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特变电工 - 600089.SH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1997-06-18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张新
企业英文名
TBEA Co., Ltd.
成立日期
1993-02-26
董事长
张新(Zhang Xin)
注册地
新疆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特变电工
股票代码
600089.SH
上市日期
1997-06-18
大股东
新疆特变电工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11.5 %
董秘
焦海华
董秘电话
0994-6508000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崔艳秋;马艳
律师事务所
新疆天阳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650000299201121Q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新疆
成立日期
1993-02-26
法定代表人
张新
董事长
张新(Zhang Xin)
企业电话
0994-6508000
企业传真
0994-2723615
邮编
831100
企业邮箱
tbeazqb@tbea.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北京南路189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包括输变电业务、新能源业务、能源业务及新材料业务

经营范围: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电线电缆及其他电气机械器材的制造、销售、检修、安装及回收;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五金交电的销售;硅及相关产品的制造、研发及相关技术咨询;矿产品的加工;新能源技术、建筑环保技术、水资源利用技术及相关工程项目的研发及咨询;太阳能系统组配件、环保设备的制造、安装及相关技术咨询;太阳能光伏离网和并网及风光互补系统、柴油机光互补系统及其他新能源系列工程的设计、建设、安装及维护;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安装;太阳能光热产品的设计、制造;承包境外机电行业输变电、水电、火电站工程和国内、国际招标工程,上述境外工程所属的设备、材料出口,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进口钢材经营;一般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电力行业甲级资质,可承接电力各等级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可从事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相应的建设工程总承包业务以及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房屋出租;水的生产和供应(限下属分支机构经营);电力供应;热力生产和供应;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及相关咨询;花草培育、销售。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为全球能源事业提供绿色清洁解决方案,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和我国大型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成功构建了特变电工(股票代码600089)、新疆众和(股票代码600888)、新特能源(股票代码HK1799)三大上市公司集团,培育了以清洁能源资源为基础,输变电高端装备智造、硅基新能源、铝基新材料“一高两新”三大国家战略性循环经济产业链。

国内拥有21个基地,海外建有2个基地。

变压器产量稳居世界前列,硅基、铝基新材料进入国际供应链第一梯队,光伏EPC装机总量位于全球前列。

特变电工集团综合实力位居世界机械500强第228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47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93位、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排名第40位,连续多年上榜ENR全球百强工程承包商。

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4%用于自主创新,建有国家特高压变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公司现有的输变电、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共同组成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式创新平台。

特变电工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课题、重点研发计划及地方重大专项等科研创新项目百余项,实现126项自主技术重大突破。

累计获得专利、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等超过2012项;参与了国内外标准制修订210项其中包含IEC两项。

先后荣获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9项,荣获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专利奖200余项。

全面推行党建、业务两手抓,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企业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等称号。

商业规划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充分发挥四大产业协同发展的优势,积极抢抓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等重大战略机遇,通过实施精益管理,大力对各类经营业务实施存量调优和增量引领,克服了多晶硅价格和煤炭价格下行等不利影响,实现了整体稳健发展。

(一)推动国际、国内市场保持稳健发展1、国内市场输变电产业方面,公司持续推进营销平台建设,深化国内营销网络布局,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聚焦核心业务,巩固存量市场,积极开拓增量市场;强化协同营销,推动全产业链集成销售。

2025年上半年,公司输变电产业国内市场签约273.34亿元。

新能源产业方面,公司基于市场供需状况、生产线实际运营及成本测算,动态调整生产策略,2025年上半年公司高纯多晶硅实现产量3.36万吨。

公司灵活调整风光资源开发策略、调优结构,继续抢抓获取优质项目,加快存量项目转让,报告期内,完成并确认收入的风能及光伏电站建设项目装机约1.35GW;截至2025年6月末并网发电的运营电站累计装机达到4.25GW,报告期内公司自营新能源电站发电量45.36亿千瓦时。

公司大力发展逆变器、SVG、柔性直流换流阀等关键设备制造业务,不断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逆变器出货量较上年同期进一步增长。

能源产业方面,公司持续细化煤炭市场管理,提升客户粘性,积极开拓新市场,2025年上半年煤炭销量保持稳定。

公司灵活运用交易政策,抢抓调峰收益,提升发电效益,2025年上半年火电发电量104.80亿千瓦时。

新材料产业方面,公司聚焦重点客户订单保障与售后服务,根据差异化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实现高纯铝产品销量28,023.09吨,电子铝箔产品销量9,737.26吨,铝制品产品销量19,980.93吨。

2、国际市场公司持续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强抓境外工程履约,全面统筹布局重点国别市场,加大市场准入、资质认证和全产业链集成营销,实现高端市场、新市场突破。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输变电国际成套项目正在执行未确认收入合同及待履行合同金额超50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国际市场产品实现签约11.2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91%。

(二)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输变电产业方面,公司以智能制造为核心,高起点规划建设的一批数字化工厂已陆续投达产,产能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产业方面,公司积极采取参数精细管理、工艺优化、设备性能提升等降本措施,实现多晶硅在产产能单位成本大幅下降;持续推动逆变器数字化工厂项目建设,建成后将新增逆变器自动生产线及仓储物流系统等,逆变器产品产能将进一步提升;加快推动准东3GW新能源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可通过市场化交易的方式将项目所生产的部分绿色电力用于公司高纯多晶硅生产,充分发挥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

能源产业方面,准东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加快建设;皖能江布电厂长距离输煤廊道建成投产,进一步保障煤炭销量。

