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原传媒
- 企业英文名: Central china land media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上市代码: 000719.SZ
- 注册资本: 102320.3749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7-03-31
- 大股东: 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70.34%
- 董秘: 吴东升(代)
- 董秘电话: 0371-87528163
- 所属行业: 新闻和出版业
-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高林、霍琳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 注册地址: 焦作市塔南路45号
- 概念板块: 文化传媒 河南板块 破净股 富时罗素 深股通 融资融券 AI语料 数据要素 东数西算 职业教育 NFT概念 数字阅读 央国企改革 电商概念 在线教育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河南
- 成立日期: 1996-12-19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10000170000417R
- 法定代表人: 王庆
- 董事长: 王庆
- 电话: 0371-87528528,0371-87528527,0371-87528163
- 传真: 0371-87528528
- 企业官网: www.zyddcm.com
- 企业邮箱: ddcm000719@126.com
- 办公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39号中国(河南)出版产业园A座
- 邮编: 450016
- 主营业务: 主要从事出版物的编辑、生产和市场推广
- 经营范围: 对新闻、出版、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等进行互联网信息服务;国内广告策划、代理、制作、发布;媒体运营策划、平面设计制作;电子网络工程;对所属企业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网络出版物、新兴媒体、框架媒体和其它媒介产品的编辑、印制、发行进行经营管理;对版权贸易、中小学教材出版租赁、印刷发行、大中专教材研发进行经营管理;资产管理、资本运营、实业投资;文化创意、策划;数字出版相关的软硬件的研发和销售、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承办展览展销。
- 企业简介: 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控股的子公司,2011年12月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名称:中原传媒,股票代码:000719),是河南文化产业第一股。主要从事图书、期刊、报纸、电子音像制品、网络出版物以及其他媒介产品的编辑出版、印刷复制、营销发行、物资供应,兼及版权贸易、资产管理、资本运营、文化创意策划、技术服务和展览展销等业务。公司下辖河南人民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海燕出版社等11家出版社和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河南新华印刷集团、河南新华物资集团、北京汇林印务有限公司、河南中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等子(分)公司。近年来,公司围绕集团“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主力军”“出版业融合发展先行者”“公共文化和公共教育内容运营商”的发展定位,守牢“为人民立心、为文化举旗、为产业领航,创新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世界”的初心使命,扎实构筑“内容建设”“全媒传播”“资本运营”“科技赋能”四大产业基石,全力推进“融合出版”“版权智库”“现代教育”“复合书店”“电商零售”“研学文创”“阅读服务”七大业务条线,以守正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落实集团“四横七纵多生态”战略,加快集团公司教育出版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构建智慧教育服务生态新格局,公司以教育出版和教育服务为主线,打造“河南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原教育云”,实现面向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出版领域、出版产品以及媒介的全面覆盖;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支撑,推进“双十计划”“双百精品”和“一流作者合作计划”,坚持特色化定位和精品化生产,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为带动,以获奖书、畅销书、版贸书系列化的立体开发为重点;以专业网站群、专业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为支撑,聚焦特色出版和知识服务,打造国学、文献、三农、传记、书法、武术、绘本、手工、生物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线和特色品牌集群,着力提升出版主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公司适应出版生态的革命性变化,积极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发挥两个国家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加强全媒体出版和多媒体传播与营销矩阵建设,努力构建价值共生生态体系,探索研学、文创新领域,有效支撑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强化“四书”出版机制,加强内容建设和导向管理,积极构建主题出版长效机制及出版物综合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等100多项国家级大奖,89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多个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和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并荣膺“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企业”称号。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本公司主要从事出版物的编辑、生产和市场销售,通过形式多样、门类齐全的出版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知识、信息和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业务涵盖内容生产、产品销售、出版物印刷及印刷物资供应、媒体传播、数字教育及服务、文化产品贸易等领域。1.内容生产:一是本版图书(含教材教辅)出版,即本公司组织策划、选题论证、组稿编辑、拥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含纸质和数字化教材教辅)的出版。二是人教版、人音版等(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等)教材租型出版,即本公司与教材原出版单位以协议约定支付租型费用的形式获得在河南省内的印制权和发行权。三是党和国家重要理论出版物的租型出版。四是围绕五育并举课程、校本课程、课后服务课程、研学实践课程及研学线路进行的研发、设计和融合出版。2.产品销售:省内主要通过省新华书店覆盖全省的渠道网络、云书网电商平台和新媒体平台,以独家代理、分销或代销的形式,销售本公司租型出版的图书、所属出版单位自有知识产权的教材教辅和允许在国内销售的其他一般图书及文化用品、电子产品和其他商品。