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为城区、园区及小区居民、商业和工业用户提供供暖及蒸汽等服务,并开展供热系统的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房产租赁业务;商业运管咨询服务业务
经营范围:电子通讯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房屋租赁;房地产信息咨询;招商引资服务;园区投资、建设、运营项目管理及咨询;销售建筑材料、电子产品、电子软件、家用电器、电气设备、计算机及辅助设备、通讯及广播电视设备、机械设备、通用设备、金属制品、家具。(上述经营范围不含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禁止、限制和许可经营的项目)
廊坊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城区、园区及小区居民、商业和工业用户提供供暖及蒸汽等服务,并开展供热系统的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
钢材贸易和对外租赁业务。
公司立足发挥作为廊坊本地上市公司的地缘优势,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密切关注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的辐射带动效应,围绕廊坊市域内外优势(优质)资源,通过产业园区开发、拟投资项目落地服务、金融服务、股权投资、资产并购、物资贸易、招商引资服务、房屋租赁、信息咨询等方式,深度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与资本的完美对接,在顺应协同发展中,为合作方创造价值、为公司股东创造效益,为廊坊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董事会的部署,坚持稳局面、求发展的原则,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优势、深挖区位优势,夯实主营业务的同时,积极优化公司产业布局,加大力度培育壮大新的盈利增长点,稳步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一)深耕主业,提质强能1、集思广益开拓市场新局报告期内,公司深耕公共建筑项目领域:一方面系统开展公建项目调研工作,精准锁定核心目标;另一方面围绕大型公建项目的能源供给需求,积极对接并商洽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创新供热模式。
在公建项目拓展、能源方案创新及模式探索等方面形成协同联动,为后续业务的持续增长积累了资源与经验。
2、多措并举,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发力降本增效:一是通过分析和对比公司供热系统内循环泵的运行参数,筛选出能耗较高、运行效率较低的循环泵,并对其进行调整与更换,精准降低电耗。
二是自控系统改造方面,结合辖区内公建单位供热特性和现场条件加装热计量表,按需为公建热用户提供热量,提高热计量精准性与自动化调控水平。
三是对公司制冷业务的自控系统进行了优化,综合考虑气候补偿、分时分区控制、远程监控及循环水泵变频运行等因素,降低了能源消耗。
3、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供能领域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供能业务创新,运用市场优势与设备商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构建多元化业务布局,不断增强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4、坚守安全生产底线不放松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守安全生产底线不放松:一是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是执行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
对办公区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消除隐患、杜绝事故。
三是开展安全生产培训。
组织全员参加安全生产知识专题培训,进行相关安全应急实地演练,切实提升公司整体安全生产意识。
(二)提升公司资金管理效率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提升公司资金管理效率:一是加强预算管理,制定科学、细化的年度预算,明确各项支出。
二是优化现金流管理,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经营的实际需求,精心规划资金运用,确保资金的有效流动,防止资金闲置或短缺。
(三)延续其他业务,保障公司收益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开展房产租赁业务,实现业务收入129.95万元;公司推进商业运管咨询服务业务,实现收入64.16万元。
(四)筑牢管理根基,提升治理效能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筑牢管理根基,提升治理效能:一是继续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增强规范性。
二是强化流程管理,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与优化,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运行高效。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与发展,鼓励和支持员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公司前身为邢台冶金机械修造厂,1981年6月更名为“邢台冶金机械轧辊厂”。
1992年进行股份制改造,1993年3月20日,由邢台冶金机械轧辊厂独家发起采取定向募集方式设立邢台冶金机械轧辊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按照主辅分离的原则,对邢台冶金机械轧辊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重组,由原来的整体改制变为主体改制,将原邢台冶金机械轧辊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主体即铸造轧辊公司、冷轧辊有利于和异型轧辊厂的经营性资产留在股份公司,并更名为“邢台轧辊股份有限公司”。
经1999年8月4日发行公众股4500万股后,公司总股本达16980万股,其公众股4500万股于1999年10月14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
2012年3月22日,公司名称由“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变为“廊坊发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