新材料产业方面,防城港年产240万吨氧化铝项目加快建设,对现有产业链进行延链、补链、强链。

(三)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深化科技创新,持续推进集成产品开发信息化体系建设,聚焦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攻关,全面加速重大项目落地及成果转化。

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海上风电机舱变、变压器核心组配件等22项新产品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其中16项科技成果达到行业领先水平,6项科技成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公司研发的新一代组串式逆变器成功适应严苛环境下对弱电网适应性、故障穿越能力要求的验证,产品性能及电网适应性显著提升;发布的新型风冷储能变流器、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及构网型SVG产品在主动支撑电网、故障穿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达到构网场景应用要求,实现构网市场准入;研发的新一代4.5kV/2kA柔直换流阀实现损耗及关断尖峰双降,填补该功率等级国产化空白。

(四)数智化升级纵深推进公司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聚焦体系化、平台化、自动化赋能人效提升。

公司以构建流程化组织为目标,系统梳理业务标准,通过明确流程节点、责任边界与操作规范,驱动业务管理向标准化、精细化升级,夯实数字化转型的管理基础;打通设计工艺、现场工艺及交付工艺的端到端流程,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工艺参数动态优化、生产过程实时监控与交付环节精准协同,全面提升产品全流程的工艺品质与交付效率;深化数据治理,以物料编码、品类划分、属性定义、BOM清单管理等基础数据的清洗与标准化为核心,打通研发、生产、供应链、营销、服务等全链路,构建覆盖产品设计、生产、仓储、物流、售后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体系,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融合精益管理理念与自动化技术,推进车间布局优化、仓储物流智能化改造、自动化产线升级及工艺设备数字化迭代,重点打造变压器、电缆、新能源等领域的标杆数字化工厂,逐步实现生产环节的无人化、少人化,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五)专业化人才队伍持续建强公司聚焦关键业务领域,加大成熟人才的引进力度,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持续推动干部轮岗交流及多岗位历练机制,充分激发组织和人才的内生动力;围绕数字化赋能、管理模式变革、核心团队能力提升关键方向,常态化开展系统性培训,强化组织能力建设;对标行业标杆企业的先进经验,推进薪酬激励机制变革,构建人企共赢的人才留用体系,从多维度激活人才发展的强劲动能。

(六)产品和工程质量稳步提升在产品质量方面,公司践行“品质一流、智造强基”理念,完善品质一流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构建了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售后管理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各环节质量管控的规范化与协同化。

搭建质量一致性评价模型、深化质量教育培优及全流程过程管控等多维举措,推动产品质量实现系统性跃升。

报告期,沙特柔直、大同-天津南等重点项目产品厂内一次试验合格;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哈密-重庆等项目产品实现一次安装投运成功。

多晶硅电子二级及以上产品占比较2024年末实现大幅提升;电子铝箔成品率同比提升0.04%,产品质量持续提升。

工程质量方面,公司强化全链条管控:加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障措施专项评审;严控材料入场验收,对重点技改项目关键材料见证取样,由第三方出具检测报告;强化设备加工制造质量,联合监造单位开展对核心关键设备的监造抽检;推动各项目部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问题整改关闭;加强投产前预验收管控,保障项目安全平稳投产。

(七)风控合规建设持续深化公司始终坚持“依法治企、合规经营”的核心理念,深化合规内控体系长效机制建设。

通过与专业机构深度合作,补齐合规人才专业短板;制定并动态完善业务红线及评审清单,确保经营行为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分类分级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对高风险行业客户进行严格评审,强化源头风险筛查;构建以智能财经平台为驱动的端到端风险防控体系,持续提升合规管理数字化水平;密切跟踪外部宏观环境、政策、行业形势变化,进一步完善合同风控体系,建成客商信用风险评估监测及合同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审计问题整改跟踪机制,形成“识别-整改-验证”的闭环管理;同时公司强化合规宣贯与文化培育,全面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韧性。

(八)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公司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的理念,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公司狠抓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严格落实风险分级管控,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解决技防提升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立足各业务板块特性,建立分行业、分领域的安全标准化体系分册,重点开展风险管控、特殊作业、特种设备、电气安全、检维修管理、班组安全标准化、相关方一体化等十个专项检查活动;启动智慧安全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管理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抓手,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安全环保教育培训体系,持续培育积极健康的安全文化生态。

发展进程

公司系由昌吉市特种变压器厂等四家发起单位于1993年2月共同发起设立,法人股1250万股,定向募集内部职工股300万股,1996年1月增募法人股3618万股,经1996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公开发行后,上市时总股本达8168万股,其职工股300万股将于公众股3000万在1996年6月18日上市交易后期满三年后上市。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胡南 2024-11-12 -217200 14.6 元 651737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郭金 2024-02-08 -800 14.62 元 643500 高级管理人员
胡有成 2024-02-08 -7500 14.62 元 940734 高级管理人员
王益民 2024-02-08 -200 14.7 元 263300 高级管理人员
焦海华 2024-02-08 -5300 14.61 元 694750 高级管理人员
王益民 2024-01-25 -22500 14.49 元 263500 高级管理人员
王益民 2024-01-24 -10000 14.3 元 286000 高级管理人员
王益民 2024-01-16 -5000 14.48 元 296000 高级管理人员
郭俊香 2024-01-15 -20000 14.32 元 812734 董事
白云罡 2024-01-12 -27000 14.31 元 683000 高级管理人员
王益民 2024-01-12 -20000 14.36 元 301000 高级管理人员
郭金 2024-01-05 -43700 14.08 元 644300 高级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