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亚钾国际投资(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亚钾国际 - 000893.SZ

亚钾国际投资(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1998-12-24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Asia-Potas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Guangzhou) Co., Ltd.
成立日期
1998-10-27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亚钾国际
股票代码
000893.SZ
上市日期
1998-12-24
大股东
汇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14.05 %
董秘
刘冰燕
董秘电话
020-85506292
所在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德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惠增强;夏福登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君合(广州)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亚钾国际投资(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0101712434165A
组织形式
其他国有企业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1998-10-27
法定代表人
刘冰燕(代)
董事长
刘冰燕,郭柏春
企业电话
020-85506280,020-85506292
企业传真
020-85506216
邮编
510623
企业邮箱
stock@asia-potash.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6号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51楼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钾盐矿开采、加工,钾肥生产及销售。

经营范围:肥料销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生物有机肥料研发;基础地质勘查;复合微生物肥料研发;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供应链管理服务。

亚钾国际投资(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是深交所主板A股上市公司(证券简称:亚钾国际,证券代码:000893.SZ),专注于钾矿开采、钾肥生产与销售一体化。

我国钾资源极端匮乏,“保障民生、产业报国、实业兴邦”是公司使命,为响应我国制定的钾肥供应“三分之一国产、三分之一进口、三分之一境外生产基地”发展战略,亚钾国际经过近十年深耕,旗下中农国际钾盐开发有限公司取得老挝甘蒙省35平方公里的钾盐采矿权。

该矿区钾镁盐矿总储量10.02亿吨、折纯氯化钾1.52亿吨,为公司核心资产。

公司在钾镁盐固体光卤石开采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功,成为全球新生钾盐区域首家实现工业化量产并实现经济效益的企业,也是第一家实现境外钾盐项目工业化生产的中资企业,是我国在海外34个找钾项目中仅有的两个成功项目之一。

老挝钾肥项目实现多年平稳运营,100万吨/年产能将于2021年底达产。

公司钾肥生产基地毗邻的中国和东南亚是全球钾肥需求最大的地区,具有临近需求地、运输成本低的优势。

随着中老铁路2021年年底通车,为回国销售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运输条件,有利于向国内南方农业大省输入钾肥产品。

公司坚持聚焦钾肥主业,坚持走内涵集约和外延扩张有机结合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规划三年内打造300万吨产能,未来根据市场需要建设500万吨产能。

公司致力于打造亚洲第一大单体钾矿,切实解决钾盐资源短缺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

商业规划

(一)钾肥行业发展状况及总体供求趋势钾是农作物生长三大必需的营养元素(氮、磷、钾)之一,在植物体内参与60多种酶的活化,调控呼吸代谢等关键生理过程。

钾肥作为资源性产品,主要应用于农业领域,被广泛地施用于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促进果实成熟;二是增强作物抗逆性(抗倒伏、抗病虫、抗寒抗旱等),近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有效施用钾肥可提升农业种植韧性、保障粮食安全。

钾肥的主要品种包括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以及硫酸钾镁,其中氯化钾由于资源丰富、养分浓度高、易吸收的特点,在钾肥产品中占比超过90%。

1、全球钾肥行业发展状况1.1全球钾肥的供应情况根据USGS(美国地质勘探局)2025年报告,全球探明钾盐储量(K₂O当量,不含死海资源)超48亿吨。

资源分布高度集中,加拿大(23%)、老挝(21%)、俄罗斯(19%)和白俄罗斯(16%)四国合计占全球储量的79%。

产能方面,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三国占据全球69.4%的氯化钾产能(国际肥料协会2024年数据),行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当前地缘政治局势多变,为全球钾肥市场供应带来不确定性。

(1)加拿大:主要的钾肥生产商包括Nutrien和Mosaic,2025年1-6月加拿大从温哥华港出口钾肥521万吨,较去年同期的414万吨增长26%。

加拿大对巴西的出口量接近200万吨,同比增长88%,主要原因是国际钾肥价格持续上涨促使买家提前采购;对印尼出口量从72.9万吨增至107万吨,增幅46%,主要原因是印尼生物质燃料产量快速增长,促进了其钾肥的需求增长。

(2)俄罗斯:主要的钾肥生产商为Uralkali与Eurochem,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氯化钾出口量达680万吨,同比增长5%,其中Eurochem因VolgaKaliy矿增产,发运量同比增长23%至190万吨;Uralkali受二季度检修影响则微降1%至490万吨。

