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公司金融业务,零售金融业务,普惠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国际业务,数字金融建设
经营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国际结算;办理票据的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担保;办理保管箱业务;办理地方财政信用周转使用资金的委托贷款业务;外汇存款、贷款、汇款及外汇兑换业务;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结汇、售汇、代客外汇买卖;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外汇同业拆借、买卖或者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外汇担保;经银行业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0928.SH)是一家以国外大型银行、国内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为主要战略投资者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自1997年成立以来,历经财务重组、引进战投、企业更名、跨区域经营、综合化发展、数字化转型等战略步骤,成为西北首家A股上市银行。
西安银行坚持“数字化、特色化、综合化”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广大市民,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行业标杆地位、金融创新能力、风险定价水平、市场地位和股东价值得到普遍认可。
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AAA(最高级)。
先后荣获“最佳投资人关系管理银行”“最佳公司治理银行”“最具稳健性上市公司奖”“资本市场年度投资价值之星”“最佳风控银行机构”“卓越竞争力社会责任银行”“核心竞争力创新发展之星”“金融科技创新先锋”“区域服务领先银行”等称号。
2023年以来,公司在英国《银行家》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中位列第340位,综合排名14年提升378位;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并在公司治理、综合竞争力、金融创新、数字化转型、资产管理、普惠金融、社会责任等各方面获得主流财经媒体颁布的各项荣誉,综合竞争能力持续提升。
一、公司经营范围本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国际结算;办理票据的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担保;办理保管箱业务;办理地方财政信用周转使用资金的委托贷款业务;外汇存款、贷款、汇款及外汇兑换业务;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结汇、售汇、代客外汇买卖;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外汇同业拆借、买卖或者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外汇担保;经银行业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二、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及市场地位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格局多变等挑战,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
国内经济在宽货币和多重政策支持下,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较2024年同期和2024年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
银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两重”“两新”等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资产规模实现稳步增长,但受净息差持续收窄影响,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承压。
同时,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小幅下降,资产质量有所改善。
为此,银行业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撤并低效网点、强化AI技术应用和补充资本等举措,推动自身发展提质增效。
从城商行来看,各家城商行依托本地化服务优势,深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差异化金融服务,资产规模增速保持行业领先,但净息差和不良贷款率表现均不及行业整体水平。
此外,部分头部城商行各项业绩指标明显优于城商行平均水平,反映出城商行内部分化态势仍在延续。
三、总体经营情况回顾2025年上半年,在全体股东的大力支持和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监管法规和国家金融政策,秉承当好“政府金融子弟兵、市民金融服务生、监管金融优等生”定位和“立足西安、深耕全省”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质量和效益,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经营业绩稳中向好,盈利能力不断提升,资产质量持续夯实。
总资产规模达5,390.99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2.23%;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2,916.87亿元,较上年末增幅22.94%;存款本金总额3,488.82亿元,较上年末增幅8.34%;实现营业收入52.05亿元,利息净收入38.98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2亿元,同比增长8.59%。
