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尚太科技 - 001301.SZ

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2-12-28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欧阳永跃
企业英文名
Shijiazhuang Shangtai Technology Co., Ltd.
成立日期
2008-09-27
董事长
欧阳永跃
注册地
河北
所在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尚太科技
股票代码
001301.SZ
上市日期
2022-12-28
大股东
欧阳永跃
持股比例
36.55 %
董秘
李龙侠
董秘电话
0311-86509019
所在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熊树蓉、李双双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130130679932938G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河北
成立日期
2008-09-27
法定代表人
欧阳永跃
董事长
欧阳永跃
企业电话
0311-86509019
企业传真
0311-86509019
邮编
052463
企业邮箱
shangtaitech@shangtaitech.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石家庄市无极县北苏镇无极县经济开发区尚太科技北苏总部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碳素制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

经营范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碳素制品的制造与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地与总部位于石家庄市无极县,是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简称:尚太科技,股票代码:001301),是业内领先的新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自主研发、一体化生产与销售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在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设立全资子公司—山西尚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新能源电池主导技术路线,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也是风光新能源的重要储能设施。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主要原材料,与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合称为锂离子电池四大原材料。

公司目前主要专注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因其高倍率、长循环、低膨胀等优势,成为当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的主流产品,终端主要应用于数码产品、新能源电动汽车、风光新能源储能等领域。

公司成立于2008年,一直专注于石墨粉体材料的研究与生产;2017年,公司由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服务转型为集负极材料自主研发、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设立全资子公司山西尚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至2022年,公司先后在山西昔阳完成3万吨、5万吨、12万吨产线建设;2022年,公司在石家庄无极完成北苏总部建设,成功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023年将进行30万吨产线建设。

近几年,公司产能和资产规模逐年翻番,突飞猛进,市场份额和营收规模连年高速增长,产销规模位居行业前列,是行业内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

目前公司已成为业内少有的、规模领先的以自建石墨化产能为核心的能够涵盖粉碎、造粒、石墨化、炭化、成品加工等全工序全部自主完成、实现一体化生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

公司严苛把控品质关,提升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凭借稳定、优异、经济实用的产品提升客户粘性,屡获行业龙头客户青睐。

公司目前已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宁德新能源、欣旺达、雄韬股份、万向一二三、远景动力、中兴派能等锂离子电池厂商建立起稳定共赢的关系。

2019年,公司荣获宁德时代“年度优秀供应商”称号。

2021年,公司荣获宁德时代颁发的“供应优秀奖”,国轩高科“年度钻石供应商”称号。

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国家“双碳”政策的实施,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和风光新能源储能市场持续高速增长,负极材料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全体尚太人将以“创新高效、团结拼搏、追求卓越、励精图治”为企业精神,以“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为企业使命,以“世界一流锂电负极材料企业”为企业愿景,戒骄戒躁,奋发图强,全力以赴将“尚太科技”打造成为世界知名负极材料品牌。

为达成公司愿景,实现公司使命,凝聚企业文化,公司将公司治理与企业管控深度融合,始终将社会责任、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方针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辅相成互相提升,共同推动锂离子电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和产品1、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合称为锂离子电池四大主要原材料。

负极材料主要可分为碳材料和非碳材料,目前市场主流产品主要为碳材料中的石墨类负极材料,可具体分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

公司主要从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下游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因其高倍率、长循环、低膨胀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以及消费类电池。

目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的主流产品,根据高工锂电统计,2024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208万吨,较2023年同比增长26%,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分别为181万吨和26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占总体出货量比重达87.02%。

(1)公司负极材料产品在产业链中所处位置如图所示:(2)产品主要生产流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周期较长,工序较多,不同工序的生产相对独立。

公司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由石油焦、针状焦等原料通过原材料预处理、造粒、焙烧、高温石墨化、炭化和成品加工等六大工序若干个小工序制成,且不同特性的产品所需要的工序不同,比如造粒、焙烧、炭化对部分产品来说为非必须工序,石墨化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最核心工序,其所耗费的生产成本也最高。

六大主要生产工序如图所示:2、碳素制品公司产品还包括以石墨化焦为主的碳素制品。

石墨化焦为公司负极材料生产石墨化工序附属产品,其原材料为中硫煅后石油焦,依据其粒径的大小放置于石墨化炉内,作为电阻料和保温料使用,经过石墨化炉高温热处理后,形成高碳含量的石墨化焦粒或石墨化焦粉。

由于公司石墨化生产规模较大,也成为公司主要产品之一。

石墨化焦主要作为增碳剂,应用于钢铁行业和铸造行业,也可作为铝用炭素材料应用于电解铝行业。

除上述产品外,公司石墨化生产中破损的石墨坩埚亦可以对外出售,主要作为增碳剂使用。

(二)经营模式负极材料行业主要经营模式可分为“以委托加工为主经营模式”和“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

