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公司是一家以共性基础技术研究为支撑、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为驱动、技术标准创新为引领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致力于为电器及其相关衍生领域的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经营范围:电气机械设备销售;机电设备安装服务;技术进出口;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工程设计服务;电气设备零售;电工器材的批发;通用机械设备销售;电气设备批发;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电工仪器仪表制造;商品信息咨询服务;商品批发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广告业;机械工程设计服务;电工器材零售;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计算机和辅助设备修理;电气机械检测服务;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电气设备修理;风动和电动工具制造;电力工程设计服务;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开发;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场地租赁(不含仓储);物业管理;人力资源培训。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研(CEI)是国机集团重要成员企业,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是由中国与东欧五国联合组建的国家级综合应用型研究机构,原隶属机械工业部,主要从事电工产品环境适应性研究。
2019年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128)。
中国电研以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从事环境适应性、绿色制造等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发展形成质量技术服务、电气装备、成套装备、环保涂料及树脂四大业务板块,瞄准国际国内市场,聚焦“智能家居”和“新能源及智能汽车”行业,形成核心能力。
中国电研建有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国际标准化)、国家日用电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智能汽车零部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15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拥有16个IEC国际标准对接平台和11个国家标准平台,依托公司在全国10多个产业基地和服务机构,快速实施成果转化,为全球30多个国家、10,000家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秉承“合力同行、创新共赢”的价值理念,中国电研致力于科技创新,聚焦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提供高质量专业技术服务,通过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改革和科创板成功上市,正不断聚集各类高端人才,发扬“和、专、实”的企业文化,建立“共创、共享、共担”的事业平台,努力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电器行业不可替代的应用型研究机构和技术创新平台。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既定的发展目标,统筹推进业务深耕与科技创新,实现营业收入23.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28%。
整体经营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四大业务的战略布局有序落地,均在各自赛道取得实质性进展,核心竞争优势持续巩固,具体如下:质量技术服务业务营收整体保持增长态势,收入主要来源于智能家居等优势业务的持续贡献,以及战略新兴业务产能释放带来的增量支撑,但由于业务仍处于产能完善与区域布局阶段,折旧摊销和人工成本持续上升,短期内对利润形成一定压力。
报告期内,质量技术服务业务聚焦于构建资质能力壁垒,在核心资质方面取得新进展,如成为燃气燃烧器具及安全附件、电动汽车供电设备CCC认证指定认证机构及电动汽车供电设备CCC认证指定实验室,成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获得中国船级社授权,成为GD28船舶设备可靠性验证检测实验室,成为充电设施CB检测实验室(CBTL)、中美洲能效技术法规(RTCA)合格评定机构,获得阿联酋国际认可中心(EIAC)认可,产品认证认可范围新增照明器具、电线电缆、电动平衡车、电玩具等品类,成为新加坡国家环境局(NEA)认可的商用储藏柜、单相移动空调能效测试机构以及新加坡消费品安全办公室(CPSO)指定检测机构,认可领域覆盖家用电器、音视频产品、附件、灯具等。
同时,公司加大了向新兴领域的资源倾斜,强化了能力建设。
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EMC实验室、电力二次设备检测校准实验室、储能及动力电池检测实验室、环保阻燃电线电缆燃烧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正式建成投运,并建成低空无人驾驶航空器通信系统的通信技术检测能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公司质量技术服务业务不断深化管理变革,通过系列举措夯实运营基础:成立市场营销中心,统筹战略级客户的业务拓展,通过统一规划与跨部门协同机制,强化客户需求响应与业务机会的深度挖掘;压实数字化主体责任,加快管理和实验室数字化进程,推动业务管理系统及效率工具的迭代升级;推进职能部门垂管工作,提升一体化管理与运营效能,推动分支机构实现提质增效;深化精益管理,稳步实施6S管理、TPM全面设备维护和标准化作业,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电气装备业务业绩表现亮眼,收入与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
新能源电池后处理系统业务前期承接的大型订单在报告期内集中验收,驱动该业务收入及利润实现显著增长;与此同时,其所处行业景气度回暖,报告期内新签合同金额同比提升,并首次获得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地区的新项目;此外,多个研发项目取得新突破,技术储备进一步夯实,为后续市场竞争力提升与持续发展提供多重支撑。
励磁装备业务和工业电源业务经营稳健,其中,励磁装备业务持续稳固市场份额,在抽蓄及大火电励磁系统领域中标多个项目;工业电源业务持续巩固电子铝箔行业市场占有率,同步加速电解制氢领域市场开拓,不仅成功承接了国内152万吨零碳氢氨项目,制氢电源还远销尼日利亚、土耳其、印尼、韩国等国际市场,发展势能进一步积蓄。
成套装备业务2025年上半年业绩阶段性承压,主要系部分项目执行周期长,尚未达到收入确认条件,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收入规模下降进而带动利润同步下滑。
但长期经营韧性仍在多维度突破中持续验证:传统家电装备业务成功开发北非、德国、巴西等多个高端客户,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试验装备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凭借技术优势与市场拓展,逐渐扩大行业占比;涂装表面业务在传统二轮车涂装市场打破行业壁垒,实现涂装输送线关键装备国产化替代,签订了印尼本田摩托车新涂装工厂总承包项目,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摩托车涂装领域的地位。
截至报告期末,成套装备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为后续业绩修复奠定基础。
环保涂料及树脂业务销售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收入同步提升,但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盈利空间有所压缩。
