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恩华药业 - 002262.SZ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8-07-23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Jiangsu Nhwa Pharmaceutical Co., LTD
成立日期
1999-03-29
注册地
江苏
所在行业
医药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恩华药业
股票代码
002262.SZ
上市日期
2008-07-23
大股东
徐州恩华投资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31.5 %
董秘
段保州
董秘电话
0516-87661189,18012012068
所在行业
医药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张宇、韩晨君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203001363846728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江苏
成立日期
1999-03-29
法定代表人
孙彭生
董事长
孙彭生
企业电话
0516-87767115,0516-87661012,0516-87661189,18012012068
企业传真
0516-87767118
邮编
221009
企业邮箱
nhwadsb@nhwa-group.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湖西路31号恩华科技大厦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片剂、硬胶囊剂、精神药品、原料药、麻醉药品制造、销售;普货运输;药品研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医药中间体的销售;日用化学品(化学危险品除外)、日用百货销售;房屋、机器设备及设施的租赁;停车管理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药品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78年,200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262,为科、工、贸一体化的医药企业,国家精神麻醉类药品定点生产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医药百强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国家“20年20星”医药质量管理企业明星单位,中国麻醉药品协会副会长单位,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江苏省首批创新型企业,江苏省省长质量奖获奖单位。

公司主要生产经营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战略定位于中枢神经药物领域市场,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药物细分市场的企业,主要类别包括麻醉类、精神类和神经类,通过多年来在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上的不懈努力,公司已建立起完整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产品系列和营销网络,努力打造国内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生产商和销售商。

拥有原料药和制剂药物三个大型现代化医药生产基地,企业具有经国家认证的原料药、固体制剂、水针剂、冻干粉针剂等车间,具有自动化的片剂、胶囊剂、水针剂、粉针剂十余条生产线。

目前具有原料药42种400吨/年;西药制剂100余种,固体制剂60亿片(粒)/年、针剂1亿支/年的生产规模。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努力抓好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绿色发展,通过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ISO50001)、国际环境认证(ISO14000),大力发展原料药出口业务,进行欧盟等国际认证,努力在国际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公司十分注重技术创新,注重新产品开发,加强产学研联合,集团技术中心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有企业院士工作站、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中心、江苏省中枢神经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承担着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

商业规划

(一)主营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销售含公司生产的原料和制剂销售以及医药批发和零售业务。

1、医药生产制造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类产品(包括麻醉类、精神类和神经类医药原料及其制剂)的生产制造。

2、药品研发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从事中枢神经药物的研发,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实施创仿分设、创仿并重的策略。

为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品研发,加快推进新产品管线的储备布局及已报批产品的上市工作,加速推进公司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工作。

在研发方面,公司在研科研项目70余项,投入科研经费395,326,521.89元,比上年度同期增长了23.97%,取得了显著的研发成果。

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公司目前共有17项在研创新药项目,其中完成Ⅲ期临床研究项目1项(NH600001乳状注射液);完成Ⅱ期临床研究项目2项(NHL35700片、YH1910-Z02注射液);开展Ⅱ期临床研究项目2项(NH102片、YH1910-Z01鼻喷剂);开展I期临床研究项目6项(NH130片、NH104片、Protollin鼻喷剂、NH160030片、NH140068片、NH280105胶囊);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项目1项(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新增适应症));其余项目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在仿制药产品研发及一致性评价方面,开展仿制药项目48项,其中获得仿制药生产批件1项(氢溴酸伏硫西汀片);仿制药申报生产在审评项目5项(盐酸他喷他多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防滥用)、右酮洛芬氨丁三醇注射液、布瑞哌唑片、地佐辛注射液);仿制药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项目2项(枸橼酸芬太尼口腔黏膜贴片、盐酸他喷他多口服溶液);开展一致性评价项目7项,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1项(氯氮平口腔崩解片),一致性评价在审评项目2项(盐酸硫必利片、盐酸多沙普仑注射液)。

报告期内申请发明专利22件,PCT专利申请5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件(其中海外专利5件),新增软件著作权58项。

3、药品销售业务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恩华和信主要从事公司自产的和代理的制剂类产品销售;公司控股子公司恩华连锁主要从事药品的零售业务(含本公司产品)。

