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华昌化工
  • 企业英文名: JIANGSU HUACHANG CHEMICAL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 上市代码: 002274.SZ
  • 注册资本: 95236.464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8-09-25
  • 大股东: 苏州华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8.88%
  • 董秘: 卢龙
  • 董秘电话: 0512-58727158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滕飞、喻霞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张家港市金港镇保税区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南海路1号
  • 概念板块: 化肥行业 江苏板块 深股通 融资融券 氢能源 长江三角 燃料电池 化工原料 煤化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1979-12-15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500758983274Y
  • 法定代表人: 胡波
  • 董事长: 胡波
  • 电话: 0512-58727158
  • 传真: 0512-58937161
  • 企业官网: www.huachangchem.cn
  • 企业邮箱: huachang@huachangchem.cn
  • 办公地址: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保税区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南海路1号,张家港市人民东路11号华昌东方广场4楼
  • 邮编: 215634,215600
  • 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以煤气化为产业链源头的综合性化工企业。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及化学品,进一步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公司产业链总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基础化工产业,以煤制合成气(主要成分CO+H2),生产合成氨、尿素、纯碱、氯化铵、硝酸等;二是化学肥料产业,使用煤化工生产的产品生产新型肥料等;三是新材料产业,以合成气与丙烯等为原料,生产新型材料,后续产品为醇类、增塑剂、树脂、涂料等。近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探索氢资源能源利用及新用途,促进产品及产业升级;报告期,通过合作在氢能源领域做出了积极地探索与布局。
  • 经营范围: 化工原料、化工产品、化肥生产(按许可证所列项目经营),煤炭销售;销售:金属材料、建筑材料、日用百货、化肥、自产蒸汽和热水、工业盐;压力管道设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 企业简介: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张家港市,地处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之处,北滨长江,南近太湖,东邻上海,西接南京,紧靠江苏张家港保税区和张家港太子港,水陆交通便利。公司是江苏华昌(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始建于1970年,1999年改制,2004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一家以化工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中国化肥行业50强上市公司化工百强,化工行业节能先进企业和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目前,企业已经形成了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氢能源等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 发展进程: 本公司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4]18号文件《省政府关于同意变更设立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准,由张家港市华源化工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公司。公司于2004年2月27日在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成立。
  • 商业规划: 公司是一家以煤气化为产业链源头的综合性化工企业。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及化学品,进一步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公司产业链总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基础化工产业,以煤制合成气(主要成分CO+H2),生产合成氨、尿素、纯碱、氯化铵、甲醇、硝酸等;二是化学肥料产业,使用煤化工生产的尿素、氯化铵生产新型肥料等;三是新材料产业,以合成气与丙烯等为原料,生产新型材料,后续产品为醇类、增塑剂、树脂、涂料等。近年来,公司一方面强化技术引进与研发,更新装备,持续提升现有产业或装备运行水平与质量,同时通过委托研发、中试工作的开展为企业在新产品、新材料业务端做好项目储备;另一方面致力于氢能源领域产业拓展、布局与示范推广应用,并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跟进涉及绿色、生物质等行业发展趋势,推进本公司整体产业向绿色、低碳、环保方向持续丰富产品、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1、煤化工产业简介。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煤化学加工过程,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是以芳香族为主的稠环为单元核心,由桥键互相连接,并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煤化工是中国特色,既是传统产业,又是新兴产业;作为全球煤化工产业化走得最远的国家,近年来在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上成效显著。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看,煤化工提供了必要的能源安全保障;同时随着煤炭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的不断深入,煤制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创新突破;现代煤化工将成长为一个既独立于石油化工、又相互交叉赋能的新兴产业体系。