报告期内,本公司经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本公司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把准政治方向,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干部队伍工作作风、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委前置研究重大事项,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党业融合,以党建促业务、促发展,围绕“十大攻坚任务”“合规管理建设年”等专项工作,实施“书记项目”、成立“行动支部”、开展“赛马”活动,为公司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坚守金融本源,服务战略落地。
本公司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统领,精准服务区域发展,在科技金融领域,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创新“航空产业订单贷”“科创研发贷”等产品,成为“秦知贷”合作银行,赋能科创企业成长。
在绿色金融领域,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绿色金融贷款增幅15.48%。
在普惠金融领域,优化组织架构,成立乡村振兴部,重构普惠业务与乡村振兴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覆盖面。
在养老金融领域,打造“账户管理+场景服务+生态建设”综合体系,上线年金保险产品,精准满足老年客户多元化需求。
在数字金融领域,启动新核心系统与新信贷系统建设,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筑牢技术根基。
三是坚持改革转型,激活发展动能。
本公司锚定专业化、服务化、市场化三大转型方向,稳步推进“5+4+3”三年行动计划。
优化网点布局,基于提高单点产能绩效重构网点网络,推动网点产能、效能双提升;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组织架构调整强化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赋能,驱动业务模式升级;深化客群经营,通过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强化绩效导向,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总行部门从“行政型”向“研究型”转型,分支机构从“管理型”“操作型”向“营销型”转变,全面释放组织活力。
四是坚持稳慎经营,守牢风险底线。
本公司秉持稳健审慎理念,风险管理主动前移,按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管理、协同化运营”原则,重塑风险管理部门架构和职能定位,全力构建“风险前置防控、授信专业审批、不良贷款高效处置”的闭环管理。
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风险的防范化解,牢牢守住资产质量安全防线,持续推进不良贷款清收处置。
实施合规管理建设三年行动,不断完善、制定合规管理系列制度,全面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厚植合规经营文化。
四、公司主要业务情况(一)公司金融业务报告期内,本公司公司金融业务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区域发展”为核心,紧紧围绕陕西省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及西安市“深化六个改革”战略部署,聚焦重点客群拓展、特色产品创新及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公司类存款(含保证金)1,574.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9.93亿元,增幅12.10%;公司类贷款(含票据贴现)2,014.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1.96亿元,增幅27.30%。
一是践行服务地方初心使命。
积极对接省市重点项目、制造业、城乡发展等重点领域,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赋能。
上半年,新增发放省市重点项目及重点企业贷款64.81亿元,制造业贷款规模超100亿元,支持了全省光伏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基础设施领域等多个重大项目建设,以实际行动助推城市能级提升。
二是深入实施科创金融发展战略。
针对科创企业研发转化痛点,推出“科创研发贷”;围绕西安区域大飞机规模化产业链融资需求,推出“航空产业订单贷”;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成为“秦知贷”首批合作银行;推进硬科技支行专营机构设立,打造金融支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试验田”。
三是做大做强政务金融。
紧密围绕财政、社保、住建等重点政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为多个政务客户定制数字化服务方案-“智联机关”,夯实“政金合作+机构服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上半年新增各类机构业务资质11项,机构类客户存款规模增长128亿元。
四是推动投行业务高质量发展。
聚焦债券主承销、债券投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等核心领域,落地全国首批科创债-“25西科控股PPN001(科创债)”,债券承销规模达41.98亿元,累计认购非金融企业债券44.24亿元,为区域内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五是开辟交易银行新格局。
创新推行“一行一链”的差异化产业链服务机制,着力打造涵盖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场景金融等领域的产品矩阵,新上线“脱核贷”“国补贷”“中欧班列提单贷”等特色产品,通过产品迭代、场景融合、融资倾斜等“链式服务”组合,构建全流程一体化的交易银行服务体系。