(1)报告期内,恩华和信不断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努力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发展路径,以业绩为导向,激活组织效能,注重营销管理精益化,提升运营效率,努力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完成。

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与管理机制,保障公司未来行稳致远。

积极推进BD项目合作,进一步优化公司中枢神经产品管线。

1)在麻醉类产品的销售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在麻醉类产品销售领域继续深耕,全力强化新产品市场准入工作。

通过对销售团队架构进行系统性调整,实施细分聚焦策略,旨在更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进而全方位提升营销效能,推动产品销量的增长。

①实现人员布局精细化与广泛覆盖。

基于对产品管线特性的深入洞察,ACC创新设立了东、西、南、北、中五大事业部,与新兴事业部有机结合的全新销售模式。

这一模式确保在市场布局上既能够精准触达重点领域,又能实现广泛的市场覆盖,为促进产品销售奠定坚实基础。

②明确增长驱动核心。

对于镇痛管线,公司着重加强对近年来新上市的瑞芬太尼、羟考酮、舒芬太尼、富马酸奥赛利定注射液、阿芬太尼等产品的推广力度。

特别是对于通过国家医保谈判成功纳入医保体系的创新产品欧立罗(富马酸奥赛利定注射液),将加大科研投入,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制定更为专业、聚焦的学术推广策略。

在销售人员配置上,确保覆盖范围更加全面,以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认知度与占有率。

对于镇静管线,公司凭借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推动镇静管线产品保持增长。

此外,随着短效肌松药米库氯铵的获批上市,公司将会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积极推进米库氯铵注射液的市场准入。

③加速学术转型与专业发展。

持续推进学术转型进程,强化产品组合的医学推广方案设计。

秉持临床思维导向,致力于完善循证医学证据链,精心打造贴合临床需求的产品组合解决方案。

同时,加大对医学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的力度,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激励方案,充分调动一线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力求实现医学市场销售各环节的精准契合与高效协同,继续推动麻醉类产品销售向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医学方向迈进。

2)在精神和神经类产品的销售方面。

①紧密契合国家发展方向,持续在细分领域中深入挖潜,高效执行,深化管理。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架构细分、深耕医院、拓展基层、发展院外业务,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

聚焦创新药和重点产品,加强学术推广,拓展临床应用场景,保持品牌及引领优势。

积极推进诊疗产品协同销售,推进药品业务、精准诊疗、智慧医疗的CNS诊疗生态体系全面发展。

②持续细化精神和神经线组织结构,建立创新药重点产品专职团队,实现核心业务专业专注快速发展。

③扎根临床,深挖治疗需求,产品差异化定位,培育重点产品。

加强医学发展,积累产品循证数据与治疗理念,持续拓展创新药及重点产品品牌影响力。

④深度拓展零售、基层及民营医院渠道网络,努力实现非集采产品广覆盖,集采产品保存量,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打造“线下诊疗处方、线上咨询续方”的慢病管理模式,全方位提升患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增加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及依从性。

(2)报告期内,恩华连锁继续坚持“聚焦徐州,深耕社区、走进乡镇,扎根百姓”的发展战略,按照“专业致胜、服务优先、深耕细作、夯实基础、降本增效、厚积薄发”的发展思路,全面开展员工专业化培训和亲情化服务考核,用专业来获取利润,用服务来留住顾客。

尝试“药店+”创新项目,实行全员营销,积极寻找药店增长第二曲线。

对所有门店进行资源优化,通过采取降低房租以及人员调整等措施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通过信息化、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等软实力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市场地位、竞争优势与劣势公司坚持“持续聚焦,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目前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类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国内医药行业中唯一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药物细分市场的上市企业,是国内知名的麻醉与精神药品定点生产基地,产品涵盖麻醉镇痛类、精神类和神经类等药物。

公司作为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建立了中枢神经药物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大力推进高价值专利转化运用。

公司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整体业绩领先行业平均水平,各主要产品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公司目前收入占比较大、产品及未来市场潜力较大、成长较快的产品情况如下表:(三)公司经营模式情况1、生产模式公司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要求组织生产,注重生产过程的管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公司根据国家精麻计划、销售需求量和库存量制定生产计划,由相关生产部门组织生产。

