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半导体封装测试、高科技工程技术服务及光伏电站投资与运营
经营范围:化学纤维及制品、化纤产品、化纤机械及配件、纺织机械及配件、通用设备、电机、汽车零配件的制造、加工;机械设备的安装、维修服务;纺织技术服务;化纤的工艺设计、开发;针纺织品、纺织原料(不含棉花、蚕茧)的制造、加工、销售;化工原料(不含危险化学品)、仪器仪表、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地面卫星接收设施外)、建筑用材料、塑料制品、金属材料的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机械设备租赁(不含融资性租赁);利用自有资产对外投资。
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美丽的太湖之滨,是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公司成立于1966年,前身系无锡市合成纤维厂,1987年与无锡市第二合成纤维厂合并组建无锡市合成纤维总厂,1993年更名为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江苏省首家上市公司(股票简称“太极实业”,股票代码600667)。
经过50多年的创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太极实业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与服务厂商。
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太极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太极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太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控股海太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公司目前主营业务包括半导体业务、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和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业务。
半导体业务主要涉及IC芯片封装、封装测试、模组装配及测试等;工程技术业务主要服务于电子高科技与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与保健,市政与路桥,物流与民用建筑,电力,综合业务等6大业务领域;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业务已形成一定规模。
展望未来,太极实业将以打造优秀上市公司为目标,通过不断优化升级,回报股东,回报客户,回报员工,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产业高端化、经营国际化、管理现代化的世界一流企业。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行业挑战,太极实业贯彻“1123”发展战略,坚决锚定年度目标任务,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以风险防控为坚实底线,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在承压奋进中彰显发展韧性,在攻坚克难中实现关键突破。
(一)坚持“拼”字当头,经济基本盘克难求进一是千方百计谋发展。
十一科技电子高科技板块,华虹制造(无锡)项目、国家存储器基地工程(一期)项目顺利竣工,上海积塔等重大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光伏新能源板块,盛虹动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纳曼干地区波普斯基区500兆瓦光伏电站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海太半导体积极推动与SK海力士的《第四期后工序服务合同》合作谈判;完成AEO高认复审。
太极半导体深化客户战略合作,扩大订单份额,高端存储测试业务合作取得阶段性突破;通过江苏省“绿色工厂”“先进级智能工厂”认证;荣获海康威视、加特兰微电子“2024年度最佳供应商”称号;通过AEO复审。
二是千方百计促改革。
推动各项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任务及具体举措落地,成立“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分解形成《太极实业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工作台账》,明确改革任务和具体举措,并通过月度跟踪季度报告的形式及时督导各部门、各所属企业加快推进落实落地,完成总体改革任务进度的90%以上。
三是千方百计提质效。
十一科技通过与银行协商,降低贷款利率及大额保函手续费率,节约财务费用;项目设计数字化落地,涵盖设计项目从项目立项、设计输入、人员策划、提资、校审、发行的全过程管理,支持设计过程中二、三维设计与协同,提升公司工程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海太半导体积极应对中美贸易关税影响,通过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实现原辅材料关内流转,减少进出口转运成本,确保生产连续稳定;先进DDR5产品生产规模保持增速。
太极半导体通过材料替代、设备综合效率提升、平均维修时间优化等举措,推进降本提质;测试中心推进系统自动化改造,提升相关产品测试效率,完成多数报表自动化工作,持续释放降本增效潜能。
(二)坚持“创”字赋能,内生驱动力积蓄澎湃坚持以改革促创新,着力发挥半导体封装、电子高科技设计勘察领先优势,调动激发企业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
太极实业总部:推进数字化战略转型,通过多轮实地调研和线上沟通讨论,制定数据治理与合并报表建设项目蓝图方案,建立太极实业标准化会计科目体系,完成主数据平台、数据中台与各子企业联调测试;完善“产学研投”价值链条配置,参与设立启新基金,借助专业机构优势,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分享行业发展成果;与江南大学商学院揭牌成立“研究生企业工作站”,推动优质人才输送、科技研发合作。
十一科技:创新出海优化市场布局,依托技术优势拓展海外市场,参与中塞、中乌等国际合作项目,强化国际标准对接与属地化能力建设,在民生工程、清洁能源等领域打造海外标杆项目;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海外工程等多领域布局,形成多元化业务结构,应对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海太半导体:持续投入技术升级项目,截至2025年6月,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83项;先进封装产能PKG、PKT、ModuleAssembly(模组装配)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8.8%、19.3%、11.0%(1GbEq基准)。
太极半导体:成功搭建MicroSD单塔16层晶粒堆叠产品技术能力,攻坚LPDDR超薄封装总高0.65mm技术取得积极进展,新一代低功耗高速率老化测试板产品进入量产,获评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
(三)坚持“稳”字发力,运营压舱石固本培元扎实推进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构建完善依法合规、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系统完备的管理体系。
一是安全发展底线扎实守住。
健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成立太极实业本部及十一科技安全管理独立部门;修订《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环保奖惩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筑牢安全管理“四梁八柱”;开展“厂中厂”“燃气安全”“生产安全月”等专项活动,通过安全检查、安全应急演练,进一步为太极实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二是风险管控体系持续完善。
按照上位法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内控管理制度修订;持续动态跟踪重大风险事项,推进历史问题妥善解决,积极争取有利结果,控制化解潜在风险;推进股票回购方案实施,持续加强市值管理。
三是审计穿透监督精准发力。
深入开展工程总承包审计,围绕重点板块、重大项目,运用穿透式审计思维,审查成本核算、进度结算、分包管理等内容,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细分项目类别,提升核心业务监督质效。
四是人才梯队建设加快推进。
研究修订《后备干部管理办法》,通过民主推荐、资格审查、组织考核建立后备干部精准画像;根据《干部人才轮岗挂职管理办法》,推进干部人才横向交流、纵向锻炼,抓实“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和“青年人才筑基赋能工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公司前身系无锡市合成纤维总厂,1990年3月始进行股份制改组;经1993年2月至5月首次公开发行(700万股职工股中的252.4万股于1990年到位),上市时总股份19340.04万股;内部职工股842万股于1994年8月18日上市交易;1998年7月13日增发、配售公众股8000万股于1998年7月21日在上交所上市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