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拓邦股份 - 002139.SZ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7-06-29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武永强
企业英文名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成立日期
1996-02-09
董事长
武永强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拓邦股份
股票代码
002139.SZ
上市日期
2007-06-29
大股东
武永强
持股比例
17 %
董秘
文朝晖
董秘电话
0755-26957035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田景亮;朱爱银;范丽华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0300192413773Q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1996-02-09
法定代表人
武永强
董事长
武永强
企业电话
0755-26957035
企业传真
0755-26957440
邮编
518108
企业邮箱
wenzh@topband.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塘头社区科技二路拓邦工业园二期一层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即以电控、电机、电池、物联网平台的“三电一网”技术为核心,面向家电、工具、工业和新能源四大行业提供各种定制化解决方案。

经营范围:一般经营项目是:电子产品、照明电器、各类电子智能控制器、电力自动化系统设备、电机及其智能控制器的研发、销售、生产(由分公司经营);流量仪表、动力电池、电源产品、电脑产品、集成电路、传感器、软件的技术开发与销售;充电桩销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研发;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停车场服务、共享自行车服务、电动自行车销售;汽车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太阳能热利用产品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先进电力电子装置销售;储能技术服务;在线能源计量技术研发;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运行效能评估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许可经营项目是: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电气安装服务;建设工程施工。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于有中国科技“硅谷”之称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内。

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02139),成为国内智能控制领域首家上市公司。

经过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即以电控、电机、电池、电源、物联网平台的“四电一网”技术为核心,为家电、工具、新能源、工业四大行业提供领先的定制化智能控制解决方案。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控制解决方案商,是家电和工具行业智能控制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是新能源和工业的创新引领者。

创立以来,拓邦参与起草修订了三十余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引领中国智能控制行业高速、规范化发展。

拓邦坚持“技术具有价值”,为客户提供更高附加值。

拓邦拥有2000+研发人员,累计申请专利3200多项,研发投入占比达9.2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以技术创新驱动万亿蓝海市场。

在测试保障方面,拓邦建立了完整的测试验证实验室体系,并获得CNAS国家实验室、UL的WTDP实验室、德国莱茵目击实验室等认可、能够在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各阶段对产品进行多项检测验证,为产品质量和市场准入保驾护航。

在产品开发方面,拓邦引入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以客户价值为导向,在需求洞察、集成开发、流程协同等方面更加快速和高效,加速产品开发的创新性、响应性和有效性,实现与客户价值共创、价值共赢。

为了快速响应客户就近交付的需求,拓邦现已在全球各地布局了十余个生产/研发基地,遍布中国、越南、印度、罗马尼亚、墨西哥等国家,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确保为客户提供就近、敏捷的交付服务。

拓邦坚持“敏捷·创新·伙伴”的核心价值理念,用智能控制技术为客户提供价值,使人人受益,并期望和行业客户、合作伙伴在智能化和物联网化的时代携手前行,共同为全球范围内更多家庭、个体创造智慧而美好的未来生活。

商业规划

1、行业基本情况智能控制器是一种集成先进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微电子及电力电子技术等的高科技产品,其在电子产品中扮演着类似人类神经系统的“神经中枢”与“大脑”的角色。

通过高效地收集、处理并分析各类信息和指令,智能控制器能够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智能化驱动与控制,从而执行各种复杂任务。

随着智能化替代趋势日益显著,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革新了工作模式。

作为智能化的关键组件之一,智能控制器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涵盖了家用电器、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电动工具、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新能源以及医疗设备等多个重要领域。

近年来,得益于5G、物联网、通信技术、AI等行业新技术涌现,下游产业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应用场景的持续扩展,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调查与行业前景预测专题研究报告》《2025-2030年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调查与行业前景预测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将达到20,588亿美元,2025年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将达到42,826亿元。

