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聚焦异质结电池片及组件主营业务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玻璃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大数据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云计算设备制造;云计算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销售;技术玻璃制品制造;技术玻璃制品销售(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甘肃金刚光伏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金刚玻璃科技有限公司,于1994年成立,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300093),是一家全球化绿色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经过持续不断的战略升级及产业拓展,2021年,公司创立“金刚光伏/GOLDENSOLAR”产品品牌,正式进军光伏产业。
公司采用目前世界上量产效率最高的异质结技术路线,并选择行业当前最大电池尺寸210mm,引进业内首条MAXWELL电池产线。
目前,金刚光伏电池片量产平均效率已超过25.6%,轻松实现单板组件功率730W+。
截至2023年,公司各生产基地的总产能已超过6GW,并在异质结电池生产中引入双面微晶和银包铜技术,实现异质结产品多吉瓦出货,产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展望2024年,公司在甘肃酒泉投建的6GW异质结电池片和1.2GW组件智造项目将启用。
届时,金刚光伏将凭借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完善的原材料供应链、科学的管理,持续夯实在异质结领域内的重要地位,为全社会提供全品类、高品质的异质结电池片和组件产品以及一体化的电站解决方案。
同时,为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金刚光伏围绕智能智造,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深度布局更上游的硅片切割业务、光伏玻璃等相关的多元化业务。
未来几年,业界将见证一个产业链更加完整、配套原材料供应更加稳定、供货能力更加强大的金刚光伏!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1、公司所处行业公司秉承“使光电更高效”的发展理念,专注从事高效率异质结(HJT)电池片及组件业务,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异质结(HJT)高效电池片、高效太阳能组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企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公司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组件制造业务所处行业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825”。
2、公司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等主要环节。
公司所从事的光伏电池业务位于产业链的中游位置,主要通过向上游采购硅片进行加工制成电池片,从而销售给下游组件企业或公司加工成组件后销售给下游发电企业。
3、光伏行业情况(1)全球光伏行业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和环境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太阳能光伏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世界主要国家对光伏产业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的推动下,逐渐在世界各国的能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或“气候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
英国咨询公司“全球数据”预测,到2025年年底,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378吉瓦;到2026年、2030年、2032年底、2035年底则将分别达到2849吉瓦、4.8太瓦、6太瓦和7.6太瓦。
国际能源署预计,全球电力需求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将以年均3.9%的速度增长。
可再生能源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将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95%。
到2027年,太阳能光伏将占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一半。
美国智库“全球能源监测”指出,中国将继续主导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建设格局。
全球潜在可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总规模为4484吉瓦,其中1302吉瓦在中国。
(2)国内光伏行业情况据国家能源局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高达212.21GW,同比增长107.07%,再创历史新高。
尽管新增装机量大幅增长,制造端却面临困境,电池片和组件产量增速下滑,多晶硅与硅片环节产量甚至同比大幅下降,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在光伏产品出口方面,除电池片因海外组件产能扩张实现出口额和出口量同比增长外,硅片和组件环节的出口额及出口量均继续下降,光伏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年上半年,在以行业自律为主的“反内卷”行动基础上,供给侧改革及“反内卷”政策持续升级,相关国家主管部门陆续出台政策并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一步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的治理方向;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督总局研究起草《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将低于成本价销售的行为定性为违法。
在此基础上,行业内各企业积极响应,落实会议治理精神,加速推动各环节产能整合与价格自律的相关措施落地实施,目前光伏产业链价格正在不断修复。
(3)异质结行业情况异质结技术作为N型电池技术的后起之秀,其理论极限效率高于TOPCon并具有更低的功率温度系数、更高的双面率、更低的老化衰减和更优的质保等优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异质结电池的转换效率不断提升,2025年上半年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6%。
