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港集团 - 600018.SH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6-10-26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International Port (Group) Co.,Ltd.
成立日期
1988-10-21
董事长
宋晓东
注册地
上海
所在行业
水上运输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上港集团
股票代码
600018.SH
上市日期
2006-10-26
大股东
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8.31 %
董秘
杨智勇(代)
董秘电话
021-55333388
所在行业
水上运输业
会计师事务所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饶盛华;柳宗祺
律师事务所
北京观韬(上海)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100001322075806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上海
成立日期
1988-10-21
法定代表人
宋晓东(代)
董事长
宋晓东
企业电话
021-55333388
企业传真
021-35308688
邮编
200080
企业邮箱
600018@portshanghai.com.cn
办公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358号(国际港务大厦)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集装箱板块、散杂货板块、港口物流板块和港口服务板块。

经营范围:国内外货物(含集装箱)装卸(含过驳)、储存、中转和水陆运输;集装箱拆拼箱、清洗、修理、制造和租赁;国际航运、仓储、保管、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管理;为国际旅客提供候船和上下船舶设施和服务;船舶引水、拖带,船务代理,货运代理;为船舶提供燃物料、生活品供应等船舶港口服务;港口设施租赁;港口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港口码头建设、管理和经营;港口起重设备、搬运机械、机电设备及配件的批发及进出口(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经营)。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港集团”,英语简称:“SIPG”,股票代码600018)是上海港公共码头运营商,2006年10月26日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全国一家整体上市的港口股份制企业。

上港集团主营业务分四大板块,即:集装箱码头业务、散杂货码头业务、港口物流业务和港口服务业务,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码头装卸、仓储堆存、航运、陆运、代理等服务在内的港口物流产业链。

公司上海地区下辖分公司11家及内设机构2家,二级(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0家、参股企业16家。

2021年上海港(公司母港)集装箱吞吐量4703.3万TEU,连续第十二年位居全球首位。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707.8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46.82亿元,A股总市值1275.67亿元。

在本报告期内,公司的每股社会贡献值为1.1775元。

商业规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承上启下之年。

公司根据年初确定的经营目标和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座谈会精神,以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准箱为新的起点,深化工作协同,承担重要使命,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全面跃升。

公司围绕“稳中求进、强基固本,创新突破、精益管理”的工作方针,坚定信心、奋楫争先,更加注重经济运行质量,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相结合,强化主业核心功能,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世界一流枢纽港口。

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显著上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公司全体员工戮力同心、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抢抓机遇,业务总体稳中有进,经营效益优于预期,主要业务、财务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期中答卷”。

一是提升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

公司做好重点航线的运营监控和服务保障工作,跟踪各外贸集装箱公司新开航线的运营情况及班轮国际中转的运行轨迹,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保障航线稳定运行;推进业务流程优化工作,梳理现有工作流程,查找瓶颈环节,提出并实施优化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做好内贸“三港一航”精品航线的运营服务,加强港航协作,推进内贸集装箱运输进一步发展;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做好大客户服务保障,不断创新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积极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

公司持续深化长江战略,推动长江业务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优化长江联盟航线服务,通过公众号每周发布四大联盟周班期表,提升信息透明度减少联盟船等泊时间;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不断巩固河海联运;加大长三角区域的市场营销,增强浙北港口揽货竞争能力;稳定发展海铁联运业务,上半年完成51.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9.4%;继续推进空箱中心建设、沿海捎带业务、中转集拼业务等重点项目。

三是有序推进重大工程建设。

罗泾港区改造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有序推进水工码头桩基和陆域地基处理施工;小洋北项目西I阶段完成水工码头、道堆、港外道路、生产辅助及供配电招标工作,西II阶段陆域吹填、防波堤、接岸结构等有序推进;持续推进洋山深水港区二期扩建工程;积极配合沪通铁路进港建设等。

四是持续推进绿色港口建设。

持续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有序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工作,海通公司获评中国港口协会首个四星级绿色滚装码头;继续推进上海港加注能力建设,多元加注业务齐驱并进,LNG加注量持续稳步提升,甲醇加注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同时实现了国产绿色甲醇批量加注。

