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新疆
  • 成立日期: 1993-02-26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650000299201121Q
  • 法定代表人: 张新
  • 董事长: 张新
  • 电话: 0994-6508000
  • 传真: 0994-2723615
  • 企业官网: www.tbea.com
  • 企业邮箱: tbeazqb@tbea.com
  • 办公地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北京南路189号
  • 邮编: 831100
  • 主营业务: 包括输变电业务、新能源业务、能源业务及新材料业务
  • 经营范围: 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电线电缆及其他电气机械器材的制造、销售、检修、安装及回收;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五金交电的销售;硅及相关产品的制造、研发及相关技术咨询;矿产品的加工;新能源技术、建筑环保技术、水资源利用技术及相关工程项目的研发及咨询;太阳能系统组配件、环保设备的制造、安装及相关技术咨询;太阳能光伏离网和并网及风光互补系统、柴油机光互补系统及其他新能源系列工程的设计、建设、安装及维护;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安装;太阳能光热产品的设计、制造;承包境外机电行业输变电、水电、火电站工程和国内、国际招标工程,上述境外工程所属的设备、材料出口,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进口钢材经营;一般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电力行业甲级资质,可承接电力各等级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可从事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相应的建设工程总承包业务以及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房屋出租;水的生产和供应(限下属分支机构经营);电力供应;热力生产和供应;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及相关咨询;花草培育、销售。
  • 企业简介: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为全球能源事业提供绿色清洁解决方案,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和我国大型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成功构建了特变电工(股票代码600089)、新疆众和(股票代码600888)、新特能源(股票代码HK1799)三大上市公司集团,培育了以清洁能源资源为基础,输变电高端装备智造、硅基新能源、铝基新材料“一高两新”三大国家战略性循环经济产业链。国内拥有21个基地,海外建有2个基地。变压器产量稳居世界前列,硅基、铝基新材料进入国际供应链第一梯队,光伏EPC装机总量位于全球前列。特变电工集团综合实力位居世界机械500强第228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47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93位、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排名第40位,连续多年上榜ENR全球百强工程承包商。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4%用于自主创新,建有国家特高压变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公司现有的输变电、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共同组成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式创新平台。特变电工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课题、重点研发计划及地方重大专项等科研创新项目百余项,实现126项自主技术重大突破。累计获得专利、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等超过2012项;参与了国内外标准制修订210项其中包含IEC两项。先后荣获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9项,荣获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专利奖200余项。全面推行党建、业务两手抓,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企业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等称号。
  • 发展进程: 公司系由昌吉市特种变压器厂等四家发起单位于1993年2月共同发起设立,法人股1250万股,定向募集内部职工股300万股,1996年1月增募法人股3618万股,经1996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公开发行后,上市时总股本达8168万股,其职工股300万股将于公众股3000万在1996年6月18日上市交易后期满三年后上市。
  • 商业规划: 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预期偏弱、新旧动能转换艰难、产业内卷化竞争加剧等挑战;同时,国际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持续加深,进一步加剧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与严峻性。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公司坚持稳健经营,深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加速推进数字化赋能、组织架构变革、降本增效以及人才保障等举措,增强了公司经营韧性。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7.8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0.22亿元,实现净利润35.98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35亿元,公司实现平稳发展。(一)抢抓国内、国际市场1、国内市场输变电产业方面,公司大力推进大客户平台和营销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市场服务效能;聚焦核心主赛道,稳固存量市场份额,积极拓展增量市场;深入开展协同营销,推动全产业链集成销售;2024年度公司输变电产业国内市场签约491亿元。新能源产业方面,受多晶硅供需失衡及行业内卷叠加影响,多晶硅产品价格跌破成本且持续低位运行,为更好地应对多晶硅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公司逐步对部分生产线进行技改及检修工作,阶段性有序减产控产,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客户服务,2024年度公司高纯多晶硅实现产量19.88万吨,实现销量19.92万吨;公司加大风光资源开发建设规模,完成并确认收入的风能及光伏电站建设项目装机约3GW,截至2024年末并网发电的运营电站累计装机达到3.61GW,报告期内发电量80.57亿千瓦时;公司大力发展逆变器、SVG、柔性直流换流阀等关键设备制造业务,持续强化大客户管理,逆变器产品实现大型央企、国企30余个标段中标入围,国企、央企中标率和中标容量位居前列;低频柔直换流阀海上风电商业化应用实现新突破。