粉末涂料进一步向新能源电池、汽配等领域渗透,成功进入多家知名车企等供应商体系;聚酯树脂业务着力差异化产品的布局,自主研发的固体丙烯酸树脂、集装箱树脂等产品开启产业化和批量应用,实现国产化替代,为后续市场份额提升打开空间;水性涂料业务加大对汽配领域客户的开发力度,实现销量提升。
此外,环保涂料及树脂业务在继续深耕东南亚、泛俄等地区的同时,加大对其他海外市场的拓展,成功开拓埃及、巴西等海外市场,国际市场销量持续攀升。
在深耕业务的同时,公司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主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持续加大资源投入,系统构建创新根基。
公司主营业务的稳健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与明确的创新方向指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1.82亿元,同比增长8.70%。
在夯实创新基础方面,公司持续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其中,公司建设的“广东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中试平台”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
在创新成果方面,报告期内取得显著成效:“湿热海洋环境多因素耦合高效模拟试验关键技术及装备”与“智能网联汽车多模感知与通信关键检测评价技术研究及应用”两项成果经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工装备在沿海湿热环境下的失效机理及其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经鉴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ECTS63457-1:202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维修、翻新、再造及后续安全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正式发布,填补了国际标准在家用电器循环利用领域的空白,促进家电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牵头申报的《用于固定式能量存储单元的直流连接器》IEC国际标准提案正式获批立项,标志公司在储能领域技术标准制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球储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中国智慧"。
与此同时,公司的技术实力获得权威认可,报告期内,公司荣获多项奖励:其中,“一种聚酯树脂组合物、粉末涂料及工件”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中高压电缆系统绝缘老化与缺陷无损检测及状态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面向沙戈荒区域的大型风电机组环境适应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获2024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已完成公示),公司旗下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获2024“中国制造之美奖”及“行业标杆奖”等。
以上平台能力的提升及创新成果的取得,为公司当前业务的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的技术积蓄,并加速构筑面向未来的竞争壁垒;在此过程中,科技创新与业务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得到进一步深化。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2009年10月27日,国机集团下发《关于同意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改制上市的批复》(国机资[2009]630号),同意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进行资产和业务重组后实行整体改制,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以评估后的净资产作为国机集团的出资,整体改制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国机集团持有新公司100%股权。
根据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利安达审字[2010]第A1452号),截至2010年9月30日,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总资产为30,813.79万元,负债总计4,235.96万元,净资产为26,577.83万元。
根据北京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京立信评报字(2010)第041号),截至2010年9月30日,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总资产评估值为64,805.19万元,负债评估值为4,235.96万元,净资产评估值为60,569.23万元,评估增值率127.89%。
2010年12月1日,国机集团下发《关于同意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整体改制实施方案的批复》(国机资[2010]768号),同意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整体改制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名称为“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8,170万元人民币。
根据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验资报告》(利安达验字[2010]第A1091号),验证截至2010年12月3日,中电院有限已收到国机集团缴纳的注册资本18,170.00万元。
2010年12月31日,中电院有限取得了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0108000000021。
中国电器院是由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
2019年3月14日,国机集团下发《国机集团关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筹)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国机战投[2019]185号),同意中电院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管理方案。
2019年3月20日,中电院有限召开股东会,同意以2018年9月30日经安永会计师审计的账面净资产105,931.00万元折股,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并更名为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中联评报字[2019]第281号),中电院有限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所有者权益价值为165,564.79万元。
根据安永会计师出具的《验资报告》(安永华明(2019)验字第61008086_A01号),验资截至2019年3月20日,中国电器院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35,450万元。
2019年3月20日,中国电器院取得了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40101100006899U。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余和青 | 2025-04-08 | -838 | 18.98 元 | 0 | 核心技术人员 |
余和青 | 2025-04-07 | 838 | 18.45 元 | 838 | 核心技术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