(3)白俄罗斯:主要的钾肥生产商为Belaruskali(以下简称“白俄钾”),2025年上半年,白俄钾的氯化钾出口量同比增长18%至604万吨,主要运往巴西和东南亚,减少了对中国的出口量。

但白俄钾全年出口量仍受其Soligorsk-4矿区维护以及制裁和物流运输限制的影响。

(4)中东地区:主要的钾肥生产商为ICL(以色列化工集团)与APC(约旦阿拉伯钾肥公司),其合计拥有约650万吨/年的产能规模,主要供应给欧洲和东亚。

根据ICL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财报,其2025年上半年钾肥产量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中东地区冲突带来的运营挑战及年度维护检修。

2025年7月,以色列红海唯一港口埃拉特港因胡塞封锁陷入债务危机停运,区域供应链稳定性面临挑战。

(5)老挝:主要的钾肥生产商为拥有近20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亚钾国际以及100万吨/年产能的青岛东方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老挝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全球钾肥产业版图中新兴崛起的钾盐资源地。

全球钾盐探明储量情况数据来源:USGS《钾盐统计报告2025》1.2全球钾肥的需求情况受全球人口稳定增长、人均耕地面积缩减、粮食及生物燃料需求攀升等多重因素驱动,钾肥等肥料的需求量持续提升,下游需求端对钾肥价格可负担性增强。

根据Argus的最新预测,2025年全球钾肥(折合KCl,下同)需求量将提升至7,430万吨,主要需求地区集中在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区域,其中亚洲需求量约3,110万吨,拉丁美洲需求量约1,660万吨,北美洲需求量约1,160万吨。

具体如下:(1)亚洲:中国作为最大钾肥消费国,从2023年开始持续保持千万吨级进口规模。

根据隆众资讯数据,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港口进口钾的港存量为197.69万吨,同比下降15.14%,港口库存走低反映当前市场供应偏紧态势;东南亚地区则得益于棕榈油、水稻和甘蔗等作物种植扩张以及生物燃料政策推进,推动钾肥需求增长。

(2)拉丁美洲: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甘蔗及咖啡的生产国,当地约一半的钾肥用于大豆种植,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预测,2025年巴西大豆出口量可能高达1.1亿吨,有望创历史新高。

Nutrien预计,受国际大豆需求强劲的推动,2025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将增长1%至3%。

此外,巴西正在推进2025年15%生物柴油混合计划,并计划2030年提升至20%,这将长期刺激大豆种植及钾肥消费需求。

(3)北美洲: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粮食出口国,据USDA(美国农业部)预测,2025/2026年度(指2025年的种植期到2026年的收获期,下同)美国大豆单产为52.5蒲式耳/英亩,较去年同期涨幅3.6%。

同时,玉米作物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57.05亿蒲式耳,比前一年增长约5%,种植面积同步扩大460万英亩,为钾肥需求形成刚性拉动。

总体来看,随着全球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可再生燃料需求的增加,钾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需求量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亚洲钾肥行业发展状况2.1亚洲钾肥的供应情况亚洲钾肥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以色列、约旦、老挝等国家,产能共计约1,500-1,600万吨。

随着全球钾肥供应链因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受到影响,老挝作为临近亚洲核心钾肥需求市场的生产国,其地理位置和物流优势逐渐凸显。

同时,老挝的钾矿资源丰富,沉积浅且开发成本低廉,目前正加速发展,未来有望与北美、东欧形成全球钾肥供应三足鼎立之势。

2.2亚洲钾肥的需求情况亚洲是钾肥核心消费市场,Argus预计,2025年亚洲地区氯化钾需求合计约3,110万吨,占全球钾肥总需求量约40%。

除了中国占据庞大需求之外,亚洲的钾肥需求增长与东南亚钾肥消费的强劲表现也紧密相关,该地盛产需钾的棕榈油、稻米及经济作物。

具体如下:(1)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尼棕榈油协会预计2025年棕榈油产量增长3.8%至5,000万吨,马来西亚棕榈油局则预估2024/2025年度毛棕榈油产量达到1,950万吨。

