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中成药及大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中药材种植和销售,中药饮片加工和销售,防护口罩等医疗器械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分析检测服务业务。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药品生产;药品批发;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医用口罩生产;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生产(Ⅱ类医疗器械)。(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日用口罩(非医用)生产;货物进出口;中草药种植;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医用包装材料制造;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医用口罩批发;地产中草药(不含中药饮片)购销;中草药收购;医护人员防护用品批发;热力生产和供应;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休闲观光活动、科普宣传服务、工艺美术品及礼仪用品销售(象牙及其制品除外)。(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近百年制药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1929年创建于上海,建厂之初,就以“科学提炼、改良国药”的办厂宗旨,首创了中药浓缩丸剂型,开启了中药工业化生产的先河。
1956年,西迁兰州。
2011年,在深交所首发上市。
2018年,“出城入园”搬迁至兰州新区。
公司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甘肃省国投集团持股。
公司作为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研发平台,以及“甘肃省协同创新平台”“张世臣专家团队中药传统炮制技艺传承基地”等省级创新平台,是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佛慈”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近年来,相继荣获“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荣获第七届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甘肃省先进企业(贡献奖)。
被评为甘肃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甘肃省创新型企业、甘肃省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等;被甘肃省工信厅确定为“甘肃省现代中药产业链链主企业”,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中医药工业百强榜。
公司首创中药浓缩丸剂型,是“中药西制”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多年来,佛慈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100%,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香砂养胃丸等产品为“甘肃省名牌产品”,被誉为“陇货精品”,佛慈牌党参、当归为第四届中药饮片诚信品牌。
佛慈制药先后获得了“甘肃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AAA级”,2018年度甘肃省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
目前,佛慈制药各药品生产地除通过国内GMP认证外,还取得了澳大利亚TGA的GMP认证证书,及日本厚生省的GMP认定。
已在全球国家和地区获得产品注册文号多个,产品出口覆盖面、出口品种数、产品注册数长期位居行业前列,多年名列中国中成药出口企业十强,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企业。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1.行业发展情况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行业目录及分类,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C27)”。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小,属于弱周期性行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政府及公众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受行业政策、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业企业整体规模略有下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5年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情况,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75.2万元,同比下滑1.2%;营业成本7,153.7万元,同比下滑0.1%;实现利润总额1,766.9亿元,同比下滑2.8%。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中药细分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民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健康消费不断升级,同时国家层面持续对中医药的政策重点支持,当前行业正处于多重战略机遇交织的关键期。
但是,行业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中药质量、新药研发、医疗医保等政策不断调整变化,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2.行业政策情况国家持续出台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加大中药研发创新支持力度,要求完善中药特色审评证据体系,健全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监管体系,鼓励运用符合产品特点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改进已上市中药品种,简化香港、澳门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审评审批,优化进口药材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跨省销售,支持具有临床优势的中药在境外注册上市。
2025年2月,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旋覆代赭汤"等43首方剂)》,积极组织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研究工作,加快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上市,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速中医药的传统创新发展。
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事业和产业协同并进,特别是要促进中医药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对中医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提升中药质量为基础,围绕构建中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出一揽子具体措施,主要围绕加大中药资源保护力度、规范珍稀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加强中药材流通和储备体系建设、提升中药制造品质、培育名优中药品种、打造知名中药品牌、强化临床价值评估、加强中药创新研发、完善中药标准体系、健全中药监管体系、促进更高水平开放等方面提出改革举措,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报告期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情况1.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公司所处行业为中药制造业,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中药材种植和销售,中药饮片加工和销售,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
公司拥有药品批准文号467个,拥有丸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胶剂等11种剂型产品,拥有参茸固本还少丸、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定眩丸、二益丸、陇马陆胃药、竹叶椒片、舒肝消积丸、花百胶囊等10个独家产品。
目前,公司生产销售的主要产品有六味地黄丸、逍遥丸、二陈丸、香砂养胃丸、安宫牛黄丸、参茸固本还少丸、阿胶等中成药,涵盖了补益、感冒、肠胃、妇科、安神睡眠等多个类别和领域;同时,开发了逍遥汤、卿卿桃花饮等30余种药食同源养生茶饮。
2.公司经营模式(1)研发模式公司围绕中成药制造和大健康产品开发两大主业,依托现有研发创新平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新品开发、产品二次开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申报等研发工作;同时深化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药物研究院、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积极打造产品研发创新高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采购模式公司按照生产计划、生产任务,中药材的采收季节特点以及市场行情变化等,统筹制定采购计划;公司建立了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评估和审核,选择服务质量好、保供能力强的供应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采购方式为公开招标和询价比价采购等,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公司采购成本。
