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治疗喉科、感冒类中成药为主导产品。
经营范围: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生产: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蜜丸、水蜜丸、水丸),散剂,中药前处理和提取车间(口服制剂);农副产品收购。(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成药制药企业。
公司于2003年由广东省梅州制药厂改制而设立,2007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股票简称:嘉应制药,证券代码:002198。
公司共拥有5个剂型、70个药品批准文号,产品涉及咽喉类、感冒类、骨科类、风湿类、妇科类、清热类、补益类、肠胃类。
主营产品有双料喉风散、重感灵片、接骨七厘片(胶囊)、疏风活络片、调经活血片等,其中双料喉风散是采用百年配方研制而成,在咽喉科用药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受消费者欢迎。
公司已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设立营销办事处,与数千家医药公司和2000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已与多家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合作关系,新产品研发实力雄厚,处于行业的前端。
中药原材料的种值、提取和深加工项目的规模和科技含量具有行业标杆性,对开拓国际市场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公司所属行业及其发展水平1、行业简介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医药制造业(C27)。
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柱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基本盘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叠加人口结构变化,人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公众及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型,“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隶属于中医药行业中的主流细分行业。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剂、散剂、片剂等各种剂型,临床反复使用,安全有效,并采取现代科学技术工艺制备成质量稳定、可控,经批准依法生产的成方中药制剂。
中成药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2、行业发展水平据共研网数据,2025年中药市场整体规模预计达到一万亿左右,其中中成药市场占据半数左右,规模将超5000亿元,中药饮片达3000亿元,中药材市场稳定在2000亿元。
这一万亿市场背后,是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
中成药行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人口结构变化、原材料供给、质量监管等息息相关。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推动、居民收入水平增长、人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中成药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增长。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城市实体药店+网上药店)中成药销售额超过350亿元,流感传播使得咽喉中成药需求增加。
3、周期特点由于医药行业与我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口增长及人口老龄化加深、医疗保障覆盖面扩大及保障力度增强等高度相关,医药服务覆盖国人全生命周期,且无明显区域性特征。
从长期来看,具有非常强的刚性需求,产业整体弹性小,韧性足,周期性特征不明显,仅部分药品受适应症季节影响,存在一定的季节性,行业总体保持稳定向上发展的态势。
理论上,医药行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
4、行业壁垒我国对药品管理实行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药品上市需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基于法律法规和现有科学认知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等审查后取得药品注册证书,持有人应当持续保证上市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同时药品生产和销售必须取得相应许可证,没有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特定药品的批准证书的企业不能生产和销售药品,且相关企业须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组织生产或销售。
上述制度使医药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风险、长周期等特征,形成了相应的行业壁垒。
5、行业政策202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统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协调发展,补齐标准化短板,推动标准化战略与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利用前沿技术提升标准质量,提升中医药标准化治理能力,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中医药标准国际化。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聚焦中药质量提升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强调以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资源保护(野生药材分级、生态种植)、全链条质量追溯;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应用,培育亿元级大品种;健全制度保障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拓展国际化标准与市场。
目标实现中药材稳定供给,推动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6、行业发展态势(1)中成药集采常态化202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发布,推动药品集采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药品集采市场,引导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将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纳入采购范围,做到应采尽采;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参加药品集采,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参照执行。
目前中成药集采已形成“全国联盟+省份试点”的常态化模式,已覆盖超20个产品组、95个品种,2025年第三批集采中选174个药品,独家品种通过功能主治相似合并分组逐步纳入,政策落地执行力度持续加强。
随着中成药纳入集采范围的步伐加快,具有成本性价比及品种优势的药企才能进入集采名单,能够快速抢占市场,推动行业的整合。
(2)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我国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曲线加速上升,老龄化将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要面临的突出问题,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是未来主要应对策略。
老年人抵抗力弱、身体素质较低,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医药消费显著高于年轻人,庞大的老龄人口对高质量中医医疗保健具有较大需求。
(3)强监管提升质量质量安全是医药企业的生命线和价值底线。
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十四五”期间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五个“坚持”总体原则和主要发展目标,并制定出10个方面主要任务,以保障“十四五”期间药品安全,促进药品高质量发展,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
2022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药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加速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形成,全面贯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4)中药创新研发中医药振兴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需要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力度两手抓。
据中国政府网显示,国家药监局坚决贯彻落实深化中药的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中药新药好药的上市,充分发挥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促进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药临床试验的申请数量和中药上市申请数量都在不断攀升。
整体上看,中药新药的上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向好趋势。
根据202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24年度受理中药临床试验申请共100件,新药申请40件,全年共批准12个中药新药上市。