政策方面,印尼将生物柴油掺混比例从35%上调至40%,并考虑2026年提至50%。

棕榈油的产量增长显著刺激钾肥需求增长。

(2)泰国、越南:泰国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以及油棕树,上述作物耗钾量大,近年泰国政府积极推动大米行业出口,参与国际市场有助于泰国农民获得更高回报,从而促进农业部门的发展;越南的四大主要作物是水稻、坚果、咖啡和胡椒,越南农业正在向种植高经济作物转型,2025年1月至7月上半月氯化钾进口量从去年同期的65.91万吨攀升至76.55万吨。

泰国和越南的农业发展拉动了两国对钾肥需求的上升。

(3)印度:USDA预计2024/2025年度印度大米产量增长720万吨至1.45亿吨,出口量同比大增26.4%至2,250万吨。

印度棉花协会同时上调棉花产量预估至495.3万吨。

粮食及经济作物扩产将推动钾肥需求增长。

2025年白俄罗斯BPC与印度IPL达成协议,以349美元/吨的到岸价供应65万吨钾肥。

以色列ICL集团也按相同价格与印度IPL达成40万吨钾肥的供应协议,并可选择额外供应10万吨。

3、中国钾肥行业发展状况3.1中国钾肥的供应情况中国是全球最大钾肥消费国,而我国钾矿资源严重匮乏,探明储量中可溶性钾矿稀缺,主要依赖盐湖卤水提钾(占比超95%)。

由于资源储量持续下降,国内钾肥产能扩张空间有限,长期供应形势严峻。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1-6月我国资源型氯化钾总产量预估值231万吨,同比下降8.70%,而上半年我国钾肥需求量达到877万吨,同期钾肥进口达到627.94万吨,进口依存度超70%,凸显钾肥对外依存度高的特征。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中国海关总署我国往年氯化钾进口主要来源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加拿大三国,近年来伴随着老挝钾盐产能持续扩产以及进口量持续增加,2025年上半年老挝对我国的出口总量达95.29万吨,占比达到15.2%,稳居我国第四大钾肥进口来源国地位。

中资企业海外资源开发对国内钾肥市场的反哺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国内钾肥供需矛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3.2中国钾肥的需求情况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今年“中央一号文”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放在文件首位。

为保障粮食安全,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升单产需优化施肥结构,增加钾肥施用比例。

国家政策推动的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扩产,以及居民饮食结构升级带动的饲料和果蔬需求增长,都将持续提振钾肥需求。

2025年6月,中国以346美元/吨CFR签订钾肥进口大合同,为稳定国内化肥市场供应、支持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二)公司钾肥产品工艺流程及用途公司老挝钾肥项目主要采用条带充填采矿法,使用综合机械化掘采采矿工艺,将开采的钾混盐矿进行破碎、分解结晶、经过筛分后,通过浮选、过滤、洗涤、脱水、干燥工序后生产成氯化钾产品;同时将分解后的母液进行蒸发浓缩,与浮选后的尾盐混合充填于井下采空区,形成安全环保的闭环式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图公司主要生产产品为氯化钾,分为粉末结晶状与颗粒状,用于农业直接施用,或者用作复合肥、复混肥生产原料。

农作物施用钾肥可以增强作物的抗病、抗寒、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及抗盐能力,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提高粮食作物蛋白质的含量、油料作物的粗脂肪和棕榈酸含量、薯类和糖料作物淀粉和糖分含量;增加纤维作物及棉花的纤维长度、强度、细度;调整水果的糖酸比,增加其维生素C的含量;改善果菜的色泽和口感,增强其耐贮性。

果蔬粮食等作物均需要钾肥的施用,其中果蔬、玉米和水稻是钾肥主要下游需求,三项作物对钾肥的需求占比分别约为17%、15%和12%。

(三)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以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建立国际化的采购物流体系和供应商管理体系,通过招标、议标、竞争性谈判和询比价等多种采购方式对机械设备、大宗材料以及备品备件等物资开展采购工作。

公司专业化采购团队能够按照生产工艺不断优化的需求及时进行采购实施,严格控制成本,提升供应质量,逐步构建起货源稳定、风险可控、质优价宜、完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2、销售模式:公司钾肥产品是复合肥生产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于农业直接施用,客户主要为复合肥生产企业及渠道分销商。

公司从资金实力、采购偏好、渠道优势、合作习惯等多个维度对客户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对大型集采、支付能力较强的客户,原则上直接销售;对现金流少、规模较小的客户,采用分销商进行渠道销售以控制销售风险,从而实现对不同类型客户的全面开发。