总体上看,中国现代煤化工不仅产业规模大幅增加,生产装置运行水平不断提升,关键技术不断取得创新突破,而且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现代煤化工产业无论从创新能力、产品结构、产业规模,还是工艺技术管理、装备制造,均已走在世界前列。当前,煤化工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其核心表现为延链、补链、强链、扩群,将基础煤化工引向深水区,壮大做强高端煤化工,包括煤基精细化学品和煤基新材料等。未来的煤化工升级发展之路,一方面是基础产业进一步降本增效,推进低碳绿色发展;同时,探索煤化工与风、光、氢新能源等的深度融合或产业模式重塑;另一方面是向煤基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拓展。本公司煤化工产业链为传统煤化工与现代煤化工相融合的产业。本公司煤化工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用于生产合成氨,氢气、一氧化碳用于生产多元醇、甲醇等,二氧化碳用于生产尿素、纯碱等。本公司产业属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后续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强化清洁生产技术利用,不断调优产品、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产业升级。2、纯碱产品。纯碱即碳酸钠,俗名苏打、石碱、洗涤碱,化学式Na₂CO₃,属于基础化工原料盐类;用于医药、造纸、冶金、玻璃、纺织、染料等工业。纯碱工艺包括氨碱法、联碱法、以及天然碱。近年,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天然碱项目投产,项目公开产能数据为:纯碱780万吨、小苏打80万吨。上述项目投产,对国内纯碱行业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按生产成本来讲,天然碱生产成本优势明显;当前三种制碱方法,在生产成本方面天然碱优于联碱法,联碱法优于氨碱法。根据行业协会数据,目前氨碱法产能约为1,420万吨,占总产能比例约为37%。另外,纯碱产业具有地域性,运输费用等营运成本对产品销售半径及区域会产生一定影响。本公司纯碱生产采用的工艺为联碱法,使用氯化钠(食盐、工业盐)、合成氨(由公司合成气生产制取)为原料,生产纯碱、氯化铵。工艺流程:煤-合成气-合成氨(加氯化钠、合成气中二氧化碳)-纯碱、氯化铵。主要经营模式:直销、用于下游厂商作为生产原料。3、肥料产品。现代肥料分为传统肥料与新型肥料。新型肥料是针对传统肥料、单质肥料而言的,传统肥料一般包括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和生态肥料三大类,而现代肥料除上述三大类之外还包括新型肥料。新型肥料是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精准农业的大气候下孕育、生长、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肥料产业。新型肥料是通过植物所需要的养分,通过氮、磷、钾等合理配比,采用先进工艺进行熔合,提高植物肥效利用率,起到农业增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升改善土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公司复合肥属新型肥料,通过氮、磷、钾等合理配比,结合测土配方进行肥料推广销售;另外,在氮肥领域本公司生产尿素、氯化铵。尿素工艺流程:煤-合成气-合成氨(加合成气中二氧化碳)-尿素。复合肥工艺流程:外购磷肥、钾肥加自产氮肥-复合肥。主要经营模式:直销、经销商销售。4、多元醇产品。多元醇产品包括正丁醇、辛醇、异丁醇、正丁醛和异丁醛等。多元醇产品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用途十分广泛;正丁醇可作溶剂、生产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醋酸丁酯、磷酸酯类衍生物,广泛用于各种塑料和橡胶制品中;还可以用于生产丁醛、丁酸、丁胺、乳酸等有机产品及丙烯酸树脂;辛醇主要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己二酸二辛酯(DOA)等增塑剂及丙烯酸辛酯(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表面活性剂等;异丁醛主要用来生产异丁醇和新戊二醇,可用于合成泛酸、缬氨酸、亮氨酸、纤维素酯、香料、增塑剂、树脂及汽油添加剂等。新戊二醇是一种以异丁醛为主要原料(占新戊二醇原料成本的73%)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纺织、医药、涂料、农药、塑料和石油等领域,其衍生物可作香料、药物、阻燃剂、航空润滑剂、增塑剂、油墨、绝缘材料等,目前主要用途为制造无油醇酸树脂,特别是制造饱和聚酯树脂。本公司以煤制合成气、外购丙烯为原料,生产多元醇、新戊二醇;后续延伸产业链生产聚酯树脂。工艺流程:煤-合成气-合成中间产品(加外购丙烯、甲醇制甲醛)-丁醇、辛醇、异丁醛、新戊二醇等。主要经营模式:直销、用于下游厂商作为生产原料。5、氢能源领域。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的产业环节主要包括: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站,氢燃料电池技术及相关零部件(双极板、质子膜,以及相关材料等),氢燃料发动机集成技术及部件(如电机、电控等),氢燃料电池测试技术及设备。本公司氢能源产业拓展依托子公司—苏州市华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华昌能源自2018年成立以来,产业拓展重点为氢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及燃料电池测试系统。通过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系统部件国产化替代及产品示范应用等途径,促进研发产品的商业化应用推广。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报告期,公司所处行业总体原料及产品价格呈现波动态势。上述数据为不含税价格及采购额。单位:元/吨,元/千度(电)。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不适用。