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中国凭借完善的电子供应链体系和本土企业技术升级能力,逐步确立了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份额已从2016年的16%跃升至2024年的30%以上,标志着全球产业格局正经历"东升西落"的结构性转变,这一趋势预计将在未来持续深化。

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为智能控制器行业描绘了一幅更为广阔的前景画卷。

我们正处于智能技术革命的前沿,智能控制器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开启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我们将见证更多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涌现,这些都将为智能控制器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行业地位作为全球智能控制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拓邦股份始终以"敏捷・创新・伙伴"为核心价值观,凭借"四电一网"(电控、电机、电池、电源及物联网平台)技术矩阵,构建了覆盖硬件开发到云端服务的完整技术生态闭环。

公司深度服务工具和家电、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机器人三大领域,为全球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持续巩固行业标杆地位。

2024年,公司荣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智能家居控制模块)"称号,标志着在细分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市场领导力获得国家级认可。

同时,公司连续多年稳居广东省制造业500强前列,2024年排名第62位,较2022年提升5个位次,展现出持续增长的行业竞争力。

拓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平台化技术创新能力、伙伴式客户服务能力、体系化敏捷服务能力”。

基于这三大能力,公司逐步构建了覆盖亚洲、欧洲、美洲的全球化生产基地网络,打造了高效的供应链协同机制,这不仅推动了公司的持续进步和发展,还帮助我们与众多行业的头部客户建立了紧密而持久的合作关系。

目前,我们在工具和家电行业智能控制解决方案中占据领先地位,并在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以及机器人领域成为创新的引领者。

2025年上半年,贸易冲突持续升级,全球产业链在关税政策调整的冲击下面临重构压力,给企业经营带来多重挑战。

面对复杂环境,公司主动破局:一方面加大产品创新与结构性优化力度,推出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方案,凭借头部客户对创新品类的持续验证巩固合作,客户粘性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在数字能源领域聚焦优势品类、优化客户结构,并依托全球化布局推进本地交付,有效降低关税壁垒影响,成功捕捉市场增量机会。

报告期内,公司基本盘业务(工具和家电)保持稳健增长,数字能源领域完成结构性调整,新业务(智能汽车及机器人)实现快速成长,整体经营韧性凸显,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展望未来,随着海外产能逐步释放、运营效率持续提升、数字能源需求回暖及新业务规模化落地,公司盈利水平有望稳步修复,为业绩增长注入更强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02亿元,同比增长9.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0亿元,同比减少15.11%;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亿元,同比下降16.87%。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2%。

以下是各板块的运行情况:(一)工具和家电板块:报告期实现收入43.77亿元,同比增长16.15%,毛利率22.22%,同比下降1.98个百分点。

其中,工具增速5.67%、家电增速27.60%。

1、工具板块:经营表现:报告期内,工具板块实现收入20.79亿元,同比增长5.67%,在行业趋势与自身布局支撑下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核心竞争力:当前,电动化、无绳化趋势推动电动工具渗透率持续提升,该板块下游客户以海外为主且份额高度集中。

对此,公司依托核心优势积极布局:(1)核心优势巩固,高价值领域稳健增长:作为全球领先电动工具品牌的核心合作伙伴,公司聚焦工业级、专业级等高价值产品领域,通过提升核心客户响应速度、加速创新研发,满足客户技术升级与功能创新需求,推动核心品类稳健增长,同时积极拓展其他部件业务的行业份额。

(2)客户与品类双拓展,增量贡献逐步显现:凭借对市场需求的深度洞察、全球化供应体系及差异化方案设计能力,公司积极推进下游客户与产品品类拓展,与部分日系及国内头部客户合作进展顺利,并形成新的增量贡献。

(3)全球化运营有效抵御外部风险:面对关税政策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公司通过全球化供应链灵活调配,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有效缓解了交货周期等因素带来的阶段性影响,有效抵御了外部扰动。

展望未来,在关税等外部环境影响下,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具备全球化运营能力的企业集中。