异质结技术的发展伴随着成本的降低,随着银包铜持续降低银含,狗骨靶材导入,无铟靶材技术革新,0BB工艺提升,使得异质结电池的金属化成本持续降低,异质结技术的成本竞争力得到提升。
此外,市场需求方面,异质结电池的销量正在大幅提升。
2025年在央国企集采招标中,异质结组件作为独立标段招采量同比明显上升,体现了市场对异质结技术的认可和需求。
(二)公司主要业务公司聚焦异质结电池片及组件主营业务,报告期内向市场提供高品质、高效能异质结电池片及组件。
公司已连续向市场推出210/210R/182尺寸的SMBB、0BB电池片产品,高效0BB擎天系列和御风系列集中式电站产品,以及210-90B分布式屋顶组件产品,JGDN-108B+欧洲车棚建筑组件,农业光伏组件210-90BT等。
(三)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及用途如下:公司主要产品为异质结电池片及组件,采用N型技术路线,公司规模化量产的N型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可达到26%,组件功率最高可达735W+。
公司生产的异质结电池片及组件已实现了市场化销售并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四)公司经营模式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公司采购原材料后,经过电池片生产、组件生产等一系列连续的生产步骤后完成核心产品的制造,销售端通过向下游组件厂商或电站企业销售电池片、组件来获取相关收入、利润及现金流。
①研发模式公司技术研发以市场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为出发点,公司成立了独立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技术研发中心,采用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体系,新产品及新技术开发工作主要包括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导入五个阶段,流程明晰,建立了“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生产—市场开发及应用”于一体的研发流程,推进新产品及新技术开发工作高效开展。
公司目前已经搭建了成熟的太阳能光伏行业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并积极布局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围绕高效异质结电池降本增效,制定了“硅片薄片化”“低银含银浆优化”“叠层TC0技术”“大功率电源”“强磁改造”“镍网印刷”“0BB焊接技术电池设计”“光转膜封装技术”等十余项降本增效实施路线,以持续实现异质结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②采购模式主要产品的原材料采购包括硅料、硅片及其他辅材和配件等,总体采用“以销定采”的原则进行采购,针对硅料等重要原材料,公司一般通过与供应商签署中长期采购协议或战略采购协议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依据销售订单和生产计划确定季度或月度采购计划。
同时,公司对部分常用或关键原材料策略性地保留一定合理库存;针对常规材料或辅材等,公司通过定期比价或招投标来保持供应商的竞争性,以此应对采购价格波动风险,控制采购成本。
③生产模式公司产品为自主生产,建立了“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已投建吴江、酒泉两大生产基地,设立了生产运营部门组织实施生产计划。
根据客户订单和对市场行情的预判提前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及时制作生产计划,保障客户所需产品的按时交货,同时公司根据生产和销售情况适时调整产品的安全库存标准,有序排产。
④销售模式公司销售的产品主要为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公司将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结合的销售策略,销售客户主要面向国内集中式或分布式电站客户,主要有控股股东电站、国内大型地面电站等,海外客户主要为新加坡、印度及东南亚市场、中东等电站及组件客户。
直销模式下,公司主要通过行业交流、展会宣传、技术服务、同行推介等方式加深行业影响力,获取商业机会,通过商务洽谈与客户签订合同后进行生产及交货。
从初期接洽客户需求、项目竞投标,到评审签订合同、合同执行、生产交货,至跟踪验收、售后服务,公司制定了规范完善的销售业务流程,贯穿售前、售中和售后。
(五)公司市场地位异质结光伏电池片技术由于核心工序较少、良品率优势、降本路线清晰等优势,加速在N型光伏电池片中广泛推广使用。
公司是目前少数能实现异质结电池片规模化量产的企业之一,公司对异质结电池片领域的提前布局具备了先发优势,领先的规模化能力使公司具备了优先获得海外市场、获得海外客户的竞争优势。
(六)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市场驱动根据PVInfoLink的最新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需求量预计将达到492-568GW,相比2024年增长5%-7%,其中HJT有望超过10%,即需求量约50GW。
未来,HJT技术将凭借其高转换效率、低衰减率、更好的弱光效应等优势,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在行业下行周期背景下,采用先进技术路线的企业有望借产业转型契机,穿越周期维持长期竞争力。
(2)技术驱动公司主要产品有N型单晶异质结电池、N型异质结组件。
由于核心工序较少、良品率容易控制、降本路线清晰等优势,异质结光伏电池片技术成为N型光伏电池片技术的代表性技术路线。
公司是目前少数能实现异质结电池片规模化量产的企业之一,公司对异质结电池片领域的提前布局具备先发优势。
(3)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势公司在酒泉投建了4.8GW异质结光伏项目,目前已建成1.8GW产能。
酒泉太阳能资源储量丰富,是国家太阳能资源I类资源区,也是甘肃省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地区,太阳能资源理论储量20亿千瓦。
19.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空间,为酒泉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考虑到酒泉市优越的太阳能资源优势,较低的能源和劳动力成本,酒泉基地规模化生产有利于扩大公司异质结电池片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七)报告期内新增主要业务-算力服务(1)新增算力服务业务的战略考虑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力工具,AI尤其是以大模型、大数据、高算力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内容自动生成技术(AIGC)逐步赋能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安防监控、机器人等各行各业,大大拓宽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市场对算力服务的需求大幅增长。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算力已成为驱动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核心引擎。
