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公司以客户为中心,向个人、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从事投资与交易,主要业务板块包含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管理业务、投资及交易业务
经营范围: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代销金融产品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股票期权做市;上市证券做市交易;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以及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商证券)是具有百年历史的招商局集团旗下的证券公司,传承了招商局集团长期积淀的创新精神、市场化管理理念、国际化运营模式及稳健经营的风格,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拥有证券市场业务全牌照的一流券商。
招商证券于2009年11月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代码600999),于2016年10月首次公开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代码06099)。
招商证券具有稳定持续的盈利能力、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架构、全面专业的服务能力。
拥有多层次客户服务渠道,在中国境内设有分公司、营业部,同时在中国香港、英国、韩国设有子公司;全资控股招商证券国际有限公司、招商期货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致远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招商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参股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构建起国内国际业务一体化的综合证券服务平台。
招商证券以“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助力社会财富保值增值”为使命,恪守“家国情怀,时代担当;励新图强,敦行致远”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创新引领、质量第一、贡献卓越的中国领先投资银行”。
我们将以卓越的金融服务实现客户价值增长,推动证券行业进步,努力成为客户信赖、员工自豪、股东满意、社会尊重的优秀企业。
2025年是公司“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2024-2028五年战略全面推进的关键一年。
上半年,公司积极应对外部经营环境的新变化,全面融入招商局集团“第三次创业”,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全面落地新五年战略规划,实现营业收入105.20亿元、归母净利润51.86亿元,业绩整体稳中有进,其中公司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管理业务、投资及交易业务及其他业务分部收入分别为59.32亿元、4.03亿元、5.15亿元、25.59亿元及11.12亿元。
1、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市场环境2025年上半年,A股股票基金单边交易额为192.25万亿元,同比增长65.73%。
截至6月末,A股市场融资融券余额为1.85万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0.76%。
其中融券余额123.04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7.88%。
基金市场回暖,根据Wind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报告期内公募新发产品数目、私募新发产品数目分别同比增长9.11%、38.78%。
经营举措(1)经纪与财富管理报告期内,公司坚定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战略,充分发挥证券研究专业优势,锚定客户资产增值目标,构建数字化驱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财富管理业务新生态。
在客户分层服务方面,公司聚焦打造“招证私享会”“走进上市公司”等特色品牌活动,持续优化产品配置方案和全周期陪伴服务,夯实财富管理客户以及高净值客户服务能力,上半年公司财富管理客户数、高净值客户数分别同比增长45.53%、23.99%。
在打造金融产品能力方面,重点强化ETF、私募基金等产品的配置能力,稳固客户资产配置的基本盘;深入推进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和跨境理财通业务发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日均金融产品保有量实现同比增长。
买方投顾业务方面,打造“益招向善·致远前行”公益金融服务品牌,聚焦ESG投资理念与普惠金融实践的深度融合。
公司持续建设数智化投顾展业一体化服务平台,深度融合AI技术赋能,聚焦客群精细化经营与人机高效协同,全面提升财富顾问服务效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财富顾问人数达1,414人。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正常交易客户数约2,006.15万户,同比增长8.85%,托管客户资产4.56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79%。
“e招投”基金投顾保有规模47.19亿元,累计签约客户数8.76万户。
根据易观千帆统计,2025年上半年招商证券APP月均活跃客户数位居证券行业第4,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位居证券行业第1。
期货经纪业务方面,招商期货持续深耕客群经营,积极拓展产业客户,稳步推进风险管理业务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截至报告期末,招商期货日均客户权益280.46亿元。
境外市场方面,招证国际聚焦提升环球交易、综合服务以及产品配置能力,积极把握港股及A股市场复苏机会,通过持续夯实IT系统与运营基础设施保障,全方位提升跨境金融服务。
截至2025年6月末,招证国际托管客户资产规模达2,469.23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14.52%,报告期内港股股票交易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2)资本中介业务公司的资本中介服务主要包括融资融券、转融通、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等。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统筹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深入推进产品及服务创新,积极挖掘上市公司股东融资、私募基金客户融资等业务机会,多维度提高客户开发效率。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906.00亿元,维持担保比例为304.76%。