(3)生产模式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严格按照GMP规范组织产品生产。
生产管理部门根据销售计划和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各生产车间严格执行生产计划组织生产。
质量管理部门做好来料质量控制、制程质量控制、成品质量控制,并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4)销售模式公司国内市场的销售模式为经销商经销、终端连锁药房直供销售、基药及医保产品市场招投标与代理销售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国外市场目前主要采取合作销售模式。
公司持续深化营销体系改革,加强营销队伍建设,优化渠道管控,加大市场开发,全面提升营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3.公司市场地位“佛慈”品牌1929年创建于上海,“佛慈”为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佛慈”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佛慈”品牌入选中国消费名品“时代优品”。
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甘肃省绿色工厂、甘肃老字号企业,荣获甘肃省先进企业、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殊荣。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甘肃省现代中药制剂技术创新中心、甘肃省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行业技术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省级协同创新基地等8个重点研发平台。
(三)报告期公司生产经营情况2025年上半年,面对行业政策、市场环境等变化,公司董事会带领全体员工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通过深挖市场潜力、强化成本管控、提高运营效率、完善内控管理,推动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指标稳定向好。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2,936.55万元、同比下降13.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10.46万元、同比下降16.6%。
1.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公司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公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强化政治理论武装,精心筹备党委会议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扎实组织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指导基层党支部开展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公司稳健经营注入强劲红色动力,为公司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2.突出战略导向,明确发展路径公司持续增强战略导向作用。
一是前瞻谋划布局,严格对标甘肃国投“十五五”战略,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优选战略咨询机构签约合作,科学绘制未来发展蓝图。
二是紧扣省政府国资委整体部署,立足“甘肃省现代中药产业链链主企业”定位,围绕营销突破、品牌建设、研发创新、道地药材种植、智能制造升级与大健康产品研发等重点方向,系统筹划“十五五”期间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
三是构建常态化对标机制,深度分析同行业上市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从核心指标入手,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3.优化营销策略,拓展市场份额公司持续优化营销架构与市场布局,加强渠道开发与管理,全力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一是优化营销网络,巩固深耕西北存量市场销量的同时,加大对华南、华东、华北、西南以及海外市场的开发覆盖,不断提升市场覆盖率和市场份额。
二是拓宽销售渠道,系统梳理不同渠道及重点客户,制定差异化产品销售政策,并借助“京东”“天猫”等互联网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结合,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是强化渠道管控和价值链管理,通过开展“码上放心”系统数据核查建立“监测-预警-处置-反馈”全链条管控体系,完善价格管控机制,严格管控线上线下产品价格。
四是深化营销推广,召开2025年经销商会议,加强市场培训,强化销售政策宣导和重点产品推广;开展终端促销活动,结合传统节日节气等进行健康讲座、义诊等,促进产品销售。
4.聚焦文化赋能,提升品牌影响力公司以文化铸魂、以品牌赋能,强化品牌传播方式,不断提升老字号品牌实力。
一是全力推进品牌建设,通过“非遗传承+权威认证+多元传播”组合拳,斩获行业多项殊荣,“佛慈”品牌荣获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中的医药行业“时代优品”,“佛慈”六味地黄丸成功通过“陇字号”首批品牌认证,“浓缩丸制作技艺、参茸固本还少丸制作技艺、定眩丸制作技艺、二益丸制作技艺”等4个项目荣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是深挖百年企业文化,开展《佛慈年轮》上卷整理工作,全面梳理公司发展脉络,传承企业文化基因,为公司发展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
三是积极开展品牌宣传,聚焦陕甘重点区域传统媒体曝光,强化新媒体(抖音、微信、小红书)运营,新增热点创新视频栏目《中药手串》《佛慈探厂》第三季(讲好佛慈故事)、AI技术《岐伯吐槽》类视频,通过佛慈制药、佛慈营销、药语宣堂微信公众号积极开展软文推广。
5.加强科研创新,培育产品潜能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持续增强创新势能。
一是推进新药研发,开展3项古代经典名方3.1类新药开发,完成1个产品中试研究并启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其余2个品种完成实验室工艺研究,正推进参数确认工作。
二是开展国际注册和医院制剂研发,助力公司产品拓展海外市场,强化公司在医院制剂领域的技术服务能力。
三是布局大品种培育,持续推进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等4个大品种二次开发,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入甘肃省科技招商联盟,续签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协同创新基地,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布局,完成省级7个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结题工作。
五是推动大健康产品开发,开展功能性产品研发,加速中医药与健康消费场景融合。
6.聚焦深化改革,增强内生动力公司以改革破局、以创新赋能,紧跟国家战略部署与行业变革趋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一是推动改革任务,严格对标深化改革提升行动要求,建立任务目标、责任单位、完成进度“三张清单”,细化52项具体工作,稳步推进改革任务。
二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月度汇报、季度评估”工作机制,及时掌握改革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集中主要力量,强化工作举措,一体推动改革任务按时完成落地。
三是强化监督落实,建立工作督办机制,强化过程跟踪与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持续有力推进、全面执行到位。
7.完善内控管理,提升管理质效公司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为目标,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合规风险管控和专项治理,不断提升运营效能。
一是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检查和教育宣传。
二是强化风控管理,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合规性审查机制,确保公司内控制度合法合规。
三是持续加强法治建设,完善重大决策法律审核机制,对投资、合同等事项严格审查,切实降低风险。
四是加强内部审计,从经营管理审计、专项审计、投资项目后评价三个维度发力,持续强化审计监督效能。
五是开展专项整治,持续推进亏损子公司治理、“控股不控权”专项整治等工作,推动公司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营发展提质增效。
六是推动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基座,促进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1999年12月8日,兰州佛慈制药厂、兰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大得利生物化学制药(厂)有限公司、兰州市煤炭工业总公司、甘肃省兰洁药用制瓶有限公司、甘肃润凯绒毛有限公司、兰州轻工业机械厂签署《设立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共同发起设立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