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情况主要产品的产能情况主要化工园区的产品种类情况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1、2024年1月16日,《关于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硫回收装置尾气处理提标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张保审批(2024)6号);2、2024年4月26日,《关于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异)丁酸中试研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意见》(张保审批(2024)93号);3、2025年1月7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行政许可决定书(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建22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苏环辐准字评(2024)43号);4、2025年1月15日,《关于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尿素装置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意见》(张保审批(2025)10号);5、2025年1月24日,《关于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稀硝酸质量提升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意见》(张保审批(2025)20号)。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出现非正常停产情形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1、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排污许可证》,编号90320500758983274Y001P,有效期至2028年12月26日;2、张家港市华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排污许可证》,编号90320500758983274Y001P,有效期至2028年03月19日;3、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辐射安全许可证》,编号苏环辐证(E0066),有效期至2026年10月24日;4、江苏华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排污许可证》,编号91320826050279986K001U,有效期至2027年10月16日;5、华昌智典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排污许可证》,编号:91320826MA1MXFTH3R001V,有效期至2028-09-27;《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证书编号:苏(淮)危化经字00634),有效期至2025-10-12;6、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苏)WH安许证字(E00030)有效期至2026-07-24(含公司子公司—华昌新材料)。从事石油加工、石油贸易行业从事化肥行业本公司化学肥料产品种类包括氮肥、复合肥料(含配方肥料)等。本公司化学肥料的竞争优势:有一支专业的肥料研发、生产、推广和服务队伍;工厂位置毗邻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山东等国家粮食主产省,比主要竞争对手更贴近市场;工厂距离口岸较近,采购进口钾肥原料更便利;国内需求淡季需要出口时有口岸优势。氮肥产品营销主要是直接销售给复合肥工厂;复合肥料(含配方肥料)营销产品主要销售给化肥流通企业,再由流通企业分销给种植业用户。政府补贴方面,“十三五”期间,国家对化肥生产流通领域的用气、用电、铁路运价、减免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已经全部取消,不再对化肥生产企业直接补贴,同时加大了对种粮环节的农业支持补贴力度。目前,国家在化肥生产流通环节仅保留了整车农用化肥铁路运输免收铁路建设基金和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财政贴息优惠政策。2024年第四季度起,本公司承担2024/2025年度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的储备任务,承储任务完成后可按《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文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财政部第25号令)规定申请贴息补助,相应降低淡季期间营业成本。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发布《关于做好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21〕1351号),2021年10月15日起利用出口检验等措施阶段性减少化肥出口,保障国内供应。2023年5月,海关总署发布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5563-2023《进出口肥料检验规程》,规定化肥出口检验按照“布控指令”实施。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春耕及全年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文号:发改经贸〔2025〕144号),要求化肥生产和流通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遵守化肥贸易管理规定,优先保证国内供应。化肥出口继续按“布控指令”实施法检,对国内供肥淡季化肥出口有一定影响;但是,因公司承担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得到政府贴息补助,可抵消部分影响。从事农药行业从事氯碱、纯碱行业本公司纯碱工艺为联碱法,使用自产合成氨、二氧化碳,外购氯化钠,生产纯碱、农业肥料用氯化铵两个产品。纯碱业务的供应链方面,生产纯碱所用氯化钠主要从江苏本省采购,公司与省内主要制盐企业有长期、稳定合作基础;纯碱产品主要在周边“长三角”区域销售。氯化钠供方和纯碱主要用户均有配套物流码头,氯化钠原料和纯碱成品运输主要通过水路运输,单位运输成本低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方式。自“十二五”以来,本公司合成氨和纯碱装置连续多年保持行业“能效领跑者”地位,现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值优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文号:发改产业〔2023〕723号)设定的全国标杆水平(轻质纯碱和重质纯碱单位产品能耗分别低于160千克标准煤/吨和205千克标准煤/吨)。根据2024年6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2024年第13号公告,本公司以粉煤(包含无烟粉煤、烟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和轻质纯碱(联碱法)工序(产品)被认定为2023年度国家级“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本公司纯碱生产装置所处的江苏省对纯碱生产用电没有设置优惠电价政策。