以委托加工为主经营模式,是指将石墨化工序或其他工序进行委外加工;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是指自建石墨化为主的从原料处理到成品的全工序生产线。

以委托加工为主的经营模式,是指将石墨化工序或其他工序进行委外加工,以降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资产周转率,快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从而实现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的目的,从而获得市场。

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是指自建石墨化为主的全工序生产线,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同时对公司各工序设备的设计开发能力、工艺的控制能力以及生产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需要统筹全工序的生产,进行优化整合,便于有效控制产品品质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生产成本,以提高产品的长久竞争力,从而获取市场。

早期,行业内主要企业采取以委托加工为主的经营模式,近年来,出于成本管控、品质管控的考虑,主要企业纷纷提高石墨化自供比例,通过一体化生产基地布局以提升公司竞争力。

近年来,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影响,国内负极材料市场波动较大,一体化产能迅速增加,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的局面,行业内企业产能利用率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趋势,部分新建企业以及石墨化外协加工厂商产能利用率不足,而头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厂商持续进行大规模产能建设,一方面应对仍旧保持增长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持续建设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一体化生产基地,实现降本增效,对传统生产基地进行改造。

总体来看,一体化生产基地模式仍是行业内新建产能的主流模式。

1、采购模式公司主营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购物料主要包括焦类原料、电力、石墨坩埚等。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石油焦、针状焦、煅后石油焦等焦类原料。

针对上述原材料,公司执行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采购模式,根据生产计划,由运营中心生成物料需求,在公司生产会议通过后交由采购部执行。

焦类原料市场类比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特征,公司主要通过与厂商合作的贸易商进行采购,随着原材料采购规模的不断增加,公司开始同厂商进行直接采购。

电力为石墨化相关工序生产的主要能源,需求量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稳定的电力供应对公司生产至关重要。

公司在设立生产基地时即考察所在地的电网、电力供应情况,与当地供电局就电源性质、应急措施、电力输送等达成协议,签署供电合同,执行统一采购。

石墨坩埚作为容器,装填负极材料半成品放置于石墨化炉内进行高温热处理,使用频率较高,总体数量较大。

就石墨坩埚的采购,公司会依据石墨化工序生产计划向合格供应商询价,并就交货期、结算等情况进行磋商,最终确定供应商和采购数量,完成采购。

2、生产模式针对负极材料,公司以客户订单和销售预测作为主要依据,结合自身生产能力、生产周期、库存情况、市场需求的判断制定生产计划。

公司采用一体化生产模式,各个工序分工合作,全部工序自主完成,且各个工序紧凑分布于同一或相邻生产基地,能够控制全部生产流程。

石墨化焦为公司负极材料石墨化的附属产品,其生产随石墨化生产而进行,公司不会制定额外具体的生产计划。

3、销售模式公司采用直接销售模式,通过销售人员拜访、技术交流等方式与目标客户建立长期沟通机制。

其中,针对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在达成沟通意向后,需要了解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开展研发、样品生产工作,经过送样小试、中试等阶段,最终通过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审查,实现批量供货,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除销售部门外,公司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同样与客户进行持续交流和沟通,多部门的协调合作构建起公司的综合性全流程销售体系。

针对负极材料主要客户,公司在其生产基地附近设立异地仓库,便于客户开展产品检测,进行生产领用。

(三)报告期内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业绩表现主要与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及盈利情况有关。

2024年度,负极材料整体行业总体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与下游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市场变化密切相关,行业发展不再是全面铺开,呈现出迭代演进的趋势,除去市场整体需求增长外,终端产品技术进步引起的迭代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特别与新一代动力电池“快充”“超充”性能适配的负极材料,相关产品在2024年内实现突破,并催生强劲的更新迭代需求,推动负极材料行业整体销售量的提升,具备差异化产品批量生产、稳定供应能力的企业如公司实现了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行业企业发展速度出现明显差异。

受之前年度下游锂离子电池市场及负极材料行业蓬勃发展影响,行业企业持续新建产能,同时跨界资本纷纷涌入,大规模进行固定资产投资,2024年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环境仍较为不利,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负极材料整体价格水平有所下降,特别是一些成熟度较高的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为显著,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了不利影响。

总体上,报告期内,公司把握住新一代负极材料产品迭代业务机会,产销规模快速提升,实现了负极材料销售数量的快速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但受限于行业整体价格水平较低,业绩表现增幅不及销售数量的增幅,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核心业绩指标表现较好。

