入占比均达到10%以上,牵头起草编写了电力线载波通信标准,并推出国内首款载波电能表,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

三十多年来,公司紧跟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以及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工作,为国家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东软载波研发中心获得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山东软件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重点实验室等重要认定,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

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布局与保护。

东软载波重视专业化发展,公司现已获得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证书以及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等多项专业资质认证,成为集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工程设计、EPC总包和运行维护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具备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的强大能力。

公司聚焦“芯片、软件(模组)、终端、系统、信息服务”全产业链,形成以智能制造为基础,集成电路设计为源头,新能源和数智化两翼齐飞的“3+1”产业布局,打造AI+物联网时代拥有核心技术的标杆企业。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围绕能源互联网、集成电路(芯片)、智能化技术应用三大板块开展业务。

公司坚持以智能制造为基础,集成电路设计为源头,开展以融合通信为平台的技术研发,布局“芯片、软件、模组、终端、系统、信息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聚焦能源互联网、智能化这两个领域,在集成电路、能源互联网、智能化与智能制造领域形成了完整的“3+1”产业链布局,既相互支撑又相互协同,构建了从芯片、软件、模组、终端、系统到信息服务完整独立、自主可控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体系,构筑技术-产品-场景-智能的竞争壁垒。

1、集成电路设计板块1.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上海微电子是一家无晶圆厂(Fabless)芯片设计公司,主要业务从事芯片设计及销售,同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售后支持等。

上海微电子主要提供面向物联网需求的芯片产品组合,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白色家电、工业控制、仪器仪表、电机控制、电源管理、消费电子等领域。

具体产品如下:1.2经营模式上海微电子采取无晶圆厂(Fabless)模式经营运作,即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销售环节,而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等环节外包给晶圆代工、封装及测试厂商。

销售模式上,上海微电子在满足内部能源互联网和智能化两个业务板块的芯片需求的同时,其设计生产的芯片通过直接销售与渠道经销两种模式对外销售。

在直接销售模式下,上海微电子与客户直接签署销售合同(订单)并发货;在渠道经销模式下,上海微电子与经销商签署经销商协议,由上海微电子向经销商发货,再由经销商向终端客户销售。

1.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上海微电子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各项工作,按照系列化、方案化的模式加大白色家电、电机控制、电池管理领域研发投入,公司完成多款芯片的研发工作,这些产品将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在白色家电领域,加大基于公司芯片产品的系统方案研发投入,完善基于32位微控制器芯片产品的洗衣机、冰箱、空调、热水器等家电解决方案,完成新客户10余款的设计导入和小批试产;在电机控制领域,完成多品种、多类型的中小功率电机控制的参考设计交付;在电池管理领域加强与客户合作,产品在多个项目持续大批量生产。

上海微电子持续升级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公司内部“产品质量标准”,通过高品质的产品交付满足下游客户不断提升的质量要求,从而进一步加强公司产品竞争力。

2、能源互联网板块2.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载波科技作为上市公司主体,主要提供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

公司自1996年研究电力线通信技术在远程抄表应用,2005年参与自动抄表国家标准,并推出载波电表产品及抄表集中器。

公司2018年跟随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能源互联网转型,围绕能源互联网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布局并逐步完善产品线,根据用户分布式光伏智能化、配电智能化、用电智能化、新型储能、微电网及综合能源管理需求,自上而下提供云管理平台、边缘计算终端、末端采集/控制产品及解决方案。

主要产品具体如下:2.2经营模式电网类相关产品,公司主要通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各电网省(市)公司招投标方式完成,公司在全国大多数省份设有办事处,完成属地化的服务与技术支持工作。

新能源及综合能源类相关产品,公司一方面通过参与重点光伏省份光伏“四可”方案招投标;另一方面通过市场部门联合各省份办事处新业务专员,组建全国新能源销售网络,重点跟进有高能耗工业园区的用户,为用户提供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储能、光储充一体化及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为用户构建“绿色、高效、经济、智能”的综合能源体系。

2.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聚焦通信技术演进,夯实业内核心厂商技术引领地位:作为标准制定工作组核心厂商,精准分析客户业务场景及通信需求,制定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巩固公司在电力载波通信领域的技术核心厂商地位。

公司成功推动新一代技术标准草案制定,参与技术报告编制,明确行业发展演进路线。

作为标准制定核心厂商,为公司未来新的产品设计开发带来先发优势,进一步提升产品合规认证测试进程,赢得占领市场窗口先机,提升了产品品牌。

(2)深化物联领域,稳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积极扩展PLC-IoT应用领域,依托HCOA联盟,实现PLC通信系统设计开发经验价值转换,作为标准制定主导厂商助力《电力线载波通信智能设备互联规范》落地,作为首家符合规范内部测试的厂商,充分验证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户内智能设备应用中的高可靠性、稳定性和高效性,为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行业市场信心。

(3)持续推进数字电网建设,丰富智能电网产品线: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重要供应商,基于国网多芯一系统及南网电鸿操作系统以及边缘计算技术、拓扑识别技术、计量采集及智能监控技术储备,完成用电信息采集全品类产品开发,包括国网/南网采集终端(集中器、专变采集终端III型、专变采集终端模组化方案、智能融合终端、智能量测终端、智能台区终端)、国网/南网电能表(单三相智能电能表、智能物联电表、智能网关电能表等)、智能量测开关等产品,通过完善电网招标产品品类,为业绩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4)积极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布局新能源赛道: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为电力系统带来了保持充裕性、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多重运行考验。

为满足分布式光伏消纳需求,研发分布式电源接入单元及配套工具,实现分布式电源并网刚性、柔性控制解决方案,并在多个省份中标供货,是国网光伏“四可”解决方案主要供应商之一。