能源产业方面,公司持续细化煤炭市场管理,推动疆内市场“保价稳量”,开拓疆外增量市场,2024年煤炭实现满产满销,其中疆外销售占比超25%;公司火电机组稳定运行,充分挖掘市场增量,灵活运用交易政策,优化发电时段、调优电价。2024年度火电发电量180.41亿千瓦时。新材料产业方面,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调优产品结构,产品性能及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高纯铝产品销售4.13万吨,电子铝箔产品销售1.80万吨,化成箔产品销售2,163.55万平方米,合金产品销售15.01万吨,铝制品产品销售3.69万吨。2、国际市场在国际成套方面:公司加快推进国际区域平台中心建设;重大项目稳步推进,重点国别市场业务有序开展,实现了新签合同与生效合同金额的双增长。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国际成套项目正在执行未确认收入及待履行合同金额超50亿美元。在产品出口方面,公司抢抓国际能源结构转型及电网设备更新的市场机遇,大力推进国际产品认证工作,积极开展各类资质入围,新市场持续实现签约突破。2024年度公司产品出口签约超过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超过70%。(二)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输变电产业方面,公司以智能制造为核心,聚焦产业链瓶颈突破,高起点规划建设的数字化工厂陆续投产。完成合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补全电容器、空心电抗器等产品链,进一步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新能源产业方面,2024年底公司逆变器数字化生产线部分投产,逆变器产能进一步提升;巴州、准东等地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能源产业方面,公司准能2×660MW火电项目、巴州2×350MW热电联产项目、10万吨工业硅数字化项目投运,公司煤炭、火电业务协同发展。新材料产业方面,公司持续深化数字化技改,加快高性能高纯铝清洁生产项目、高压电子新材料项目,铝基新材料产业化项目等系列数字化项目建设投产,供应能力、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三)强化创新引领,赋能公司发展公司聚焦“创新引领”,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IPD业务运作和管理体系。通过打造需求牵引的产供销协同研发体系,完成变革与数字化协同管理顶层设计,赋能公司发展,公司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公司开展纵剪线复杂工况分析等多场景建模及分析应用、完成750kV高压电缆研发和型式试验,完成363kV大容量气体绝缘GIS、海上风电塔筒72.5kV智能化气体绝缘开关、陆上15MW及以下全系列机舱变和海上66kV机舱变等产品开发,研制的绿色环保高压真空开断环保GIS设备、高海拔干式百万伏套管实现大批量应用;成功研制高强高导大截面铝合金杆、新能源车用免热处理铝硅合金,提升了高性能铝合金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静态无功补偿装置在国家电网成功投运,成功研发的柔性多电平直流链变换器显著提高新能源发电量和转换效率,开发的国产化功率模块及阀段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解决了关键元器件供应难问题,组串式逆变器电网适应性提升研究成绩显著,产品性能及电网适应能力不断提升。(四)数智化升级持续深化公司完成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推动数字化转型基座平台统一。完成制造运营系统、工业物联网平台、质量管理平台、交付服务平台等开发应用;开展纵剪线复杂工况分析等多场景建模及分析应用,推动产品生产线少人化管理;持续深化供应链、营销、财经等信息化系统应用,推动基于数据分析的管理运营提升。(五)专业化人才队伍持续建强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需求,聚焦科技创新、三化建设等核心领域,持续调优团队结构。加大干部轮动及多岗位历练,激发组织和人才活力。持续加大年度培训费用投入,深入实施“中德实训基地”“技能大师”“特级技师”和“高管培训”“百人计划”等培养计划;积极携手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全力打造创新联盟,为创新型技术人才持续赋能续航。(六)质量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在产品质量方面,公司针对不同产业、不同产品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将数字化质量管理理念融入产品设计、材料甄选与管控、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产品交付、客户服务等环节,强化全链条质量管控,通过开展揭榜挂帅活动、推进工位管理法、建立质量一致性评价模型、质量教育培训及过程管控,持续推动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报告期,公司陇东-山东±800千伏、宁夏-湖南±800千伏及川渝联网1000千伏等项目84台重特大产品一次送试合格,黄石、胜利1000千伏及扬镇直流等9个特高压项目一次投运成功;通过精细化工艺控制、设备改造、流程优化等质量攻关,多晶硅产品生产稳定性及电子二级产品比重不断提升,电子铝箔、电极箔成品率、符单率持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分布式逆变器获得德国TUV、VDE4105认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在工程质量方面,依托PM信息化平台和智慧工地平台,持续推动项目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强化工程设计物料质量及供应商源头管控及后端安装、运维保障;对标行业先进优质工程标准,形成了电站规范化建设样本。(七)风控、合规体系持续健全公司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制订、完善业务红线及评审清单;分类分级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对高风险行业客户严格评审,筑牢源头信用风险屏障;定期开展全面风险评估并建立科学应对方案;注重合规运营理念宣贯、文化建设及培训,有效提升了公司整体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韧性。全年未发生重大业务风险,风控合规体系持续健全。(八)安全生产体系不断夯实公司深入推动大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开展风险辨识评价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强抓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制落实,开展个人、岗位、班组、网格化、企业五达标活动,持续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强化安全文化、环保合规建设,开展全覆盖、多层次安全环保教育培训,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公司大安全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