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含资管计划出资业务)待购回余额186.78亿元,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242.57%,其中,自有资金出资余额150.10亿元,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299.87%。
截至2025年6月末,招证国际孖展业务规模为32.87亿港元,维持担保比例为304.39%。
(3)机构客户综合服务公司致力于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及资管等专业金融机构投资者提供研究、交易服务、托管外包、场外衍生品、大宗交易等全方位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①机构综合服务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深化推进机构客户业务转型变革,从战略、机制、团队、流程、系统等多维度深化资源整合,优化机构客户营销服务体系,加强机构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机构业务聚焦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客户,深化研究服务一体化协同机制,发力券商结算业务,巩固公募业务基本盘;持续优化私募客户分层服务体系,强化“总部统筹-分支落地-平台支撑”立体营销体系,依托“私募领航计划”品牌,加强全业务链协同,实现私募业务“稳存量,拓增量”良好开局。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私募客户交易资产规模较2024年末增长17.71%。
企业客户服务方面,持续升级“招证企航”综合服务品牌以及“投资、融资、市值管理、股东服务、综合服务”五大服务内容,携手优秀基金管理人为企业服务。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企业客户数、企业客户资产规模、企业客户产品保有规模均实现同比增长。
②研究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的股票研究覆盖境内外上市公司2,828家,研究覆盖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总市值的93%、创业板成分股总市值的96%、科创板成分股总市值的84%。
报告期内,公司研究业务坚持“内外并重”,以三条收入曲线为抓手,有效推动业务发展。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第一收入曲线领域,公司以研究服务一体化联动机制为基础,高效调度内部资源,稳步提升重点机构客户投研服务排名。
2025年上半年,公司成功举办科技投资论坛、AI赋能投资论坛、银行保险资本市场论坛、总量论坛及全行业上市公司交流会等9场重量级投研活动,以特色化、专业化研究活动扩大研究品牌影响力;第二收入曲线践行“研究+”协同模式,发挥投研团队“探路导航”功能,精准有效赋能公司业务发展。
第三收入曲线积极打造“招证智库”品牌,为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国央企等提供智库研究,全方位提升品牌影响力。
公司持续打造“AI研究所”,运用大模型技术持续提升研报审核质控水平,迭代智能研究管理平台,系统提升研究服务质量。
③托管外包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持续巩固托管外包业务行业领先地位。
在私募托管外包领域,优化跨部门协同机制,提升分支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与市场响应效率,通过多元化服务为机构客户提供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在公募托管领域,积极覆盖头部公募基金,在宽基指数、行业主题等ETF基金产品发力,全力拓展ETF基金托管规模。
在跨境业务上,积极打造“CMSPartner+”品牌、持续优化运营流程,进一步强化对机构客户的全球化服务能力。
在金融科技领域,完成“机智·伯乐”基金分析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托管基础业务系统升级改造,促进业务稳定高效运营。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托管外包产品数量3.56万只,规模3.52万亿元,其中境外基金行政管理外包业务规模139.11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83.13%。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Wind统计,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私募基金托管产品数量市场份额达21.52%,连续十二年保持行业第1。
2、投资银行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股权融资、债务融资、财务顾问等业务。
市场环境2025年上半年,A股股权融资市场呈现结构性增长的趋势,IPO市场稳健复苏,国有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密集发行促进再融资规模高速增长。
根据Wind统计,A股市场股票发行数量123家,股权融资总规模(不含发行股票购买资产类增发,下同)为6,738.53亿元,同比增长568.33%。
其中,A股IPO发行数量48家,募集资金金额为380.02亿元,同比增长25.54%;再融资募集资金金额为6,358.50亿元,同比增长801.21%。
港股IPO市场显著回暖,根据彭博统计,香港市场IPO发行数量43家,IPO募资总额137.43亿美元,同比增长633.81%。
境内债券市场延续扩容态势,信用债和利率债发行“双轮驱动”,在稳定市场预期、保障重点领域融资、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等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根据Wind统计,境内债券(不含央行票据、同业存单,下同)发行总规模达27.20万亿元,同比增长23.85%。
其中,信用债券发行总规模10.32万亿元(不含国债、地方政府债、央行票据、同业存单和政策银行债,下同),同比增长6.23%。
公司债发行总规模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71%;金融债发行总规模5.90万亿元,同比增长19.22%;ABS发行总规模为9,748.98亿元,同比增长27.14%。
全球并购活动呈现升温态势,并购交易金额同比实现较大增长。
根据彭博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并购市场共发布2.78万笔交易,交易总金额为2.4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71%。
