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泰和新材 - 002254.SZ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8-06-25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TAYHO ADVANCED MATERIALS GROUP CO.,LTD.
成立日期
1993-05-20
注册地
山东
所在行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泰和新材
股票代码
002254.SZ
上市日期
2008-06-25
大股东
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18.44 %
董秘
董旭海
董秘电话
0535-6394123
所在行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王涛;佟西涛
律师事务所
山东松茂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70000165052087E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山东
成立日期
1993-05-20
法定代表人
宋西全
董事长
宋西全
企业电话
0535-6394123
企业传真
0535-6371234
邮编
264006
企业邮箱
securities@tayho.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黑龙江路10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专业从事氨纶、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其衍生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经营范围:氨纶、芳纶系列产品的制造、销售、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服务;纺织品、日用百货、金属材料、建筑材料、化工产品(不含化学危险品)的批发、零售;备案范围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和新材002254)创建于1987年,是一家集高分子新材料科技公司、特种面料ODM全球工厂、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绿色化工制造商于一体的科技型新材料企业。

公司秉持客户至上、开放协同、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价值观,为人类美好生活赋能。

泰和新材依托核心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服务,聚焦高性能纤维主业,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营销模式,成为国际高性能纤维产业龙头企业;开拓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绿色制造、信息通讯、生物基材料、绿色化工六大新赛道,加速成为新材料行业的趋势引领者。

公司服务于现代交通、绿色环保、信息通信、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纺织服装等领域,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泰和新材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实施创新创业双轮驱动,汇聚尖端人才,整合创新资源,领跑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努力建设成为行业领先、股东满意、员工自豪、社会尊敬的卓越企业。

商业规划

公司业务横跨绿色化工、高端纺织、高性能纤维、新能源材料等众多产业领域,是中国首家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芳纶纸生产企业和全球首家智能纤维生产企业。

产品服务于纺织、医疗、信息、交通、环保、应急等几乎所有的国民经济各相关领域。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呈现“低速增长、分化加剧、风险交织”的复杂格局,公司所处行业受周期下行、供给端增量释放及需求端持续偏弱等因素影响,产品售价及盈利水平较上年同期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一)先进纺织品2025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在关税频繁变动的压力下仍展现强大韧性,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0.8%(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微信公众号),但呈现量增价减的情况。

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竞争环境,国内纺服类企业的海外投资积极性再次提升,同时持续深耕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化与快时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1、氨纶行业(1)行业概述氨纶是一种聚氨酯弹性纤维,在织物中加入少许,便能显著改善织物性能,增强穿着的舒适性,是时尚的代名词。

最早由德国拜耳公司成功研发,后由美国杜邦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1989年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氨纶的产业化生产,打破国际垄断。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氨纶价格愈发亲民,加之消费者对服装舒适性、运动功能性的追求,氨纶的应用领域逐步拓展,同时添加比例也有所增加,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

氨纶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情况如下:(2)2025年上半年行业发展情况2025年上半年,氨纶行业延续了产能持续扩张的态势。

据化纤信息网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氨纶产能达143万吨,较2024年年底增加7.6万吨,而需求端增幅较窄,市场供需失衡的格局进一步加剧。

在此背景下,氨纶市场竞价环境持续恶化,价格呈现微幅下行调整趋势,行业内多数企业陷入明显亏损境地,上半年整体开工负荷较以往有所下降,行业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大陆氨纶产能增速走势图近四年,氨纶价格呈现持续下行态势,并屡刷历史新低。

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年初至今氨纶价格波动收窄,跌幅在5%以内,市场呈现窄幅震荡中持续探底的特征。

2021年6月至2025年6月氨纶价格走势图2024年-2025年上半年氨纶价格走势图2024年-2025年上半年氨纶库存指数及现金流图(3)氨纶上游原料情况氨纶产品的主要原料为PTMG和MDI。

2025年上半年,PTMEG装置产能释放持续增加,至6月末PTMEG的年产能在151.1万吨,较2024年年末增长11.8%,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PTMEG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同期,纯MDI价格整体波动相对平稳,整体呈现小幅下行的态势。

2024年-2025年上半年氨纶主要原料走势图(4)后市展望近四年氨纶行业供大于求明显,充分竞争下企业经营承压显著,今年下半年仍有约10万吨装置待投产,在供强需弱背景下,预计将维持盘整表现。

(本节氨纶行业相关数据及图表均引自中国化纤信息网)(5)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公司目前产能居国内前五位,分布于烟台及宁夏两个基地。

主要产品及用途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生产改造、管理提升、市场营销、工程迭代、品质提升等方向发力,多措并举提升盈利能力。

生产方面,通过大修改造实现产品品质大幅提升;管理方面,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采购策略、降低生产能耗等方式,推动生产成本持续下降;营销方面,结合需求动态开发差异化及绿色化产品,成功打通与标杆客户的关键渠道;公司正在着手推进一系列工程技术迭代工作,努力提升产品品质,降低产品成本。

二季度以来,公司在销售端进一步强化管理,产销率得到有效提升,产品价格实现逆势上涨。

但受整体销售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氨纶业务仍有较大亏损。

2、绿色印染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环保形势的持续趋严,印染行业面临生产装备升级、环保技改投入加大的压力。