编制产品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是保持产销存的动态平衡。

其中,原料药生产计划是根据销售和制剂的需求量,综合考虑现有库存量及产品性质来进行编制;制剂生产计划则依据销售预测、库存量来进行编制。

各类产品在满足销售制剂需求的基础上,控制产品库存。

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品种主要包括化工原料、医药中间体、制剂辅料、原料药、五金、试剂、劳保用品等。

由营销部门确定年度销售计划,生产部门按照销售计划量确认月度物料用量,经仓库系统确认库存量后下达采购计划。

采购定价方式包括比价方式、招标方式、集中谈判方式、年度合同签订方式,战略伙伴供应商产品委托定制及产品开发等多种模式,根据不同物料的类型、采购量选择定价方式,从批准的供应商采购。

公司的采购流程为:依据营销部门年度销售预算紧跟市场需求,生产计划下达——库存核对——询价——议价——质量指标核查——制定合同——采购——入库。

3、产品开发模式(1)新药开发模式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回报的特点,公司近年来加大新药研发投入,采用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新药研发模式,在上海、苏州成立研发公司,充分利用上海、苏州的人才优势和新药项目优势,和徐州研究院在新药研发上分工明确,加强协同。

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包括国际合作,和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对外合作重点关注已经处于临床IIb/III期的新药研发项目和共性关键技术平台。

通过合作,加快项目进度,加快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

(2)仿制药开发模式仿制药开发采用以自主开发为主体的模式,公司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仿制药开发体系,重点开发具有高政策壁垒、高技术壁垒、有首仿机会的仿制药,加快推进新产品的储备,加快公司重点品种的一致性评价进度。

4、产品销售模式公司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理念,自建专业化营销队伍,合理配置资源,提升营销效率,不断健全完善全渠道销售网络,优化加强市场医学营销服务体系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促进业务健康合规发展。

(1)非集采产品的销售模式公司非集采产品以专业化学术推广的方式进行销售,通过自营团队开发医院终端并进行医患教育与学术推广,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科共建。

公司根据产品特性与临床需求选择与专业学会、医院联合体等组织开展学科共建,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促进医院终端的开发工作。

二是概念引领。

挖掘产品临床优势,区隔细分市场相互补位,建立不同临床应用场景下的组合方案。

通过专家网络覆盖与国际或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进行概念传递,自上而下进行产品概念引领。

三是医学循证。

针对产品推广策略与专业学会及行业知名专家协同开展医学研究,为临床推广及方案选择提供充足循证。

四是学术推广。

通过与各级学会合作,在全国范围高频开展学术会议、医患教育、临床培训等活动,高效传递产品特点与临床优势,提高临床用药选择率。

五是新零售渠道拓展。

CNS产品线成立了线上零售及线下零售事业部,全面拓展了互联网医院、线上药店、连锁零售药店、院边药店等全渠道销售终端,加强慢病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品牌拓展。

(2)集采产品的销售模式在集采中标地区,公司全力保障产品的临床供给,同时重点拓展广阔市场(民营医院等)及院外新零售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集采产品快速增长。

(3)原料药的销售模式原料药采取直销的模式,根据客户需求,结合产品特性和市场竞争情况,直接销售到制药企业,少量销售到商业公司以及医疗、研发机构。

(四)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直面经营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攻坚克难,依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010,121,701.84元,同比增长8.93%;实现营业利润792,856,298.15元,利润总额788,404,080.87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0,494,742.07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8.23%、9.35%、11.38%。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体现在以下方面:1、依托临床学科理念发展趋势及患者需求痛点的不断变化,持续精进,适时调整重点产品策略满足临床需求,进一步深化挖掘产品差异化优势及各产品医学方案组合推广,拓展新领域新应用,夯实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成熟产品的稳定增长。

2、团队细分聚焦,通过营销组织架构的调整,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提升营销效率,与此同时加强数字化营销,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具有恩华特色的营销模式——以专业推广为基础,科研助力,积极与学会、政府、医院、基金会等平台型机构开展合作,促进公司的产品更科学地服务患者,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3、通过对销售团队架构进行系统性调整,实施细分聚焦策略,全力强化新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着重加强对近年来新上市的瑞芬太尼、羟考酮、舒芬太尼、富马酸奥赛利定注射液、阿芬太尼以及代理的安泰坦(氘丁苯那嗪片)等产品的推广力度,实现了上述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