一方面,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持续飙升,催生出海量的算力需求。
另一方面,政策的大力扶持也为AI算力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基于FP16计算)达到约497EFLOPS,同比增长20.04%,预计2028年将达到1,436EFLOPS,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37%。
我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规划,到2025年智能算力占比要达到35%,算力总规模突破300EFLOPS。
2025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明确提出“强化智能算力统筹”,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创新与使能软件生态培育,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技术突破和工程落地。
优化国家智算资源布局,完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充分发挥“东数西算”国家枢纽作用,加大数、算、电、网等资源协同。
加强智能算力互联互通和供需匹配,创新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推动智能算力供给普惠易用、经济高效、绿色安全。
算力作为实现全面人工智能的重要生产力工具,市场前景广阔,基于对智能算力行业发展前景的看好,公司出资设立北京金刚数海智算科技有限公司并开展算力服务业务,并在公司重整投资人欧昊集团及上海弘琪云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借助其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依托其在算力业务方面的积累,在“算力资源服务+能源”、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加快公司算力业务的落地及发展,以帮助公司拓展并形成新的业务增长曲线。
公司正在推进预重整及重整程序,在公司产业投资人、重整投资人暨产业合作伙伴的支持下,且基于对当前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与人工智能技术下算力产业发展的业务机会的理解,公司投资设立金刚数智积极开展并落地算力相关业务,算力业务的落地为公司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渠道和新的业务增长点,促进和保障公司重整后主营业务的稳健增长,更好地提升上市公司经营发展能力。
(2)算力业务的商业模式金刚数智将高性能算力服务器及组网、运维等相关服务为运营商提供算力资源综合服务,并最终通过运营商向市场终端客户提供算力综合服务,以帮助客户实现大规模AI训练、推理及研究等。
后续,公司将以此为基础,探索更多算力资源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以IDC、AIDC提供互联网大数据服务的服务商模式,与客户、运营商、绿电企业探索绿电直连合作等模式,未来公司将向更广泛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综合性服务。
(3)算力业务的开展情况公司为开展算力业务,于2025年6月出资设立金刚数智,并于同月与江苏***大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算力客户”)签订了《智算中心多元算力服务项目之服务协议》,金刚数智对其提供高性能算力服务,合同总额约3.99万元,合同期限5年,按月度支付算力服务费用。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经完成该服务合同对应的算力设备采购并交付到客户指定现场。
公司未来将持续搭建并壮大公司算力服务团队,积极引进优秀行业人才,打造算力技术研发、市场、采购、运维的综合业务团队,精细化运营以实现算力板块业务的持续增长。
(4)开展算力业务存在的风险在未来实际经营过程中,算力业务的开展可能受到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变化、经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未来项目进展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公司将积极关注宏观环境、行业政策,及时跟进项目进展,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和有效的控制监督机制,积极防范和应对上述风险。
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设立于1994年6月18日的汕头经济特区金刚玻璃幕墙有限公司,股东为升平金刚(后更名为金刚实业)和金怡工程,各持有50%股权。
2010年6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证监许可[2010]832号”文《关于核准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批复》,核准本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
此次公开发行增加公司股本3,000万元,变更后注册资本12,000万元。
公司于近日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取得了酒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公司名称由“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甘肃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英文名称由"GuangdongGoldenGlassTechnologiesLimited"变更为“GansuGoldenGlassTechnologiesLimited”,证券简称“金刚玻璃”和证券代码“300093”保持不变。
自2022年10月10日起,公司全称由“甘肃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甘肃金刚光伏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金刚玻璃”变更为“金刚光伏”,英文全称由“GANSUGOLDENGLASSTECHNOLOGIESLIMITED”变更为“GansuJingangSolarCo.,Ltd”,英文简称由“GOLDENGLASS”变更为“JingangSolar”,证券代码保持不变,仍为“30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