《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推出以来,A股并购重组市场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根据Wind统计,中国并购市场(不含境外并购)公告的交易数量为3,660个,交易金额为8,508.53亿元,同比增长18.65%,完成的交易数量为1,839个,交易金额5,848.92亿元,同比增长76.62%。
经营举措(1)股权融资报告期内,公司境内股权承销规模实现大幅增长。
根据Wind统计,公司A股股权主承销金额为244.38亿元,同比增长371.50%,承销金额和家数分别排名行业第7、第8;其中,公司IPO承销金额和家数均排名行业第9;再融资承销家数和金额均排名行业第7。
IPO和再融资承销家数排名均同比提升。
公司积极服务绿色双碳、科技创新等行业企业,报告期内共助力4家相关行业企业完成A股IPO和股权再融资,承销金额为42.66亿元。
公司积极推进优质IPO项目储备。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A股IPO在会审核项目数量14家(含已过会尚未发行项目),根据Wind和交易所数据统计,排名行业第6;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香港联交所提交的港股上市申请项目数量同比实现多倍级增长。
公司持续服务成长型科创企业,积极推动“羚跃计划”入库企业实现业务转化。
报告期末,公司“羚跃计划”累计入库企业数达593家。
2)债务融资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债券优势品种的基础上,继续深耕央企和地方优质国企信用债业务,债券承销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根据Wind统计,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内主承销债券金额为2,014.65亿元,同比增长17.51%。
公司信用债承销金额、ABS承销金额分别排名行业第7、第5,其中交易商协会ABN、信贷ABS承销金额分别排名行业第1、第2。
2021年至报告期末,公司担任财务顾问的首次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规模排名行业第3。
公司积极践行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发展理念,助力发行多单绿色债券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承销金额为358.65亿元,同比增长140.10%;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助力发行多单“乡村振兴”“三农”主题债券项目以及普惠金融主题产品,承销金额为108.27亿元。
(3)财务顾问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对并购业务的资源投入,积极构建并购重组数据库,拓宽买方和卖方的对接渠道,提升资源匹配效能。
根据Wind统计,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凯赛生物36.67%股权权益变动项目和香港机场管理局收购珠海机场35%股权项目,交易金额合计179.08亿元,排名行业第7。
3、投资管理公司通过旗下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致远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开展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和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参股博时基金和招商基金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2025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颁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基金运营模式优化、投资者利益绑定、考核机制重塑、权益基金扩容等系列举措,推动行业迈入以投资者为本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场公募基金规模34.39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规模5.52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01%。
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呈现结构性复苏态势。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5年上半年,募资市场回暖。
新募集基金2,172支,募资金额7,283.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13%、11.95%;投资活跃度稳定回升,投资案例数5,612起,投资金额3,389.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95%、1.56%;其中AI行业投资活跃度显著提升。
退出方面,全市场共发生935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43.3%,其中通过IPO退出占比62.35%,通过并购交易退出占比14.12%。
经营举措(1)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报告期内,招商资管持续推动公私募业务协同发展,加速资管业务转型:一是强化投研能力建设,严格对标公募监管新规要求,优化投研机制,夯实主动管理核心能力;二是加速产品发行节奏,重点推进FOF产品创设能力,上半年FOF产品发行数量同比大幅增长,同步深化产品定制化能力,夯实机构业务基础;三是稳步推进公募基金产品的申报和发行进程,上半年申报4只公募基金产品,同时完成7只大集合产品公募化转型,进一步拓展了公募产品线布局。
报告期末资产管理总规模2,534.60亿元,其中公募基金产品11只,规模615.58亿元。
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公募基金业务收入贡献,招商资管净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9.87%。
境外业务方面,招证国际资管通过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深度契合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者跨境资产配置需求,有效提升跨境投资便利性。
截至2025年6月末,招证国际资产管理总规模173.11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62.91%。
(2)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报告期内,招商致远资本深化与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客户合作机会,围绕“数智科技、生命科技、绿色科技”三大方向积极推动重点产业基金设立,持续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上半年,招商致远资本新增基金管理规模41.00亿元。