4、深度拓展零售、基层及民营医院渠道网络,实现了非集采产品广覆盖,集采产品保存量,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

(一)概述报告期内,公司面对医药行业的不利环境和竞争压力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公司管理团队保持战略定力,着眼长远发展,紧紧围绕“持续聚焦,创新驱动”的指导思想,以“苦练内功,细化管理,技术当先,质量保证”为经营方针,继续以科技创新和加强内部管理为重点,外抓市场,内抓管理,不断进行创新突破,实现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010,121,701.84元,同比增长8.93%;实现营业利润792,856,298.15元,利润总额788,404,080.87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0,494,742.07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8.23%、9.35%、11.38%。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2025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前50强”荣誉,恩元医学检验实验室获得上海市创新型中小企业荣誉证书;恩元医学检验实验室获得信息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四体系认证。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产品研发方面的工作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品研发,加快推进新产品储备及已报批产品的上市工作,加快推进公司重点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工作。

在研发方面,公司在研科研项目70余项,投入科研经费395,326,521.89元,比上年度同期增长了23.97%,取得了显著的研发成果。

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公司目前共有17项在研创新药项目,其中完成Ⅲ期临床研究项目1项(NH600001乳状注射液);完成Ⅱ期临床研究项目2项(NHL35700片、YH1910-Z02注射液);开展Ⅱ期临床研究项目2项(NH102片、YH1910-Z01鼻喷剂);开展I期临床研究项目6项(NH130片、NH104片、Protollin鼻喷剂、NH160030片、NH140068片、NH280105胶囊);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项目1项(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新增适应症));其余项目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在仿制药产品研发及一致性评价方面,开展仿制药项目48项,其中获得仿制药生产批件1项(氢溴酸伏硫西汀片);仿制药申报生产在审评项目5项(盐酸他喷他多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防滥用)、右酮洛芬氨丁三醇注射液、布瑞哌唑片、地佐辛注射液);仿制药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项目2项(枸橼酸芬太尼口腔黏膜贴片、盐酸他喷他多口服溶液);开展一致性评价项目7项,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1项(氯氮平口腔崩解片),一致性评价在审评项目2项(盐酸硫必利片、盐酸多沙普仑注射液)。

报告期内申请发明专利22件,PCT专利申请5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件(其中海外专利5件),新增软件著作权58项。

2、生产线建设、工程建设及GMP认证方面的工作原料药方面:(1)非诺贝特等产品精烘包车间建设项目,已完成土建项目合同签订,预计2025年12月份完成土建施工工作。

(2)丁螺环酮和舒必利合成车间改造项目,已完成安全预评价,正在进行设备采购,预计2025年12月份完成施工,2026年3月份完成设备调试、验证工作。

(3)新建危险品库项目进入收尾阶段,2025年7月份完成建设、调试、验收工作。

(4)盐酸右美托咪定、枸橼酸芬太尼等车间改造项目已完成安全预评价,2025年7月份完成图纸设计,预计2025年11月份完成施工。

(5)扎来普隆、硝西泮等精烘包车间改造项目,安全预评价已完成,预计2025年10月份完成施工图设计。

(6)雨水管网改造项目,2025年7月份完成施工。

制剂方面:(1)无菌制剂车间扩建项目,已完成设备、设施、系统的调试,相关的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中,计划三季度进行产品工艺验证及稳定性研究工作。

(2)乳剂产品扩产项目,已完成新产线的产品工艺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产品稳定性研究工作及资料上报准备工作。

(3)高端制剂项目,已完成厂房竣工验收和消防验收。

(4)电储能设施建设项目,计划三季度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

(5)口服液车间和无水注射液车间已通过GMP现场符合性检查。

3、积极推进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变,先做经营的数字化,再用数字化推动公司的经营,同时要用好新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具,培养出新的创新和管理能力。

4、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和优化产品工艺工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水平,成立攻关项目小组,专人跟进项目实施和结果。

