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公司主要开发、制造和销售船舶动力和发电设备市场用30-13600马力的发动机及动力集成系统、发电机组及电力集成系统,兼顾经营柴油机零部件、船用齿轮箱配套等产品,并具有提供整套动力解决方案及电力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业务覆盖远洋、近海、内河和发电四个领域,船用发动机在内河和近海运输船、渔船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发电机组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通讯、油田、医疗、数据中心等行业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船用配套设备制造;机械设备研发;海洋工程关键配套系统开发;机械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租赁;通用设备修理;齿轮及齿轮减、变速箱制造;齿轮及齿轮减、变速箱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发电机及发电机组销售;电气设备修理;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电机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汽车销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电力设施器材制造;电力设施器材销售;电池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研发;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销售;储能技术服务;对外承包工程;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润滑油销售;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销售;电气设备销售;石油制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仓储设备租赁服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电气安装服务;特种设备设计;特种设备制造。(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票简称:潍柴重机,代码:SZ000880)。
公司专业开发、制造和销售船舶动力和发电设备市场用30-12000马力的中、高速柴油机、发电机组及动力集成系统,兼顾经营柴油机零部件船用齿轮箱配套等产业。
公司历史悠久,注重传承和创新。
公司生产的6160A型中速柴油机获得国家质量银质奖,社会保有量达到10万台以上;公司自1993年自行开发设计170系列柴油机,先后获得中国CCS、韩国KR、法国BV、俄罗斯RS等国内外认证;公司生产的CW200/250系列柴油机是在吸收国内外同类机型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行研发设计制造的新一代产品,具有可靠性高、经济性好、便于维修等优点;近年来,公司适应环保要求,逐步开发各系列燃气发动机、双燃料发动机;自2008年以来,公司引进MAN公司27/38系列、32/40系列、21/31系列、16/24系列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功率范围将逐步延伸至12000马力。
公司由此成为拥有船舶动力全系列化中、高速发动机产品的企业。
潍柴生产各类发电机组,功率覆盖2-8700kW,目前广泛应用于通讯、石油、医疗、高原、铁路、野外救援、农牧业等领域。
2012年进入中国电信集团集采入围,2016年成为中石油一级供应商。
潍柴电力以领先的技术和创新意识,严谨的管理体系和健全的服务网络,不断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安全、高效、完备的电力解决方案。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山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建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秉承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打造潍柴驰名品牌。
公司于1996年在国内同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的柴油发电机组2004年通过了国家通信专用发电机组认证,2005年通过了国家内燃机发电机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高原认证和德国莱茵中心的CE认证。
公司2011年获得GB/T24001、GB/T2800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12年获得“质量信得过企业”荣誉称号。
公司国内船电业务所辖区域内共300余家维修站,覆盖了中国内陆、沿海及主要岛屿、内河、湖泊等区域,形成了“有潍柴产品,就有潍柴服务”的全天候、全地域的服务网络。
公司在海外设立100多家维修站,建立海外配件配送中心,形成了完善的国际服务网络。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2025年上半年,全球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溢加剧供应链风险,美国贸易政策调整引发全球不确定性上升,全球经济在“高冲突、高壁垒、高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增长有所放缓。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坚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逆周期调控政策,通过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等举措,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展现出我国经济较强的韧劲。
1.船舶行业2025年上半年,全球造船业在周期规律、绿色转型、关税政策、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正处于长周期复苏与短期波动并存的阶段,全球新船订单同比出现明显下滑。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虽然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同比下降,但造船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1.7%、68.3%和64.9%,依旧保持全球领先。