聚焦硬科技赛道,完成投资项目5个,投资金额3.72亿元。
投后退出方面,项目退出金额达10.08亿元。
(3)基金管理①博时基金报告期内,博时基金在战略上坚持稳中求进、风险护航、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经营上不断加强投资、销售和财务的精细化过程管理,坚持政治性、人民性,积极做好“五篇大文章”。
在普惠金融方面,积极响应费率改革,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陪伴,自博时基金成立以来,已累计对基民分红逾2,186.07亿元;在科技金融方面,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截至2025年6月末,投向科技创新方向的产品规模超494亿元;在绿色金融方面,做优ESG产品业绩,加大绿色债券支持力度,ESG主题公募基金产品达13只;在养老金融方面,全力提升年金投资能力,优化年金投资方法体系;在数字金融方面,以数智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博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含子公司管理规模)17,105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剔除联接基金)10,796亿元;非货币公募基金管理规模6,206亿元,保持行业前列。
②招商基金报告期内,招商基金深入贯彻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外部形势,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客户体验和协同融合两个关键,总体延续了健康平稳的发展势头。
投研能力建设方面,持续增强权益投资能力、深化投研互动,招商基金偏股型基金与社保组合当年业绩显著提升;产品布局方面,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率先申报并获批行业首批基于业绩基准的浮动费率产品以及首批中证AAA科创债ETF产品,并成功落地行业首只可使用人民币交易的ETF互挂产品、首批科创综指ETF等创新项目;客户经营方面,积极推进渠道和客群开拓,稳步推进投顾业务开展,充分把握养老金业务发展机遇,深耕客户陪伴和投资者教育,努力提升客户体验感和获得感;风险管理方面,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加大法规宣传与贯彻力度,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较好控制了业务风险,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
截至报告期末,招商基金资产管理规模15,383亿元(含子公司管理规模),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剔除联接基金)8,967亿元,非货币公募基金管理规模5,229亿元,保持行业前列。
4、投资及交易公司投资及交易业务主要包括权益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和做市、固定收益投资、大宗商品、外汇业务以及另类投资业务等。
市场环境2025年上半年,我国内需在多项逆周期调节政策下平稳运行,外需方面,美国关税政策对出口造成扰动。
虽然外需不确定性增加,但中国经济基本面整体保持韧性。
报告期内,多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经济金融运行平稳,质效提升,科技突破提振信心,国内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向好,主要指数呈现上涨趋势。
上半年国内债券利率在历史低位区间震荡,中债综合财富指数年化涨幅2.12%,略低于过去十年均值,中资美元债投资级指数年化涨幅7.30%。
经营举措权益方向性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完善、健全投研体系,以绝对收益为导向,均衡拓展多元化投资策略,积极响应互换便利政策,同时紧密关注宏观环境与国家政策,坚守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并精选行业龙头。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率跑赢沪深300等主要指数。
权益类衍生品业务方面,公司大力发展衍生品做市、证券做市、场外衍生品等资本中介型交易业务,同时持续做大量化策略等中性投资业务。
场内衍生品做市业务深化AI在做市领域的应用,加强基本面研究,持续提升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能力;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场内衍生品做市资格数增至115个,位居证券公司首位;公司各期权品种获上交所2024年度综合AA评级。
证券做市业务持续拓展做市标的,基金做市项目数、科创板股票做市标的数分别达570个、39个,做市竞争力保持市场领先,获沪深交易所2024年度综合AA评级,同时在基金做市、科创板股票做市领域获多项荣誉。
场外衍生品业务始终遵循“合规先行、风险中性”的经营理念,报告期内严格按照监管政策指引运作,围绕客需驱动持续提升交易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场外衍生品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内部协同优势,业务保持稳健发展,机构客户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公司以扎实的宏观市场研究为基石,夯实投资能力,丰富境内外投资交易策略,推动以公募REITs为核心的各类创新产品投资,持续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量化系统加速迭代,有效促进策略开发、执行、管理等方面的质效提升。
做市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积极开拓做市交易创新模式,进一步拓展做市业务范围,有效提升业务创收能力。
作为科技创新债首批试点券商,发行科创债30亿元,是沪深交易所首批科创债发行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全力推动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投融资工作,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银行间市场本币交易平台上架“招商证券制造业企业科创债篮子”,认购全国首单数据资产ABS,为市场发展注入新动能。
外汇业务持续深耕在岸及全球外汇市场,多元化自营交易策略;加速推进外汇客需业务,有效管理公司汇率风险。
另类投资业务方面,招证投资持续贯彻精选优选投资项目、聚焦重点赛道,报告期内新增投资金额1.10亿元;同时招证投资精细化管理存量项目,积极探索多元化退出渠道,项目退出金额1.79亿元。
公司的前身是招商银行证券业务部。
1991年8月3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以《关于同意招商银行证券业务部试营业的通知》(〔1991〕深人银发字第140号)批准,招商银行证券业务部在深圳市工商局注册成立。