积极开展精益生产项目活动,利用科学方法改善工作方法,增强员工的节约意识和精益意识。

5、在生产管理、成本控制、质量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1)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梳理安全管理漏洞。

(2)继续推进环保管理体系建设,加大对环保设施的投入,提高三废处理水平。

(3)持续跟进法律法规变化,加强QEHS体系建设和现场管理,把合规放在第一位。

(4)持续优化生产质量日常管理工作,继续调整优化产线和班次,细化生产计划和考核机制,确保生产计划量达标完成,提高产品质量,通过精益生产的手段降本增效。

(5)优化新品交接流程,加快新产品生产和市场投放。

6、在产品销售方面的工作公司不断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发展路径,以业绩为导向,激活组织效能,注重营销管理精益化,提升运营效率,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完成。

完善制度体系与管理机制,保障公司未来行稳致远。

积极推进BD项目合作,进一步优化公司中枢神经产品管线。

(1)在麻醉类产品的销售方面。

公司在麻醉类产品销售领域继续深耕,全力强化新产品市场准入工作。

通过对销售团队架构进行系统性调整,实施细分聚焦策略,旨在更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进而全方位提升营销效能,推动产品销量的增长。

1)实现人员布局精细化与广泛覆盖。

基于对产品管线特性的深入洞察,ACC创新设立了东、西、南、北、中五大事业部,与新兴事业部有机结合的全新销售模式。

这一模式确保在市场布局上既能够精准触达重点领域,又能实现广泛的市场覆盖,为促进产品销售奠定坚实基础。

2)明确增长驱动核心。

①对于镇痛管线,着重加强对近年来新上市的瑞芬太尼、羟考酮、舒芬太尼、富马酸奥赛利定注射液、阿芬太尼等产品的推广力度。

特别是对于通过国家医保谈判成功纳入医保体系的创新产品欧立罗(富马酸奥赛利定注射液),将加大科研投入,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制定更为专业、聚焦的学术推广策略。

在销售人员配置上,确保覆盖范围更加全面,以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认知度与占有率。

②对于镇静管线,公司凭借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推动镇静管线产品保持增长。

③对短效肌松药米库氯铵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积极推进米库氯铵注射液的市场准入。

3)加速学术转型与专业发展。

持续推进学术转型进程,强化产品组合的医学推广方案设计。

秉持临床思维导向,致力于完善循证医学证据链,精心打造贴合临床需求的产品组合解决方案。

同时,加大对医学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的力度,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激励方案,充分调动一线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力求实现医学市场销售各环节的精准契合与高效协同,推动麻醉类产品销售向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医学方向迈进。

(2)在精神和神经类产品的销售方面。

1)契合国家发展方向,将持续在细分领域中深入挖潜,高效执行,深化管理。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架构细分、深耕医院、拓展基层、发展院外业务,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

聚焦创新药和重点产品,加强学术推广,拓展临床应用场景,保持品牌及引领优势。

积极推进诊疗产品协同销售,推进药品业务、精准诊疗、智慧医疗的CNS诊疗生态体系全面发展。

2)进一步细化精神和神经线组织结构,建立创新药重点产品专职团队,实现核心业务专业专注快速发展。

3)扎根临床,深挖治疗需求,产品差异化定位,培育重点产品。

加强医学发展,积累产品循证数据与治疗理念,持续拓展创新药及重点产品品牌影响力。

4)深度拓展零售、基层及民营医院渠道网络,争取非集采产品广覆盖,集采产品保存量,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打造“线下诊疗处方、线上咨询续方”的慢病管理模式,全方位提升患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增加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及依从性。

7、继续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公司在中枢神经用药领域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把“恩华品牌”打造成中枢神经领域的第一品牌。

8、继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并不断加以完善,加强成本控制管理,做好开源节流工作。

9、在BD业务方面公司与三晟医药签署了《Pre-A轮优先股购买协议》,入股三晟医药并获得部分在研药品合作的优先谈判权;从丹麦灵北引进的1类创新药NHL35700已完成临床二期研究,即将进入临床三期研究;与哈佛医学院、天境生物合作开发的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Protollin项目在美国顺利完成临床I期研究,整体安全性良好,即将进入临床II期研究;与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就其奥沙西泮片(商标:安绵泽®️)产品达成商业化合作,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授权公司对该产品进行市场开发。