2024年工信部印发了《印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技术指南》,以系统性框架为行业指明绿色转型路径,推动全产业链向“绿色化+功能化”深度融合发展。

公司推出的Ecody®系基于公司的材料技术,对传统印染技术进行的革新与优化。

从源头削减高盐废水排放,同步实现生产用水及燃动力消耗的大幅下降。

目前已形成完整的绿色染整及数码印花产能。

报告期内,围绕工艺创新、质量管控与成本优化等维度持续发力,产品优势进一步凸显。

染整及数码印花业务订单持续增加,得到了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

随着纺织行业对低碳发展的要求日趋严苛,印染产业未来必然朝着绿色化、柔性化、可持续深度转型,为公司绿色印染技术的拓展与应用创造了广阔空间。

3、智能纤维公司推出的莱特美®发光纤维、纤维锂电池系全球首创产品,属于智能纺织品范畴,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之一。

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市场趋势与客户需求为导向,聚焦莱特美®发光纤维及纤维锂电池两大核心产品,重点推进应用技术升级与加工链条构建。

公司践行品牌开发和终端品驱动策略,围绕品牌客户与消费者需求,联合十余家汽车品牌及供应链企业,将智能纤维融入汽车内饰、智能车载配件等创新场景,同时主导完成智能服饰、工艺礼品、玩具饰品等领域的终端产品整合设计。

公司在存量智能纤维产品性能指标优化、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新领域拓展及整体解决方案完善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二)安防与信息产业用品安全防护与信息技术领域均展现出持续增长的市场潜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防护向多功能、舒适化、高防护方向发展,受公共安全意识的强化,叠加相关配备法规的落地实施,安防领域有望迎来持续的发展机遇;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业态的不断发展,通讯市场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1、芳纶及其芳纶制品行业概述芳纶是高性能化学合成纤维,与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并称为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材料,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商业化生产的芳纶产品主要有间位芳纶及对位芳纶。

芳纶作为关键高分子新材料,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是安全环保、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上游产业,更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战略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芳纶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情况如下:2、2025年上半年行业发展情况芳纶是一种全球化的商品,产能主要集中在国外,全球名义产能约16-18万吨,需求约12-14万吨。

公司芳纶产能约3.2万吨,居全球第三位。

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把芳纶纤维列入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之一,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多次将芳纶列入重点关键新材料发展名单。

2023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面向重大需求加强关键技术突破——碳纤维(48K及以上大丝束、T1100级、M65J级)、芳纶(高强、高模)、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高强、抗蠕变)、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等。

鼓励企业围绕纤维新材料、功能性纺织品等领域加快研发创新,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成果。

2025年,受新增产能释放及传统工业领域需求的双重影响,芳纶行业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

间位芳纶方面,防护领域受国际环境和采购活动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国内需求有所减弱;工业过滤领域因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水泥、钢铁、筑路等终端市场需求持续乏力,叠加同质化竞争激烈,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

对位芳纶方面,传统领域光通信、汽车胶管市场竞争充分,需求呈下滑趋势;高端轮胎领域受益新能源车性能需求,芳纶渗透率有所提升,但放量较为缓慢;另一方面,随着新建产能持续投放,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行,利润空间不断收窄。

3、芳纶上游原料情况芳纶产品的主要原料为二胺和酰氯,2025年酰氯及二胺价格总体呈平稳态势。

4、后市展望安全、环保、节能是芳纶的主要应用方向,符合当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趋势,随着环保治理的持续强化、防护装备标准体系的升级,汽车性能提升及轻量化方面的追求,芳纶材料的市场规模有望大幅增长。

从行业增长潜力来看,全球芳纶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约维持在5%-10%区间,在供需格局不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芳纶行业仍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过,短期来看,不排除受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芳纶市场价格出现阶段性波动的可能。

(本节芳纶行业相关数据来自行业调研信息)5、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2004年,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间位芳纶的产业化生产;2011年,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对位芳纶的产业化生产;2023年,公司在全球率先推出生物基芳纶和再生芳纶,千万平级芳纶涂覆生产线也实现连续稳定的运转。

通过近二十年的持续研发和不断布局,公司已成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结构齐全的芳纶龙头企业之一。

(1)主要产品及用途(2)报告期内芳纶业务发展情况2025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竞争格局和新产能释放带来的挑战,公司多措并举强化经营韧性。

在成本端,深挖降本增效潜力,成本控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营销端,通过精准定位开发,客户粘性明显增加;同时持续加大防护领域市场推广,实现化工领域销量的提升;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应用场景与增量赛道,并同步推进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线上渠道建设,构建多方位、立体化营销格局。

