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光 - 688663.SH

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1-04-13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
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WindSun Science Technology Co.,Ltd.
成立日期
2004-08-10
董事长
何洪臣
注册地
山东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新风光
股票代码
688663.SH
上市日期
2021-04-13
大股东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38.07 %
董秘
候磊
董秘电话
0537-7288590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郭金明;巫海岚
律师事务所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708007657630504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山东
成立日期
2004-08-10
法定代表人
何洪臣
董事长
何洪臣
企业电话
0537-7288529,0537-7288590
企业传真
0537-7212091
邮编
272500
企业邮箱
info@fengguang.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山东省汶上县经济开发区金成路中段路北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从事大功率电力电子节能控制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客户量身打造调速节能、智能控制、改善电能质量等方面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先进电力电子装置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节能管理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关键系统及部件销售;储能技术服务;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零配件销售;电池销售;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矿山机械制造;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住房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电气安装服务;电力设施承装、承修、承试;各类工程建设活动;货物进出口;发电、输电、供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山东能源集团旗下的专业从事电力电子节能控制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21年4月13日,在科创板隆重上市,股票简称:新风光,股票代码:688663。

公司不仅牵头、参与了变频调速器(高、中、低压)国家标准、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吸收逆变装置国家标准、电能质量静止无功发生器行业标准的制定,还参与了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能量回馈装置IEEE国际标准的起草。

公司是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变频器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建有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电力电子技术及新能源装备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变频调速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山东省电力电子与变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

商业规划

报告期,公司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主责主业,在研发创新、市场开拓、业务变革、产业链布局、成本管控、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0亿元,同比增长6.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16.57万元,同比减少23.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698.24万元,同比减少23.43%。

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但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上半年新能源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产品毛利率下滑,从而影响了净利润。

二、报告期主要经营工作(一)强化研发创新能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报告期,公司研发投入3,912.24万元,研发投入强度4.49%。

公司不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聚焦新能源、智能电网等前沿领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GT51系列变频器。

推出新一代高压四象限变频器,能耗效率较行业标准提升25.6%,引领矿山行业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提供全流程高效节能方案。

二是FD2300变频一体机。

推出高度集成化的永磁同步变频一体机(单轨吊专用),解决复杂环境适应性难题,契合电驱化与高效永磁升级趋势。

三是矿用检测装置填补空白。

自研矿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分析装置通过煤安认证,填补矿井领域技术空白,形成“检测-治理”一体化解决方案。

四是液流储能技术突破。

100kWDCDC模块应用于新加坡液流储能项目,成功攻克行业难题,实现0V无扰动启动,并与630kW双向变流器协同运行,为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提供创新示范。

公司荣获2025“北极星杯”储能技术创新企业称号。

公司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保护,加速创新成果转化,2025年上半年,新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6项。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授权专利375项(其中发明专利10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1项,为公司技术领先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海外市场拓展成果丰硕,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海外项目成果丰硕,海外市场签单同比增长33.79%。

一是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及欧洲等重点区域实现多元化突破,通过多种模式建设海外销售网络,多个海外项目投运后获得客户高度评价,示范效应显著。

二是印尼项目落地投运。

邦加岛储能项目成功并网,智能系统助力棕榈油企业提升供电能力,推动清洁能源利用。

三是几内亚市场实现首单。

高压变频器成功进入几内亚市场,实现批量订单首战告捷。

四是树立技术替代标杆。

为欧洲某化学公司突破钾矿能效瓶颈,以大功率水冷变频器替代进口设备,实现能耗革命性升级,树立海外矿山能效新标杆。

五是深化全球品牌拓展。

积极参加德国慕尼黑智慧能源展、迪拜电力光伏储能展等国际展会,向全球176个国家展示高效储能、智能电网优化技术实力。

(三)以前瞻布局引领创新,积极重塑前沿能源领域1、报告期内,公司依托自身在电力电子,特别是大功率、高可靠性、精密控制电源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和深厚积淀(特别是在核能核电领域积累的历史经验),积极投身于核聚变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准备与研究工作,具体进展如下:深化产学研协同,夯实技术合作基础: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及行业先行企业聚变新能,围绕公司在等离子体控制电源、超导磁体供电与控制系统等关键电源装备领域的业务合作与技术适配性,展开深入、务实的交流研讨。

此举旨在精准把握聚变装置对电源系统的极端要求(如超高精度、毫秒级动态响应、极端可靠性),为未来可能的深度参与奠定技术与合作基础。

融入产业生态圈,提升业务战略高度:为更系统地融入中国核聚变产业链发展大局,公司于报告期内申请加入了“聚变产业联盟”。

此举标志着公司将核聚变能源相关的高端电源装备业务,提升至公司整体战略发展层面的重要组成,视其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把握未来能源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方向之一。

2、在业务布局上,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携手布局新能源构网型储能,与江海股份合作推进火电厂二次调频,同时积极开展新能源接入静止同步调相机及铁路电牵引控制系统相关业务。

(四)深化五大业务变革,激活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公司持续推进五大业务变革,推进供应链S&OP变革,打造柔性供应链,实现产值和交付能力新突破;推进产品IPD变革,跨部门协同开发,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保证产品高质量大规模交付;推进营销LTC变革,重构销售流程,提升了签约效率;推进服务ITR变革,客户问题解决时效提升30%;推进组织架构变革,设立创新实验室,推行“创新积分”,激发了全员的创新积极性;产学研合作覆盖6所高校,共同推动前沿技术的创新,增强技术储备。