公司致力于持续升级产品的品质及产品定制化服务、稳定及时的供应服务能力和具有竞争力的比价保价销售政策。

在销售过程中,公司凭借自身在行业内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信息优势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进一步增强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作紧密度,为公司在市场中赢得了更强的竞争力。

3、盈利模式:钾肥属于传统工业产品,公司依靠钾肥的销售收入与成本及费用之间的差额实现盈利。

未来,公司将通过持续提升钾肥产能规模、协同开发非钾资源、打造差异化产品结构、搭建多元化销售渠道、推进工艺优化及降本增效、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切实措施,深化精细化管理,持续增强盈利能力。

4、结算模式:公司在钾肥销售合同中约定明确的价格条款,目前采用人民币预收款、前T/T(外汇现金方式结算)、L/C(信用证)等方式进行结算,在收到货款或信用证后,安排发运或由客户上门自提。

随着产能规模扩大、产品销量增加,公司将大力开发优质战略客户,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根据经营发展需要灵活调整结算方式。

(四)公司钾肥项目的行业地位、产品市场地位公司是国内首批“走出去”实施境外钾盐开发的中国企业,也是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钾肥生产商。

公司目前拥有老挝甘蒙省263.3平方公里钾盐矿权,折纯氯化钾资源储量约10亿吨。

区域内钾盐矿藏丰富,资源禀赋条件较好,适于规模化开发钾盐项目。

公司针对老挝固体光卤石钾盐矿的矿体特性,通过长期深耕和自主研发,先后攻坚固体钾盐矿矿建、采矿、选矿以及充填四大难题,率先实现了老挝固体钾盐矿的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开采。

目前公司拥有300万吨/年氯化钾选厂产能装置,公司正在加快推进第二个、第三个100万吨/年钾肥项目的矿建工作。

同时,公司拥有近90万吨/年颗粒钾产能,未来公司将进一步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来优化产品品质。

2025年上半年,公司生产合格氯化钾产品101.41万吨,销售104.54万吨。

随着公司产能规模化提升,公司着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境内外联动的销售体系。

国际方面,通过国际销售中心推进并深化国际销售合作,与老挝-越南国际港口股份公司(VLP)合作增设越南万安港专用码头,与三星集团、越南肥料集团、以色列化工集团、法国外贸银行等国际合作伙伴广泛接洽,持续拓宽国际产业合作版图;国内方面,与国内领先的复合肥企业、农资集团、枢纽港口等合作伙伴进一步深化合作规模、合作领域。

随着公司钾肥产能稳步提升,老挝国家主席及周边国家政府官员、中国驻老挝大使、全球化肥生产商、贸易商、国际与国内权威行业协会、国内外投资者等先后到访公司老挝钾肥生产基地参观调研、洽谈合作,公司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

当前,公司产品主要销售至中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也辐射到中东、大洋洲、欧洲、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

发展进程

公司系经广州市人民政府穗府函[1998]61号文批准,由万宝冷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宝冷机")独家发起,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10月27日,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本公司注册,本公司持有注册号为4401011100788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07年6月21日,公司名称由"广州市动源涡卷实业有限公司"变更为"广州动源集团有限公司"。

2009年12月22日,公司名称由“广州冷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广州东凌粮油股份有限公司”。

近日,公司已完成上述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发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101712434165A)及《准予变更登记(备案)通知书》目前公司已完成中农国际钾盐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且大豆加工及粮油相关业务已经剥离,依照公司经营发展需求,积极配合公司业务转型工作,促进公司树立崭新的企业形象,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并经公司管理层慎重研究,决定变更公司名称、经营范围等事项。

同时根据公司名称变更情况,需相应变更证券简称。

经公司申请,并经深交所核准,公司自2016年3月4日起启用新证券简称“东凌国际”,公司证券代码“000893”不变。

公司已于近日完成了登记手续并取得了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公司名称由“广州东凌国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亚钾国际投资(广州)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GUANGZHOUDONLINKINTERNATIONALINVESTMENTCO.,LTD.”变更为“Asia-PotashInternationalInvestment(Guangzhou)Co.,Ltd.”,自2020年9月7日起,公司证券简称由“东凌国际”变更为“亚钾国际”,英文简称变更为Asia-Pot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