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羚锐制药
  • 企业英文名: Henan Lingrui Pharmaceutical Co.,Ltd
  • 实际控制人: 熊伟
  • 上市代码: 600285.SH
  • 注册资本: 56711.548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0-10-18
  • 大股东: 河南羚锐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1.48%
  • 董秘: 冯国鑫
  • 董秘电话: 0376-2973569
  • 所属行业: 医药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黄志刚、王红帅
  • 律师事务所: 北京金台(武汉)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河南省新县将军路666号
  • 概念板块: 中药 河南板块 标准普尔 养老金 沪股通 上证380 融资融券 IPO受益 基金重仓 中药概念 参股银行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河南
  • 成立日期: 1999-04-1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100006144026968
  • 法定代表人: 熊伟
  • 董事长: 熊伟
  • 电话: 0376-2788888,0376-2973569
  • 传真: 0376-2987888
  • 企业官网: www.lingrui.com
  • 企业邮箱: 600285@lingrui.com
  • 办公地址: 河南省新县将军路666号
  • 邮编: 465550
  • 主营业务: 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药品生产;药品委托生产;药品零售;药品批发;药品进出口;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药用辅料生产;药用辅料销售;保健食品生产;食品生产;食品销售;调味品生产;食品添加剂生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消毒剂生产(不含危险化学品);化妆品生产;药物临床试验服务;食品互联网销售;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中药提取物生产;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食品添加剂销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体育用品及器材制造;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消毒剂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日用化学产品制造;日用化学产品销售;日用杂品制造;日用杂品销售;化妆品零售;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住房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为主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A股上市公司。公司拥有橡胶膏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等十余种剂型百余种产品,涉及骨科、脑病科、呼吸科、麻醉科、皮肤科等领域,其中“两只老虎”系列经典膏药年销超10亿贴;通络祛痛膏、培元通脑胶囊、丹鹿通督片、三黄珍珠膏等十余个产品为独家药品;芬太尼透皮贴剂为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的强效镇痛药物。公司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努力推进企业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构建低碳精益生产体系,已建成制造工艺和技术国内领先的外用贴膏剂生产基地和口服药生产基地,全资子公司羚锐医药搭建了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公司创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经皮给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研究院、中原学者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加强“产学研”深度联合,持续推进新产品开发、仿制药研制、大品种二次开发。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绿色工厂”“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获授“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和“河南省长质量奖”。
  • 发展进程: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豫股批字(1999)第09号文批准,由河南羚锐制药有限公司整体改制于1999年6月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9月10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0)第126号文核准,向社会公开发行4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股票,2000年10月18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聚焦医药主业,深化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加强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经营业绩与经营质量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亿元,同比增长5.7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76亿元,同比增长7.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3亿元,同比增长27.19%。报告期内完成的主要工作有:(一)着力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积蓄势能1、加速数智化升级,提升管理效能报告期内,公司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方面取得新成绩。公司通过应用在线检测设备、激光喷码、在线打码等自动化设备,以及实施包装生产线自动化升级等方式,推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报告期内,信阳分公司完成丸剂、口服液体制剂生产线建设,为公司后续产品矩阵拓展奠定基础。信阳智能化物流仓储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按照阴凉库标准设计,全年温度精准控制,应用AGV货到人零货拣选系统、RGV四向穿梭车系统以及药品追溯码智能复核等技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一体的物流仓储平台,将助力公司实现医药产业全链条发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公司持续优化SAP销售数据看板、报表分析等系统功能,增加了中间产品库存管理等生产数据分析功能,提高公司多维度数据分析能力。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司采购、生产、营销、物流等各个环节衔接更加紧密,公司的运营管理效率、客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研发、并购双引擎驱动,持续丰富产品线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强外用制剂的布局力度和研发能力建设。研发创新方面,公司持续围绕骨科、呼吸、皮肤、消化系统等领域,聚焦大病种、大品种开展布局,取得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莫匹罗星软膏药品注册证书。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原学者联合申请获批的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中药外治机制及临床外用技术规范研究》完成项目验收,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能力得到提升。此外,公司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对通络祛痛膏、培元通脑胶囊等已上市产品持续加强上市后再评价等研究,完善产品循证医学证据体系,持续提升产品力。并购方面,公司加快优质生物医药标的并购步伐,持续完善产业布局。2024年12月,公司与银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签订《收购意向书》,拟收购银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权。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银谷制药的股权交割,银谷制药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公司本次收购银谷制药契合公司战略规划,补充了具有较高技术门槛的鼻喷剂、吸入剂等外用制剂剂型,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矩阵。(二)以服务为翼,夯实品牌建设根基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二月二龙抬头”、重阳节“舒适镇痛周”等公益活动,普及骨关节健康知识,积极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围绕“两只老虎”的品牌建设,公司发起“带着两只老虎去旅行”主题活动,通过线下服务和线上话题的互动,借助景区打卡、KOL出游必备好物分享,加大高铁、航空等交通媒体品牌宣传力度,助力两只老虎品牌深度占位旅行场景。2024年,公司“两只老虎®”荣获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畅销品牌奖、荣登“2024健康产业品牌榜”外用镇痛药品榜。“小羚羊”作为公司重点打造的儿科品牌,以央视为品牌宣传主阵地,结合小红书等新媒体投放渠道,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实现品牌内涵的深度传递,为品牌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报告期内,通络祛痛膏、丹鹿通督片被纳入《中国慢性腰背痛指南(2024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上述产品在相关治疗领域疗效和安全性获得进一步认可。(三)加强数字化建设,打造全渠道营销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与终端连锁的深度合作,强化线上+线下营销联动,加强销售团队专业化建设,不断推进营销体系优化升级。健康消费品业务方面,公司聚焦药店终端的经营需求,多措并举做优、做实、做细客户服务。公司携手大型连锁终端开展公益活动,为消费者提供穴位按摩、敷贴等健康服务,开展店员培训、健康知识普及等活动,持续为渠道赋能。处方药业务方面,公司新开发各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近5,000家。报告期内,他达拉非片、蒙脱石散、伤痛宁膏等产品陆续上市销售,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新动力。公司通过数字化创新营销模式,将数字化营销与赋能终端动销紧密结合。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销售管理平台,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销售团队管理、终端库存管理、市场推广等各个环节,精准匹配客户需求,为客户管理、产品培训、销售数据分析提供数据赋能,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数据驱动决策的数字化营销体系,打开了品牌营销新思路。(四)持续加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夯实稳健经营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信息化技术与精细化运营深度融合,从推行均衡生产、推动技术创新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严格落实全过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对质量标准体系及药物警戒管理体系等文件持续进行修订和完善,为产品质量提供制度保障。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工艺质量确认、产品标准提高研究等工作,通过优化生产流程,不断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保持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零事故”为目标,定期全面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做实做细,实现了安全发展。(五)优化内部管理,激励激发组织活力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持续推进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效率不断提升;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注销子公司新县香山湖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强化预算控制和成本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业财一体化推动跨部门协同效能提升,形成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长效机制。公司持续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体系,努力构建创新型、赋能型、学习型企业,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实施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本次激励方案设定了严格的业绩考核目标,旨在建立员工与股东的利益共享机制,确保激励与约束并重,促进公司长期发展。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