通过这一系列变革举措的落地实施,公司不仅在供应链效率、产品开发、营销签约、客户服务等核心环节实现了实质性提升,更以组织架构优化和产学研协同为支撑,激活了内部创新活力、夯实了技术根基,为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下半年的高效运营和长远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五)深化产业链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报告期,公司以“增资扩股+收购股权”方式取得兖州东方机电有限公司52.83%股权,其中以增资扩股方式向东方机电出资5,592.57万元,以收购股权方式出资397.70万元收购东方机电23名自然人股东股权,东方机电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东方机电纳入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将有效增加公司在防爆电器、高低压开关及控制设备、工矿自动化系统等业务收入,提高公司技术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最终有利于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六)严控经营成本,深挖增效潜力报告期,公司扎实开展“五转五增五提升”活动,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十项硬措施》,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继续强化降本增效过程控制。

税务筹划成效突出,上半年获退税及减免2,806.65万元。

资金收益优化,利息收入502.15万元。

通过采购优化降本5,270.17万元,技术创新降本378.11万元。

(七)人才梯队建设深化,夯实企业发展根基一是启动岗位认证体系。

实施2025年岗位认证考核,围绕供应链全环节设计认证课程与考核体系,促进理论实践融合,实施上岗认证。

二是推进专业能力提升。

强化员工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供应链人才梯队,支撑高质量发展。

(八)精益安全管理强化,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一是优化管理机制。

召开季度经营分析会、精益安全管理启动会,聚焦主业、创新、风控,推动项目落地。

二是提升网络安全与应急保障,完善网络基建及整改跟踪机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保障两会,假期安全;专项排查供用电设备、疏散通道、整治消防隐患;持续风险识别与隐患排查。

三是营造安全文化。

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应急演练、安全检查、安全培训,有效预防事故,动员全员参与。

(九)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公司依据新《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25年3月修订)》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对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公司章程》等相关治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以防范各类风险,提高公司运营的规范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同时在此期间,公司亦持续夯实ESG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发展进程

新风光有限系由何洪臣、李瑞来、徐卫龙、孔凡东、安守冰及路则胜6名自然人股东共同发起设立,设立时注册资本为5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何洪臣。

2004年8月6日,泰安大众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004】泰大会事验字第103号”《验资报告》:截至2004年8月6日,新风光有限已经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500万元,出资方式为货币出资。

2004年8月10日,新风光有限完成工商登记,并取得汶上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708302800338。

发行人系由新风光有限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公司。

2014年12月19日,山东省国资委出具了“鲁国资收益字【2014】64号”《关于山东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批复》,同意新风光有限以2014年6月30日为基准日,以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整体变更设立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在设立后申请其股份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

2015年1月8日,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中兴华审字【2015】第SD-2-010号”《审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30日,新风光有限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为259,549,029.60元。

2015年1月9日,北京大正海地人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现名北京国友大正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大正海地人评报字【2015】第32B号”《山东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拟进行股份制改制项目资产评估报告》,截至评估基准日2014年6月30日,公司净资产评估价值为289,535,336.64元。

2015年2月10日,发行人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并通过决议,同意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为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意基准日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以其拥有的截至2014年6月30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259,549,029.60元为基数,折合股份总额8,200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共计股本人民币82,000,000.00元,其余人民币177,549,029.60元计入资本公积。

2015年2月27日,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中兴华验字【2015】第SD-2-001号”《验资报告》:截至2015年2月27日,公司已收到全体股东以其拥有的山东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净资产折合的实收资本8,200万元。

2015年3月10日,公司取得济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70830228003387)。

2018年12月20日,叶胜昔与古昆资产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双方按2016年协议约定的回购价款计算及支付方式,减去已经支付的回购预付款4,489,550.70元,累计取得的新风光分红803,600.00元,同意叶胜昔以20,706,849.30元的价格回购杭州古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古昆资产聚金一号私募投资基金持有的新风光502.25万股股份。

同日,叶胜昔与济宁博创及张有双、胡顺全、丁宁、刘浩楠、郭新、尹彭飞、王秀梅、赵树国、郭润霖、何义、何锐、王艳春等人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叶胜昔将其回购股份中的233.75万股以8元/股的价格分别转让给前述受让方;与此同时,公司原股东程绪然亦与其母李延淑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将其持有的新风光33.1485万股股份以1元/股的价格转让给李延淑。

2019年10月9日,叶胜昔与平潭利恒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将其持有的新风光237.0176万股股份以7.05元/股的价格转让给平潭利恒。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马云生 2025-09-08 25080 0 元 251060 高级管理人员
郭少明 2025-09-08 18150 0 元 36300 核心技术人员
邵亮 2025-09-08 18150 0 元 2615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胡顺全 2025-09-08 31350 0 元 398852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秦显盛 2025-09-08 25080 0 元 58695 高级管理人员
方汉学 2025-09-08 14850 0 元 248279 核心技术人员
尹彭飞 2025-09-08 25080 0 元 321112 董事
候磊 2025-09-08 25080 0 元 58540 高级管理人员
何昭成 2025-09-08 25080 0 元 58160 董事
任其广 2025-09-08 14850 0 元 28950 核心技术人员
任其广 2025-08-26 -3000 34 元 14100 核心技术人员
马云生 2025-05-22 25080 20.88 元 225980 高级管理人员
郭少明 2025-05-22 18150 20.88 元 18150 核心技术人员
胡顺全 2025-05-22 31350 20.88 元 367502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
秦显盛 2025-05-22 25080 20.88 元 33615 高级管理人员
方汉学 2025-05-22 14850 20.88 元 233429 核心技术人员
尹彭飞 2025-05-22 25080 20.88 元 295672 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
候磊 2025-05-22 25080 20.88 元 33460 高级管理人员
何昭成 2025-05-22 25080 20.88 元 33080 董事
任其广 2025-05-22 14850 20.88 元 17100 核心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