(二)零售金融业务报告期内,本公司零售业务始终将“以客户为中心”作为核心经营理念,深化零售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围绕“场景金融+活期结算存款”布局重塑品牌形象,通过聚焦客户需求、优化内部管理、强化场景生态建设及年轻化客群渗透,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推动零售业务高质量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个人类存款1,886.0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7.59亿元,增幅5.46%;个人类贷款890.8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2.41亿元,增幅14.44%。
一是构建全品类零售产品货架。
紧盯客户多样化需求,完善全期限大额存单产品,强化存款业务竞争力;引入代销理财产品,加速商业养老金、信托等新业务布局,为客户提供多元化财富产品选择;推出“个人优质行职业(精英贷)”“优质行职业华为专享版”等线上化产品,有效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
二是打造“金融+场景”融合服务生态。
针对财产规划与传承需求,创新推出“金融+公证”服务,强化养老金融服务专业性;以场景化、精准化为导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民生场景拓展权益,重点落地机场、高铁贵宾厅等22个核心场景,通过权益服务和场景渗透不断增强客户粘性;以“积分添彩”为纽带,启动“分区服务・十城联动”机制,整合区域资源,结合不同城市的民生特点配置场景权益,让“西行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三是开展零售条线客户经理专业化建设。
以“专业化能力提升、精细化服务落地”为导向,构建“一岗一表”精准考核体系与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明确各岗位服务标准及流程,实现客户需求从对接、研判、处理到反馈的全流程管理,切实提升对客响应质效,让服务更贴心。
四是强化双卡联动营销。
聚焦“借记卡+信用卡”协同拓展,基于客户画像对存量单卡客户分层营销,推动差异化权益的精准配置,加大商圈、餐饮等线下消费场景布局力度,信用卡客户双卡持有率提升至52.60%。
(三)普惠金融业务报告期内,本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持续深化“做小额、做大数”的普惠发展布局。
通过明晰普惠金融定位、完善顶层设计、优化产品供给、强化队伍建设等举措构建“总行统筹、条线协同、区域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新格局,筑牢民生保障“压舱石”。
截至报告期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7.98亿元,新增普惠小微客户2.5万户。
一是构建“标准+场景+定制”三维供给体系。
推出标准化产品“流水e贷”,针对乡村振兴、科创金融、商贸金融等重点领域建立跨条线协同机制,整合场景和专属客群,创新推出“惠农乐”“航空产业订单贷”“中欧班列提单贷”等特色产品,形成标准化产品支撑规模、特色化产品打造差异化优势的发展格局,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性、适配性和普惠性。
二是打造“总行统筹-分行协同-支行落地”的直管体系。
总行强化战略引领和技术赋能,推动管理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分行立足区域经济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区域特色模式;支行依托网格化服务网络,直达客户和市场,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深挖重点领域普惠融资需求。
将个体工商户作为普惠金融主要突破客群,通过建档立卡扩大客户基础、交叉营销做实资产管理、同步提升信贷服务,持续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构建可持续、高质量的普惠金融发展生态。
(四)金融市场业务报告期内,金融市场板块围绕构造集约高效的资金运营模式,全面升级利率和信用价值挖掘体系,打造区域领先的投资交易团队,积极营造合作共赢的同业生态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是增厚资产收益。
科学研判利率走势,努力捕捉市场机会,扩充和丰富核心交易策略,形成跨市场、跨品种核心策略体系,强化策略联动,提升资金运用效率;做大信用债交易规模,更好地分析信用风险与市场流动性的关系,以及信用债定价与市场利率变化的相关度,反哺信用债配置盘和投后风险管理。
二是传导货币政策。
充分发挥好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职责,积极传导货币政策导向,持续提升交易活跃度和市场影响力,助力货币市场稳定;作为陕西省地方政府债承销团成员,积极参与陕西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投标工作,加大二级市场交易量,间接参与民生工程及城市基础建设,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深化同业合作。
升级同业授信模式,推进同业客户的资源共享和双向赋能,同业业务交易客群加速拓展;强化各类融资工具运用,发行4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和5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优化负债结构,科学控制负债成本。
(五)数字金融建设报告期内,本公司数字金融以“1+N+X”为核心,强化蓝图引领与组织保障,加速关键系统攻坚,深化AI与数据双轮驱动,全面增强数字化赋能,驱动业务发展全面提速与升级。
一是规划数字金融蓝图。
开展数字金融蓝图规划专项工作,构建“数智西银、智链未来”发展愿景,锚定“数字化、一体化、智能化”发展主线,制定“业务焕新、应用焕新、数据焕新、技术焕新、组织焕新”五大焕新工程,促进新质生产力在本公司的落地应用,推动数字金融技术、产品、服务和模式的持续创新。
二是强化数字化服务能力。
紧盯代发客群,打造集智能算薪、一键发薪、人资管理、个税办理、社保管理及电子工资条于一体的“人、薪、税”全流程数字化平台;依托手机银行“移动柜台”,推动账户复用、同号换卡、代扣签约等柜面业务场景的移动化办理与流程再造,渠道效能显著提升;上线非零售内评系统,同步拓展智能业务安全中枢平台、反洗钱AI辅助系统等覆盖范围,风控体系更加全面;稳步推进资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及统一授信额度等核心系统建设,数字化服务矩阵持续完善。
三是精耕数智运营。
通过构建覆盖对公、零售及分支机构的客户全景视图,为精细化业务分析、个性化营销推荐、智能化风险防控等核心场景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同时,探索视频技术在远程银行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及AI多模态在语音通话、视频交互、双录过程等场景下的智能质检应用,激活运营效能“新引擎”。