公司外购电力结算电价由江苏省电力市场交易价格、上网环节线损费用、输配电价、系统运行费用、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项目组成。1、概述报告期,公司围绕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稳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产业拓展等发展规划的落实;持续通过采用新技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稳健拓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含中试),为后续发展储备项目。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本公司生产经营保持稳定、持续,发展后劲不断得到积累、提升;为持续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行质量,提供了较可靠保障。(一)经营情况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3,002.51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8,454.31万元,下降3.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137.21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0,831.20万元,下降28.55%。1、毛利减少。报告期,公司实现毛利109,831.37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33,390.61万元;造成毛利减少的主要原因:产品价格波动等变化。其中,联碱行业产品减少毛利41,259.48万元,化学肥料行业产品减少毛利8,026.08万元,精细化工行业(主要多元醇)增加毛利13,877.58万元,其他业务及子公司增加毛利2,017.36万元。2、税金及附加总体持平。报告期,税金及附加发生额3,862.78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50.81万元。3、四项费用总体稳定。报告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发生额45,681.12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6,183.34万元。其中:销售费用增加816.49万元;管理费用减少4,335.03万元,主要原因,员工持股计划涉及股份支付上年发生额4,021.40万元,报告期发生额1,005.35万元;财务费用减少1,413.55万元,主要原因,银行贷款额度下降,利息支出减少所致;研发费用减少1,251.25万元,主要原因,上年度研发中试发生额较大。4、投资收益增加。报告期,投资收益发生额7,113.52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996.68万元;主要构成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3,045.02万元,理财等实现收益1,842.11万元,处置所持股票等实现收益1,787.22万元。5、其他收益减少。报告期,其他收益发生额1,095.86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326.09万元;主要原因,政府奖励、补助减少所致。6、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报告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发生额1,565.38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85.63万元;主要原因,公司所持东华能源、苏盐井神股票市值波动影响等。7、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报告期,资产减值损失发生额1,533.15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897.46万元。主要原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影响所致。(二)发展规划落实情况1、年产30万吨多元醇及配套设施项目。该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2025年三季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21年4月22日,经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批准。本公司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多元醇及配套设施项目,进一步增加或丰富产品产量及结构。2、氨合成生产装置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本项目为氨合成生产装置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合成气的压缩、合成、冷冻等。新建一套氨合成装置,替换原有氨合成装置。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2025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23年4月26日,经本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本公司投资建设氨合成生产装置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通过采用新技术,达到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目标。3、尿素装置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与中央控制室改建及配套设施项目。本项目为尿素装置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与中央控制室改建及配套设施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CO2压缩(含脱硫、脱氢)、尿素主框架、配电房;造粒塔、包装、公用工程等辅助设施利旧,配套建设220kv变电所1座和线路改造;1座中央控制室改建及配套设施(含厂区范围内其他产业、产品生产控制使用)。目前,尿素装置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已取得立项备案通知书,正在做项目设计,能评、环评等前置审批工作;220kv变电所1座和线路改造,预计2025年三季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中央控制室改建及配套设施,预计2025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24年4月24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投资建设尿素装置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与中央控制室改建及配套设施项目的议案》。