1993年8月1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以《关于同意赋予各深圳证券业务部二级法人资格的批复》(深人银复字〔1993〕第394号)批准,招商银行证券业务部获深圳市工商局核准注册登记为企业法人,成为招商银行的二级法人单位,注册资金为2,500万元。
1994年8月2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成立招银证券公司的批复》(银复〔1994〕161号)批准并经深圳市工商局核准,招商银行在原证券业务部基础上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第十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20组建了深圳招银证券公司,注册资金1.5亿元。
1994年9年28日,深圳市工商局核准深圳招银证券公司更名为招银证券公司。
1998年11月6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招银证券公司增资改制的批复》(银复〔1997〕529号)、中国证监会《关于同意招银证券公司增资改制、更名的批复》(证监机构字〔1998〕27号),并经深圳市工商局核准,招银证券公司引入11家新股东进行增资改制并更名为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从1.5亿元增加至8亿元,其中,招商银行以招银证券公司的净资产出资,新引入的11家股东以现金出资。
2000年8月31日,经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的批复》(证监机构字〔2000〕15号)批准,并经深圳市工商局核准,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招商银行等原12家股东共缴付增资出资额14亿元,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22亿元。
2000至2001年期间,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多次对内对外转让股权,股东由12家增加至40家。
2001年12月26日,经国家财政部《关于国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筹)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财企〔2001〕723号)、中国证监会《关于同意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证监机构字〔2001〕285号)、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改组设立国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深府股〔2001〕49号)批准,并经深圳市工商局核准,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国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原40家股东作为发起人,以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00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按1:1的折股比例折合为股份公司股本共计2,400,280,638股,注册资本为2,400,280,638元,住所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34号华强佳和大厦东座8-11楼。
2002年6月28日,经中国证监会《关于国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迁址有关材料备案的回函》(机构部部函〔2002〕120号)批准,并经深圳市工商局核准,国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变更为现址即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江苏大厦A座38-45层。
2006年,经中国证监会《关于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缩股并增资扩股的批复》(证监机构字〔2006〕179号),并经深圳市工商局核准,公司实施了缩股并增资扩股,以2005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为基准缩减公司总股本,总股本由2,400,280,638股缩减为1,726,915,266股,在此基础上,7家股东合计认购了公司新增的15亿股股份,公司股本总额增加至3,226,915,266股,注册资本增至3,226,915,266元。
2009年11月17日,经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第十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21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09〕1132号)核准,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票上市交易的通知》(上证发字[2009]18号)同意,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358,546,141股并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其中网上资金申购发行286,837,000股,向网下询价对象配售71,709,141股。
股票发行价格为人民币31元/股,募集资金总额111.1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2.32亿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08.83亿元。
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由发行前的3,226,915,266股增加至3,585,461,407股。
2011年7月,公司实施每10股转增3股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即以转增前的总股本3,585,461,407股为基数,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3股,共计转增1,075,638,422股。
转增后公司总股本为4,661,099,829股。
2014年5月,经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14]455号)核准,公司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147,035,700股。
每股发行价为9.72元,募集资金为11,149,187,004.00元,扣除发行费用47,450,868.07元,募集资金净额为11,101,736,135.93元。
2014年5月27日,本次发行新增股份在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毕股份登记托管手续。
2014年10月15日,公司完成注册资本变更,注册资本增加至5,808,135,52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