2025年以来,已经有8个中药新药获准上市,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
综上所述,我国中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既迎来了政策红利、人口老龄化等契机,同时又面临集中带量采购等挑战,未来中医药行业赛道依然是道阻且长。
未来,公司将未雨绸缪,优化产品结构,选择产品创新转型的道路,加强源头与质量控制,制定出大品种发展战略,同时结合药物政策、市场营销的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凸显产品的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并通过技术提升,在明确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基础之上,采取恰当的传播方式,进行产品价值传播,进而实现市场价值的提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主要业务嘉应制药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成药制造企业,共拥有5种剂型70多个药品批准文号,主要涉及咽喉、感冒、骨科、风湿、妇科、肝胆、补益、肠胃类等中成药。
主导品种多为独家经营产品、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专利保护品种、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及医保目录品种,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全国市场有一定占有率和影响力,已初具品牌规模。
1、公司主要产品情况:2、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1)嘉应制药:根据厂长制定的生产计划和指令制定采购计划,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确定采购数量、单价等。
采购货物到达后,由仓储根据采购合同上的数量、规格等验收,仓储部填写请检单,质管部门检验,并出具报告书和合格证后,填写入库单入库。
结算时将发票、入库单以及采购合同等作为附件填写付款申请单办理付款审批。
2)嘉应湖南:各部门根据生产需要制定采购计划,经部门直属负责人审批后执行采购计划。
原材料、辅料、包材等物料在质管部批准的合格供应商中对比小样质量情况、询价,优质优价选择;五金配件、劳保等物料在市场上通过货比三家择优选购。
合同按照公司合同审查制度完成审批,根据合同约定付款方式,一般货物验收合格后票到付款。
(2)生产模式:1)嘉应制药: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进行生产,销售部门依据年度销售计划以及市场行情编制销售计划,生产部根据销售部门编制的月度销售计划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质量内控程序,严格按照GMP、国家药典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质量管理部门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全程检测及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嘉应湖南:由销售部门制定年度需货计划及季度需货计划,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需货计划结合成品库存情况制定月生产计划。
公司严格按GMP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制定了严格的内控标准,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均由质管部进行取样及检测,各车间生产现场均由质管部进行全程监控,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3)销售模式:1)嘉应制药:在市场上获取优质的商业客户信息,按国家法规交换合法资质,双方审核通过后由业务员将公司产品介绍给客户,与客户谈成合作并签订年度销售协议或者购销合同后,由业务员填写发货申请单向公司申请发货。
2)嘉应湖南:公司产品推广及销售模式主要为公司业务人员及合作单位,通过学术等营销手段做好服务工作。
面对的消费群体主要为医疗机构的患者,公司产品定价均为各省市当地招投标采购议定价格,目前大部分省份执行全国中成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价格。
(4)研发模式:公司研发项目主要为内部根据公司规划立项,提交立项报告审批后,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联合开展或自主开展研发工作。
目前主要研发项目有:蠲痹历节清颗粒、比拉斯汀片剂、接骨系列项目、疏风活络及妇科调经产品二次开发等项目。
概述2025年上半年,公司专注中成药产品主业,面对医药行业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挑战,公司上下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在精益管理和成本管控上发力,今年上半年较同期取得了较大的业绩增长,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98,937,664.09元,同比增长10.4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082,559.48元,同比增长254.3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5,385,355.43,同比下降-221.66%。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新业务、新品种、新渠道的建设,着力在科研和管理能力上做文章。
2025年上半年度经营管理情况(一)生产工作1.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公司生产部门严格按照年度生产计划,产销联动,科学组织集中生产和均衡生产,确保了各产品的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全面满足了市场需求。
通过技术工艺的优化和现场管理的强化,确保了产品的持续生产上市,拓宽了公司产品销售渠道,扩大了公司优秀产品的市场影响。
2.生产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公司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自动化设备升级,逐步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公司对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安全、环保、能源使用、设备状态和产品质量实施可视化的全流程管理,生产数据实时记录并可追溯。
同时,采购部门深入研究中药材价格趋势,合理掌握采购时机,避免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有效地控制了生产成本。
3.质量管理与安全生产公司继续深化GMP实施水平,科学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加强原材料采购、药品生产、运输、贮存等环节的管控,精细化运作,提升作业精度和效率。
通过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考核,提升了生产人员的GMP标准和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水平,确保了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安全性。
2025年上半年公司生产部门组织了多次GMP培训。
(二)市场营销1.市场开发与销售增长2025上半年,在新增开发连锁药店客户,单体药店客户,产品铺货率方面重点推进,公司继续坚持分品种、分渠道运作,重点开发医院、连锁药店和单体终端药店客户,提升了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2.应对集采政策面对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的政策变化,公司提前规划,积极应对,确保了接骨七厘片等主导产品的中标。
公司积极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了产品的利润空间。
同时,公司加大了对医院终端的开发力度,全年陆续新增医院开发,达到预期销售额。
3.非集采品规市场拓展公司积极探索非集采品规在零售及线上市场的拓展,努力维护零售终端市场价格,确保了非医疗终端销售的平稳增长。
公司通过对各产品优势分析及竞争分析,调动销售人员从目标制定、成本测算、市场调研到最后的客户动态反馈,形成销售闭环流程,进而提升营销管理的精准度。
(三)科研投入1.接骨七厘系列临床研究接骨七厘系列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继续按计划推进,预计全年可完成全部研究。
2.疏风活络片和调经活血片稳定性研究已稳步开展疏风活络片和调经活血片的开展稳定性研究。
3.与外部合作研究开发并新增储备多个项目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签署《中药创新药1.1类-蠲痹历节清颗粒联合开发协议》,与广东国标签署《JH003项目合作协议》,与苏州源创签署《JH004项目合作协议》。
嘉应制药(湖南)公司与易能医药签署《中药复方新药中药创新药蠲痹历节清颗粒临床前药学研究协议》,与北京民康百草签署《化学药比拉斯汀片剂、JH002项目的转让协议》。
(四)拓展商业渠道报告期内,公司新设全资子公司嘉应国际、参股小犀牛,积极拓展商业渠道,为后续业绩增长打下基础。
本公司系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粤办函[2005]235号文批准,由梅州市嘉应制药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为黄小彪、陈泳洪、黄智勇、黄俊民和黄利兵。
公司以截止2005年1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总额4,920万元按1∶1的比例折合股本4,920万股,并于2005年6月1日在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变更登记,注册号为4400001010598,注册资本为4,920万元。
|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 李善伟 | 2024-12-20 | 9100 | 7.23 元 | 36600 | 独立董事 | 
| 李善伟 | 2024-08-27 | -9100 | 5.98 元 | 27500 | 独立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