公司凭借全球化布局、方案研发能力及快速响应机制,有望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2、家电板块:经营表现: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22.98亿元,同比增长27.60%,在行业变革与技术创新驱动下实现强劲增长。

核心竞争力:当前家电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AI等新技术持续渗透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引领,消费者需求极致细分催生大量创新品类。

行业头部客户凭借核心竞争力向智能家居、AI融合领域延伸;国内头部企业加速“出海”构建全球品牌;新兴市场消费升级与本土化需求凸显,共同打开家电控制器行业的市场空间。

面对行业趋势,公司在家电领域深耕智能控制底层核心技术,已构建硬件设计+底层软件+云服务+AI算法的全栈技术能力,具备全系列产品智能控制器的研发设计能力,正从“功能实现”向“场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1)大家电领域:通过数字化器件库提升研发效率,通过高集成化设计与底层硬件升级适配复杂场景,实现降本增效与可靠性提升;依托多区域化布局保障供应链安全,匹配头部客户本地交付需求,核心客户粘性增强,主力品类快速增长,规模效应凸显。

(2)创新品类及小家电领域:凭借稳定研发体系与丰富产品平台,构建多模态感知、场景化算法等技术能力,提升产品交互性能,快速赋能下游品牌客户创新需求与产品落地,推动清洁、厨卫、个护等品类上量,形成多维度增长动力。

(3)海外市场拓展:商用空调、暖通设备等品类需求保持强劲,公司深化现有客户合作机会,进行纵向品类拓展,增强客户价值覆盖;横向拓展暖通其他头部品牌客户,海外商空、暖通领域市场份额提升;紧抓新兴市场机遇,针对印度空调市场升级需求,与客户深入合作,结合当地特定市场需求,加强本地化研发和伙伴式服务,提供高竞争力产品,贡献新增量空间。

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智能化创新与全球市场布局,强化与头部客户的战略协同,把握行业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容机遇,推动家电业务持续高质量增长。

(二)数字能源与智能汽车:报告期内共实现收入8.48亿元,同比下降16.98%,毛利率22.77%,同比提升1.09个百分点。

1、数字能源经营表现:报告期内实现收入5.88亿元,同比下降33.30%,主要受行业去库存周期影响。

核心竞争力:作为领域创新引领者,依托“一芯一云3S”(电芯、云平台、BMS、PCS、EMS)核心技术体系,构建“云、光、储、充”全链路产品生态,具备从核心组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解决方案能力,覆盖户外便携、家庭及工商业等多元场景。

战略调整与突破:面对行业环境,公司主动优化产品结构,收缩低毛利、同质化品类,聚焦高附加值领域,通过技术迭代与场景适配构建差异化优势:(1)核心部件BMS/PCS/EMS/及云平台:BMS覆盖从低压储能到大储的多场景需求,搭载毫秒级热失控检测技术,大幅提升系统安全性与寿命,支持电池在全生命周期极端工况下的稳定运行;PCS实现从架构到控制全面升级,覆盖多电压等级,内置多种通信协议栈,可自动适配本地规约并远程升级;EMS能量管理系统网络稳定性强,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零碳云平台结合AI算法、气象预测与负荷曲线,动态优化充放电策略,帮助用户最大化提升储能资产经济效益。

(2)家储领域:布局高压/低压全系列产品,高压堆叠式系统支持灵活扩展,结合自研云平台实现远程智控与多能协同,打造“智慧能源”体验;(3)工商储及大储领域:智能液冷热管理系统有效提升散热效率与环境适应性,零碳云平台助力能源调度优化,主力产品已获欧标认证,成功进入北美、欧洲、南亚及东南亚市场,实现多个大型系统项目的持续交付。

展望未来,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储能技术向高安全、高效率、智能化加速演进,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发展成为趋势,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公司已完成多品类、多场景的技术与产品储备,搭建海外渠道与服务平台,凭借全球化运营能力与技术积累,有望在行业新一轮增长中恢复动能,成为中长期核心增量板块。