1、概述2024年,在长期技术积累和工艺进步的基础上,公司一方面是把握行业技术发展方向,通过差异化产品战略,实现了“快充”“超充”性能产品的批量供货,提升了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积极进行工艺和装备更新,降本增效,通过在原材料预处理等工序采取新工艺,并加强生产管理,适度扩大外协加工采购,持续提升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企业整体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在市场订单较为饱满的情况实现了稳产增产,叠加差异化产品带来的市场需求激增,公司产销规模实现了大幅度增长,超过行业平均增长速度,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2024年,公司实现负极材料销售量21.65万吨,较2023年同比增长53.65%,在行业价格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核心盈利指标逆势增长,实现了较好的业绩表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29亿元,同比增长19.10%,其中负极材料销售收入47.07亿元,同比增长25.97%。

(1)产品更新迭代成为新的市场增长动力,公司新一代负极材料产品产销规模快速增长,差异化产品战略有力地支撑了公司市场份额扩大、业绩表现提升以及股东回报增强。

2024年,锂离子电池相关产业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的同时,新技术、新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终端产品迭代需求表现突出,具体到负极材料领域,表现为支撑“快充”“超充”性能,解决“里程焦虑”的动力电池适配新一代负极材料,以及在长循环寿命的同时,支撑更高能量密度的储能电池适配负极材料。

报告期内,在前期工艺积累和生产实践基础上,公司开发并批量供应具备高倍率性能(≥4C),支撑“快充”性能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伴随相关市场需求的突破式发展,公司相关产品产销规模大幅提升。

具备高能量密度,有效辅助储能电池提高应用效率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有所突破。

公司积极践行差异化产品战略,主动进行产能调节,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成熟产品市场白热化竞争导致的“价格战”对公司盈利水平的不利影响,推动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在整体价格水平继续下降情况下业绩表现逆势增长,促进股东回报持续增强。

(2)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沉淀工艺和设备能力,支撑差异化产品战略实施。

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逐步深化,新技术、新产品成为企业脱颖而出,缓解市场白热化竞争压力的重要手段。

行业内具备较强研发、生产综合实力,能够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路线,批量生产差异化新产品的负极材料厂商能够获得超过行业平均的发展速度。

2024年,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奉行差异化产品策略,持续加大新产品研究以及对应生产工艺、设备的开发,紧跟新型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发展方向,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研发投入有所上升。

公司组建若干科研小组,就各条块各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和研究,持续进行检测设备更新,研发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研发团队进一步优化。

2024年,公司母公司获得了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建设了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并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河北省清华发展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开展科研项目,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就新型负极材料如硅碳负极材料等进行深入研发。

总体上,公司研发着力于新产品、新工艺的持续开发,部分成果正在逐步展现,预计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3)积极进行工艺改进和设备挖潜,适当进行外协加工采购,运行效率持续提升,降本增效有所作为2024年,在差异化产品战略支撑下,受下游新一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需求带动,公司产品需求持续提升。

公司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潜心研究,对生产设备潜力不断发掘,并对部分工艺引进新装备,生产效率、运行效率再次提升,产能利用率维持超高水平。

此外,基于行业存在部分闲置产能的现状,公司适当进行外协加工采购,以弥补短期的订单高企和产能结构性不足。

公司还对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进行持续提高,对生产加工过程压缩精细化进行持续试验,继续提升公司整体的经营效率,降本增效成果明显,保障了产销规模的持续扩大。

(4)布局中长期市场竞争,高质量建设境内外新生产基地。

关注到下游市场仍旧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产品更新迭代带来的需求上升,公司积极布局境内外新生产基地的建设。

2024年2月起,公司在石家庄市无极县建设了北苏二期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在项目过程中采取最新的设计理念,大幅引入和采用新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积极探索原有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转型,持续压低生产成本,巩固成本优势,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北苏二期项目已实现生产运转。

此外,因原项目土地条件、市场竞争环境等发生变化,公司调整前期规划,在山西省昔阳县建设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即山西四期)。

关注到全球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存储需求的激增,锂离子电池作为相关产业的核心组件,其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公司寻求在东南亚地区、欧洲地区建设负极材料生产基地,探索国际化发展战略。

部分项目变化情况。

发展进程

2008年9月4日,欧阳永跃、上海尚太签订《石家庄尚太碳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章程》,出资设立尚太有限。

有限公司设立时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万元,其中上海尚太认缴350万元,占尚太有限注册资本的70%;欧阳永跃认缴150万元,占尚太有限注册资本的30%。

2008年9月23日,无极中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2008]中昌设验字第83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08年9月23日止,尚太有限注册资本500万元已由全体股东缴足,均以货币出资。

2008年9月27日,尚太有限在无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并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130130000006940)。

尚太科技系由尚太有限整体变更设立,整体变更的基准日为2020年4月30日,整体变更后注册资本为18,891.67万元。

2020年7月5日,中汇会计师出具中汇会审[2020]5319号《审计报告》。

尚太有限截至2020年4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为1,124,530,935.18元。