五是全面强化科技创新赋能。

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和上海市重大研发任务均按计划有序推进实施;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洋山智能重卡示范运营等公司科技创新项目按计划持续开展;加强智慧办公共性能力建设,深化实现港口各业务环节数据互联互通,扩大大数据应用服务生产及管理,加大数字化技术应用;有序推进成果奖项申报,在6月召开的第八届上海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公司荣获14金、10银、1铜奖,参展和获奖项目双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公司母港货物吞吐量完成2.97亿吨,同比增长1.2%,其中,散杂货吞吐量完成4019.3万吨,同比下降8.9%。

公司母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706.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1%,其中,洋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05.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5%,占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51.9%。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5.6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40亿元。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公司仍面临多重挑战。

公司将持续聚焦主业生产,提升枢纽港港口服务能力;筑牢安全基底,保持枢纽港口功能稳定运行;紧扣主业发展,高质量谋划新一轮发展规划。

发展进程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上海港务局,1954年形成政企合一体制,由交通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管辖。

1988年经上海市政府交通办公室《关于同意上海港务局办理工商登记的批复》(沪府交企88第149号)批准设立,本公司成为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上级主管机关为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3年1月,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2003]6号文)《关于同意上海港务局改制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的批复》,上海港务局整体改制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性质变更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由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现名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经营。

原港务管理处、质监站等行政职能部门人员及资产划转给新成立的上海市港口管理局,主体资产和全部债务留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5月,经国家商务部(商资批[2005]880号文)《商务部关于同意设立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准,本公司正式改制为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185.69亿元,更名为上海国际港务(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18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5年5月24日取得由国家商务部颁发的商外资资审字[2005]015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注册号为企股沪总字第038738号(市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根据本公司2006年8月7日召开的2006年度第三次股东大会决议和修改后章程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于2006年9月4日签发的商资批[2006]1769号文批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9月18日签发的证监发行字[2006]80号文核准,本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暨换股吸收合并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

共公开发行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的普通股股票2,421,710,550股,发行价格为每股人民币3.67元,用于向G上港除本公司以外的其他股东换取其持有G上港人民币普通股,换股比例为4.5:1。

2006年10月,本公司股份变动等吸收合并工作完成,本公司总股本变更为20,990,693,530股。

2006年12月12日,G上港已终止并办妥了工商注销登记手续。

2006年12月18日,本公司取得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变更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企股沪总字第038738号(市局),法定代表人为陆海祜,注册资本人民币20,990,693,530元。

2007年9月12日,本公司200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议案。

经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08]181号《关于核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批复》核准,本公司于2008年2月20日发行了2,450万张分离交易可转债,每手分离交易可转债的认购人可无偿获配119份认股权证,即认股权证的发行数量为29,155万份。

上述认股权证已于2008年3月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存续期为2008年3月7日至2009年3月6日。

截至2009年3月10日止,成功行权的权证数量为106,602份。

本公司因此申请增加注册资本人民币106,602元,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990,800,132元。

上述注册资本的变更也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验证并出具信会师报字(2009)第11153号验资报告。

本公司于2009年7月29日取得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注册号为310000400003970(市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王海建 2025-07-01 138100 5.73 元 1248100 高级管理人员
杨智勇 2025-06-03 128600 5.82 元 1180490 高级管理人员
张敏 2025-06-03 128700 5.83 元 1402890 高级管理人员
刘涛 2025-06-03 64700 5.84 元 64700 高级管理人员
丁向明 2025-06-03 129300 5.81 元 1179500 高级管理人员
王海建 2024-11-15 -100000 6.07 元 1110000 高级管理人员
丁向明 2024-11-15 -86000 6.04 元 1050200 高级管理人员
杨智勇 2024-10-29 -57210 0 元 1051890 高级管理人员
张敏 2024-10-29 -57210 0 元 1274190 高级管理人员
刘贲 2024-10-29 -87000 0 元 88000 监事
丁向明 2024-10-08 -63900 6.69 元 1136200 高级管理人员
王海建 2024-09-30 -270000 6.41 元 1210000 高级管理人员
丁向明 2024-09-30 -200000 6.46 元 1200100 高级管理人员
杨智勇 2024-09-25 -293200 5.95 元 1109100 高级管理人员
张欣 2024-09-18 -332800 5.71 元 998700 高级管理人员
陈东利 2024-07-19 88000 6.07 元 88000 监事
刘贲 2024-07-19 88000 6.07 元 175000 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