2、智能汽车业务:经营表现:报告期内实现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86.03%,增长动能强劲。

核心布局:围绕电动化与高阶智驾,构建以激光雷达电机和充电桩为核心的产品矩阵:(1)激光雷达电机: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渗透,公司与头部客户联合开发的激光雷达电机已实现规模化放量,在核心客户中份额稳定。

公司积极进行平台化开发,持续拓展更多车企客户,并持续优化技术参数提升跨车型、跨方案适配性,构建产品复用优势。

未来,随着智能驾驶向L3及以上级别升级,激光雷达的装配率将有望持续提高。

凭借车规级电机技术积累与先发客户卡位,有望深度受益行业增长红利。

(2)充电桩:报告期内收入翻倍。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充电设施需求显著攀升。

公司以液冷超充技术为核心,搭建覆盖交直流充电桩的全场景产品矩阵,满足家庭、商用、公共交通等多样化充电需求。

(三)机器人: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22.72%,毛利率26.95%,同比下降1.96个百分点。

在科技变革浪潮中,机器人行业正站在爆发式增长的风口浪尖。

从服务日常生活的家用机器人,到引领工业变革的工业机器人,再到备受瞩目的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正深刻改变着各行业的运作模式。

在这一蓬勃发展的行业趋势下,公司在机器人板块积极布局,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推动业务快速发展。

目前,公司在机器人板块以部件业务为根基,稳步向市场成熟的整机品类拓展。

我们的产品广泛服务于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设备领域,提供控制、电机、驱动及AI整机产品,形成了全链路、多维度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客户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机器人板块业务快速成长。

炒菜机整机、割草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方案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产品竞争力也在持续提升。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的空心杯电机以及空心杯电机本体与减速箱、编码器、丝杠一体化的执行器组件,凭借出色性能和可靠性,与行业头部人形机器人主机厂建立起紧密合作,并收获批量订单。

这些核心部件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关节”与“肌肉”,为机器人精准、灵活的运动提供了关键支持。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聚焦家庭和商业服务场景,研发多功能服务机器人,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智能的生活和工作体验。

工业机器人方向,重点突破高精度、可靠性、集成化性能,满足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需求;展望未来,一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组建顶尖研发团队,深度融合AI、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拓展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市场拓展和技术响应速度:加速现有客户订单转化,以优质产品和高效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积极推进与头部整机企业的合作与卡位,推动产品和场景落地。

发展进程

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前身为深圳市拓邦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系于1996年2月9日经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取得注册号为19241377-3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人民币200万元。

1997年5月19日,经深圳市拓邦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股东会决,并经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深圳市拓邦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人民币320万元。

2001年1月10日,经深圳市拓邦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股会决议,并经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深圳市)名称变更内字[2001]第0154224号《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核准,同意将深圳市拓邦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02年7月15日,经深圳市人民政府以深府股(2002)24号文批准,同意武永强、纪树海、珠海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齐红伟、李先乾五名股共同发起,将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整体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改组后本公司股本总额为2100万元,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深鹏所验字(2002第67号《验资报告》对本公司股本进行了验证。

并于2002年8月16日经深圳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换取注册号为4403012049338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期限自1996年2月9日至2046年2月9日。

2004年11月23日,经本公司股东会决议、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股[2004]38号”文件批准并经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本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人民币2280万元。

经2006年3月15日本公司股东会决议,本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人民币3192万元,于2006年7月24日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截至2007年6月30日止,本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192万元。

经中国证监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字[2007]135号文批准同意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于2007年6月19月日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808万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变为5000万股。

2007年6月29日公司股票获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007年8月8日,在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工商登记变更,领取了注册号为4403010262366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公司中文名称由“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英文名称由“SHENZHENTOPBANDELECTRONICS&TECHNOLOGYCO.,LTD.”变更为“SHENZHENTOPBAND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