10、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广纳贤才。

报告期内,共计引进各类专业人员597人。

这一举措,不仅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公司重视员工的发展、培养和激励,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等。

公司职工培训中心集培养、评审、鉴定为一体,公司2025年上半年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达1700多人次。

公司通过设计实施有针对性的课程,为新进及在岗员工提供专业性培训,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

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加大对恩华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公司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贯彻企业文化,使每位公司员工的观念行为符合“恩华人”的要求,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专业技能、法规等意识,着力打造一个“学习型”的企业。

11、恩华连锁继续坚持“聚焦徐州,深耕社区、走进乡镇,扎根百姓”的发展战略,按照“专业致胜、服务优先、深耕细作、夯实基础、降本增效、厚积薄发”的发展思路,全面开展员工专业化培训和亲情化服务考核,用专业来获取利润,用服务来留住顾客。

尝试“药店+”创新项目,实行全员营销,积极寻找药店增长第二曲线。

对所有门店进行资源优化,降低房租以及人员调整等措施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通过信息化、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等软实力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上海恩元推出了精准医学实验室合作方案;其体外诊断试剂人类白细胞抗原B位点1502基因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体外诊断试剂)并于5月份正式生产上市销售;臻慧选5.0报告形式更新,新版报告信息更集中更易读;完成NGS亨廷顿病报告、NGS动态突变报告自动生成系统的开发;完成第一个臻慧选QPCR产品共建实验室本地化的性能验证;完成了恩元智能体Deepseek本地化搭建工作;神经系统自免疾病抗体检测产品获得立项开发;报告自动化系统阳性报告系统完成开发并投入使用;恩元医学检验实验室满分通过国家和上海室间质评13项;一类核酸纯化试剂与三类1502试剂获得国家医保局IVD试剂备案C码。

13、北京医华坚持“战略聚焦、全力减亏、创新发展”的经营方针,持续专注数字认知评估核心业务的深耕拓展。

公司核心产品C-BCT®️已在全国20余个省份的精神专科及综合医院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累计服务患者超过20万人次,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中国“脑计划”重大项目中1300例抑郁症患者认知评估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发表,进一步验证了C-BCT®️在抑郁症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儿童及青少年常模建立研究于上半年正式启动,C-BCT®️手机版常模数据采集稳步推进,为未来多场景、多人群认知评估奠定基础。

14、远恒药业继续立足于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产品线布局,专注于妇科产科栓剂、眼科与皮肤科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

重点产品氟曲马唑乳膏和黄体酮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产品研发持续推进,2025上半年技术引进产品1个,新产品上市2个,4个产品处于不同研发阶段。

2025上半年申报专利6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完成江苏省(远恒)外用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验收工作。

15、江苏好欣晴移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好心情集团)截至报告期末好心情互联网医院注册医生超过7万名,其中覆盖超过80%的精神科医生,在线年门诊量超过200万人次。

江苏好欣晴旗下好心情数字EAP服务签约了部分互联网公司、金融公司以及央国企的员工心理健康服务,同时为多个地方学生心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心理保障。

好心情还将加大通过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心理健康一体化服务,进一步渗透心理健康市场。

截至2025年6月底,企业客户签约家数超400家,保障近200万人的心理健康。

江苏好欣晴与商业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合作,目前已与30余家保险公司达成合作,利用好心情的数字心理产品服务体系,赋能保险公司。

江苏好欣晴旗下好心情诊所有25家,目标是实现全国各省市心理诊所规模化和连锁化。

在数字科技方面,江苏好欣晴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心理检测CT、心理VR、数字疗法、精准医疗、微表情识别与心理疾病等产品,进一步夯实了江苏好欣晴在业界的领先地位。

目前,江苏好欣晴根据其发展需要,正在搭建红筹架构,加快推进境外上市计划。

发展进程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由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截止2006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整体变更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4月29日,公司依法在徐州工商局核准登记,领取了注册号为3203002112097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9,000万元,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法定代表人孙彭生。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孙彭生 2025-06-16 237900 21.01 元 49738500 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