2025年上半年,虽然国内航运运价继续在低位运行,但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及船舶绿色化、大型化进程加速,我国内河、沿海及渔船船舶市场景气度同比有所改善,其中在内河领域,多个LNG或甲醇绿色船舶项目落地或交付,反映出我国内河航运绿色转型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今年以来,为促进内河航运绿色、智能、高效、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三大纲领文件:《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新能源船舶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与支持,并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旨在提升船舶标准化水平、运行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则重点推动绿色船舶动力研发及绿色智能船舶技术规范体系构建。
2.发电机组行业根据工信部《2025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通信业运行基本平稳。
电信业务量收保持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及AI的共同驱动下,全球与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同步扩张,尤其是智算中心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带动了数据中心等细分市场发电机组销量大幅增长。
(二)公司业务情况公司主要开发、制造和销售船舶动力和发电设备市场用30-13600马力的发动机及动力集成系统、发电机组及电力集成系统,兼顾经营柴油机零部件、船用齿轮箱配套等产品,并具有提供整套动力解决方案及电力解决方案的能力。
公司业务覆盖远洋、近海、内河和发电四个领域,船用发动机在内河和近海运输船、渔船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发电机组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通讯、数据中心、油田、医疗等行业。
(三)报告期经营情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董事会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上半年的重点任务和经营目标,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各类发动机或发电机组1.21万台,同比提升8%,其中船用中速机0.25万台,发电机组0.60万台;实现营业收入27.46亿元,同比提升44%,其中国外市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4亿元,同比增长53%。
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再次实现历史同期新高,销量、收入、利润延续高质量增长态势,行业优势地位持续巩固。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完成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聚焦“船舶动力+发电机组”的双主业模式,经营业绩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政策+技术双驱动,在船舶动力方面抢抓内河船舶“设备更新”政策释放的存量替代需求机遇,实现LNG动力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凭借产品技术水平优势和快速服务网络优势,持续突破浮吊船、铺缆船等高附加值细分市场。
通过不断分析市场需求,实现WH20/WH25重油机组系列化开发及配套,WH28远洋渔船、海工平台等战略细分市场配套,船机行业优势地位持续巩固。
在发电机组领域,通过优化提升销售结构,实现了发电机组业务高质量发展,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公司发电机组业务在数据中心市场取得重大突破,2025年上半年在数据中心领域实现销量、收入大幅增长;三大运营商集采准入,并在头部互联网企业实现了质的突破,打破了进口品牌的垄断,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品牌知名度得到了提升。
另外在油气田设备、电源车等细分市场也实现了突破,凭借高可靠性、高经济性、高适应性等优势,发电机组产品在油田主发市场实现大规模应用。
2.全面布局替代燃料产品,市场份额持续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布局替代燃料市场,构建“LNG+甲醇+生物燃料”多元技术体系,全系列替代燃料产品取得CCS证书,WH20微喷引燃发动机成功配套长江万吨货船并累计运行超11000小时,助力长江航运绿色化、智能化发展;6WH17机型在甲醇动力实现商业化应用。
3.战略产品稳步推进,配套市场逐步深化报告期内,公司在推进系统业务方面,圆满完成“36米高速客船集成项目”和“长航货运散货船集成项目”交付后系统调试工作,满足客户需求;自主研发产品方面,完成喷水推进器工程验证;“高速艇+表面桨+控制系统”总成“一站式”供货能力显著提升,单机功率涵盖400kW-1500kW;推进系统集成业务在国外市场取得突破;后市场业务方面,TCO业务在船机、发电机组等细分市场实现全面渗透,针对内河船舶、远洋船机客户推出定制化套餐,绑定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提升客户黏性和产品利润率。
4.稳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基础管理能力再提升报告期内,公司风险管控能力、产品交付能力再上新台阶,通过修订完善公司三重一大管理办法,党委会、办公会议事规则,明确了决策层级和标准,各项决策更符合公司实际运营情况;通过产能提升攻坚、创新生产管控与供应链精准调控,大机产品交付效能跨越式提升,满足客户订单交付期;通过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获工信部认证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制造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系经潍坊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潍改发[1993]20号文批准,由潍坊巨力机械总厂独家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3月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1998]7号和证监发字[1998]8号文批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境内上市内资股(A股),并于同年4月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为顺应公司重组后的发展现状,并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和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公司中文全称由“山东巨力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全称由“SHANDONGJULICO.,LTD.”变更为“WeichaiHeavyMachinery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