为支持可再生能源接入、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公司积极储备储能3S技术,完成储能一体机开发,并中标多个园区储能项目。

(5)技术引领,同步提升中标成果:报告期内,公司在电能计量设备领域取得关键突破,国网B级三相智能电能表首次实现中标,A级单相智能电能表亦首次斩获两个标包;双模通信单元在国网、南网均收获良好的中标成果。

3、智能化板块全资子公司青岛东软载波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承担的智能化业务板块,主要面向开放的节约、绿色、舒适、智能用能市场和客户。

以电力线载波通信为主的融合通信技术为基础,有效解决了智能应用中的网络干扰、信号衰减等难题,系统成熟、稳定、可靠。

产品和系统拓展性强,结合各种智能传感设备,运用AI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打通了“云-网-边-端”(云端数据中心-有线及无线通信技术-边缘网关-终端设备)所有环节,构建完整的“AI+零碳”系统和生态,可应用于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医院、智慧校园等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运营与管理。

3.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3.2经营模式智能电子构建了设计、研发、生产、测试、销售、服务的完整运营体系,推广电力线载波技术在智能化领域的应用,赋能传统行业新质生产力,主要面向智能用能市场和客户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与服务。

销售层面,智能化业务主要对接照明协会、照明厂商、照明工程商、空调厂商、空调工程商、集成商、设计单位等,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制定不同销售策略。

3.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公司智能化产品方案基于公司全产业链打造,从芯片、到模组、到终端产品、到智能管控平台全链路打通,实现革命性技术创新。

智能化板块重点推广智能照明系统,让智能照明系统“真智能、更简单”。

(1)方案层面:电力线载波通信,免布线;网关带载能力强(PLC512点位VSDALI64点位);网随电通,便于业主改造扩展,方案成本低。

(2)系统层面:网关掉线正常运行,系统更稳定;支持国密算法,数据更安全。

(3)设计层面:仅在配电箱内设置网关,不受末端灯具位置影响,不受物理线路影响,简化设计工作。

(4)施工层面:无需传统照明的弱电配盘、开槽、布管、穿线、线号标识等工作,传统电工即可完成安装工作,施工成本低。

(5)调试层面:开发AI照明调试工具,自动识别灯具地址及相对位置,大大降低调试工作量,降低调试成本。

(6)应用层面:智能照明管控平台采用创新的全图形化设计,场景设置简单,操作方便,实现照明的智能化管控,用能分析,设备故障监测与告警推送,通过智能策略降低照明能耗,提升照明系统管理水平与运维效率。

公司电力线载波通信智能照明方案成本低、系统安全稳定、施工调试方便、操作简单,报告期内,智能照明方案已经成功应用在工业、地铁、隧道、路灯、办公、商业、寺庙、校园、医院、泛光、场馆、家居等场景。

光储直柔智能照明领域,提供DC48V、DC220V、DC375产品,促进零碳建筑建设,有效的提升了智能化板块收入。

4、智能制造公司智能制造板块,现覆盖公司能源互联网和智能化领域产品生产制造。

目前已配置PCBA生产线、自动化模组生产线、电表自动化生产线、终端自动化生产线和PACK自动化生产线。

同时支持多种PCBA生产工艺及整产品的组装、测试、老化、耐压、电磁兼容、环境试验等工序,全面满足各类高精尖电子产品制造需求。

制造中心依托公司强大的研发团队,自主开发MES生产管理执行系统,有效衔接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CRM、ERP、PLM)等信息化系统并与底层控制设备相结合,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管控。

制造中心基于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整合生产环节全要素数据,在平台端构建数字孪生场景,赋能工厂可视化运营管理,打造高效便捷的数智工厂。

概述报告期内,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公司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及2025年经营目标,积极应对,从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管理提升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品牌价值,实现了营业收入50,420.52万元,同比下降9.46%;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352.46万元,同比下降76.36%。

主要经营情况如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列产品实现营收32,580.87万元,同比下降19.65%。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PLC-IoT产品线,完成南网21版单三相电能表、24版网关电能表产品研发,并通过南网送检测试,积极参与南网25年1批招标工作。

但由于通信单元和电网终端产品的市场招标量减少,而竞争厂商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导致公司报告期内通信单元和电网终端产品销量同比下降。

集成电路实现营收14,249.54万元,同比增12.81%。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了在能源互联网、白色家电、电源管理等重点领域的芯片研发,完成面向白色家电的微控制器新产品的工程测试,完成下一代锂电池管理芯片的研发,并通过多种方式拓展市场,在白色家电、锂电池管理、电动工具等领域收入同比增长,大客户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均稳中有升。

智能化板块实现收入3,386.98万元,同比增48.04%。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发了专用的智能化软件平台,对智慧综合管理平台进行迭代升级,通过数智化软件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帮助用户更加精准地掌握能源使用情况,科学合理的节能降碳,推动绿色节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此外,为落实公司双总部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与拓展能源互联网与智能化业务,提升公司在华南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公司于2025年5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竞得产业用地,建设大湾区智能电力装备创新谷,部署与发力新能源、储能、数智化、智能制造等业务,打造新的增长极。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青岛东软电脑技术有限公司系一家于1992年8月5日在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取得937020010413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公司系由青岛东软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于2010年3月15日在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号370200228016415。

公司已于2011年1月21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135”号文核准,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500万股,并于2011年2月2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潘松 2025-04-03 -2500 18.68 元 235000 董事、高管
潘松 2025-04-02 -2500 18.57 元 237500 董事、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