4、氢能源产业拓展。本公司氢能源产业拓展依托子公司—苏州市华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华昌能源自2018年成立以来,产业拓展重点为氢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及燃料电池测试系统,同时构建氢能源产业化平台及生态圈。通过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系统部件国产化替代及产品示范应用及产业生态圈建设等,促进研发产品的商业化应用推广。具体包括:(1)以股权投资等形式为基础,构建产业生态圈。自2018年开始,华昌化工依托华昌能源着力建设氢能产业化平台。通过股权投资、签订合作协议等形式,构建了较完整的产业生态圈,为落实氢能产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具体包括:一是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成立氢能研究院;同时引入电子科技大学研发团队,合资成立苏州市华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氢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发动机、测试设备、能源系统集成等产品开发及产业化。二是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同时引入南京大学研发团队,合资成立江苏介观催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低铂催化剂及核心产品——膜电极的开发及产业化,期望实现进口替代。三是与苏州金龙、徐工集团、安徽合力等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开发、生产、推广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重卡、牵引车辆等交通运输装备。四是与张家港港城汽车运输集团合作,通过股权投资成立张家港运昌绿色物流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氢能重卡运营、应用场景开拓及数字化智能运营平台搭建。五是与中外运、张家港港务集团、港城汽运合作,实施应用场景示范运营、推广应用氢能公交车及重卡等。(2)以产业价值链为基础,构建较完整的产品、服务体系。通过近几年产业化平台生态圈建设,围绕氢能源产业价值链,目前已构建较完整的产品、服务体系。具体包括:一是制氢加氢。华昌化工在原有制氢的基础上,已建成并投运500kg/d、35Mpa加氢站一座、用于自用示范运营车辆的氢气充装;已建成并投运4t/d的氢气充装站一座、氢气品质符合燃料电池使用标准,以25元/kg的价格外供,作为产业配套、全力支持示范运营;后续根据氢能源市场的发展平稳、有序地增加产能。目前,正在配套港务集团进行码头加氢站筹建、共同建设绿色零碳码头。二是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由华昌能源开发、生产(或委外)双极板、膜电极、测试设备,由江苏介观催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核心材料--低铂催化剂。三是氢燃料电池电堆及发动机。由华昌能源使用自产核心零部件(或委外加工),同时外购其他零部件,生产氢燃料电池电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四是氢能源测试设备应用。华昌能源具备完善的测试设备研发生产能力来满足燃料电池产品的性能检测与评价需求,解决燃料电池研发过程中的设计、验证及迭代优化问题。华昌能源主持执行的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百千瓦级燃料电池电堆及辅助部件测试技术开发及样机工程化应用》已于2022年11月顺利结题。华昌能源建设有苏州地区设施及测试能力完备的氢燃料电池电堆及发动机系统测试中心,共配备15个测试台,可满足不同功率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BOP部件的测试(测试范围)。此外华昌能源设计生产的百千瓦级电堆及系统测试设备已实现销售。五是实现氢能源交运装备示范应用,进入商业推广阶段。通过联营企业张家港运昌绿色物流有限公司等,完成103辆交运装备示范应用投放;其中,公交车辆38辆,重卡60辆,牵引车辆5辆。另外,华昌能源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矾液流(储能)电池(电堆)技术立项研发,希望在储能领域进行布局、拓展。报告期,公司依托华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储能市场需求,正在开发全钒液流电池核心部件电堆及大功率储能系统。主要的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电堆设计方面,开展了电堆嵌入式极板与电极结构的设计,解决了电堆流场分配一致性、旁路电流抑制及高可靠密封装配等关键技术与工艺问题,设计开发出第一代电堆单元;开展了多堆串并联架构的流体、物料及电路仿真研究。二是在系统开发方面,完成了小型钒电池储能系统的样机开发,形成了百千瓦/兆瓦级大功率储能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案。三是在系统长期运行可靠性方面,构建了准确的离/在线SOC估计模型,实现SOC的准确估计,有效利用电解液的最大容量;开展了电解液容量衰退预测研究,优化系统运行参数,延长系统的维护周期。后续工作计划将持续优化电堆与系统集成技术,提升电堆的充放电效率与长时运行可靠性,降低批量生产成本;针对新能源配套、离网电站、电网调峰等各种储能市场需求,开展不同功率/容量的储能系统设计并进行示范运行。5、技术研发与技术引进。持续落实利用新技术是本公司既定的发展方向,一方面通过技术引进,提高项目或现有装备的运营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研发、中试为后续发展储备项目。2024年度,本公司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引进了荷兰斯塔米卡邦公司的尿素生产工艺技术;引进了瑞士卡萨利有限公司的合成氨项目软件(生产操作控制);引进了陶氏全球技术有限公司与庄信万丰戴维工艺技术有限公司的低压羰基合成技术。2024年度,本公司技术研发的成果及进展包括:一是公司依托联营企业--苏州华昌道特化学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围绕加氢、氧化等工艺技术、进行化学单体的验证和开发。如本次公告拟建设的1000吨/年异辛酸项目,即为研发中试成果;该项成果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二是与南京大学合作,在本公司后续拟发展领域,进行催化方法以及分离和纯化工艺方面进行研发。三是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在高分子产品及技术领域进行研发。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