四是为城市注入数字动能。
参与国家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构建智联机关服务支撑体系,为党政机关提供高效解决方案,打造集约化银政合作“样板”;主导开发并持续升级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官方信息平台“数字人民币西安通”,成功推动该平台与“i西安”智慧城市综合服务门户实现全面对接,共同探索金融科技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
本行的前身为西安城市合作银行,1997年经人民银行《关于西安城市合作银行开业的批复》(银复[1997]169号)批准,在4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和西安市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的基础上,由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飞天科工贸总公司等9家企业以及西安市原4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和西安市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的股东共同发起设立,成立之初注册资本为413,303,700元。
1998年,经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关于西安城市合作银行变更名称的批复》(陕银复[1998]61号)批准,本行由“西安城市合作银行”更名为“西安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安市商业银行”。
2010年,经中国银监会《关于西安市商业银行更名的批复》(银监复[2010]203号)批准,本行由“西安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安银行”。
截至2016年6月30日,本行的注册资本达到4,000,000,000元。
本行的经营范围为: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业务;办理地方财政信用周转使用资金的委托贷款业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汇兑换、国际结算、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结汇、售汇、代客外汇买卖;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本行经陕西银监局批准持有机构编码为B0274H261010001的金融许可证,并经西安市工商局批准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610131294468046D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地址为陕西省西安市高新路60号。
自成立以来,本行积极把握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严格执行监管政策与工作要求,锐意进取,稳健经营,力促转型,持续推进战略发展规划,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信息技术平台建设,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资本实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和进步。
截至2016年6月30日,本行总资产1,850.52亿元,净资产150.19亿元;目前本行下辖包括总行营业部、7家分行,10家区域支行和11家直属支行等在内的共165个营业网点,控股2家村镇银行,并参股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全行员工总数2,990人,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人员达到59.46%。
2013年,在中国《银行家》杂志“2012年度资产1000亿元-2000亿元城市商业银行综合排名”中名列第5名;2014年,本行被西安市政府评为“支持西安经济最佳金融机构”,被授予“纳税先进企业”荣誉,同年在中国《银行家》杂志“2013年度资产1000亿元-2000亿元城市商业银行综合排名”中名列第5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2015年6月发布的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评价体系”中,本行在资产规模大于1,500亿元的地方性法人银行中收益可持续能力排名第1位,运营管理能力排名第10位,同年9月本行被中国银监会确定为全国城商行“领头羊”计划12家银行之一,蝉联中国《银行家》杂志“2014年度资产规模1000亿元-2000亿元城市商业银行综合排名”第5名,并被西安市政府授予“支持西安经济发展成绩显著金融单位”称号;在中国《银行家》杂志“2015年度资产规模2000-3000亿元城市商业银行综合排名”中名列第4名,并荣获“最佳金融科技城市商业银行”荣誉称号;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6年全球前1,000家”银行评选活动中,本行一级资本排名第389位,居中国入选银行第57位。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张成喆 | 2024-02-27 | 118800 | 3.48 元 | 238800 | 高级管理人员 |
刘强 | 2024-02-27 | 25800 | 3.48 元 | 83903 | 高级管理人员 |
张成喆 | 2024-02-26 | 120000 | 3.47 元 | 120000 | 高级管理人员 |
刘强 | 2024-02-26 | 25900 | 3.47 元 | 58103 | 高级管理人员 |
谭敏 | 2024-02-23 | 79700 | 3.54 元 | 171152 | 监事 |
石小云 | 2024-02-23 | 74800 | 3.53 元 | 244800 | 高级管理人员 |
王欣 | 2024-02-23 | 231000 | 3.53 元 | 231000 | 董事 |
李超 | 2024-02-23 | 73400 | 3.52 元 | 73400 | 监事 |
石小云 | 2024-02-22 | 20000 | 3.5 元 | 170000 | 高级管理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