2020年7月6日,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中水致远评报字[2020]第070004号《资产评估报告》,截至评估基准日2020年4月30日,尚太有限净资产评估值为1,258,427,400.00元。

2020年8月7日,有限公司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以原股东为发起人,以发起设立方式将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的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为18,891.67万元。

同日,欧阳永跃等发起人共同签署了《发起人协议》,约定以尚太有限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1,124,530,935.18元为基础,折合为18,891.67万股,剩余部分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

2020年9月9日,尚太科技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同意公司新增571.42万股,其中中金佳泰认购500.00万股,王源认购71.42万股。

本次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由18,891.67万元增至19,463.09万元。

2020年9月,中金佳泰、王源与尚太科技所有在册股东签订《投资协议》,约定中金佳泰投资7,000.00万元获得增资完成后2.5690%的公司股份,王源投资999.88万元获得增资完成后0.3670%的公司股份;增资款超出注册资本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2021年6月20日,中汇会计师出具中汇会验[2021]5830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20年9月17日止,尚太科技已收到中金佳泰、王源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571.42万元,均以货币出资。

2020年9月22日,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核准尚太科技上述变更登记,并核发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30130679932938G)。

2020年9月27日,尚太科技2020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同意对李波以增资方式进行股权激励,共计新增20.00万股,本次增资价格为5.00元/股。

本次增资后,公司股本总额由19,463.09万元增至19,483.09万元。

2020年9月,李波与尚太科技所有在册股东签订《投资协议》,约定李波投资100.00万元获得增资完成后0.1027%的公司股份,其中20.00万元计入公司注册资本,超出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2021年6月20日,中汇会计师出具中汇会验[2021]5831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20年9月27日止,尚太科技已收到李波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20万元,以货币出资。

2020年9月27日,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核准尚太科技上述变更登记,并核发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30130679932938G)。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孙跃杰 2024-10-29 -40200 60.94 元 800000 监事
孙跃杰 2024-10-28 -19800 65.8 元 840200 监事
齐仲辉 2024-10-18 -89000 53.29 元 960000 董事
孙跃杰 2024-10-18 -38900 54.03 元 860000 监事
齐仲辉 2024-10-17 -1000 51.75 元 1049000 董事
齐仲辉 2024-09-27 -55000 46.84 元 1050000 董事
孙跃杰 2024-09-27 -40000 47.34 元 898900 监事
齐仲辉 2024-09-26 -30000 43.53 元 1105000 董事
孙跃杰 2024-09-25 -10000 44 元 938900 监事
齐仲辉 2024-09-24 -2000 42.15 元 1135000 董事
王惠广 2024-09-24 -15000 40.77 元 175000 高管
左宝增 2024-09-24 -138200 40.88 元 792000 监事
孙跃杰 2024-09-24 -10000 42 元 948900 监事
孙跃杰 2024-09-12 -6100 42.46 元 958900 监事
王惠广 2024-09-11 -5000 40.97 元 190000 高管
王惠广 2024-09-10 -3000 39.9 元 195000 高管
王惠广 2024-09-09 -2000 40.39 元 198000 高管
齐仲辉 2024-09-04 -1000 42.35 元 1137000 董事
孙跃杰 2024-09-04 -18300 42.8 元 965000 监事
齐仲辉 2024-09-03 -20000 40.15 元 1138000 董事
孙跃杰 2024-09-03 -47000 40.43 元 983300 监事
孙跃杰 2024-09-02 -1000 38.9 元 1030300 监事
齐仲辉 2024-08-30 -8000 39.06 元 1158000 董事
孙跃杰 2024-08-30 -5000 39.3 元 1031300 监事
齐仲辉 2024-08-29 -10000 38.62 元 1166000 董事
左宝增 2024-08-29 -43300 38.88 元 930200 监事
孙跃杰 2024-08-29 -3500 38.73 元 1036300 监事
齐仲辉 2024-08-28 -12000 38.19 元 1176000 董事
左宝增 2024-08-28 -50000 38.36 元 973500 监事
孙跃杰 2024-08-28 -5000 38.25 元 1039800 监事
孙跃杰 2024-08-26 -2000 38.25 元 1044800 监事
左宝增 2024-08-22 -20000 37.36 元 1023500 监事
孙跃杰 2024-08-22 -9000 37.33 元 1046800 监事
孙跃杰 2024-08-19 -100 37.8 元 1055800 监事
齐仲辉 2024-08-16 -2000 39 元 1188000 董事
齐仲辉 2024-08-15 -10000 37.39 元 1190000 董事
左宝增 2024-08-15 -12500 38.59 元 1043500 监事
孙跃杰 2024-08-15 -100 38.25 元 1055900 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