其中,教材主要通过政府采购进行销售;省外主要通过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国内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出版单位自有销售平台及其他出版物营销渠道,以直供、包销、代销或直销的方式进行销售。3.印刷业务:旗下印刷集团和汇林印务负责本公司租型及自有教材教辅、一般图书等出版物的印制生产,同时承接本公司以外的图书、期刊、报纸等出版物的印制生产,其中,汇林印务主要以拓展北京区域出版社的印制业务为主。其商业模式为根据用户订单印制、同时结合用户需求,提供纸张、物流运输等服务。4.印刷物资供应:物资集团专业经营纸张、纸浆、印刷机械、印刷耗材等印刷物资,同时开展进出口及展览贸易,拥有生活用纸、办公用纸、文化用纸等多领域的自主品牌,业务涉及出版、印刷、包装等多个领域,是河南省中小学教材教辅及公司其它出版物印刷用纸的主要供应渠道。商业模式为将纸张、印刷机械、耗材等印刷物资主要通过招标方式采购或从市场采购,按照合同直接向用户销售。5.媒体传播:一是本公司所属出版单位编辑出版的期刊,主要包括社会科学和教育辅导两大类:社会科学类如《寻根》《名人传记》《青少年书法》等,主要商业模式为通过用户订阅实现销售和广告收入;教育辅导类,如《作文》,主要模式为通过用户订阅、自有或第三方平台实现全网销售。二是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大象课堂融媒教育云、海燕e学、中国手工艺网络大学、百姓文化云、最美读书声等新媒体业务,主要通过网站平台及移动端提供内容服务。6.数字教育:以“出版融合发展(郑州)重点实验室”和“数字出版应用智能部署重点实验室”两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支撑构建现代教育综合服务体系,发挥资源集聚和科技引领作用,为教育数字化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的产品矩阵和功能模块不断丰富。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学科全学段覆盖,平台以“数字教材+智能系统”为核心,构建了“教、学、评、创、培”全流程服务体系。数智化作业评价系统应用已在全省部分市县推广使用,其中基础应用已做到市县区全覆盖,服务模式实现了教辅图书从单一供给向“内容+平台”的生态升级。以“内容+平台+服务”的商业模式,实现内容活化,用户触达,把产品或系统销售给学生、单个学校或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维护、升级、内容更新以及培训等服务。1、概述2024年是公司锚定“十四五”战略深化攻坚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全面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统一。现将2024年度公司董事会重点工作报告如下:(一)经营业绩再创新高,品牌价值持续彰显1.核心指标超额完成。实现营业总收入98.57亿元,同比增长0.24%;营业利润13.30亿元,同比增长10.03%;利润总额13.25亿元,同比增长8.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0亿元,同比减少25.8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0亿元,同比增长12.11%。基本每股收益1.01元,同比减少25.74%。公司总资产为181.79亿元,同比增长3.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4.91亿元,同比增长5.19%。2.行业地位巩固提升。全年共计获得国家级奖项和资助54种、省部级奖项和资助82种,6种图书获“中国好书”奖项,8个项目入选经典中国、丝路书香国际出版工程,版权输出海外271种,稳居全国文化企业第一方阵。(二)核心主业提质增效,创新动能加速释放1.出版主业深耕内容建设。一是主题出版彰显担当。《诗书里的成长》填补河南省两届“五个一工程”奖空白,《郑板桥审石头》《嫘祖养蚕丝绸》2种图书入选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出版工程(第五辑),《守鹤人》《生命之巅》入选2022—2023年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在两个国家级工程上实现首次突破,主题出版矩阵效应基本形成。二是融合出版实现突破。“华夏手造”数字平台入选国家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并进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数字出版规划“大象文献资源库AI活化与应用”、“中小学生绿色种植实践融合出版项目”、“中原文化视频资源库”三个项目入选第八届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论坛创新案例。三是国际传播能力显著增强。7家出版社上榜“2024年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前100强”,271种图书实现版权输出,同比增长52.25%。2.教育服务优化生态布局。一是教材保障稳中提质。中标2024-2027年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采购项目,未来三年教育基本盘得到稳固;数字教材深耕厚植,铸就行业标杆。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实现了学科全学段覆盖,用户突破185万,主导多项国家标准制定,已成为全国数字教材建设标杆;数智化作业评价系统的基础应用已做到市县区全覆盖,服务模式实现了从单一供给向“内容+平台”生态升级。二是课后研学服务得到创新拓展。全年研发精品校本课程84门,覆盖学生14万人次,林州、南阳等6地试点课后服务选课收费,形成了可复制的区域运营经验;开展研学活动3889场,“书店+研学”新模式在11个市县实现商业化运营。“新华少年研学营”品牌IP和“书店门市+研学”新模式成形,开启了教育服务新业态。3.产业转型深化数智赋能。一是科技驱动效能提升。全年立项科创项目38个,投入研发资金737万元,完成印刷智能化改造11项,降本增效成果显著。生成式AI、数字孪生、大数据等代表前沿技术的3个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4年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标志着公司在“科技赋能出版”战略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二是传统业务优化升级。发行集团存量业务稳中有增,物资集团“妙纸生花”课程实现市场化破局,数字印刷产业园和数字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产业链协同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文化服务提档升级,社会效益成果显著1.阅读空间迭代焕新。漯河购书中心等10家门店转型区域文化地标,理在阅空间开启“阅读+”3.0行业流量时代,“青少年检索力主题”研学课程彰显“校外五育并举体验中心”全新功能。2.全民阅读破圈传播。承办的第三届书香河南大会,主会场参观人次突破5万,新媒体话题浏览量超6亿次。融媒体矩阵用户总量超1300万人,新媒体年观看量达4.8亿次。(四)管理效能全面增强,发展根基持续夯实1.改革攻坚激发活力。设立1000万元科创专项基金,出台《内容建设新机制激励办法》,启动组织架构与薪酬体系改革,管理效率明显提升。完成运输服务集中招标、纸张议价采购等降本措施,全年运营成本有效压降。2.重点项目突破引领。“十大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读懂中国画”以优质内容开发沉浸式研学“1+9”课程,实现全媒营销多矩阵传播;“我们的经典”项目不断升级《山海经:中国神兽图鉴》AR和虚拟现实交互体验技术,探索融合出版新的表达方式;“趣味学农”“文献中国”“中原文化云课堂”分别入选“第八届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论坛创新案例”。3.人才队伍筑基固本。实施名编辑培养工程,开展多次专项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着力塑造对融合出版、未来产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融合型专业人才,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能力显著增强。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