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兰州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长城电工
- 企业英文名: LANZHOU GREATWALL ELECTRICAL CO.,LTD
- 实际控制人: 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192.SH
- 注册资本: 44174.8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8-12-24
- 大股东: 甘肃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39.53%
- 董秘: 周济海
- 董秘电话: 0931-2316391
- 所属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宫岩、陈静勇
- 律师事务所: 甘肃陇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敦煌路街道瓜州路4800号
- 概念板块: 电网设备 甘肃板块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新能源车 充电桩 央国企改革 燃料电池 西部大开发 风能 太阳能 智能电网 核能核电 新能源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甘肃
- 成立日期: 1998-12-10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620000710371367P
- 法定代表人: 刘万祥
- 董事长: 刘万祥
- 电话: 0931-2316391
- 传真: 0931-2316391
- 企业官网: www.chinagwe.com
- 企业邮箱: gwe@chinagwe.com
- 办公地址: 兰州市七里河区瓜州路4800号国投大厦13楼
- 邮编: 730050
- 主营业务: 高中低压开关成套设备、高中低压电器元件、母线槽、电气传动自动化装置、新能源装备等电工电器类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水电运营与管理等业务
- 经营范围: 电力资源开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系统及设备,电气传动及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及设备,海洋工程系统及设备,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系统及设备,新能源汽车一体化系统及设备,轨道交通及铁路电气化设备,储能设备,工业控制设备,电子通信设备,人工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智能元器件、舞台装备,除雪车装置,电机,新材料等的研究、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和运维;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经审批方可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除外);工程技术咨询服务;电力、机电工程总承包;电力工程设计;计算机技术服务;电子商务。
- 企业简介: 兰州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城电工”)是甘肃省政府国资委监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甘肃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代码为600192)。长城电工主要从事高中低压开关成套设备、高中低压电器元件及关键零部件、电气传动自动化及新能源控制系统、智能低压成套配电装置及母线槽等电工电器类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兼营果蔬汁加工、水电运营管理及新能源电池等业务。 长城电工注重自身能力建设,在天水建设的长城电工天水电工电器产业园生产基地已于2015年年底建成投产,实现了产品、产业、装备、市场、配套和管理升级,产品技术、产品质量、产能和交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经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和发展,长城电工已发展成为国内外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目前,公司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低压电器智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大型电气传动及自动化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技术中心、6个省级工程中心和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长城”和“二一三”2个“中国驰名商标”,主导产品均获得甘肃名牌产品和甘肃著名商标称号。2015年,公司被列入中国制造500强,整体经营规模和综合竞争实力位居中国电气工业百强企业第53位、甘肃工业企业百强企业第20位,是甘肃省重点支持发展的23户企业之一,也是甘肃电气装备制造业企业,获得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 长城电工生产的工业电气及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广泛应用于发电及输配电、有色、冶金、石化、煤炭、交通、建筑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三峡、鸟巢、宝钢、青藏铁路及神五、神六、神七等国家重点工程采用了公司的产品;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出口欧、亚、非、澳等六十二个国家和地区。长城电工始终坚持“品质为本,顾客至上,依法为先,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以“绿色、智能、高效,用创新和品质筑起电气系统安全运行的长城”为使命,打造国际一流的电工电气研发制造集团,竭诚向社会各界提供服务。 长城电工实行母子公司管理,旗下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按照长城电工产业布局和专业化分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通过聚焦主责主业,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化项目建设,拓宽市场领域,夯实内部管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但受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影响,公司获取订单难度增大,公司着力加强合同质量提升和成本费用管控,但因固定经营成本费用占比较大,主要原材料铜、银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等的影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75亿元,同比下降2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25亿元,公司持续亏损。1.坚持推进营销工作。公司紧跟国家“国产化替代”战略,优化市场布局,深耕重点区域、行业细分市场,扩大产品订货规模。坚定不移地把拓市场、抢订单作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首要任务。紧盯高端市场、基本盘市场、热点市场三个市场,抢抓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产化替代、军民融合等重大机遇,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挖掘潜在市场,市场开发取得新进展。在营销体系形成了区域与行业市场有机融合的新局面。低压电器产业持续推进营销体制改革构建以二一三集团直营为主,区域直营、电子商务、代理服务为辅,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营销模式和渠道体系。电气传动与自动化产业以目标客户为抓手,持续加强自动化产品市场、新能源市场和电源产品市场等的覆盖面,全面加强市场营销工作。低压成套产业进一步强化销售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员工工作技能,调整机构设置,有利于提升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为项目顺利实施和确保交付提供保障。2.不断增强研发创新。公司科技工作紧跟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新发展机遇,坚持市场导向和技术引领双驱动的产品战略,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优势向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竞争优势转化。全年获得专利授权共计72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2项,外观设计6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工业优秀新产品三等奖2项,LNG系列断路器研发项目成功立项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和天水市成纪之星人才项目,GSLA5系列按钮信号灯荣获第五届甘肃省“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产品设计组/概念组)优秀奖。长开厂集团箱壳公司获得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誉称号,亿纬公司获得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公司持续开展科技项目申报工作,全年开展科技项目申报29项。2024年,公司产品研发费用累计投入8398万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01%。企业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参数、高开断的EVH4-18/T10000-100F发电机出口真空断路器已完成了型式试验样机送试和试验委托,于5月份进行了短路电流开断试验。公司全力推进“国产替代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新一代交流接触器项目及附件、接触器式继电器、低功耗接触器、三常闭交流接触器、新一代万能转换开关等21类新产品的开发在不同程度的加快进展之中。智能化低压开关柜已制作了两台智能化低压开关柜进行系统调试和验证,并交付市场开发部进行市场推广;CCTK1-110~500/R无触点切电阻型控制器已确定了设计方案,现正在进行试验样机制造;CCFXⅤ系列新型密集型母线槽确定了设计方案,现正在进行部分工装模具制造和试验样机制造;通用化低压开关柜组装优化设计及推广应用完成了样柜组装,样机评审验收;CCTK1-90~500/T无触点换向型控制器外观优化设计及推广应用完成了市场调研、论证,确定优化设计方案并生产制造了样机;CCFXⅣ系列密集型母线槽优化设计确定了优化设计方案,现正在进行样机制造;完成墨斗软件设计建模完善工作,已经交付母线槽事业部工程应用;完成了展厅智能化低压开关柜升级改造,展厅智能母线槽设计及应用,现正在进行改造施工。3.加强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公司成立品牌推广小组,针对国网、南网、核电及三大运营商等重点市场,开展技术交流和市场拓展交流活动,为树立企业外部形象,持续为中国驰名商标“长城”和“二一三”注入强大的品牌力量。海外(印尼)代表处前期对整个印尼及东南亚市场进行了PEST和SWOT分析、了解当地政策、入网要求、收集并储备项目信息、开拓市场资源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已在雅加达开展相关工作。深入研究各省市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和方向,组成“政策研究市场开拓”专班,优化公司产品组合方案,为下一步市场开拓提供支撑。4.推进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工作。一是制定并下发《兰州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管理办法》。对公司系统股权投资、运营及收益实施动态管理,定期组织召开公司投后管理专题会议,加强对投资公司的投后管理。二是对公司固定资产进行核查并建立台账进行动态管理。三是推进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对低效无效土地加快处置工作,完成对天电集团物流园土地处置工作。组织推进长开厂集团、二一三集团和天传所集团共计37套驻外闲置房产的处置工作,已完成长开厂集团6套驻外闲置房产、二一三集团5套驻外闲置房产的挂牌处置工作。对废旧设备和低效无效资产,组织完成共计11笔废旧设备和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工作。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