对位芳纶方面,通过深度绑定战略大客户订单,持续推动市场占有率的稳步提升;聚焦存量市场重点攻坚,实现存量业务的销量同比增长超30%。

公司持续强化海外市场布局,2025年上半年芳纶及其制品出口量实现同比增长,进一步拓宽了业务增长空间。

(三)新能源产业用品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计算中心、AI、老旧电网改造等因素助推变压器需求增长,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助推电池、电机需求增长。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1、芳纶纸芳纶纸是一种由制纸级芳纶纤维经纤维分散、湿法成形、高温整饰等工艺技术制成的高性能新材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本质阻燃、绝缘、抗腐蚀、耐辐射等诸多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力电气、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子通讯等重要领域,主要起到绝缘作用,是制造业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一种关键战略材料。

芳纶纸的早期市场应用主要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

2007年,民士达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芳纶纸的产业化生产;随着国内芳纶纸生产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下游应用理解的不断深入,国内芳纶纸生产企业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尤其是民士达®等品牌芳纶纸在部分领域的开发上已经完全能够与国外公司同台竞技,并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先位置。

随着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算力等芳纶纸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芳纶纸的市场需求逐步扩大。

此外,高速列车、地铁轻轨的提速建设及电网改造进程的加快,机车大功率牵引变压器、电机及智能电网新型输变电设备需求将会大幅度增长,变压器等设备用芳纶绝缘纸的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点。

2025上半年公司芳纶纸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市场拓展卓有成效。

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增长,变压器、蜂窝芯材等应用领域实现突破,数据中心、特高压、航空发动机、运载火箭整流罩、医疗方舱等项目带动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及整体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2、芳纶涂覆隔膜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带动动力锂电池进入高成长时代,隔膜作为电池四大主材之一,与锂电池安全息息相关。

隔膜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PP(聚丙烯)、PE(聚乙烯)隔膜到陶瓷涂覆隔膜的升级,目前正朝着高分子聚合物涂覆隔膜的方向发展。

其中,芳纶凭借其卓越的综合性能脱颖而出,作为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代表,它兼具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阻燃、绝缘、抗腐蚀等突出特性,已成为行业公认的下一代高性能涂覆材料。

相比于传统隔膜,芳纶隔膜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异性能:①耐高温:芳纶隔膜破膜温度可达400℃以上,远高于传统隔膜;②易浸润:同比传统隔膜,芳纶隔膜的电解液吸收速度快3倍,且吸收量高25%;③抗穿刺:在锂沉积/剥离测试中,芳纶隔膜抗锂枝晶穿刺时间延长3倍以上。

凭借这些核心优势,芳纶隔膜成为锂电池隔膜涂覆市场中极具发展潜力的产品,能够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终端用户的“安全焦虑”与“里程焦虑”。

当前,动力电池厂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电芯升级,对材料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一趋势为高端隔膜材料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机遇。

芳纶涂覆隔膜最早由日本住友化学开发,属于新兴涂覆隔膜,当前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公司的SAFEBM®电池芳纶涂覆隔膜中试项目于2023年3月建成投产,并实现批量产品的交付,在动力电池、户储电池、低温电池、半固态电池等项目中取得较好的进展,部分客户实现了小批量订单,同时针对用户需求不断优化升级产品品类。

当前公司正加快推进芳纶涂覆隔膜的产业化进程,产业化项目于2025年上半年启动投料试车。

随着芳纶涂覆隔膜性能优势的不断凸显和新产能的投产,预计未来SAFEBM®芳纶涂覆隔膜市场将逐步进入产能释放期。

(四)主要经营模式公司构建了产销研一体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经营效能。

公司经营模式主要分为采购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具体情况如下:1、采购模式公司现拥有完善的采购控制程序,采购控制程序的相关制度有《质量手册》《采购物料标准》《招议标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办法》《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原料、物料入厂抽样规定》等。

公司就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与行业内主要供应商每年签订年度采购协议,每月根据市场行情另行确定主要原材料采购数量及洽谈商定相关采购价格。

报告期内,公司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与行业龙头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对于其他辅助材料,公司每月采取线上平台招标比价等方式进行采购;对于工程物资,公司则通过公开招标、议标等方式采购。

2、生产模式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组织模式,以营销部门下达的内部订单以及相应的交货时间为依据进行判断,组织生产和采购。

3、销售模式报告期内,在国内市场,公司氨纶产品销售采取经销和直销的复合销售模式;芳纶产品主要采取直销的模式进行销售。

针对国外市场,公司对芳纶和氨纶产品均采取经销、代理及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及经营模式无重大变化。

发展进程

本公司是1993年3月17日,经烟台市体改委烟体改[1993]43号文批准,由原烟台氨纶厂独家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设立时注册资本为7,000万元,于1993年5月20日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工商注册登记号为16505208-7-1。

1997年4月,公司在山东省工商局办理了重新登记注册手续,工商登记注册号为26717552-0-1。

公司名称由“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YANTAISPANDEXCO.,LTD.”变更为“YANTAITAYHOADVANCEDMATERIALSCO.,LTD.”。

于2011年9月15日起启用新的公司名称。

公司已于2023年2月23日完成了公司名称、注册资本的工商变更及章程备案手续,公司名称由“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英文名称由“YantaiTayhoAdvancedMaterialsCo.,Ltd.”变更为“TAYHOADVANCEDMATERIALSGROUPCO.,LTD.”。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金福海 2024-07-03 31800 8.79 元 31800 独立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